2019臺北馬拉松半程組

我與2的距離

運動賽事
發表於 2020/01/21 671 次點閱 1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純文字不好讀版)
已經很久沒有為半程馬拉松留下太多文字的紀錄。

登入塵封已久的帳號,發現最後一篇停在2010年3月12日墾丁國境之南馬拉松。後來變成臉書一張照片,幾段文字,就說明一切,簡單明瞭。加上自己對於半程賽的賽事本身,已經覺得沒有太多新奇的事可以紀錄,剩下的都是玩樂的成份比較多,所以就直到後來開始跑馬拉松之後(2013),才在運動筆記裡面再開始紀錄(2016)。不過最近有想要整理一下資料,希望讓自己的歷程更充實。
其實自己沒有很特別重視半程賽的成績,但是今年臺北馬拉松半程賽,的確是值得紀錄一下,除了寫一點比賽,也順便碎念一下好了。另一個不在意的原因則是延續上一篇的主旨:1個馬拉松不是2個半程。即使半程破90,馬拉松離破3還很遙遠阿阿阿。

當初報臺北馬的半程,主要是為了明年渣打馬這個訓練週期的驗收。但是天算不如人算,就在三週前腳踝拉傷,雖然以結果來說,傷勢不是太嚴重,但前三週的訓練真的是乏善可陳,腳痛的時候不跑,下雨的時候不跑,腳痛又下雨的時候,更不用跑了,哈。課表就這樣完成得零零落落的。這部分有機會另外再提,這邊就不多說了。如果沒有沒傷那段,很肯定會是要以sub130為目標的。賽前一天想說那就95分好了,應該還在可以掌控的範圍內。
今年馬拉松組和半程分開出發,賽道分流感覺做得還不錯。馬拉松組出發後的空間,再由半程的補上,在前進至拱門下方時,有一種在走星光大道的感覺。因為進來得早,所以站得很前面,知名YouTube runner Tomoさん、周庭印選手就在前方伸手可及之處,剛好三顆130的黃色氣球*就在眼前晃阿晃的,一直撩動雙腳奔跑的慾望,離鳴槍時間愈近,心情愈是興奮。那就跟多少是多少好了,雖然敢不敢更快取決於能不能更快,但在這個當下,即使跑爆了也無所謂吧。
以前一直覺得配速員的站位很有趣。不管那個比賽,配速員永遠站在起點的最前方,可是阿,以分區出發的比賽來說,我可能是被分到BCDE區耶,通過起點時都不知道幾分鐘了,要找到目標配速員其實不是那麼容易。所以跑步雖然是很個人的事,但還是不要比較邊緣比較好,這麼一來可以找跑友幫忙配,不會在一開始為了找配速員而爆衝。不然就是要早點進場卡位,像今天的位置就還不錯。

這場想破90的人看來不少,跟車的人一大串,沒有回頭看,但是聽腳步聲就覺得很壯觀。130的列車長是由2男1女的體大學生擔任,大概是還不習慣跟著這麼大陣仗的部隊前進,覺得時快時慢,又不小心聽到女子配速員說覺得太快會爆掉之類的話,此時在更前方有一組1綠2紅1黑的4人小隊,看起來步伐穩健,配速感覺還跟得上,於是就轉乘上車了。這隊有沒有要破130其實我也不知道,但是確實一直是跑在130的官配前面。後頭有人問綠衣學長配多少,學長說他也不知道,這個時候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綠衣學長應該是在帶後面的黑衣學姐的,也和我一樣打定主意能跑多少算多少吧。紅衣學長說,要破90的前面先穩住,最後三公里再加速。不過到了十六公里左右,綠衣學長說要破90的差不多要加速了。這時其實沒有什麼想法,想說穩穩跟完就好。可是到過了環東準備要下高架橋時,偷偷看了一下手表,感覺好像有那麼一絲絲機會可以挑戰sub130,所以下橋後順勢狂奔加速,進入令人厭煩的地下道,空氣不好又黑不拉幾,還有最後一個長緩坡要爬。轉進市府路總算剩最後500公尺,隨著距離終點愈來愈近,拱門下方計時器的數字也愈來愈清晰,最後大概十幾公尺前撇見1:29:4X,此時邊吶喊著來不及啦邊悶著頭通過終點,按表,1:30:02**,呼~呼~哈~,挑戰失敗了,哈。
轉過身來雙手撐著大腿,望著賽道終點,稍稍聊表一下感謝之意,同時回味一下今天的比賽,感覺還不錯呢。不僅僅是半程pb達成,配速比之前半程都還要快,但是都還在能掌控的範圍,跑姿好像也沒有跑掉太多,只是體感似乎沒有反應在心率上,事後觀察心率有近60%在4區***。而最後三公里還能加到4分速,也出乎自己意料之外,雖然最後拚免抽功敗垂成,但這次跑完可以說是參加路跑活動以來,最暢快的一次了。我想這大概要歸功於跟對車吧,穩配不爆衝,不過前面紅衣學長說最後三公里加速,可能要加到3.6分速比較穩當,哈哈哈。總之感謝一路被我跟的學長、姐們,雖然我完全不認識各位。另外在中山北路閃地上貓眼石而變換車道的學長,如有冒犯還請見諒。

比賽的部分講完了,來講其他不重要的小事吧。在會場有看到女性專用的流動廁所,這點我覺得很棒。只是阿,不知道為什麼一堆男性在排隊。後來進到等待區,有名無實的分區制度也被跑友講很久了,果不其然身後就有幾位誤入分區的跑友,正聊著這件事「沒差啦,大家都隨便站阿。」我是不知道大家是誰啦。半程組前進到拱門下方後,你的教練手持攝影器材,穿過起跑線進入等待區,大概是禮遇精英跑者的進場方式。雖然站得很前面,應該有不錯的故事要和大家分享,但事後好像沒有上傳比賽的新影片。速度不慢的YouTube runner Tomoさん,則是在馬拉松組出發前,就進到半程集合區和大家站在一起,趕快來訂閱了阿,雖然鏡頭完全沒拍到我。一個文化的形成,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累積,臺北馬拉松也30年了,30年來除了參加人增加,選手成績提昇,有沒有形成一個正面的路跑文化,應該也是可以被討論的重點。正巧讀到首爾馬報名心得這篇https://ppt.cc/fHmFFx,歷屆行政支援很弱的這件事,確確實實地在他國的社群網站上被記載下來了。會不會其實一些比賽中不重要的小事,也被別的國家的跑友記錄了呢。阿,扯遠了。還是自己安安份份的慢慢跑就好。
後來去google了一下Tomoさん,不估則已,一估驚人。原來本物是國立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的副教授後藤友嗣,影片裡的形象跟教授差有點大。太強了,在專業跟路跑都是。

*其實PACER每組三人、每人2顆氣球,所以總共是6顆才對
**大會晶片時間是1:30:01,可不可以用來申請2020免抽我不太清楚,但我是不會去申請啦,再去抽就好,沒抽中就算了XD
***我覺得有必要再測一次最大心率,感覺不像是在4區那麼多
****這篇寫好存在電腦一陣子了,要發佈時渣打馬已跑完,如果沒有改規則的話,好像可以用來申請臺北馬免抽

跑到臉歪掉(就算沒跑也不正就是),那就放個腿照意思意思好了。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