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的全馬目標時間是多少,馬拉松跑進 3 小時以內是一個公認的最高標準」 「對許多人來講,馬拉松跑進 3 小時以內是一個高不可攀夢想。」這除非你是科班出身的長跑選手,對於破 3 來說是家常便飯,否則破 3 這件事對於一般跑者來說是非常嚴肅且需要付出很多才能達到的成就,全世界跑者無論男女都將此目標列為「素人跑者最高標準」只要破 3 小時,哪怕是 2 小時 59 分 59 秒就算是站上破 3 菁英殿堂。如果以破 3 是一條基準線來看,3 小時以內是菁英區,3小時以後是中高階跑者區,當然也有苦惱 3 小時 30 分門檻的中階跑者 ,更往後來看還有 4小時、5小時、6小時以內及挑戰初馬等。
在上個月是睽違四年的 2023 年世界越野錦標賽的舉行日,這次比賽原本應該是在 2021 年舉行,因為疫情關係而延後了兩年,所以本屆比賽特別受到矚目。賽前看點原本是男子組烏干達選手 Jacob Kiplimo 及 5000、10000 米世界紀錄保持者 Joshua Cheptegei 的對決。不過這次比賽的亮點卻被女子組蓋過,在女子組比賽還剩下 200 多米時,大熱選手 5000、10000 米、半馬世界紀錄保持者 Letesenbet Gidey 突然腿軟並跌倒,令眾人跌破眼鏡,最後更由衣索比亞代表團人員把她扶起來再慢慢跑到終點,由於有其他人輔助完成比賽,也讓 Gidey 直接被取消資格,這個結果完全是意想不到。
週日(3/19),來自西班牙加泰羅尼亞(Catalunya)32 歲的選手 Alex Roca 以 5 小時 50 分 51 秒通過終點,完成了巴塞羅那馬拉松(Barcelona Marathon)寫下馬拉松歷史上偉大的一頁,也再次印證 Eliud Kipchoge 的經典名言:「No Human is Limited.」
近期,才剛提到 Nike 旗下短跑運動員 Fred Kerley 轉投 ASICS 陣營,另外連『馬拉松奧運銅牌』Bashir Abdi 也轉會至 ASICS 中,然而 Nike 人才流失依舊沒能止血,兩屆奧運五千獎牌得主 Paul Chelimo 也轉投至法國 Decathlon 旗下的 Kiprun 之中。
『全民共享普發現金』即將在 3/22 日(週三)開放線上登記,大家都能夠獲得 6,000 元的現金,那麼大家都會怎麼使用這筆錢呢?如果你是一位跑步愛好者,那麼這筆錢一定要用來添購最新的裝備來備戰下半季的賽事! 跑鞋對於跑者來說相當重要,穿著合適的跑鞋不僅可以減少受傷的機率,提升跑步體驗,讓跑步更加流暢和輕鬆,但是選擇一雙合適的跑鞋,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你除了需要考慮腳型、跑步習慣、用途等因素,來確定最適合你的跑鞋。
自 2018 年成立理律慢跑社以來,社團不斷地安排不同的跑步課程,包括 2020 年因緣際會聘請到江晏慶教練指導越野跑,而我自己也在 2021 年首次接觸越野賽事 XTERRA TAIWAN 28K,在總人數 461名中取得 80 名的成績。這場賽事讓我更認識越野活動,也將越野跑的相關資訊逐漸地帶給社員,讓大家跟著接觸不同的跑步活動。對我來說,越野跑是非常紓壓的,尤其是下坡,當雙手舉高擺動,恣意的在山林間穿梭時,內心淺藏在工作套裝下的野孩子,就會在那瞬間迸出,忍不住嘴角上揚,極度暢快。這次收到 BROOKS CATAMOUNT 2 越野鞋的評測邀請,面對即將到來的 TNF100 賽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在我的日常越野訓練中展現什麼令人驚豔的特色吧!
2021年夏天 PUMA 重新出現在跑者的視線中,推出氮氣注入技術的全新中底 Nitro Foam。那時候正好在尋找一雙價格舒適、需要的肌力適中的碳板鞋的大鈞哥本人,就這麼剛好的入手了 PUMA Deviate NITRO 一代,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搭擋,真心覺得這雙鞋是一雙非常適合自己的碳板鞋,平易近人的操控特性,同時保有碳板存在於中底該帶來的推進性,又不至於過於勉強了自己的雙腿。
五年前剛到日本工作,人生目標只是跑完半馬,抱著「反正不會中」的心態抽抽看2019的東京馬,結果被馬拉松之神眷顧,就這樣開始我的馬拉松人生。當時日文還很破,無法加入日本跑班,只能自己上網找資料、開菜單,一個人上路練跑。東京的冬天很冷而且風很大,常常港區的海邊被海風吹到哭,練完常常都是空虛寂寞覺得冷。 2019那年遇到史上最冷的東京馬,在4°c大風大雨中跑了5小時16分鐘19秒,跑回去後冷到手指發紫,又想上廁所,只能很恥地問工作人員能不能幫我解褲頭。
當下心情很平靜,想感謝的人,一個一個出現在我的腦海裡,我知道如果我沒有一群這麼強大的夥伴,我是沒辦法成功的;還有一個天不怕、地不怕,陪游泳,陪騎車,陪跑步,甚至陪睡的超級陪賽員小馬! 我也謝謝我自己,沒有因為看不見害怕開放水域游泳而放棄;謝謝堅持下去的自己!其餘的,是你們成就了我,是你們為身障者做了最好的詮釋,只要願意,沒有什麼不可能。 就算想挑戰我自己,也要有一群愛與包容的志工兼好朋友來幫助我!
浪大,在海潮聲與海的氣味中推蹬前行,有一種熟悉的安心感,那是大學畢業時還不會游泳,卻上了獨木舟,從台東成功下水,七日後航抵花蓮北濱的旅途,也是在花蓮求學多年,認這片黏人土地為故鄉的歲月印記。回憶剛入學時,與同樣是北部人的鄰居,在鄉下農田邊悶得發慌,兩人半夜開著車就往海線去,差點一路開到台東,沒想到往後的日子與太平洋有好多美好的緣分,更被療癒。
超慢跑的起源是徐棟英老師看到一位日本女醫師,年紀約 50 初頭,但健康狀況不佳,所以決心開始運動。一開始是用走路的,但一段時間後,她越走越快,於是試著將雙腳離開地面就這樣跑起來,用的是很慢很慢的速度。她發現這樣流汗的情況比單純走路還好。於是女醫師回到實驗室,用耗氧儀偵測她以同樣路程 4 公里來比較,發現超慢跑比單純的走路的能量消耗多了 2.5 倍。
在家運動的話,只要靠著階梯,或是一個穩固的矮凳、穿鞋椅,都可以增添更多變化。如果是站著的階梯練習,可以練腿力,包括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肌群、臀肌、和大腿內側肌群都會練到,對足踝與小腿肌力也有幫助,還可以練平衡,因為其實在做這樣的階梯運動的時候,同時也會啟動我們的核心與背部的肌群,來維持動作的順暢度。
近年來跑步已迅速發展成為大家最熱愛的運動項目之一,無論你是選擇早晨跑步、進行鐵人三項訓練或是每天用跑步去上班等等,都能讓這群喜愛跑步的人,在生活中獲得滿滿的活力。
完成人生初馬的 謝忻 ,曾經也有段低潮期❄️ 但她成功因為跑步而踏出了人生 「忻」方向 她是如何遇上跑步,然後從炫耀心境轉變為愛上 甚至是成為人生重要清單呢 一起跟著謝忻的心境,感受跑步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