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肌力到底該怎麼練?

運科訓練
發表於 2024/03/04 6,469 次點閱 4 人收藏 2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山姆伯伯一直在推廣「功能性肌力訓練」,所謂「功能性肌力訓練」是指功能性動作+肌力訓練,功能性指的是「目的」。假設目的是要增加肌肉,就要選擇符合這個目的的動作。如女生想增加臀部肌肉量與曲線,就可以練臀推,並在臀推這項動作上漸進負荷,這就是功能性肌力訓練。以跑者而言,由於跑步是單腳交替運行的動作,下肢肌力訓練應選擇單腳動作比較適合。如分腿蹲、單腳直膝硬舉,並漸進負荷,增加重量。

👂聆聽本集《肉腳的跑步人蔘》podcast請點 這裡 (約40分鐘)

👀繼續閱讀請往下滑👇


跑者的肌力訓練應以單邊為主、以功能性的角度來看」。山姆伯伯說,許多跑者都練的深蹲是動作之王,也可以加上負重、練得很重,但「練很重」跟肌力很好之間不能畫上等號,他認為深蹲是在雙腳穩定的狀況下發展肌力,不符合跑步是「單腳交替運行」的型態,這個動作練得很好並不表示對跑步有幫助,而比較適合舉重或健力選手;「跑步需要練到單腳的穩定性,因此練單腳直膝硬舉或分腿蹲的效果比較適合轉移到跑步上。」

(分腿蹲動作示範_圖片取自《無痛 登山肌力訓練》)


同樣的,棒式是俯臥姿,山姆伯伯也認為對跑者幫助並不大,只是方便在任何場地練習;他也提醒,如果練核心練到臉紅脖子,代表強度已超出負荷,會由其他肌肉部位代償,這樣不做還好,做了反而讓身體習慣於用代償方式去跑步。山姆伯伯建議以直立方式練習肌力,如跪姿斜向推拉,比較容易轉移到跑步上

(跪姿斜向推拉動作示範_圖片取自《無痛 登山肌力訓練》)

山姆伯伯說,社群媒體的特性讓人對負重執迷,練得很重、舉一百多公斤,畫面漂亮,但他勸大家放下對數字或重量的執著,否則容易受傷。

當肌力越強,耐受力就越強、抵抗受傷的能力也更強如本來跑5K會痛,現在跑7K才會痛,可是練肌力不是根除疼痛問題的方法,還是要回歸身體為什麼會疼痛疼痛是源自於關節不穩定,因此關節穩定後再來練肌力才會有好效果。

(疼痛源自於關節不穩定,而關節不穩定是因為肌肉延遲反應而造成,至於肌肉延遲反應的原因很多,每一個環節跑者都必須注意_圖片取自《無痛 登山肌力訓練》 

若關節不穩定就練肌力將會相當痛苦,山姆伯伯舉例:一位七十歲大哥一年騎兩度北高,每次都從桃園騎腳踏車一百多公里到工作室來訓練,他做徒手分腿蹲時膝蓋會痛,看到其他同學拿重量,他也想拿重量,但應在沒有疼痛下慢慢增加重量。山姆伯伯分析,騎自行車是坐在座墊上,臀部長時間不工作會睡著,在睡著情況下運動會造成關節不穩定而疼痛。「當喚醒臀部與股四頭肌後,這位大哥的疼痛消失了,令他感到很神奇。」

山姆伯伯指出,有的教練會說「你現在會痛是因為練得不夠重,只要練到某個重量疼痛就會不見」,這絕對是錯的❌❌❌


當因為訓練而感到疲勞時,應該再加碼刺激它以提升肌力?或應該休息?

山姆伯伯說,可以降低強度,如重量和組數降低;疲勞時做中低負荷訓練,可刺激身體循環,流流汗有時對疲勞也會有所改善。在疲勞時完成課表,壓力倍增,運動完相對較容易受傷,可將強度下降的訓練當做動態恢復,如輕鬆跑。

此外,山姆伯伯提醒,同樣的訓練內容不建議每天都做,因為訓練完身體是疲勞的,需要時間恢復才會變強,而同樣的訓練強度也建議練一休一,累積疲勞的話,同樣容易受傷。

當身體有傷痛時,放下對課表的執著、轉換運動方式是個不錯的選擇,如由跑步改為走路或騎車、游泳,一樣可達到運動量;轉換運動不但不會痛還可以刺激淋巴循環,讓受傷部位的復原較快 當又重回跑步時可望回到過去的強度。

「日常生活的正常也很重要,如某日必須加班,工作時間很長、活動度與睡眠不足,但還是把課表吃完,結果隔週或不久後出現狀況,這是因為身體恢復變少了,但強度還往上開就容易受傷。」


跑步和登山到底傷不傷膝蓋?

山姆伯伯笑著說,他以前打籃球,也聽過打籃球傷膝蓋,任何一項運動好像都有人說傷膝蓋;他指出,登山很吃肌力,一趟五天四夜的登山行程,若休息不夠可能第三天就開始疼痛,於是「爬山會膝蓋痛」這樣的說法不脛而走,這其實是肌力不足、恢復能力不足導致,他強調從事任何一項運動,恢復都很重要,平時應練一天休一天。


為什麼跑者登山依舊感到吃力?

登山極度仰賴肌力,跑過全馬也未必能輕鬆重裝登山,有氧能力很好,但肌力不足者也爬不上去,尤其在負重情況下往上爬,肌肉若沒有力就爬不上去,建議跑者也應從事登山訓練,慢慢嘗試背負重裝上山,反之,常爬山者可去跑跑步。

(圖為紀錄片《赤心巔峰》中的南湖大山_活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提供

為何上山一條龍,下山一條蟲?

登山不是全靠技術,與飲食也密切相關。山姆伯伯觀察很多人登山只喝水,不喝運動飲料,當流汗時電解質隨之流失,造成肌肉延遲反應;他分析,喝下去的水要留在身體中得靠鈉–鹽分,一開始登山時體內還有些鈉,下山時體內已經沒鈉了,肌肉延遲反應就造成關節不穩定和疼痛。

此外,登山時完全不吃東西或吃錯食物也很常見,「很多長輩登山喜歡吃堅果,但運動過程中吃堅果這樣油脂含量高的食物會造成肌肉延遲反應,登頂後下山覺得身體很沉重,就是因為吃錯食物,像起士蛋糕、巧克力…,都是地雷食物。應該盡量以好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為主,如御飯糰、三明治是含有一些蛋白質的碳水化合物,水果中的香蕉、橘子、柳丁也不錯。」

休息管控也很重要,有人上坡一直衝,體能很快耗盡;到了下坡,由於高度差和地心引力,對於下肢的壓力是數倍的體重,當已經沒體力、肌肉延遲反應,關節開始不穩,疼痛就更容易發生。

山姆伯伯再次強調,疼痛是因為身體結構出現不平衡,可能前側肌肉太強、後側太弱,身體會傾向使用前側肌肉,如股四頭肌。當關節不穩定,最有效率的做法是把弱側的肌力練起來,才能跟前側的張力相抵抗,結構變穩定後疼痛就不見了

前側肌肉通常比較緊繃,女性骨盆較寬,尤其習慣使用膝關節周圍肌肉進行動作,使得髖關節肌肉越來越差,長期下來肌肉失衡,膝關節容易出問題,因此常見女性因膝關節受傷而開刀。

山姆伯伯建議平時多練臀肌與髖關節,告訴身體不論走路、跑步、爬山都多用臀部與髖關節,膝蓋壓力就會減輕。跑者跑步時臀部能有如電動馬達,就是臀肌練起來、正確發力的成果。

如果時間不足,只能挑一種動作練,山姆伯伯最推薦直膝硬舉,「這是練髖關節和臀肌、大腿後側最好的運動,將這些肌力練起來,不論走路、跑步、爬山的表現都會比較好。」

(直膝硬舉動作示範_圖片取自《無痛 登山肌力訓練》)

不過女性要改變肌肉使用習慣,練習直膝硬舉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肌肉需要時間調整,才能學會使用身體。

「髖關節是大關節、膝關節是小關節,應該讓大關節工作,只是現在人們經常久坐,大關節失去功能,小關節只好出來承接工作…」

肌肉保養是跑者應該重視的另一個環節,山姆伯伯建議買滾筒時,若能先試用,合用再買比較妥當;大顆按摩球按臀部或大腿後側、小顆按手臂等地方,按摩放鬆後肌肉恢復彈性,關節較不容易異位。買按摩槍,也是省事省時的方法。

如骨盆前傾,是肌肉或筋膜緊繃導致,放鬆後骨盆回到中立位置,功能就恢復正常。他提醒大家先按摩上半身,有時間再按下半身或找按摩師按摩,「按摩一定要做,現代人脫不了按摩這件事」,山姆伯伯自己有時間是天天按。

「從飲食著手,乾淨清淡飲食,筋膜不容易發炎、緊繃,就不需要按摩那麼多。」所以跑者真的不能只顧練跑而已,要注意的事情很多很忙啊~


**歡迎點擊連結收聽👉《肉腳的跑步人蔘》podcast節目,並訂閱、留下五星評論、分享喔~😁😁😁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