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學瑜珈

其它
發表於 2020/05/29 5,063 次點閱 0 人收藏 1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瑜珈的起點:我

近日,因為整理自己學習瑜珈的歷程,回想著最開始是怎麼接觸瑜珈。在上瑜珈課之間,我就有意識到自己柔軟度很好,像是每次體育課測量體適能時,我隨便往前一推,坐姿體前彎就是 50 公分。(認真查一下教育部公布的常模,無論對應到哪個年齡都算是佼佼者呢。)

我的第一堂瑜珈課記得是在和平東路上的某棟大樓,完全是路過看到一樓貼著「瑜珈」的招生文宣,我就大膽地一個人上樓去詢問。現在的印象只有——一位阿嬤等級的瑜珈老師,她細細的腿穿著踩腳韻律褲,老師很快地發現我很柔軟,頻頻要我示範一個深度後彎動作給其他學生看(後來我才知道那個體位法是 Eka Pada Rajakapotasana,單腿鴿王式)。


參加 AS 活動玩一下,平常是不會做的~


我始終認為瑜珈練習反映人的性格,有些人很積極(衝動),有些人小心謹慎(消極);有些人勇於表現(驕矜),有些人只想好好做自己(自我中心)。就像是一道道光譜,並非絕對,且總隨著時間、生活經驗與練習過程而變動。當時的經驗讓我覺得瑜珈是「展現給別人看」,並不適合我,也不是我想追求的。

結果,那次瑜珈課留給我的僅有:一根輪棒!

約莫相隔一年,因為室友學姊們的邀約,我跟著一起去景美救國團學瑜珈,一開始還熱熱鬧鬧的,但後來只剩我一個人繼續報名。不可思議地,我就這樣以每週一次的練習頻率,默默地大學畢業、研究所也拚死拚活念完,大家都知道我在練瑜珈,但也沒帶給身邊的家人或朋友什麼影響。

又或許那些影響是慢慢發酵著,也可能是以未能預想的形式幻化。

那堂課到底都學了什麼,老實說已不復記憶。當時的我只是把瑜珈勉強視為一種運動,安慰自己每週至少有動一次,也讓遠方的家人心安。早在 19 歲時我便發現左側乳房有硬塊,經過多年定期檢查、切片、摘除手術等等歷程,乳房內不正常的組織以及乳房表面有疤痕的事實,不知不覺已經變成身體的一部分,而瑜珈也是。

我只記得那堂歷時 7 年之久的課名是——「第一次學瑜珈」,沒錯,即便課堂中的學生來來去去,我卻反覆地像個初學者一般重新練習。我曾這樣想「如果最開始就接觸 Ashtanga yoga 該有多好!」畢竟每次看到 20 來歲的練習者都心生羨慕,女神也都很早開始練習。

但後來我懂了!假若我不是對瑜珈毫無期待,沒想過要練到什麼體位法、沒想過要把瑜珈老師作為職志,依我的個性,現在肯定早就不練了。Guruji 說過的「Practice and all is coming.」很多人曾感到困惑,什麼會來?何時會來?

對我來說,就是現在,是想分享這套練習的心念。


瑜珈的起點:妳/你們

每次開一堂課我最在意的好像都是「名字」,不同的班有不同的名字,班級雖小但還是要有個名字。繼「最後一堂瑜珈課」,我想現在該向「第一次學瑜珈」致敬啦!

「每天都是新的練習」——陳綺貞

一直喜歡這句歌詞,特別在 Ashtanga yoga 的每日練習有感,即便是固定序列、一成不變的練習,仍然深感於它的「新意」。有人說教宛如白紙般的學生最棒了,因為從基礎開始打起,是自然而非硬生生地介入。
但換個角度想,我們可以在每次練習時,都把自己視為初學者,用「第一次學瑜珈」的心情踏上瑜珈墊,每堂課都是絕無僅有、獨一無二的存在。

最後且最重要的是,從前的我以為瑜珈只有「柔軟度」,相信這不只是我的誤解,因為還是常常會有擔憂自己筋骨太硬不適合瑜珈的提問。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缺乏力量是來自肌肉緊張,而僵硬是因為忘記如何放鬆。

好的柔軟度需要建立在力量之上


一起透過呼吸找回身體的平衡吧!

關於瑜珈課

  • 時間與費用:請私訊詢問
  • 地點:近古亭捷運站
  • 人數:考量空間與教學品質, 採小班制,3 人開班,以 4 人為限。
  1. 每期 4 堂課,請於第一堂課的 10 日前轉帳繳費。開課前會與學員們協調好所有人都可以上課的時段,如因個人因素臨時需要請假,恕無法補課。
  2. 可以報名單堂體驗課,歡迎寫信或私訊詢問 。
  • 教學內容:基礎瑜珈練習,從拜日式開始暖身,循序漸進引導基礎的站姿動作。加強對呼吸的覺知、增加身體的活動度,同時包括肌肉的耐力與彈性。完全無瑜珈經驗者適合~
  • 聯絡方式:e-mailfacebook

課程特色

  • 小班教學,適合剛開始接觸瑜珈者。
  • 80 分鐘課程,慢慢打好基礎,也有更多交流討論的空間。
  • 4 堂課一期,無論是剛開始建立運動習慣或是剛開始認識瑜珈的你,在努力之餘,給自己多些彈性~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