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垮駱駝的不只是那根稻草

人物故事
發表於 2023/05/01 2,536 次點閱 0 人收藏 3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如果你的跑友中有人是物理治療師,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因為一旦遇上任何傷痛,馬上有可以諮詢的對象。我跟物理治療師冠帆在戈壁挑戰賽結緣,當時她是台大物理治療研究所碩士生,因為表現優異,被指派為我們那一屆–戈11的隨隊物理治療師,我們都喊她「冠帆小天使」,因為她就像小天使一樣的存在,不論我們跑得多臭多髒,身體出現任何問題,水泡抽筋拉傷肌肉緊繃這裡痛那裡痛…,她總是笑容滿面、不疾不徐地幫我們徒手治療、貼紮,雖然在戈壁奔跑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但她始終是大夥兒有問題時第一時間求救的對象;最令人安心的是,她也是跑者,只有跑者最懂跑者,非常理解跑者訓練後常出現的問題。

話說冠帆之所以開始跑步,其實也是個誤會,當年要成為戈壁挑戰賽的隊員,必須能完成全馬,準備隨隊上戈壁的她,以為擔任物理治療師也得跑個全馬才行,於是報名了萬金石馬拉松,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完賽,「原來我也可以完成全馬啊!」於是,就這樣跑下去了~😁

「Garmin統計我去年運動146天,說我是佛系運動員,所以我是佛系跑者…」冠帆笑著說,「跑的時候都很開心,不像大家這麼認真,沒有push自己的話,運動是很快樂的…」(笑~ 😊

(賽道上的冠帆總是露出開心可愛的笑容 照片提供:賴冠帆)

專業表現優異的冠帆曾經多次為國家代表隊服務,包括2016年中華台北滑輪溜冰國家代表隊參加亞錦賽、世錦賽,2017年世大運擔任場館經理,以及全運會等賽事,到底選手和素人因為運動受傷的樣態有何不同?如何避免跑步受傷?

( 上圖為2016年世錦賽選手帳,下圖為2017世大運 照片提供:賴冠帆)


👂聆聽本集《肉腳的跑步人蔘》podcast請點 這裡(約42分鐘)

👀繼續閱讀請往下滑👇

冠帆說,職業選手生活主軸都與訓練有關,因此可以從他們的訓練中抽絲剝繭,瞭解選手受傷的原因和類型,而非以運動為職業的素人,就要從他的工作、生活,以及跑馬以外的休閒活動中探索受傷原因,「素人受傷可能就不只是因為跑步,很多人來就診,發現受傷原因其實是生活中的壓力、久坐久站、休息不夠…等,相較之下,選手反而非常注重休息。」

作為一個物理治療師,不厭其煩地去了解、探詢傷者不舒服的原因,讓冠帆樂在其中,她很喜歡這份工作,「本質上很有趣,在物理治療師的世界,我覺得很好玩」(笑~ 😊

( 照片提供:賴冠帆)

練跑「黃燈」愛租以 預防受傷八件事

跑者受傷就診,七成的問題都發生在下肢:屁股、髖關節、膝蓋、腳踝等,來就診時的狀態通常已經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你一直看那根稻草,就無法全面地看事情,應該想想,受傷前有哪些應注意而未注意的事?」冠帆舉了個很好的例子:開車時,大家多數注意力放在紅、綠燈,而遇黃燈時,你是會停下來或闖過去呢?🤔大部分跑者遇黃燈好像都會闖過去–好像有點痛?沒關係,再忍忍,跑完這一趟再說…;或,說不定跑一跑,痛就會消失了?以及,不適感已經出現很久,到了最後實在受不了、或更嚴重了才就醫…。冠帆說,自己是屬於遇黃燈就會停下來的那種,雖然跑步常見傷害多出現在屁股、膝蓋、腳踝,但原因很可能與上肢、軀幹有關。如果想要避免跑步不受傷,她提醒要注意八件事:

*不要過度訓練–這不是偷懶的藉口,而是應評估自身狀況完成課表。

*力量訓練做重訓或練核心,不要只靠跑步練跑步

*保持身體柔軟度–這會讓跑步動作更加流暢、有彈性。

*適當休息–冠帆強調自己休息很多…(大笑~😁

*檢視課表是否過於單一或重複性太高–若一直重複同樣強度的課表,對於心肺與身體彈性較不利;科學化訓練才有不同的心率區間與強度。

*保持肌肉平衡–不要過度注重單一肌群,或跑步時下意識只運用大腿前側的力量,而忽略屁股應該出來工作。

*注意營養

*省思曾經受過的傷、並處理它–觀察自己受傷復原後,動作是否有改變?

當完成課表時,可以觀察運動錶上的數據,這一次課表大概耗掉你幾分力?「好的課表跑完之後,當下可能覺得很累,但休息一天後,應該不至於有『電池還沒充飽』的感覺,建議認真跑者們,在榨乾自己跑完課表後,應該至少充電到50%。」

( 照片提供:賴冠帆)

最近也玩三鐵的冠帆觀察到,在鐵人賽季,有人連續訓練一百天、甚至長達一百八十天都沒有停,若長期處在沒有充飽電的狀態,身體狀況都不會太好。

跑步是全身性的運動,跑者不僅要注重下肢肌力,也需要練上肢、軀幹的力量;人類直立需要核心的力量,核心肌群連接脊椎、軀幹與下肢,鍛鍊核心肌群非常重要。

(雖為佛系跑者,冠帆平時的運動很多元,她擁有皮拉提斯證照,是皮拉提斯老師,平常就會做皮拉提斯,也練重訓,近來還開始玩三鐵,「多嘗試些運動,對於跑步一定會有幫助,不妨開心多試試其他運動。」 照片提供:賴冠帆)

此外,衛福部統計,全台灣每兩個人就有一人會肩頸痠痛,冠帆指出,其實不只是跑者,只要打電腦打太久、姿勢不良,都會造成肩頸痠痛。至於跑者常肩頸痠痛的原因,可能跟呼吸型態有關,或下意識聳肩、下壓肩膀,為的是想挺胸或跑步時軀幹想直一點,都可能導致肩頸痠痛。

跑者的休息品質又是另一個重要環節,睡眠是自然的修復,為了有一夜好眠,很多人會請冠帆推薦枕頭,但「There’s no one fits all.  事實上並沒有一個可以適合任何人的完美枕頭,如同跑鞋,也不可能有適合每個人的款式。挑枕頭時,第一要考慮床的軟硬度,第二要考慮自己頸椎的曲線,可以平躺在家中地上測試 ,額頭與下巴連成的這條線,應該與地面平行。可以請家人幫忙看,或旁邊有面鏡子就可以檢視。」

如果覺得以上方式不太懂,最簡單的就是:只要睡在枕頭上,不會感到脖子折到,或枕頭太高太低就是適合自己的枕頭。( 冠帆跟我一樣,都是用超好睡的扶眠枕 照片提供:賴冠帆)

至於要有一夜好眠,所選擇床鋪軟硬度,也是要讓脊椎躺下去時保持自然。物理治療上所謂的Neutral–自然,相對舒適的位置;側睡時,由於女性的骨盆比較寬,有時會比肩膀寬,因此冠帆建議可以挑選有記憶的材質,或是相對有彈性的床,可以讓睡覺時脊椎保持在一個較好的位置。但冠帆強調,這些都不是絕對的,床的軟硬跟枕頭的選擇一樣,只要能睡得好,就是適合自己的,選擇前可以先試睡,確認適不適合自己

(冠帆在跑班的講座總是吸引許多跑者到場聆聽 照片提供:賴冠帆)

越了解身體 越能與身體相處

從事物理治療工作,冠帆最大的成就感如同抵達馬拉松終點時收穫的感覺,當陪著個案–不論是選手或素人完成挑戰時,真的會非常感動!「我做過很多慢性疼痛的個案,對方並非選手,也非運動造成,讓他了解今天能比昨天更好,疼痛也有其意義,可以被治療、被理解;當你越來越了解自己的身體,就越能跟身體相處,對疼痛就會有所幫助。」

冠帆其實是個無法早起的人,卻連續六年參加台北馬,凌晨四點就要起床;這兩年,她邊跑台北馬時邊想為什麼?答案是:「本質上我喜歡跑步,但不喜歡早起。這兩件事是分開的。」(笑~😁

照片提供:賴冠帆)

下一場,冠帆將參加長榮半馬,也希望再度抽中台北馬,不過她從不給自己設什麼PB,「規律訓練設PB才有意義,對於我這樣的佛系跑者,從來沒有認真吃課表,設PB是沒有意義的…」 (大笑~😂

佛系跑者給自己的功課是:看到課表要省思,不要讓自己心裡累或身體很累….,也提醒嚴肅跑者們,別忘記「黃燈」的存在喔😊 想更多認識冠帆,可以搜尋shirleyphysio,她的FB、IG 和 medium的文章都開放追蹤。

**《肉腳的跑步人蔘》podcast節目歡迎點擊連結收聽,並訂閱、留下五星評論、分享喔~😁😁😁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