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並肩前進的成長與感動~2015Skechers前所未有路跑賽後感

運動賽事
發表於 2015/04/17 473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第七場半馬,1小時53分44秒,無痛完賽,個人最佳紀錄!

比賽前兩週,才因為氣溫陡升致最後兩週調整有點慌亂,而把比賽目標下修到2小時的我,其實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反而又把個人紀錄小幅推進了3分鐘,而且比起之前的「堅苦卓絕」,這場的完賽可說是「輕描淡寫」。

以半馬而言,3分鐘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時間差距,但再搭上四個月前第五場半馬的4分鐘進步,五個月前第四場半馬的6分鐘進步,做為一個未經長期專業訓練,且受限工作和生活,月跑量始終未能破百的市民跑者(最高97公里),我想我終於可以感到一點點的自信和驕傲:我一直在進步,同時還能繼續維持進步後的成績。

‧雨中開跑─熟悉而懷念的初半馬回憶


雖然開賽時下著不小於我初半馬的雨(2013臺北馬,雨勢雖然不是最大,但已是出了名的慘烈),但對比一週前的高溫,這道冷鋒這場雨,真是老天爺給我這個熱到差點要未戰先降的怕熱跑者最大的恩惠。

不過,帶著初半馬跑沒多遠鞋子就開始「甩水」的回憶起跑,還真是有那麼一點懷念,心情就像第一次站上半馬起跑線一樣的充滿期待!

即便跟初半馬一樣下著雨,對我而言,比賽仍然是以「前所未有」的陌生形式展開的:第一次和訓練營的伙伴一起出賽,第一次在賽前聊天聊個沒完(為了避免口渴喝水跑到一半跑廁所,我賽前通常不太講話),第一次穿雨衣穿到開跑前才脫掉,第一次擠到一分鐘就可以踩過感應區的起跑區前段,第一次邊跑邊聊天,第一次跑得好有獎勵(訓練營提供PB獎勵)……這一切,都讓其實已經有些經驗的我,在開賽之初仍懷抱著充滿未知的刺激感!


‧新技能習得─邊跑邊聊天


我並不是個善於「加速」的跑者,所以我慣有的比賽策略是以高於全程均速30~50秒的速度開跑,再配合當天的體能狀況,在5公里前後自然降速到身體可以長時間負荷的速度。雖然下修的2小時目標並不需要那麼快的速度,但既然氣溫幸運的降下來了,便還是以4分40秒起速,期望之後能以5分30秒的全程均速完賽。

天氣差,起跑後GPS飄移得很嚴重,雖然覺得自己的速度並未突破5分速,但我跟正文的錶都測到4分鐘前段的速度,而後3公里錶測持續忽快忽慢,索性暫時不管手錶,憑自己的感覺跑!

賽前一週5分速配速跑練習沒能跟完全程的正文跟我一起起跑,我想他的計畫應該是跟完3公里後就目送我離開吧!跑步從不開口講話,只是專心呼吸的我,邊跑邊跟他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心裡卻有點擔心沒有邊跑邊聊經驗的自己會不會跑個3公里就亂了套,但就這麼一公里一公里的聊著,5公里過去了,我還是順順的跑,而正文……咦?跑到我前面十來公尺去了!

這還真有點嚇到我了!不是看不起正文,只是我的個人紀錄足足快了他半小時,之前練習也不見他維持這麼久的5分速,難道是GPS飄移太嚴重,我跑錯(慢)速度了嗎?

這驚嚇雖不至於讓我拔足狂奔,卻著實讓我即使稍感疲憊也不敢放慢腳步,兩個人就這樣亦步亦趨的交替領跑直到折返點,看看手錶,56分!真的不是我跑慢,而是正文跑得太漂亮了!



‧友情─是最佳的補給!


雖然前半段不時會有想稍稍放慢腳步的怠惰念頭,但其實狀況還不錯,完全沒有疲憊到「彌留」的感覺,甚至覺得後半段也不會出現這樣的疲憊。不過畢竟已經跑了一半,均速已經下降了20秒,擺盪的幅度也從前面的10秒放大到20秒,除了最後衝刺,要比前面更快怕是不可能了。我告訴自己,如果還想破PB,至少要堅持住5分30秒的底線!

雖然這場比賽我並沒有落入那種非得靠「外力」才能提振的疲憊,但漫長的比賽還是要幫自己找一些「驚嘆號」做為激勵,例如可以瞬間活化跑者「偶像基因」的攝影大砲,或是對向相識的跑者的高聲激勵,以及對個人而言最有效的啦啦隊。我比賽時雖然向來「冷酷」,但從不排斥跟啦啦隊擊掌,因為連串的擊掌不但可以振奮精神,還可以幫助我重振步頻與節奏,是比補給站還更強力的的超級能源!

遺憾的是,這場比賽並沒有啦啦隊(工作人員倒是讓人感動,加油喊得特別大聲),而折返後正文似乎慢了下來,直到回到終點都沒有再聽到他的聲音。原本擔心會聊天聊到亂了節奏的我,這時候反而擔心起,失去了這個「背後靈」如影隨形的良性競爭壓力後,自己會不會就這麼懈怠掉。

幸好,這場我有特別多的兄弟!

扣除折返前遇到忙趕路忙到連舉手都捨不得的史丁格(我懂他的捨不得,所以不但不怪他,反而從他的認真得到了激勵,努力加快了一些步頻),回程先是聽到了Kame表哥宏亮的招呼聲(他事後說那叫求救,我才不信!明明精神飽滿的很),然後是四個月沒跑,擊掌卻扎實有力的的俊廷(真的有點痛),在這場沒有辣妹擊掌的比賽,這個擊掌(痛痛痛)狠狠的把我的速度從5分30秒打回5分10秒,絕對是後半段最重量級的辣妹!喔不對,是激勵!



‧補給─應變略顯瑕疵的戰略正確

擊掌的餘熱漸息,就真的又回到一個人了(應該還有訓練營的女學員跑在後段,但眼力不好的我估計是找不到的)。雖然一路上一直覺得自己應該還要再快一點,但其實自己的狀況已經很不錯了,雖然偶有疲累,卻不曾出現力不從心的嚴重疲累感(事實上,我的心率全程都沒有超過170次/分鐘)。

前六次半馬,確立我對自己具備前段30%實力的信心,除非踩到地雷馬,不然「應該」都能取得官方補給。因此這場比賽我並沒有帶腰包,只心理安慰的在口袋放了片鹽片。

「抓了就跑,每5公里補一『口』水,10公里後補兩次香蕉,第20公里跳過。」是我習慣的補給方式。今天也打算就這麼執行,但因為這次比賽的補給站較短,補給很難不停下腳步,如果同時要補香蕉和水會卡更久,加上天雨氣溫低,水分流失不多,我在折返前最後一次補給時,決定折返後只再補一次香蕉,完全不補水!(之所以放棄補水卻要再補一次香蕉,是因為我一餓血糖就會直接探底,而折返前我覺得我今天「可能」會餓……)

這個大膽的決定基本上是正確的,返程雖然體力減弱,平均速度下降,但因為不卡水站,在體力流失本來就比較難控速的情況下,不進站有利於維持順暢的跑動,但堅持再補一次香蕉的「買保險」動作,可能成為我明明狀況不錯,卻沒能在更快一些些的元兇。

其實進站前有點猶豫,因為折返時我的速度已經開始下滑,但進站前卻正以不可思議的輕鬆姿態跑著5分10秒的速度,結果沒依據實際狀況調整策略硬是進站的結果,造成出站後速度直接下修到5分30秒,而且遲遲拉不回來!其實以我的狀況,根本就可以跳過後面所有的補給!

策略很重要,但應變更重要!



‧訓練營不會讓你變強,只有自己會讓你變強


然後,我就跑完了(咦?)……

你可能會覺得「就這樣?」是的,我自己也覺得莫名其妙,雖然有策略有故事,但完全沒有你預期會看到的跑到鐵腿抽筋,或是一顆心臟快要噴出來,也沒有什麼神速狂奔,瞬間刷了十個人卡,或是前面的辣妹身材好好,但我怎麼追都追不到。就這樣,因為我也是第一次跑得這麼輕描淡寫。

輕描淡寫的寫下PB,然後看見自己還有更進步的空間,這應該也是一種進步吧!

如果要我頒這場比賽的MVP,我會頒給我的「背後靈」正文。因為死甩不掉早該被甩開的他(笑),才推著我更謹慎自己的配速,也更不敢輕易放掉速度。其實,光是他近乎瘋狂的狂破自己PB半小時,就夠讓他角逐整個訓練營的MVP兼最佳進步獎了!

你可能會問,最大功臣難道不是訓練營和一路帶給我們啟發,自己還拿下12公里總二的愛迪生教練嗎?我認為,或者說訓練營的體認讓我認為,一個每月一次而且實際操作時間並不太長的訓練營,不可能會是直接讓你進步的原因,能夠直接讓你進步的原因從來都只有一個,就是上課後自己持續的努力!

但這也並不代表訓練營沒有意義,相反的,我認為一個有效率的訓練營帶給市民跑者的,是更長久而關鍵的。即便在有限的上課時間並無法立即做到或理解教練的建議,甚至像我這樣其實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完全照表操課,但只要認真上課,訓練營帶給學員的觀念調整,將會長長久久的影響學員之後的自我鍛鍊,並成為每一次進步的基礎。尤其在真正遇到瓶頸時感受更深,只有更廣博更正確的觀念,才有辦法幫助並不專業的市民跑者自己找到突破點。

以我來講,上課時我總扮演「肢障」的角色,上課操作的許多動作,當下往往都無法做得流暢,但我會把這些提醒放在心裡,在之後的練習和比賽中,有意無意間都有機會逐一得到驗證。而這樣的相互驗證,比死讀理論或是悶著頭亂練有效的太多!當然,也只有不斷練習,才有機會把訓練營學到的觀念轉換成自己的實力!

訓練營有沒有讓我變強?有的,但不是那3分鐘的個人紀錄,而是我開始掌握到,在這3分鐘之後,我要怎麼拿下下一個3分鐘。如果在這3分鐘之後還能有更多3分鐘的進步,這座生涯MVP,訓練營和教練絕對當之無愧!



‧裝備─好鞋很重要,但適合自己更重要

前年藉著Skechers GoRun Ride 2成功調整跑姿讓自己擺脫膝蓋疼痛的問題後,我便一直以Skechers的跑鞋為主。之後因緣際會取得更輕的GoRun 2 Nite Owl,兩雙交替穿到習慣後,便開始以更輕的Owl參賽,期望取得更好的成績。

但經過幾次比賽,我發現我穿較重的Ride 2的成績反而比同時期穿著Nite Owl的成績好些。我開始思考,即便兩雙鞋都能協助我以更流暢的跑動機制卸掉膝蓋的受力(相對於高緩衝鞋的被動「吸收」,我認為「轉換」是更積極的方式),即便一般而言,較輕的鞋子更有利於競速,且更貼近路面的「路感」也有助於動作的調整,但其實以我目前的跑姿和肌力,重量略重但能夠提供再多一點緩衝的Ride 2,或許能更有效幫助握降低比賽進行中的肌力消耗,在距離拉長的情況下,反而更有利於我全程的成績表現。

這一次比賽似乎驗證了這點,我不但跑出個人PB,賽後的恢復也比前一次國道馬更快。或許在我把肌耐力練得更好之前,用他牌高緩衝重鞋穿插路感鮮明的Nite Owl做訓練,再用緩衝和重量適度的Ride 2當比賽鞋,會是我「現階段」最佳的選擇!(不過我真的還挺喜歡教練腳上那雙Skechers GoMeb 3,但恐怕得練得更好一點才有辦法完美駕馭她吧!)



‧追逐倒數一公里的感動

完成一件艱鉅任務是雀躍的,但確定自己將可完成一件艱鉅任務時的喜悅,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相較於許多跑者特別享受衝進終點的那一刻,我個人更享受於追逐倒數一公里的感動。

除非有傷痛,不然對於我們這些還算有些底子的跑者而言,撐完最後一公里應該不是太難的事情,倒數一公里的牌子幾乎就是個成功的宣告,它宣告你即將取得成功,也提醒你離成功還有最後5%的距離,我總是會告訴自己:「再撐一下,我又完成一次(半馬)了!」這一公里,你將不用再「戒急用忍」,你可以毫無保留的發揮你最快的速度,向在場所有人證明,我還能跑!而且能跑更快!!

終點代表著結束,但追逐成長應該是永無止境的,成長也總發生(奠基)在奔向終點的過程,我追尋的不只是終點,而是持續成長,永遠抱持著即將衝破終點的積極心境!

‧相關連結
1. 拉扣斯路跑相簿(含訓練營訓練記錄)
2. 部落格版心得(個人網站)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