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跑者參賽有成就感的人

人物故事
發表於 2024/06/18 345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當賽季結束,卻有人還在跟時間賽跑,那就是糨糊教練(蔡弘誠)和他的團隊。他今年仍將辦理田中馬、北港媽祖馬、新竹城市馬和礁溪溫泉馬。

跑者享受賽事就好,但辦賽事可就累了,糨糊教練說:「過程中變數很多,每個事項協調完畢才能進入下一項;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最難的就是必須跟時間賽跑。」

👂聆聽本集《肉腳的跑步人蔘》podcast請點 這裡 (約40分鐘)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wu26rov0own01ukahyw5s32/platforms

👀繼續閱讀請往下滑👇

賽道設計 各有巧妙
以賽道設計而言,跑者最在乎成績帶來的榮譽感,以及享受賽道;成績牽涉賽道是否好跑,是環狀或去回折返?有困難的山路或全是平路?糨糊教練說:「全是山路也沒關係,必須夠難,跑上去讓人感到榮耀也會是種特色。如礁溪溫泉馬賽中有座山,因此在山腳下設有check point ,登頂又有一個check point, 取這區間的最速成績頒發『登山王』榮譽 。」
(2023礁溪溫泉馬_蔡弘誠提供)

不過,由於礁溪溫泉是全台唯一的平地溫泉,因此2023年起礁溪溫泉馬賽道改為全是平路,以呼應平地溫泉這個特色。「去年大家的反應是太棒、太好跑了!」


至於田中馬賽道,包含田間鄉道,有人數限制,因此是先由在地人規劃賽道路線,再由教練團隊調整,確定補給站和檢查點,並確保公里數符合42.195K。
(2023田中馬_蔡弘誠提供)

有三百年歷史的新竹,古蹟與新建設兼具,跑一場新竹馬能讓跑者用雙腳認識這個城市,賽道通過東門城、城隍廟、火車站等歷史建物,穿進新竹動物園進入新田徑場,再從田徑場繞出來,從城市繞到左岸、再回到南寮。「新竹最有名的是風,希望風成為跑者的夥伴與朋友,必須考慮環境與風向;到南寮時是靠海邊跑,海天一線,往南跑,雖有側風進來,但會半推著跑者,有助跑效果。回程時海濱路這一段有很密的木麻黃防風林,擋掉很強的逆風。」
(貢獻一張肉腳跑在2019年新竹城市馬海邊的狼狽照,見證新竹難忘的風真是有夠大!😂)

北港在台灣公廟文化中首屈一指,北港馬賽道最後的750公尺是北港朝天宮前的紅毯大道,兩邊都是加油吶喊人潮,將讓跑者腎上腺素飆到最高點。
(2023北港馬拉松_蔡弘誠提供)

台灣有特別多古道,TNF越野賽會行經這些古道,糨糊教練特別重視路徑文化,以賽道敘述在地故事,讓跑者感受到當地的文化氣息。他笑著說,通常路線測試、探勘後,他自己會再跑一遍確認。


環保不環保? 辦理賽事的難題
近來ESG當道,路跑賽事也開始重視環保、ESG,糨糊教練坦承,完賽獎牌至關選手榮譽感 ,當換成環保、較輕的材質時,透過調查發現,選手榮譽感降低,也會減損下一次再參加賽事的動力,使得辦理賽事面臨新的課題。

補給站提供的紙杯一向給人製造很多垃圾的印象,然而,發給跑者環保杯一定環保嗎?糨糊教練說,其實每個人家裡早就有環保杯,製造環保杯產生的碳排其實較一般紙杯更高,但如果鼓勵大家自己帶杯子,一旦忘記帶,對賽事的體驗感覺會很差,也可能導致喝不到水產生危險…。
(補給站溫馨提醒跑者可一杯到底的標示牌_蔡弘誠提供)

「我們曾經提供無淋膜紙杯–杯內沒有塑膠膜,可百分之百回收的杯子,但這種杯子與一般紙杯的重量差很多,碳盤查計算時發現無淋膜紙杯的碳排比一般紙杯要高許多。因此真正要做的是成為倡議:一部分使用無淋膜紙杯,一般跑者一杯到底,一路使用不要丟掉,至於很趕時間的菁英跑者,拿紙杯喝了就丟 ,這樣用杯子的量就會減少」,糨糊教練說。

他也指出,有淋膜的紙杯較厚較耐用,只要能適當回收分類,回收的物質也能形成一種新的能源–燃料棒,可以發電。
(蔡弘誠提供)

參賽平權 人人都可跑馬拉松!
另外,糨糊教練和團隊曾辦過兩年「伴城路跑」,是包括視障、聽障、精障、脊椎損傷、電動輪椅者… ,所有障別人士都可以參賽的平權賽事。他認為,運動就是普世價值,每個人都可以享受運動,更應該創造所有的人都可以參與運動的環境;他深受推動「愛運動 動無礙」的師大教授姜義村教授影響,推動幾年下來,已有越來越多身障朋友報名。

「這樣的賽事必需有相對應的準備,如,使用電動輪椅者參與,回程時可能沒電,回不了家,現場必須準備充電站;為精神障礙者準備安靜室,以備不時之需…等等」。一般跑者應如何看待這樣的賽事?教練笑著說,只要用平常心看待,「這些有障礙的朋友,把他們當成一般人就好,大家都一樣。」
(2023羅布森伴城路跑_蔡弘誠提供)

無論辦理賽事如何繁瑣,時間全被行事曆填滿的糨糊教練總維持從容的笑容,耐操耐煩耐苦耐熱的馬拉松性格表露無疑,教練說,跑步之後,自己的EQ更好、更不會生氣,他的所屬部門名為「ESG 賽事部」,如何建構一場賽事對社會負起責任,這幾年花更多時間在賽事細節上。

台中推薦跑步路線看過來
住在台中的教練平常喜歡跑大家不曾跑過的地方或跑山,他特別推薦跑友幾條中部跑步路線:一是東海大學,「跑一圈五公里多,跑完可到東海牧場喝牛奶吃冰棒;如果想跑有點挑戰性的越野,谷關七雄之一的東卯山,跑來非常舒服,山徑不致太狹隘,途中可欣賞林相變化,山頂有絕佳視野,大推!」

從高鐵站出來想選一個最近的地方跑,則是筏子溪。「溪畔修得漂亮,從高鐵下來沿路橋跨過筏子溪,可見自行車道,跑起來很舒服。另外高鐵站出來後可騎Ubike到成功嶺,再從成功嶺旁有條路通往學田山,那一段屬混合路面,有水泥、人工步道 跑起來很棒很舒服…」。

有空去中部跑跑,感受不同風景,也珍惜每一次的跑步和參賽~😊
(蔡弘誠提供)

**歡迎點擊連結收聽👉《肉腳的跑步人蔘》podcast節目,並訂閱、留下五星評論、分享喔~😁😁😁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wu26rov0own01ukahyw5s32/platforms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