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WMTRC 雜談及賽道分析(Long)

運動賽事
發表於 2023/05/07 11,137 次點閱 0 人收藏 3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原先兩年舉辦一次的世界山徑越野錦標賽(以下簡稱世界盃),受疫情影響繼去年的泰國清邁世界盃,連續兩年辦賽,今年則是在奧地利Innsbruck-Stubai地區舉辦,筆者對於奧地利的印象存在於2019年世界自行車錦標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UCI世界公路錦標賽的男子公路菁英組,Alejandro Valverde(西班牙)斬斷Peter Sagan(斯洛伐克)的世錦賽四連霸(取得冠軍的選手只要在UCI認證的賽事出賽,都可以有冠軍五色環的臂章)美夢。

       參考今年奧地利舉辦的世界盃,官網及個人多方收集的資料,做一些賽道分析及特性解析,和不負責任亂預測。賽道介紹取自WMTRC官方網站,且本集僅針對最長的賽段 85k進行相關分析,若有其他賽道需分析,或是甚麼想法,請洽小歪&JC跑步筆記建議及詢問,不接受催稿,只接受許願(資助許願更佳 咦)。

原文出自 WMTRC官網 Trail Long介紹  譯:JC 校搞:JC

Trail Long為本屆世界盃最長的賽段,舉辦於賽期的第三天,當地時間6/9週五起跑,起跑時間為6:30,限時15個小時,有著超長的85公里長度及極富挑戰性的5554公尺的爬升量。賽段圍繞在壯麗的Kalkkögel山脈地區,此山脈屬Stubai Alps山脈,且此山脈因外觀似白雲石,因此通稱為North Tyrol的Dolomities。*

(注:賽段所在地區為North Tyrol,而此地區的通稱來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WWI,在此不詳述,Dolomities又明白雲石山,位處義大利境內,隸屬於阿爾卑斯山脈,其名源自於18世紀法國地質學(Déodat Gratet de Dolomieu),首次使用白雲石(Dolomite),描述此山的典型形狀及顏色,且Dolomities於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Stubai Alps屬Central-Eastern阿爾卑斯山脈,橫跨奧地利Tirol州和北義大利的Bolzano自治區的South Tirol州,題外話著名的自行車賽 Tour de Alps(前身為Giro de Trentino)即在此舉辦。


在Neustift鳴槍起跑後,起點的長直路會是一個絕佳的攝影點,前進到第一個高點,Naturschauplatz Hühnerspiel (8k, 標高2181m),一路上可以邊跑邊欣賞壯麗冰原景色的Stubaital冰川,登頂後,取道另一個方向會再次回到起跑點Stubai地區,此時選手應該只需要短暫補給,接續而來的挑戰會是相對更高的高山地形(標高2468m),且不僅止於高山地形會持續的在接下來的32公里,其中起伏不定的丘陵賽道會帶給選手們不僅是技術地形的挑戰,還有腿部各肌群疲勞累積的傷害,此賽段中補給站會設立在村落中,分別在29公里處的Adolf-Pichler-Hütte和45公里處的the Hoadl,且冀望有數量相當的觀眾和當地居民們,替選手們鼓舞和搖旗吶喊。

下個賽段則擁有絕妙的景色和技術地形,當通過46公里處的Kemater及52公里處的Salfeinssee Lake後(注:景色像是高山上的眼淚,可以從湖中倒影拍攝山巒輪廓-Centrol Eastern Alps,像是台灣版的嘉明湖,筆者看了都想去一探究竟了,有興趣的可以google salfeinssee and kalkkögel),即宣告本華麗景色賽段告一段落。賽道會再度回到小村莊,經過包含Grinzens, Birgitz和Völs的迷人Tyrolean villages,透過這些小村莊的連接穿越到山谷另一邊,完美的利用了Transition來製造暴風雨前的寧靜,也暗示著最終挑戰的來到-Nordkette。

68公里處的Kranebitten,是進入到最終1000公尺爬升挑戰前的最後一個補給站,如果能順利且平安地通過最後一個高點,再回到Innsbruck近郊,當穿過茂密的歐洲山松和碎石場區域後,即將抵達的是位於78公里處的最後一個補給站-Höttinger Alm,成功完成最終技術下坡的試煉過後,在1.3公里的平路,就會抵達位於Innsbruck的終點線。


賽事種類解析:表格資訊大部分是從官網上得到

註:原EP值公式:總距離 + 總爬升 / 100;
      modified EP值公式:總距離+總爬升/100+總下降/500

單攻行不行的資訊中得到,目前最接近這次Trail Long賽事的耗力指數(EP)為,雷神在2021年3月的單攻六順山七彩湖(耗時:20:43,距離98.5k,爬升4477m)的143;約等於單攻南湖大山兩次這樣(EP=69*2誤...),然後此賽程難度比單攻八大秀和馬博拉斯還難上一截,以筆者經歷過的單攻大霸群峰難度再乘上個1.67倍吧,如果以北大武山來看的話,應該要四趟才能在EP的數字上比擬(如果我們有纜車可以上到北大武山一半的話應該有人會想挑戰XD),所以超協發哥所說的這次世界盃為爬山賽,其實也不失為不客觀拉!

Long Trail賽道解析

第一張圖為官網提供的,我個人覺得蠻精美的,也有加入補給站距離(對於長距離選手相當重要,配水配補給配體能等等)。

第二張圖為利用Trackreport.net製作的圖表,解析度設定為medium,其他設定我有嘗試過,為了好解說就使用medium即可,第三列的表格是用Garmin Pacepro拉出來的,設定上用的是elevation-based,然後再自己去解析數據製作的。

先講第一跟第二張圖有些微差異處,在25公里和35公里處,因解析度設定不夠精確(或是GPX本身就有飄移),相關的資料有點飄,但不影響大觀分析,這邊分析也只能看數字說故事跟看圖找資料說故事,實際選手在下場前可能也要透過纜車、搭車或賽前場勘關鍵地形確認。

官網提供的資料也有在圖中標示出不屬於Trail的Gravel和Tarmac路段,Tarmac可以大致確認為鋪裝路段,可能有柏油或是水泥路段,看村莊大小而定,Gravel則為砂石類型,筆者猜測為冬季會被冰雪覆蓋的路段。

表格中主要為篩選出來的爬坡段,HC坡標示使用的自行車用來計算積分所使用的坡度分級,因為有現成的計算公式,計算跟評估起來相對公正,橘框的部分為2級坡,藍框的部分為4級坡,至於坡度分級的計算,可參考單車教室的環法坡度分級報你知

四個HC級坡,以筆者目前爬過類似海拔跟難度做為類比的話,可能訓練安排會放在,位於大鹿林道東線的大霸群峰,用一下單車作為熱身跟比擬賽道路線,騎越野車進入大鹿林道東線,然後從馬達拉溪登山口爬上九九山莊這段,長度3.7k,海拔落差835m,平均坡度22%,最陡坡度有達44%左右,且海拔高度分布1800-2699m,跟世界盃賽道實際高度雷同,重複爬個三趟應該算是很好的模擬訓練,缺點是進出不易且長度不足以完全模擬比賽路線,有詢問過選手的想法,可能目前較好的訓練賽道,會落在谷關七熊們的頭上,如馬崙山及八仙山等......重複爬,抖抖抖。

除了眼前可怕的HC級坡之外,HC搞定後,接續下來4級坡銜接下坡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藍框部分),有常在比賽的就知道,陡上跟陡下之間如果能拿捏好發力的份際,就會有更多的優勢出現,這也能體現在丘陵段上(33.6-38.7k;55.3-62.0k),除了自身的體能狀況,對於賽道的熟悉程度等細節會間接影響很多心理層面,多餘的耗力在長距離賽中產生的極大潛變,必須要十分小心。

相對於2、4和HC級坡,平路及鋪面道路的Transition段,也是特殊補給跟確認肌肉和肌筋膜狀況的好時機,跑在村落和村落之間,若周邊能有成群結隊的觀眾喊著國家的名字甚至是選手的名字,都是莫大的鼓舞阿!

最終前進終點前的Norkette,絕對是魔王級別的,賽道附近也有纜車喔,賽會指引也有提到可以請訪客或加油團利用纜車跟相關接駁前往觀看驚心動魄的賽事!


不負責任賽前亂預想配速之回顧往事

先來看看去年2022年的比賽數據 78k 4800m+ ,泰國地區氣溫高溫接近30度左右

男子成績(Long Trail Race) (all data comes from ITRA official website)

註:PI值為取登錄於ITRA官方的成績,取最佳五場的平均ITRA Score作為評判標準

而ITRA Scores則為單場數據,計算方式此處不另行解說,以後考慮出一篇來詳解,歡迎敲碗。

Pos為Position之簡稱,為WMTRC Long Trail的單場排名

Nation為國家別,TPE就是台灣只是......下略五萬字。


男子前幾名的速度,快到不可置信,但據筆者近距離看過Xterra國際選手的英姿之後,覺得很是正常,不正常的事情看多了,腦袋也變得不太正常了。

選手們相關敘述,列舉評判標準,前三名選手,日本和台灣完賽的前三名選手,香港第一及主辦泰國第一

不要問我為什麼只有這些(會翻桌),因為相關的男子選手介紹,大概就「只」花了一天去查每個選手的Personal Profile,再花個「幾天」研究一下相關資料跟Review,就開開心心的寫完了,看起來只是一張毫不起眼的表格,卻花了超過原先預想的數倍時間......。


女子成績(Long Trail Race)(all data comes from ITRA official website)

女子前幾名的選手速度一樣不可小覷,如果國內男子選手能在前段跟跑的話,也許對成績蠻有幫助的,但後段的掉速可能會是預期的結果,就看選手個人想法了!

簡介同男子選手,就花了一些「時間」而已,不多不多。


小故事介紹:Emma Pooley選手簡介

現年40歲,一個三鐵,自行車,路跑賽事,越野跑賽事,多棲的工程博士。

學術成就和媒體業

2005 英國劍橋工程系碩士  ;2013 瑞士蘇黎世科技學院岩石工程博士 ;2018/2019 GCN Presenter(Youtube)

運動表現

2003 ITU女子組第22名(她ITU職涯唯一輸過的一場鐵人賽事)

2005 UCI瑞士國家公路錦標賽 4th

2006 WA Tenero (SUI) 半程馬拉松 1:21:38 ; 2012 十月 初馬 2:55 

2013 十月 第二馬 瑞士洛桑馬拉松 女總1 2:44 (認真覺得應該是休賽季太無聊)

2006~2017 UCI出賽  涯42次獲勝 (其中7次GC,14次單日賽,8次ITT)

2010 世界錦標賽個人計時冠軍及英國國家錦標賽個人計時冠軍 

Giro del Tretino  Alto Adige Sudol (2.1) 黃衫(三站)&Tour de I’Aude Cycliste Feminin (2.1) 黃衫 (九站)

當年居UCI積分 女子第三名

2012 北京奧運個人計時 銀牌

2014-2017 Zofingen  ITU Powerman Long distance Duathlon World Championships 四連霸

比賽距離 RBR, Run: 10k, Bike: 150k, R:30k 最後30k 個人最佳2:22

2017 來過台灣比過KOM 拿到女子冠軍🏆

2019 Bath Half Marathon 1:19:35   

評語:望塵莫及,無語


說了這麼多,岔題這麼遠,

在參考了泰國清邁和奧地利等地相關氣溫(利用氣溫調整配速)、地形(上下坡可跑性)、海拔(參考緯度跟當地地形跟標高數據)跟選手相關特性(分群參照配速)之後,來到了重頭戲(講得好像很簡單)。

賽前不負責任預測(被打臉應該,預測成功就是選手太厲害了)

以上就是針對 2023 WMTRC Long Trail賽事的相關技術簡單分析。


感謝各位的觀看,希望今年代表台灣的選手,能夠有自己滿意的成績,

自己分析看完覺得如果我們能追上有參加的泰國選手的話,應該就是一番突破了!

但截至目前為主,公布參賽選手的國家不多,目前有看到的是日本,未來要介紹更細節的部分,就要在多方收集一下了。


最後,還是要請大家替選手們加油,幫他們的粉絲專頁按個讚,提升相關的曝光度,雖然不是直接的幫助,但希望未來都能有更好的環境創造給選手們。

轉刊載請標明出處 小歪&JC跑步日記

圖片參考及靈感來源:海賊王 ONE PEACE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