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跑情侶怎麼過情人節?

人物故事
發表於 2023/02/13 5,981 次點閱 1 人收藏 3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許多單身跑友默默許願,若能在賽道上遇見真愛,可以一起訓練一起跑步,該有多好!

常在河濱、田徑場看到陳秉豐和張芷瑄,總覺得他倆好青春可愛、好夫妻臉喔~(芷瑄內心獨白:厚~又被說跟他很像,不想跟秉豐長得太像…🤨)

從小喜歡搞破壞,被長輩稱做「里長家的福壽螺」(阿公是里長)的秉豐,和長跑甜心芷瑄是大學班對,他們在同一個隊伍訓練、有相同目標,經常參加路跑賽,自然而然就擦出愛的火花。

「沒什麼愛情故事耶」芷瑄說,「大學時我們一起看其他選手比賽,秉豐會分析選手跑姿和戰術,感覺很神準,對訓練很有概念,每當有問題問他都清楚回答,離開學校後,覺得把男友當貼身教練也不錯!」💕

就這樣,秉豐從2017年至今,除了是男友還多了教練的身分,兩人來到《肉腳的跑步人蔘》錄音室,「我就分不清楚今天是教練還是男友,不敢亂講話」(笑~😁

👂收聽本集《肉腳的跑步人蔘》podcast請點 這裡(約60分鐘)

👀繼續閱讀請往下滑👇


長跑情侶的情人節💕

2月14日情人節,兩人怎麼過呢?芷瑄:「我們不太過,紀念日、生日都沒在過,今天該練什麼就練什麼、該跑什麼就跑什麼,很少特別慶祝…」

秉豐:「紀念日或特別節日,那一整天我就會是教練的身分,就沒時間跟她約會,2/14星期二肯定有課表~

我們不會在特定節日吃大餐、看電影,如果重在特定節日,那情人節一年只有兩次,太辛苦了,還要等那兩次,我們只要想看電影就看電影、想吃大餐就吃大餐,認真過日子比認真過節日重要!」

秉豐認為,每一天時間很長,應該把握每一天,而不是只注重特定節日的儀式感,相處不是一件「事情」,應該要長久享受、自然而然的。💕

秉豐小時候在鄉下長大,爸媽很忙,不會去辦生日這種事,高中在外縣市讀書,有時學弟妹準備了驚喜,他就會很尷尬。「因為我不是在那種生活長大的。當蛋糕或禮物端出來時,我會很尷尬,沒辦法,連裝都裝不出來,當大家唱歌,我就三條線,我沒辦法去感受、自己也做不來,所以我會放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我會搞怪,讓她覺得是生活中的小情趣,我們也沒有太多時間吃大餐,若有時間或空檔,我自己煮飯給她吃,這算是日常的小驚喜~」

秉豐的廚藝很有口碑,大家都說「無師自通陳秉豐」,「反正我就喇一喇,大家當白老鼠,不好吃再修正,她是第一個白老鼠…」

(2021年暑假高地訓練時,秉豐就是大夥兒的總鋪師 照片提供:張嘉哲)

芷瑄馬上說,「他燒的東西都很好吃–這樣才有東西吃,哈哈!他很厲害的地方是把看起來不怎麼樣或不好吃的東西變成很好吃!」

我旁觀著心想,這樣還需要特別過情人節嗎?他們在乎彼此,根本天天都是情人節啊!


秉豐:「有人保護她,但沒人保護我」

在秉豐眼中,芷瑄算是刻苦耐勞型的跑者,覺得永遠練不夠,是他最擔心的類型。他分析(這時候的角色是教練),「通常有這種想法,死命地練,是因為覺得自己天賦不夠,不了解訓練,也不夠了解自己的身體;這樣負荷很高,身體容易出狀況,給她訓練方向也常覺得不夠,想加量或增加強度。」

芷瑄說,之前不管身體累不累或有沒有受傷,都要把課表吃完,跑很多、休息時間少,但進步幅度卻很小,現在會比較理性一點。她的月跑量曾高達700K,是移地訓練時中國教練主張的大訓練量,當時盡量完成,很累,課表都吃完,身體就出了點狀況。

然而,這些年來,好像我們聽到都是秉豐在受傷?「因為有人保護她,但沒人保護我」秉豐說(這時候的發言角色是教練兼男友)。

不管訓練或目標,最終要克服的是心理。」秉豐這句話一語中的,跑友一定很有感。

「之前的教練要她練就練,也不知道原因,長期下來就以為以量取勝,有業績沒有成績,訓練是CP值的東西,要評估身體能負荷。」

「談到馬拉松,好像就是毅力、堅持到底,很長、很久的概念,好像一定要累積到某個量,但標準是什麼? 每個人年齡、條件都不一樣,若要跑成績不跑業績,應該要有效規劃,把剩下時間拿來恢復,把可以安排課表的時間,規劃精準、好好執行完,就去休息。但很多跑者,包括芷瑄,就是無法突破這個點。」

芷瑄在賽前、訓練前常焦慮自己能不能做到,睡不好,也一直慢慢克服,「教練很花時間跟我發雞湯,說妳是菁英選手,妳一定要能克服自己的心理。」

看來芷瑄都聽秉豐的?秉豐說「看用什麼身分跟她討論這件事?是教練身分才可以。」(笑~

由運動員轉換為教練,秉豐是受到芷瑄的鼓勵,過去五年他為受傷所苦,原本一直堅持在競技訓練這條路上,很想拚成績,但受傷時間卻拉得很長,曾經陷入低潮。「原本可以發揮的舞台,卻沒辦法繼續奔跑的快感,很痛苦!我就是喜歡跑步啊,她就一直鼓勵我再創跑班,猶豫了半年,2020年初創立了『相信跑步』。」

取名「相信」,因為即便在最低潮時,他心裏清楚若不持續相信自己,很難突破低潮。想突破現況,需要時間與耐心,一旦放棄的話,機會將會消失,唯有相信自己才有持續下去的動力,相信它會越來越好。「取名相信跑步就是希望學員因為相信這個名字、相信教練的故事,當長距離跑不下去時、生活工作上有困境時,都可以相信自己。」

(「相信跑步」跑班不僅在北田操練,也曾拉到阿里山移地訓練 照片提供:陳秉豐)

現在的「相信跑步」跑班一周主要訓練三次,關鍵是高強度、高恢復,訓練品質不看周跑量或月跑量,而看單一訓練強度:包括間歇跑、單一訓練量的長度。如:目標三十公里,會精準規劃區間值,訓練集中在有效區間。

不論團體課或一對一教學,秉豐都會為每個學員計算有效區間。

他的訓練哲學相當強調學員跑在目標區間內,先從少跑量、目標配速先達到,再去增加量,當目標區間穩定了,再慢慢把量往上升

「心理上長期要保持是快樂的、喜歡跑步的,但通常是因為目標抓得太緊,過程中會變得不快樂;應該先從心理上,當初的目標去調整,課表和數據就交給教練,當中出現什麼狀況我一定會幫他去調整。

我常跟他們說,練跑就是練心,馬拉松就是人生課題。」


放眼首爾馬 期待破PB

2023年,芷瑄第一個目標鎖定亞洲最速賽道–首爾馬,「聽說賽道平緩、天氣冷,很適合我,去拚一下看能否破最佳成績,2019年的2:46成績也卡了一段時間了,好幾次訓練其實滿好的,但賽前或中途沒有發揮得很好,去年台北馬就差一秒鐘,被教練說妳為何不努力衝,還要笑,我就不能笑著衝嗎?希望能在首爾馬好好突破,低標:破個人最佳,高標沒有設限,破多少就是多少,不希望設太高標準,想到高標,可能會亂了陣腳或急著追速度,怕失速或爆掉…」。

(2022台北馬芷瑄衝線瞬間 照片提供:張芷瑄)

秉豐笑稱是去幫芷瑄提包包,自己並沒有設目標,因為手術後能回到賽場就很開心了。「去年台北馬的過程能享受辛苦,但不會感受痛苦。我也算老將,可以做到這樣很滿足;台北馬70分鐘,很滿意,是開心的!目前我把主要項目放在半馬,朝自己的PB 68分邁進。自己也是教練身分,也要把跑班經營好、顧好學生,在賽季會強化訓練,但不會設定目標,怕自己兩邊都會有壓力。」

對於芷瑄的首爾馬,「我希望她獨立,她需要人家帶,希望她可以獨立,若她可以獨立,未來大賽我就比較放心。不過這場算比較重要的賽事,我們有可能會一起跑。」

賽事、訓練、生活,兩人是分不開的。訪問他倆,感受著他們的頻率如此相近,相知相伴,什麼節日的儀式感,一點也不重要了~

**《肉腳的跑步人蔘》podcast節目歡迎點擊連結收聽,並訂閱、留下五星評論、分享喔~😁😁😁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