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自練–自律–自虐–自癒–自嗨的超馬世界~

人物故事
發表於 2023/08/28 9,583 次點閱 4 人收藏 6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從2010年的初馬之後,不到四個月就嘗試50K超馬,隔年參加12小時賽跑出125公里,其後一路刷新紀錄,曾經連續好幾年都跑出國家級選手水準;跑馬五年就寫成《一雙慢跑鞋:一年內完成42K馬拉松訓練計畫》一書,內容從基礎到進階,有關跑馬的知識無所不包,去年又破了6小時賽PB,以72.5K再破M60國家紀錄…;十三年來的跑馬生涯,高志明可以說是素人超馬跑者的典範,有速度、有長度、不停破紀錄,享受自律與自虐,始終沒找過教練而靠自己鑽研出一套跑馬經,從不上健身房重訓而擁有一身漂亮肌肉,他怎能這麼厲害咧?🤨🧐👍👍👍

👂聆聽本集《肉腳的跑步人蔘》podcast請點 這裡(約41分鐘)

👀繼續閱讀請往下滑👇


就是愛跑步 此身已中毒

「哈哈,我是練家子,就是比較勤勞比較認真而已啦…」高志明笑笑謙虛地說,「我也不是無師自通,因為自己是軟體工程師,所以會透過網路找資料,加上很多跑友前輩的指導,進步就比較快…」

高志明正式記錄的參加賽事大約一百多場,其中過半數都是超馬,一場就抵別人好幾馬;如果再加上沒有紀錄的、超過全馬距離的自主馬,「至今可能七、八百馬跑不掉…」😅

他是數據控,每次賽前都制定包括公里數/配速的訓練計畫,賽後更仔細分析前後段的速度和用時,笑說自己就是工程師性格,對數據很敏感,喜歡設定目標,研究配速、分配體力,然後努力去實踐完成目標,「如果設定目標後,能分秒不差地完成,那真是快樂和成就感!」(笑~😁😁😁

(平時在大稻埕晨跑英姿~ 高志明提供)

高志明分析超馬跑者類型,大多是為了自我挑戰,也有人希望跑得很久很遠不會累,還有些人是自虐、追求痛苦😜 雖然多數超馬跑者自謙跑不快,他說,跑超馬的確不需要速度,但想自我突破,速度仍是必要的。

跑12或24小時,比賽時可能不需要速度,但訓練時需要練速度,否則上場比賽可能跑不遠。只要配速配得好,比賽時就能跑得比較遠也不會累。」

他至今跑出的最長距離是24小時賽的229.8K,「跑24小時很煎熬,前12小時很Happy、後12小時有如地獄…!」相較之下,參加6小時賽需要速度,以接近全馬速度跑滿6小時,才能達到七十多公里,「滿累的!」所以最喜歡12小時賽,享受多於痛苦,「12小時賽的配速剛剛好,一開始5分速,跑滿六小時後,後面慢慢完成,當覺得非常疲累時,已經接近完賽了。」

身為上班族,又是基督徒,上班、教會服事都忙,訓練時間有限,目前不考慮更長或多日賽。

(高志明提供)

跟國內很多神人級跑者月跑量動輒800~1000K、一年可達5000~6000K比起來,高志明自認月跑量不多,平均500~600K;為了備賽超馬,週六日會練到五六十公里,而且經常背靠背,如果要準備24H賽,賽前兩三個月會拉高到800~900K,一天兩練,累積疲勞,但又不能練得太累,才能達到訓練效果。「這是一種自虐…」(笑~

被問到全馬和超馬所帶來的成就感?高志明跑全馬最大的喜悅是跑出PB,至今個人最佳為3:04,可惜在自己最巔峰時期都在練超馬而沒有破3。這幾年他常在FB公布自組台北馬配速團,包括3:20、3:15、3:10…都帶過,會在身上綁一個「耶穌愛你」氣球,帶領跑友一起抵達終點,感覺非常快樂!

(協助跑友成就賽事目標,是高志明自組配速團最大的成就感_高志明提供)

超馬的感受和全馬大不相同,尤其24小時賽,過程狀況很多,必須克服生理與心理的各種難題,尤其是後12小時的每一小時、每一圈都是煎熬,必須擁有比別人更強大的心理素質才能完成,「不像全馬,感覺累的時候,就只剩下5公里,拚一下就結束了」。

然而,不論超馬多痛苦,總嚷嚷著下次絕對不會再報,奇妙的是,跑完立馬忘光光,又開心期待準備下一場比賽。

看著高志明一身漂亮的肌肉線條,令我訝異的是他從不上健身房重訓,而只做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目前一口氣可做六、七十下伏地挺身,仰臥起坐一次可做一百個,有時隔個兩三天去拉一下單槓,一身肌肉全是跑出來的。😲😲😲

細數他的超馬PB:

6小時賽–72.5KM,2022年,M60全國紀錄。

12小時賽–137KM,2015年香港國際賽,M50全國紀錄。

24小時賽–229.8KM,2017年英國世界盃。

100K紀錄–8小時29分,2014年亞洲盃男總五。

100 Mile紀錄–16小時3分,2017年東吳24小時賽,也是當時M55國家紀錄。👏👏👏👏👏

(就在去年,高志明又創下6小時賽–72.5KM60全國紀錄_高志明提供)

 

難忘的、痛苦的 超馬印記令人回味

至今最滿意的賽事是2017年中、在英國北愛爾蘭的世界盃24小時賽,因為緯度高,雖然正值七月,氣溫只有8~16度,而且夜晚只有6小時–晚上10點才天黑、凌晨4點天就亮了,因此跑到後12小時幾乎不太累,也沒什麼痛苦感,還邊跑邊玩;到了晚上,全程為他補給的太座沒東西吃,他跑到補給站時就拿些義大利麵、披薩給太太,非常難忘。而最忘不了也最痛苦的就屬2017年底的東吳24小時超馬,當時他的紀錄已跑出230K,國家紀錄是244、245K,他非常努力地月跑量練到800~900K,希望能力拚240K,結果事與願違,以222KM收場,「那場我狀況超多,非常痛苦!平常很少抽筋,卻又是抽筋又是嘔吐–吐到不行的那種,還血糖過低暈眩,跑起來歪歪扭扭,但最後還是在淚水中堅持完賽…」

「當你最痛苦時 你要記住那感覺,等下次再遇到這麼痛苦時,你就覺得沒什麼,就會有動力繼續往下跑!」

2017東吳24H超馬,高志明以過人的毅力拚到 222K_高志明提供)

回想最初因為三高而跑步,十幾年後幾乎不藥而癒,接著跑出了興趣,繼而不滿足、想挑戰,從全馬330到超馬,就這樣一步步、最後成為一種使命,看到國內外的頂尖成績,也想驅動自己有沒有可能辦到?

曾經,他想破自己的PB,但隨著年齡,又回到興趣、健康、享受比賽,每個階段的心境不同。其實他也面臨無數身體傷痛,IT Band、足底筋膜炎、阿基里斯腱、蹠骨炎、脛前肌、梨狀肌…,全部中過一遍。「當你都中過一遍,好像就會免疫了」。

很多人一痛就不敢跑,高大哥是只要能跑就繼續跑,與痛共存。「我繼續訓練,記住痛的感覺,告訴自己明天就不會那麼痛,慢慢就不痛了」(純屬個人心得,叔叔有練過,沒練過的不要學…😬😅😅

「這樣與痛共存大約需時三、四個星期才會好,好了之後就變得更強壯,以後也不會再痛了」

(即便最近為椎間盤突出所苦,高志明的月跑量仍在400K左右_高志明提供)

至於最近的椎間盤突出問題,最令他困擾,某日他突然發現跑步時腳步跨不出去、速度越來越慢,做了檢查才發現椎間盤突出,他分析應是多年來久坐在電腦前工作所致;一想到自己還有那麼多跑步計畫尚未完成,想以微創手術徹底解決,卻遭到醫師反對,認為沒有人是為了要跑得快去動微創手術,要他乖乖復健就好。於是他轉變心態,現階段月跑量仍維持四百公里,只不過身體似乎完全不一樣了,心率差了10~15。「過去夏天跑5分速心率最高135~140,但現在只要跑5分速就飆到150…」。

高大哥告訴自己,跑步要回到初衷,不要把自己逼得太急。今年他成為長跑扶輪社社長後,除了做公益,明年初在台北田徑場辦理的超馬盃將是50公里的賽事。「今年初辦的是6小時,結果不但刷新了男女全國紀錄,而且還締造了9項新的分齡紀錄。所以明年將改辦50公里賽,希望能提供高額獎金給菁英選手,讓他們有發揮的舞台,這也是長跑社的辦社宗旨之一,提升台灣的跑步風氣與馬拉松、超級馬拉松的成績水平。」

(圖片取自尋寶網)

高志明的超馬人生可說是完全中毒、上癮,沒有跑步,只怕工作也會無精打采!重點是,可以放心享受美食,他說:「月跑400K以上盡情的吃,500K隨便你吃,600KM以上放肆的吃!」所以,為了吃,讓我們努力地跑吧!😁😁😁


**《肉腳的跑步人蔘》podcast節目歡迎點擊連結收聽,並訂閱、留下五星評論、分享喔~😁😁😁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