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陸戰隊的效率、D.C的熱情、因氣候而提前結束的第48屆「海軍陸戰隊馬拉松」參賽實錄

運動賽事
發表於 2023/11/03 11,839 次點閱 2 人收藏 6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文/圖:盧秋瑩(《跑出最好的自己:一個中年女子以跑步學習愛與堅持的歷程》作者。本文節錄自作者預定於明年春天在台出版的新書《十年,一場全馬夢》。)

每年十月底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舉辦的「海軍陸戰隊馬拉松」(Marine Corps Marathon,簡稱MCM)是世界第九大、美前五大馬拉松,以海軍主辦完備有序、賽道經過阿靈頓公墓、林肯紀念堂與國會大廈等名勝,以及民眾熱情支持等特色,每年吸引本土及全球數萬名賽者,這也是唯一不設任何獎金的大型比賽,故有「人民的馬拉松」之稱。

今年的賽事於10月29日(週日)舉辦。規模最大、賽道最挑戰之外,MCM也將是我跑最遠參賽的一場馬拉松。為了縮短行程和避開博覽會(據說頗豐盛)的人潮,報名時我加選了郵寄選項,賽前就收到主辦單位寄來的號碼布、綠色長袖跑衣和寄物袋。

比賽前一天下午,在先生的陪同下,我從居住的波士頓飛往華盛頓。住宿上,事先參考過主辦單位網站上的建議,我們下榻於雷根機場附近、離起跑點五角大廈市不遠的「水晶城」(Christal City)。當晚,旅館提供了自助餐式的義大利麵晚餐,供跑者們做澱粉填充(Carb-loading)。晚餐後雖早早就寢,但一如許多賽前,我輾轉反側幾乎無眠。四點整,手機準時響起海軍陸戰隊的“Morning Call“:「Rise and Shine runners! It’s race day.」(起床了跑者們!今天是比賽日。)

走出旅館時,遇到兩位中年的女跑者,一邊聊著各自的跑馬經驗,一邊走向幾條街外海軍陸戰隊的巴士接駁處。到達時,幾部大巴士已亮著車燈待命。上車後,巴士很快地朝阿靈頓國家公墓旁的「Runners Village」(跑者村)駛去。下車時,五點多的清晨,四周一片暗矇,唯有遠方、河對岸的華盛頓紀念碑明亮地矗立著。

跑者村前的安檢處,負責的年輕海軍陸戰隊快速而有效率。跑者村看似一個巨大的停車場,兩旁設立了上百個流動廁所。時間還早,大家就地而坐,或伸展或放鬆。 

六點半左右,我走向前方一排UPS棕色卡車,依照號碼找到卡車寄了物後,隨著人潮走向不遠處的起跑點,循著標示著完賽速度的大柱子找到起跑的位置。這時我也注意到,從一下接駁巴士、跑者村內到起跑點旁,處處可見流動廁所,排隊隊伍也不算長,非常方便。

很快地,開幕儀式開始了。根據主辦者的宣布,這場比賽參賽者近三萬人,分別來自美國各州及全球近60個國家。參賽者中有不少現役和退伍軍人,有些人扛著美國國旗,有些人背上貼著已逝的軍人家屬照片,為了紀念他們而跑。

七點十五分,50K超馬跑者提前上路,七點五十五分全馬開跑前,兩架海軍陸戰隊的直升機從遠方飛來,凌空而過人潮遍佈的起跑區時,現場歡聲雷動,正式揭開了比賽的序幕。

從五角大廈和阿靈頓國家公墓之間的起跑點出發後,我們朝阿靈頓市區而去。事先研讀過賽道,我知道一至三英里(約最前面5K)爬坡起伏不斷,這時得按耐住剛起跑腿力清新和腎上腺素高漲的興奮,放慢速度。

沿途,街道兩旁、商店、餐廳和旅館前,樂團表演鼓舞,民眾聚集,搖著鐘鈴、鼓掌、歡呼,為跑者加油。

四英里(約6.44公里)處,我們跨過波托馬克河(Potomac River),陰霾的天空下,河畔上喬治城大學的教堂高塔遠遠可見。過河後,我們朝喬治城(Georgetown)跑去,約八英里後折回,河畔,樹葉正轉成橘黃紅,落葉滿地,秋色宜人。

這無疑是我見過民眾參與度最高的一場馬拉松,沿途不論是橋上或馬路旁,有的舉著超大的頭照牌子以吸引跑者親友的注意,有的攤開寫這各式鼓勵的紙牌,上面的字句別出心裁,比如:
You run better than government(你比政府更會跑/營運)
Sweat is sexy(汗水是性感的)
Run now wine later(現在跑,之後再來喝酒/抱怨)(wine與whine同音,後者的意思是抱怨)

有些小孩手持畫著心型或南瓜的圖案,上面寫著:「拍這裡可以獲得超能力」。

會心一笑的同時,也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些加油民眾的創意。

由於整場賽場規劃緊密且沿途都是景點,觀賽親友可以事先參考賽道,搭乘地鐵到不同的據點為跑者加油。一旦發現路旁的親友,賽者們便揮著手、尖叫、脫隊跑過去,互相親吻或擁抱後,參賽的人繼續往前跑。

天氣很悶熱,雨要下但始終不不出來。起跑時DC的溫度比平常此時的均溫高了約8度C,且顯然持續上升中。雖然速度一直保持在計畫之內,但我可以感覺到雙腿比平常更僵滯難開。

一路上,大家盡量不錯過任何補給站,除了水和運動飲料,沿途還供有蘋果泥、軟糖和能量膠等能快速補充體力的食品,但由於參賽人數眾多,跑者擁擠地停在補給站前,為了快速服務需要續杯的跑者,年輕的海軍陸戰隊員們手提著一加侖裝的礦泉水,不斷地為大家加水,淌水與空紙杯灑滿地。

從喬治城區折回河畔,第12英里(約19.31公里)時我們進入賽道兩旁豎著一整排為國捐軀的美軍人照片的「藍色英里」( Blue Mile),頓時之間,跑者們完全靜默了。一邊跑,我一邊略讀過官兵們的姓名與年紀,其中有不少19、 20歲的青春臉龐。一位年輕的女軍人懷抱著一個瘦小的嬰兒,她逝世時只有23歲。有的軍人看起來很嚴肅,有的笑容燦爛,有的則是被妻兒子女圍繞的全家福。濕著眼眶憾動地跑過時,很難不想到人類的愚蠢、戰爭的無情,這些軍人得以被紀念,然而世上另有多少無辜犧牲的性命,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沒有人記憶他們。

(本圖取自“wear blue : run to remember”網站)

 (本圖取自“wear blue : run to remember”網站)

起跑以來,我一路尋找著先生的蹤影,16英里(約25.75公里)處,幾乎快放棄時,他突然從路旁觀賽人群中跳出,輕拍我的肩說:「我去安全島的另一邊等,你掉頭回來時我會再看到你!」

從林肯紀念堂前折返後,我密切地搜尋著那個最熟悉的臉孔,終於,在夾處著兩名穿萬聖節裝飾的觀賽人群中看到他。高舉起雙手,我向他跑去,兩人快速地擊掌,瞬間打了一劑強心劑。

然而不久,我開始看到越來越多的跑者停在路旁拉筋,或改用走的。標著十字號的小救護車陸續地出現,天空中,一輛救護直升機嗡嗡急飛而過,我心裡不免擔心了起來。

除了要求至少維持14分/英里(約8分42秒/公里)的均速,這場比賽還設有三個閘門:17英里、20和22英里(約27.36、32.19和35.41公里)附近,其中尤以20英里的水泥橋前,賽者必須「戰勝大橋」(beat the bridge)最教一般速度的跑者緊張。
從國會大廈前折回,過了19英里(約30.58公里),我比關門時間早了一個多小時抵達橋前,心想應該很安全了,誰知,高興得太早,眼前這座水泥爬坡長橋,日照無遮、無觀眾也無補給,對跑者的體力和意志皆是挑戰。唯一的供水處是一排自助水桶,沒有背水袋的人只能用手掌勺接一點水喝,然後潑水在脖子和臉上幫助身體降溫。眼見橋上越來越多的人改用走的,我驚覺自己也嚴重地掉速著。

彷彿過了一輩子,越過橋,掙扎地踏進22英里(約35.41公里)的「玻璃城」區,這時,街道兩旁熱切加油的民眾再也無法激勵我,疲累不堪之外,我的右小腿突然抽筋。暫停、按摩和拉筋之後,我試著繼續,但腳一踏地即僵痛得難以站立,只好拐步向前。其他賽者一一或跑或走地經過身旁,其中一位中年女跑者經過身邊時對我說:「You got this!(你可以的)」我重新提步,誰知,同一個部位再度抽起筋,甚至連右腳趾也全僵鎖了起來。心裡的無助與挫敗感無法言喻,跑齡10多年、數十場大小比賽以來,素來自律且自豪從不停也不走的我,沒想到竟在這一場崩潰至此。

躁動的肌肉神經稍微安定後,我繼續提步,此時,達標的希望已破碎滿地,大勢已去後,人反倒放鬆了,確定身體其他部位包括心肺與呼吸無礙後,我以極慢速但再也不停地前進,終於來到26英里(約41.84公里),心裡也開始準備迎接,賽前多次讀到、最後約200公尺的陡坡。當身心疲累到極點、雙腿已如麵條時,這坡確實是殘忍的,但老實說,你已經不會太去在意,因為終點已在望。揮臂、死撐,我讓觀眾席上擠滿的民眾的加油聲,帶著我跨越終線。
終點外,年輕的男女海軍陸戰隊士兵為完賽者掛上獎牌,並來者不拒、敞開笑容地與大家一一合照。一旁一位老跑者說,海軍陸戰隊這獎牌每年設計皆不同,今年,傳統鷹(代表捍衛)、地球和錨(海軍陸戰隊)裝飾的獎牌一打開,裡面藏著一條刻著賽事名稱的軍牌項鍊,極為別緻。 

領了水、香蕉和補給盒後,我隨人群走向出口,進入由數條街規劃而成的廣大慶祝區。街道上各式補給與贊助攤位林立,海軍陸戰隊的樂團在舞台上熱情演出,氣氛熱烈。跑者、親友、民眾擠滿整區。互相恭喜之外,有的跑者攤坐在人行道旁,有的跟軍人索取了冰塊開始冰敷,救護的小卡車不時穿越人群。

回旅館的接駁車上,想到數月的密集訓練和準備,結果卻如此慘烈,濃重的失望與失落感再度襲上。這時,剛跟他講完電話的兒子傳來了簡訊:「媽媽,我忘了跟你說,我很以妳為傲。」一讀,淚水就再也不聽話地淌流而下了。

很快地,我收到了官方的簡訊,因為氣候的因素,顧及賽者們的健康與安全,主辦單位提早關閉了第一和第三閘門,未能即時趕上的賽者都被引導到通往終點的捷徑,整場比賽極罕見地提前結束。

消息一傳出,社媒留言裡各種聲音如洪浪捲襲。有人尖酸地說他跑過更熱的天氣,也沒碰過提前關賽;有些則抱怨,他們辛苦訓練了數月、也已跑了數小時,應該被給予自我決定要不要跑完的權利,即使最終也獲得獎牌,但「我是來跑26.2英里(42.2公里)的!」然而,絕大多數的參賽者反應,天氣實在太熱,眼看沿途救護帳篷人滿為患,異常多數的人中暑虛脫、不支倒下,「跑馬原本就有風險,而人命最重要,海軍陸戰隊做了極正確的決定。」

其他賽事結果陸續地傳來:50K冠軍以2小時55分57秒刷新MCM50K的紀錄;而其他跑友們也傳來這場以比平常慢20甚至45分鐘完賽的消息。旅館吧台,一位三十幾歲、高瘦的海軍陸戰隊軍官,因為膝蓋出狀況而非常失望地完賽,「艱困的賽程(It was rough.)」他搖頭,但旋即自我許諾:「這場比賽對我非常重要,我明年必定再來!」

對整體賽事有了更完整的了解後,我調整看待自己的表現,逐漸釋懷。

多年下來,每一場比賽都讓人學到些什麼,不管是更接近自己以為的極限、面對困境時找出那一絲堅持下去的勇氣,或者記取日後可以改進之處,都是無比珍貴的收穫。當情況超過能力所能掌控時,確定盡心盡力之後,不要忘了拍拍自己的肩膀:「你做得很好了。」

不論如何,這場全馬賽將永遠在我的記憶裡佔有一個特別的位置,最深刻的當屬:目睹海軍陸戰隊動員2000多人,慎密籌辦這場年度最盛大的民眾活動,從補給、醫療、沿途列隊與你擊掌加油,展現出效率有序的行動力與親和力;作為一名跑者,沒有什麼比得上,當你很掙扎時,一張熱忱的面孔探過來跟你說:「不要放棄,你可以的,一次一里路,只要專注在那一里,」更教人感心了。

此外,當你跟著數萬人一起踏上漫長的42公里時,各自追尋的目標或許不同,但你感到一份暫時如戰友的關係。沿途上,我看到每當有人有需要,一定會有人不加思索地停下來慰問或攙扶她,一定會有人,如35公里處經過我身邊的的那個女人,溫柔而堅定地給你一句鼓勵。這份互助無私的精神總是讓我對能身為跑步世界的一員,深感榮幸。

賽後隔天,清晨散步回旅館時,一位身材渾厚、身穿著昨天因太熱而派不上用場的軍綠跑衣、頸上掛著獎牌項鍊的婦女正好走出旅館,兩人自然地聊起賽事,她說,跑這一場全馬是她最大的心願之一,這次正好用來慶祝六十歲生日,她繼續:「昨晚,我的腿痛得要命,我跟一起參賽的兒子說,我永遠不要再做這種事(Never Again!);誰知今早一起床,我不知不覺地又上網開始查看報名的訊息⋯,」
我猛點頭說我也是、我也是,兩人相視,大笑了起來。
全程馬拉松就是這麼地磨身、磨心又迷人啊。

PS. 明(2024)年的「海軍陸戰隊馬拉松」已開放報名,有興趣的跑友可上官網查詢。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