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跑得少又跑得快嗎?之二 跑步機篇

運科訓練
發表於 2022/12/19 33,320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2022年的台北馬順利結束了,在比賽中遭遇了一些亂流,雖然最終的成績不在預想的最佳狀態,不過總算還是把PB往前推進了一些,有跑進1:50,比去年的成績快了大概6分鐘。

這次想分享的,是過去一年的訓練模式,我用自己作了個實驗,以去年的訓練模式為基礎,一樣是低里程(平均週跑量15.9公里),訓練內容主要是做跑姿以及神經肌肉連結的訓練,具體內容可參考前一篇心得分享,這次還加上了主要里程在跑步機上完成這個條件。這是去年跑完台北馬之後就想進行的一項嘗試,一開始的起因是疫情影響,比較無法隨心所欲地在戶外跑步,當然也就只能找自己當作驗證對象了。加上跑步機不會受到天候影響,有機會成為好的練跑工具。

總的來看,過去一年(1-12月中)的跑量是827公里,扣除參加活動的73公里(含本次台北馬),754公里當中,有7成是在跑步機上完成的。就我自己的成果總結來看,在形成穩定的跑姿前提下,在跑步機上完成大部分的訓練跑量,也能達到強化的目的,不過在訓練過程中,發現到有兩個狀況要特別注意。

1. 跑過的跑步機都自帶緩震功能,不自覺地會想蹬腿跑。

2. 跑步機前面通常會有個控制台擋著,視覺上不自覺會跑成過於直立。

如果形成這兩點習慣,在公路上跑步時,就容易變成落地腿過度蹬直,且過度往上蹬著跑的跑法,我認為對於跑步來說不是很有利。我的理解是,首先往上蹬著跑會比較費力,而且往上的力量對於前進的幫助非常有限,就變成花費了能量,卻無法對速度有明顯幫助,而且過度蹬直腿,對於後腿前收也是比較拖沓的,會多花費時間,影響動作流暢性。再來,往上蹬就會接著造成往下落,這個往下落的動量會使得身體被過度的壓擠,要依靠身體來對抗這股力量以便緩解,白話的說就是容易讓腳黏在地面上,且過渡到下一個動作會比較費勁。如果再加上跑成過於直立,整體的干擾效果就會更加的明顯。而且跑成過於直立還會有一個缺點,就是在送髖時跟著腿部往前的小腿,很容易產生往後收再落地的效果,這有什麼不好呢? 主要是會減低速度,在跑步的過程中,最好是質量越大的部份都盡量只發生往前的運動,不要發生往後的運動,以避免產升整體的剎車效應。而身體直立就代表身體的重心相對於身體前傾而言更靠後,所以往前運動的腿部,在超過身體重心較遠的狀態下,其小腿就相對容易產生後收再落地的狀況。

在跑步機上,由於它自帶緩震效果,而且跑步機是履帶帶動,只要雙腳離地,前進的速度就等效於履帶往後的速度了,因此機器本身的性能會將上述這些狀況弱化,讓使用者不容易察覺自己的動作變形了。

我是跑了幾個月之後,透過拍攝影片來檢討狀況時,在影片中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出現了上面兩點狀況,因此馬上就開始進行改正,透過壓抑腳掌的緩震腳感,當腳掌落於履帶上的時候,維持住身體的姿態,尤其是維持大腿與小腿的角度,並往前送髖,同時盡量忽視面前有控制台的視覺阻礙,繼續維持公路跑時該有的身體傾角,有時身體就會這樣有點稍微接觸到控制台。就這樣逐漸地把習慣改正回來。

最後一併分享一些其他相關的心得,首先是跑步機與跑鞋的關係,主要的因素還是因為跑步機自帶緩震的緣故,所以在公路上腳感較硬的跑鞋,在跑步機上幾乎都不會再顯現出硬的腳感,建議如果是要用來當作比賽日用鞋的鞋子,還是要在公路上建立足夠的體感,才不會在比賽日開跑了卻感覺腳上穿的是很陌生的戰友阿!!如果有不同的跑步機可選擇,我會優先選擇履帶較長、較寬的機種,履帶較長,會比較有餘裕可以跑在距離控制台較遠的位置,視覺上可以比較不受到影響,履帶較寬,就能跑得更安心,避免踩到履帶與檯子交界處時發生打滑意外。另外由於日常主要的跑量是輕鬆跑,為了不要讓肌肉力量也因此減低,我就想了一個在做有氧跑時也能增加負載的對應措施,背著10公斤的負重背心跑...從歐姆龍體重計的量測數值來看,肌肉量的確沒有掉,算是個我自己的偏方吧,不保證效果,有興趣使用的跑友要特別注意跑步速度,以免傷身。

我的狀況或許不是大家會遇到的狀況,也沒有足夠多的樣本來做歸納整理,透過本篇分享,是希望提出自己的經驗,讓有相同或者類似狀況的跑友做個參考。在做低里程的訓練時,我歸納的訓練重點是每週至少跑三次,每兩周至少跑一次長時間的練習,並且每次練習都針對內容作思考與反饋,以發揮最佳的練習效果,讓每一步都算數。運動時間比較少的朋友,有興趣的話不妨試試看喔!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