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大叔初馬破4實錄

運動賽事
發表於 2019/12/19 4,728 次點閱 6 人收藏 6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這是一篇感謝跑界前輩們好文的引領,也是自我跑步的記錄,並分享給剛開始跑步,靠自己摸索丶只能獨自練習,像我一樣的中年大叔們,希望在跑步的路上一起前進。


跑步的動機
年過半百才開始接觸跑步,和多數人一樣是為了身體健康而跑。

從2017.9參加Seiko第一場路跑以來,到現在算是跑場的三年級生了,因為偶爾要國內丶國外出差,上班族忙碌的我們,只能網路上爬文,獲取前輩們的跑步經驗,下了班之後一個人在南港的基隆河濱左岸獨自練跑。

本來只設定平常練練跑,偶爾參加幾場半馬賽事,讓訓練的成果有個試鍊的機會。

今年農曆春節和國中同學行之有年的聚會中,大夥兒聊起了跑步,聊著聊著丶酒酣耳熱之際,竟相約要在60歳時參加波士頓馬拉松的宏願。

這下子可不容易收拾了,別説波馬BQ門檻,連一埸全馬也沒跑過的我,半馬充其量也只參加過三丶四場而已,怎麼辦呢?

先跑一場全馬吧,設定了2019年底台北馬拉松的目標賽事,前輩說:要跑馬拉松要有好的心理素質,要「Dream Big,then Work Hard」,也給自己定下一個初馬sub 4的目標,心想時間拉長一點,給自己有充足的時間準備,然後開始找方法吧!

尋找訓練方法

網路上跑步訓練的文章很多,看的人眼花撩亂的,又去買了許多跑歩的書,學理工的我免不了又把系統化分析的那一套拿出來,經過咀嚼消化及小小試驗跑了一下,和網友們分享我覺得對我最有幫助的(我用時間和身體幫大家試驗過了),整理如下:

1. 徐國峰老師的書和文章
2. Jay網路文章分享(最近出書)
3. 姿勢跑法
4. Hanson漢森訓練法
5. RQ 訓練APP



 

正所謂沒有「慧根」丶也要「會跟」,我的訓練想法很簡單,不用摸索丶不要搞自己那一套,跟著前輩走就對了。

知道自己距離能跑完全馬的目標還很遠,因此學習Jay給她老婆開的10個月初馬sub 4訓練的菜單,給自己兩個階段、每個階段完整4個月來進行訓練。

第一階段的訓練:4~7月

有別於平常都是下班後晚上練跑,4月笫一天6點就起床晨跑,做了一個改變,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個月是決心的展現,我猜想週遭關心我的同學丶朋友,一定在看我到底是説說丶還是玩真的,當然不能輸在起跑點,尤其是做了許多功課,是驗証的時候了。

4月跑了300k,這是我跑歩以來的最高月跑量,天曉得我是咬牙撐著,我想試試自己做不做的到。

這個階段的訓練以增加有氧基礎為主,訓練課表主要參考漢森訓練法,以及Jay給她老婆的sub 4課表。

我的跑齡很短丶跑量少,練跑的時候又喜歡快快跑(練不到有氧基礎),尤其3月的一場台北國道半馬,因為起跑太快肝醣耗盡,到後來2/3左右就爆掉撞牆跑不動了。

讓我第一次知道,原來跑馬還有身體能量系統分配的問題,難怪前輩丶老師們都會告訴我們要按心率來配速,也知道我的燃脂能力是很差的,後續更應該跑慢點,增加輕鬆跑丶long run及月跑量,建立燃脂能力,再做好心率管控及配速。

緊接著 5月跑了250k,6月丶7月因為頻繁出國出差及休假,再加上天氣很熱(早上6點太陽已經很大,很難早上跑了),整個月跑量掉到100多k,而且遇到了訓練的瓶頸及信心危機。

那就是掉速丶心率飇高丶跑力值下降,你分不清楚是自己退歩了,還是天氣太熱,已經跑了四個月幾百公里的距離了,可是似乎完全沒有進歩,你開始懷疑自己過不了年底這一關,覺得自己犧牲睡眠丶犧牲和家人朋友的相處時光,在炎熱的太陽丶氣候中揮汗練習,到底值不值得?

我想這是所有跑者都遇到過丶常常和自己對話很矛盾丶猶豫的情境,我後來把它稱為「long tunnel 長隧道過程」,在訓練的長隧道裏頭,你看不到盡頭出口的光線,你只能辛苦的跑著丶練著,你要相信那心裡的自己,你知道隧道再長,總是會有盡頭,你終究會走出隧道丶迎向陽光,只要你不放棄...

這個階段磋琢了信心,跑了800公里。



第二階段的訓練:8~11月

來到第二階段,時間不多了,基本上訓練模式也定調了,不再更動。這個階段的訓練是「痛快」的,經過了「長隧道」,就是訓練依然精實,但是看到持續不停歇的進步丶速度的提升丶跑力值的增加,有幾個事情給了我很大的幫忙,說一下:


1. 持續漢森訓練課表(做小修正:a.增加long run的距離丶速度;b.依即時的平均跑力值來調整各類訓練的目標配速;c. 每週仍維持多休一丶兩天的彈性:4-5次練跑/週)


2. RQ app的使用:建議各位自練的跑友可以使用RQ的付費服務,它的大數據統計丶跑力值對應各心率階段的配速,準確度很高,我乖乖照著練,速度丶跑力值、跑步能力等都持續提昇,自己也很有感覺。


3. 天氣變涼的幫忙,如果4-7月第一階段像「上坡跑」,這一階段天氣逐漸轉涼,就像是「下坡跑」,越跑越順,每天訓練完RQ給你的即時跑力評分,看著上升的跑力值真的是每天很大的鼓勵,知道自己又往目標邁進了一小歩,當然也持續看到自己的弱項:輕鬆跑丶long run的訓練時,即時跑力都不理想,也知道自己得多練這兩項,RQ就像個指南針,指引你該去的方向。




10/27報了一場長榮半馬,以賽代訓,測試一下半馬速度及訓練成果1 小時44分,半馬PB半年進步了10分鐘(確認速度提升了)。




賽前幾次32k的練跑(順便測試新跑鞋),特地全程以全馬配速跑,測試一下速耐力,結果還可以(我知道大概有完賽的能力了)。

其中一次long run跑到32k時覺得體力還有,臨時起意延長到36k,跑到36k時雖說累了,但是一時貪心起來,想説一不做二不休,乾脆練個42k全馬好了,結果經過痛苦的最後5k,我在心中一直和自己對話,再1k就好、接著就用走的、再500m就好...,就這樣騙著自己,終於跑完42k了,因為沒有補給、後面5k掉速又撞牆,哈哈。

可能太疲累了,隔了第二天左腳腳底急性的足底筋膜炎,休息了4天才恢復跑歩,當週去參加了上面提的10/27長榮半馬破了PB。

這個階段,除了10月出差美國半個月的時間(還帶了跑鞋在紐奧良丶紐約中央公園兩地持續練跑,深怕中斷了訓練),跑量約200k之外,其他月份跑量都到達300k或以上(補我的弱項增長long run),這個階段4個月跑了1200公里。

帶著兩個階段、8個月丶2000公里的訓練,進入12月份的賽前減量及準備期,參考了Jay及Scott 的文章,覺得他們指引很棒,做了幾件事:

1. 賽前減量(減量不減質)。
2. 測試能量補給(試吃看習慣否、不吃也背著習慣重量)。
3. 測試要上場的新鞋(配速跑丶long run丶及跑前幾天熱身)。
4. 開新襪跑幾次收起來當天穿。
5. 經絡按摩加速腿部疲勞恢復。
6. 更不能停丶下雨天也練。
7. 儘可能調回早上晨跑。
8. 賽道管理(地利之便,分段把台北馬的路線跑過,增加熟悉感)。

———————————————

Alex賽事目標時間設定

目標:sub 4

從RQ 的記錄,跑前三天我的跑力值來到46.5,RQ上全馬的最佳成績預測為 3hr 30m(最好的溫度丶溼度丶身體狀況丶賽事環境:這是不可能的),但以這為基礎加10分鐘的buffer,目標時間最好有機會來到3hr40分(雖然沒跑過,一點把握都沒有),先設定高/中/低/底標如下:

賽前跑力46.5,狀況指數 4.9
RQ全馬:理想3:30+10分鐘

設定本次高標:3:40

高標 3:40 (5’13配速)
中標 3:45 (5’20 配速)
低標 3:50 (5’27 配速)
底標 sub 4, 3:59 (5’41)

但因氣象預報12/15當天早上溫度偏高,6-10時:氣溫 19-25度,考量氣候因素將目標配速調整到中標完賽:

目標調整為 3:40-3:45


Alex的初馬配速策略

(參卓Jay的文章)

前20k

(158bpm 以下,達160減速)
 0-5k     27m 0:27(起跑加1m)
 5-10k   26m 0:53
 10-15k 26m 1:19
 15-20k 26m 1:45

後20k  21-25k  (160)  26m  2:11
 25-30k (160)  26m  2:37
 30-35k (162)  26m  3:03
 35-40k (168)  26m  3:29

 40-42.2k (xx) 11m   3:40
      (xx : 不管心率逐歩加速)
   
賽前的準備


賽前3~7天以上
1. 按摩、補碳水化合物
2. 訓練減量不減質(半全馬配速)
3. 早睡(正常作息)

賽前3天
1. 肝醣超補丶補水
2. 早睡(充分睡眠)
3. 減量及輕鬆跑

賽前1天
1. 早上5k 輕鬆跑(動一動)
2. 補水/肝醣超補(三餐/點心/宵夜)
3. 不要勞動及大量走路(保持體力)
4. 洗冷水澡(維持肌肉張力)
5. 9點上床睡覺(充分休息)

睡前準備物品如下:

Alex的全馬補給計劃
(參考scott文章)


5:30 普拿疼x1,BCAAx1
6:15 能量膠x1 (含咖啡因)
6:30起跑
10k/17.5k/25k/30k/35k 共6
能量膠+塩錠 各1  (UB 1組)
(22.5k BCAA x1)
賽後 BCAAx1


(補充說明:藥用膠帶貼乳頭防止磨傷流血,凡士林擦腹股溝減少大腿褲檔磨擦)
比賽當天過程

比賽當天(平常心:as週末long run)
3:50 起床吃早餐丶盥洗丶如廁
4:50 出門
5:10 抵達台北馬比賽場地
5:10~5:30 拍照、上廁所、寄物
5:30~6:00 熱身丶緩跑
6:00~ 進入起跑分區

我進入B分區,台北馬的全馬有8000人參賽,槍響後起跑,人很多前幾k都不好跑,我依自己習慣的配速跑,第1k跑完就令我膽顫心驚,心率來到161,想說應該是比賽腎上線素作遂,不管他繼續跑,無奈第2k丶3k跑完心率始終超過160,以前週末全馬配速long run的時候前20k心率從來沒有超過158,甚至更低許多,我猜想可能是昨晚整晚沒有睡好造成的,就這樣一路心率拉高丶減速、速度太慢加速...的循環中度過,和原先的配速計劃完全不同,真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進了河濱繼續前進,經過了半馬的計時站,前半馬 1hr 51m 14sec. 所幸只比目標時間多一點點,唯一擔心的是心率太高,肝醣耗盡的撞牆問題。

後半馬大部分都在河濱跑,這是我的home course,趁機追了一點點時間回來,因為太陽直曬丶氣溫升高,心率來到168、170,甚至170以上,除了心率高,速度在這個階段還能維持。
從安康路出水門丶經成功橋再次繞進河濱,進入30k之後,腳開始覺得累,就像前輩說的,這時才算全馬跑了一半,好戲在後頭,此時我的心率已經都在170以上了,繼續玩著減速丶壓心率、提速丶心率升高的...無盡循環,唯一和前面不同的是此時腳累了。

頂著太陽,不停的變換帽簷的方向,心裡覺得好像少曬一點,身體就會舒服一點似的,由於我是採取均速或者後段稍快的配速策略,這5k陸續超過身旁部分掉速的跑友,沿途停下來拉筋的人也此起彼落,這是在半馬很少看到的特殊景象,告訴自己一定要撐著,還好雙腿還算爭氣,除了疲累速度還勉強不太掉速。

再次出了水門,轉到撫遠街,最後5k了,終於暸解前輩所說的,全馬從最後5k才開始,此時已經無暇顧及心率,雙腳似乎不聼使喚了,只是慣性的移動著,心接管了身體,用心繼續跑最後的路程。

最後3k撐著跑上健康路銜接的堤頂高架橋引道,痛苦指數來到今天的最高點,說好的上了引道就要用5分速一路開出去的呢?那開得動,能不要掉太多速度就好了,就這樣一路撐著進入基隆路地下道,就像訓練低潮期遇到的長隧道,我知道終將抵達隧道的出口,迎接隧道口的光芒,心中浮出了Scott 在他48歳大叔破3文章中喜悅的心理對話:「5分速也破、6分速也破、不跌倒也破,他的喜急而泣。」,我也知道我的初馬sub 4 目標即將達成。

我以稍慢的均速回到終點,在終點前我聽到我太太的歡呼聲、我朋友的呼喊、他們在終點分享我的達成,我轉身向賽道敬禮丶鞠躬,感謝主辦單位丶所有的志工丶還有一起經歷這場賽事的跑友。

我達到了我初馬sub 4的目標

3小時42分12秒



賽後的心得及修正


目標的達成要感謝很多人,感謝我太太全力的支持,在工作忙碌之餘可以包容丶支持丶鼓勵我的跑步運動,感謝一直以來提供我很多幫助的朋友丶前輩 健民丶Amy丶Eson、leo、Arthur,還有其他默默支持我、鼓勵我的人。

謝謝徐國峰老師、Jay、還有scott文章的分享,我的跑步訓練從他們那裡汲取養法丶承接經驗,真的非常感謝,雖然他們也不認識我。

我花了許多時間,把我準備初馬的所有過程如實記錄下來,我知道我跑這樣的成績其實沒有什麼值得說的,但分享這篇文章,其實只有一個很簡單的目的:我希望像我一樣要參加全馬的上班族丶中年大叔,不用有太多的摸索,可以在前輩他們傳承的經驗下,很簡單有效的經歷訓練丶比賽的每一個環節,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最後,特別推崇漢森訓練法和RQ的APP(非關商業),漢森連續丶疲勞式的訓練概念可以減少許多訓練時數及運動傷害,你可以去買本他的書來看,雖然現在中譯本只有簡體字版,而RQ app的搭配使用如文中所說,可以更強化訓練的調整及效果。
這次的跑馬,如果有什麼需要修正的,我覺得是:


1. 第一階段應該增加輕鬆跑的時候,跑慢一點,把有氧基礎打的更好。


2. 第一階段再減少一些摸索,直接採漢森訓練菜單,搭配RQ。

然而後半馬1hr 50m 58s,相較於前半馬 1hr 51m 14s,也算是如預期後段加速了,哈哈。

台北馬達成目標後,直接休跑兩個禮拜,也取消了原定1月要跑的渣打全馬,這也是漢森書上建議的:減少頻繁出賽。


稍事休息後、再次調整明年的訓練計劃,設定2020年底目標全馬3hr 30分(我要往我55歳的BQ : 3hr 35m邁進了),祝福我吧,希望未來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明年的成果。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