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跑步,平埔族想說的是...

其它
發表於 2022/04/11 40,609 次點閱 0 人收藏 2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平埔族善跑
第一次讀到「平埔族善跑」的資訊,是在閱讀徐如林與楊南郡合著的「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這本書 (p.125-129)。當時讀到「飛番程天與」的相關事蹟時,只覺得「哇!真酷!」,也未多加深究,繼續埋首沉浸於書中穿越500年的浸水營古道時空之中。

近日因為閱讀平埔族的相關文獻,再度接觸到「平埔族善跑」的資訊,日前也跟隨書中所述實際探訪了飛番所在的西拉雅族北頭洋,並有機會向飛番墓的主人致意。

荷蘭人眼裡的平埔族
早期荷蘭人所描繪的平埔族,男子體格高大健壯,和善機敏,勇武善跑。(女子相對嬌小)PXL_20220409_060440469.PORTRAIT

疾速百K
為了追逐獵鹿,平埔族男子從小就開始練跑,各個練就一身長跑的本事。每年慶祝新年時,族人都會舉辦環繞部落的賽跑活動,藉由跑步驅除厄運帶來好運,稱為「走鏢」。平埔族人多會跑呢?「東番記」與「番社采風圖考」裡記載著族人「無事晝夜習走」,「練習既久,及長,一日能持三百餘里,雖快馬不能及。」

以清朝長度單位一尺=34.5公分換算,300里等同103.5K。哇!已經是百K超馬選手等級。

飛跑麻達
麻達(未婚的男子)為了追求「快還要更快」的超跑境界,會穿著用竹篾編成的束腹,應該是非常緊身,文獻中記載著男子穿著束腹時須躺著穿戴。除了束腹,膝蓋以下也用黑布纏繞幾十圈,堅固地束縛在腓踝之間。如此,據說可以增加奔跑的速度。

束腹,強化核心的肌力與穩定性; 綁腿,不就是時下流行的小腿套?

「番俗六考」中有一段話描述麻達們的跑姿:
展足鬪捷,腳掌去地尺餘,撲及其臀

從文字描述中可以看到麻達們跨步急速奔跑,而且雙腳離開地球騰空時間長,才能「腳掌去地尺餘」,可見步輻很大。加上完整的蹬足收腿,完美的完成動力鏈能量的輸出。

自清朝起,官署即賦予跑得快的麻達擔任遞送公文的任務,至日治時期仍延續著這樣的官方工作。

以乾隆年間竹塹地區的驛傳系統為例,竹塹地區共設了7個遞鋪(同治以後才設驛站),以鋪兵步行傳遞公文與軍事訊息。七個遞鋪彼此相距至少20里,大甲鋪---20里---貓盂鋪---20里---吞霄鋪---20里---後壠鋪---20里---中港鋪---20里---竹塹鋪---75里---南嵌鋪。

雖然各遞舗配有三名鋪兵專門遞送公交,但鋪兵的數量不足以承擔大量工作負荷。因此,從清朝開始便以善跑的平埔族人擔任「跑勇」協助遞送公文。

飛跑麻達不僅跑得快也跑得帥,年少的麻達傳遞公文時,頭上或腰上插著簽寫公文的雉筆,手臂戴著臂釧,手背上繫著「薩豉宜」,手腕圈著手環。「薩豉宜」是用鐵片做成的,像含苞的荷花,約三寸長。

奔跑時,手鐲和手環碰撞的響亮叮噹聲,遠遠的提醒著人們讓路,神氣的麻達來了。如果是緊急的限時公文,甚至是麻達們披星戴月接力遞送。即使送達時間來到城門已關的夜深時分,聽到急如星火的叮噹聲,士兵也要趕緊為麻達們重啟城門。

從這首歌謠的歌詞,約略可以想見當年麻達使命必達的心境。(當年的哆囉嘓社,位於今東山、白河一帶)
哆囉嘓社麻達遞送公文歌
喝逞唭蘇力(我遞公文)
麻什速唭什速(須當緊到)
沙迷唭呵奄(走如飛鳥)
因忍其描林(不敢失落)
因那唭嚂包通事唭洪喝兜(若有遲誤,便為通事所罰)

為了維持疾速長跑的最佳體態,講究腰瘦小腹、體態輕盈蔚為當時的時尚。其實,這個講究放到今日還是很受到歡迎啊!

跑得快的麻達不僅被官府賦予重任,跑得又快又帥也頻頻獲得女子芳心。從康熙御史黃叔璥的詩作中可以窺見一斑。
20220409_140213

結婚以後的麻達就不再擔任遞送公文的任務了,所以,大部分的麻達在結婚後就會解掉束腹。不過,也有不少平埔男子終身穿著束腹,一輩子維持著精實的體魄。

飛番程天與
隨著數百年來的族群融合,許多平埔族文化已默默消融在綿長的歷史長河中。幸而在有心人士與地方政府的努力下,許多文化與史蹟有被努力保存與復振。來到台南佳里北頭洋平埔族文化園區,看看當年的飛番代表---程天與。

一進到北頭洋,可以看見庄頭四處有各種造型的飛番意象。
20220409_143648
20220409_145011
20220409_150310

北頭洋是西拉雅族蕭壠社的開基地,乾隆年間,北頭洋有位麻達程天與因跑速「快如飛鳥」而有「飛番」的稱號。曾經奉召入京,在皇帝面前與駿馬競賽。

程天與的髮辮上綁了百枚錢幣,和駿馬比賽時,還讓三鞭讓馬先跑,最後跑贏駿馬。據說綁了錢幣的辮子,在奔跑時是呈現水平狀態哩!

我是看過自己的馬尾影子在跑步時呈現水平狀態,但不是因為我跑得快,而是因為冬季鵝鑾鼻強勁的落山風。

文化園區的圖文記載著程天與的事蹟,獲得蕭壠勇士的封號。
20220409_144945
20220409_143530
20220409_143557

第一次在「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這本書讀到「飛番程天與」的相關事蹟時,覺得有點獵奇,心想,鄉野傳說的成分比較多吧!來北頭洋與蕭壟文化園區走走看看,才知程天與並不是第一個奉召入京在皇帝面前展現跑步身手的平埔族人。早在康熙年間,就有這種活動在進行。

史蹟見於康熙年間的奏摺,這是平埔族人與清朝皇帝接觸的最早紀錄。
20220409_152102

以滿文撰寫的奏摺。
20220409_152112
(攝於蕭壠文化園區)

蕭壠文化園區除了有清代的飛番史料之外,也呈現了日治時期西拉雅族的「走鏢」影像紀錄。
20220409_152031
20220409_152037

剛和教練認識時,有回提到賽跑的台語怎麼講?來自宜蘭的我說「走相逐」,老家在台南的他說「走鏢」。當時對於這個從未聽過的「走鏢」感到困惑,現在終於知道了。原來,是源自於平埔族的「走鏢」活動。

飛番墓
離開北頭洋之前,前去向飛番程天與致意。飛番墓立建於乾隆丙申年(乾隆41年,1776),台南縣政府並於1985年於南19線公路旁立碑,傳揚程天與的傳奇事蹟。
20220409_145737

飛番墓坐落於一大片青青草原之際。
20220409_145800

程天與因善跑而令乾隆皇帝驚嘆,特地親賜得以拜謁皇帝三次。「皇清」為平埔族特有的堂號。
20220409_145828

過世後,墓碑上鐫刻有「父子面君三次」,記載著生前這段光及子裔的榮耀。
20220409_145936

讀了這段精彩的歷史,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平埔族的麻達們應該都是菁英跑者。

如果當年的麻達有機會可以表達對跑步的看法,我想,關於跑步,平埔族的麻達們想說的可能是:「請叫我------天。生。跑。者。」吧!
20220409_150326

參考資料:
* 黃叔璥著、宋澤萊譯、詹素娟註,1736 (2021)。番俗六考 ,文白對照註解版 。前衛出版。
* 徐如林、楊南郡,2014。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 張正樺,2007。 清乾隆朝驛傳制度之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