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參賽真有搞頭?-如何就不同賽制和頻率安排訓練計劃

運科訓練
發表於 2019/09/30 10,508 次點閱 1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路跑風氣盛行的今日,每個週末都有大小比賽在各地舉辦,不論是為了名次金錢,抑或是訓練,頻繁參賽甚至週週出馬已經是常態。如果調整的好,以賽代訓可以有助於在同儕的激勵下對於訓練的完成度更高,然而太在意名次或者容易被氛圍影響亂了步調,甚至影響日後的訓練節奏,以賽代訓則得不償失,上週我因緣際會去桃園出差,發現當日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場路跑賽,並且有豐沛的獎金,因此很多高手同時參加一日兩賽,也引發我撰寫這篇文章的靈感。

圖片來源

除了路跑賽外,眾多體育項目都呈現出多場次的特點。如田徑比賽中運動員經常要兼項參賽,每場比賽又分為預決賽。球類比賽則先進行小組循環賽,之後是淘汰賽。因此,運動員也就需要具備連續參賽的能力。在Tudor Bompa所著的《Periodizatio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Training》一書中,針對一年的訓練分為大小不同等的週期,也對不同的比賽模式及相應的賽期訓練策略進行了概述。

(涉及版權問題,有些表格重製,傷眼請見諒)

圖片來源


1.連續數週,每周安排一場比賽

在每次賽後安排1-2天的休息或緩和訓練。將主要訓練內容安排在週中進行。在賽前再安排1-2天的調整以恢復疲勞。倘若比賽強度不高或賽事本身並不重要,那麼賽前以及賽後的調整天數可相應縮短。


2、一周中有多場比賽

對於球類項目,若在周三和周日安排比賽,那麼週一、週四可安排低強度的恢復緩和訓練,週二、週五安排專項訓練,其中周五的訓練強度較高,週六安排低負荷訓練或者休息。


3、在一周的周末連續兩天安排比賽

如果在周末連續兩天進行比賽,那麼可在周四、週五安排低負荷訓練或者休息,如此一來可使身體獲得超量恢復。週二的訓練強度最高,之後三天逐漸降低訓練負荷。


4、在一周中有多天安排比賽

如果一周內有多天安排比賽,那麼可在非比賽日安排積極性恢復,以促進身體疲勞的消除。


5、在同一天既進行預賽又進行決賽

很多運動項目(如田徑、游泳、網球等)會在一天內同時進行預賽和決賽(如周五上午進行預賽,晚上進行決賽)。針對此類比賽模式,在安排訓練時也可將周五作為主要訓練日。如對於田徑項目來說,也在周五安排強度訓練,並且上午、晚上(或下午)各跑一次,訓練內容少而精。

圖片來源


6、連續3-4天有比賽

有的運動項目(如球類項目)可能會出現連續3-4天比賽的情況。對於這類比賽模式,在安排訓練時也可模擬該情況。但該種訓練只能每2-3週實施一次。


7、連續4-9天有比賽

有些綜合性運動會(如奧運會、青運會、全運會)會連續4-9天都進行比賽。此類比賽模式對運動員的身體負擔較大,因此在訓練期間模擬這類比賽模式並不可取。對於準備這種類型的比賽,建議運動員在日常參加2-3天的小型錦標賽,其中應包含4-5次需全力進行的小比賽。在日常訓練時可針對這類小型錦標賽的模式進行安排。

圖片來源


以上為整理Bompa所提到的這幾種賽制的因應週期調整方式,當然除了這些還有其他的比賽模式。在具體安排訓練時只需遵循人體的疲勞恢復規律,做出相應調整即可。不過,在我們業餘市民跑者往往身體素質和恢復速度不若運動員,若要在生活和訓練找到平衡點,個人還是不建議參加太多賽事,尤其是對於自身狀況掌握不夠明確和定力不夠的跑者。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