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二三事】日頭赤炎炎,小心戶外運動熱中暑(上)

發表於 2020/08/01 5,077 次點閱 0 人收藏 1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C:\Users\董智尚\Downloads\87267-2.jpg

(圖片來源: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2020 年 7 月 24 日,中央氣象局台北測站測得攝氏 39.7 度高溫,是設站 124 年來最高的紀錄。面對連日的高溫挑戰,臺灣的馬拉松跑者又該如何因應呢?本文將介紹環境中的熱傷害急症之特性以及應對策略。


 綜合整理自 Leon LR 等學者與 Noonan 等學者之研究


熱傷害可分為三大類型:傳統型、運動型、閉鎖型。傳統型主要好發於身體機能退化的年長者,因應溫度的調節能力較差;運動型則常見於運動員、軍人、室外工作者;閉鎖型則以青春期前的孩童最為典型,因尚未發展成熟的熱調節機制所致。


熱衰竭(Heat Exhaustion)聽起來貌似很可怕,不過它比我們認知的中暑稍微好一些,通常伴隨水份補充不足與鹽分不足的現象,常出現大量出汗、疲倦、身體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說話喘、血壓降低、臉色蒼白等症狀。體溫通常小於 40°C,脈搏快而虛。

 

Noonan 等學者於 2012 年提出,中暑(Heat Stroke)是運動員死亡的第三大死因,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及頸部創傷,而尤俊雄中醫師指出中暑又可分為陽暑與陰暑。陽暑屬於長時間暴露於室外高溫環境或是受陽光曝曬時間太久,出現口乾舌燥、大量流汗、心神倦怠等狀況,嚴重時甚至有可能出現冒冷汗或意識恍惚的情況;陰暑則是頻繁進出冷氣房,身體對於溫度的調節能力減弱或是皮膚散熱機制(如排汗)失常所致,容易有頭暈、全身無力等現象。體溫通常大於 40°C,脈搏快而強。


(圖片來源:vargazs from Pixabay

 

綜合熱衰竭與熱中暑的特性,事件發生當下的現場之緊急處理原則,應遠離熱源,讓病患能到陰涼處或是室內(需空氣流通)。 熱衰竭病患至陰涼處躺下後,將雙腳墊高,讓血液能夠回流到上半身,尤其是腦部。此時,若病患意識清楚,可以給予含有糖分與鹽分之電解質飲料,假設有嘔吐現象則免,因考量到食道與呼吸道。另外即是靜脈注射生理食鹽水或林格氏液(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 RL),以補充流失的體液。


熱中暑的現場處置則是以浸泡於冷水中為佳,若沒有容器,則可以將熱中暑病患至陰涼處躺下後,解開上衣或褪去厚重衣物,並給予適當的搧風、灑水,且可於腋下、頸後、腹股溝以毛巾包裹冰塊的方式實施冰敷,加速散熱。

 

如遇疾病問題,請尋求專業醫師之醫療協助。

 

參考文獻

  1. Gauer R, Meyers BK. Heat-Related Illnesses. Am Fam Physician. 2019;99(8):482-489.
  2. Leon LR, Helwig BG. Heat stroke: role of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J Appl Physiol (1985). 2010;109(6):1980-1988. 
  3. Noonan, Benjamin MD, MS; Bancroft, Richard W. MS, AT, ATC; Dines, Joshua S. MD; Bedi, Asheesh MD Heat- and Cold-induced Injuries in Athlete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December 2012 - Volume 20 - Issue 12 - p 744-754.
  4. 楊芝青、魏璽倫、盧胤雯、王玲紅、羅方妤 (2018)。因應氣候變遷之健康衝擊政策白皮書(第二版)。臺北市:衛生福利部。ISBN: 9789860561470

責任編輯:哈卡

圖片來源:Unsplash、Pixabay


*跑步好知識,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