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評測】激發無限能量 adidas Energy Boost
時間回到 2013 年,第一雙搭載 Boost 的跑鞋問世。adidas 表示,這項重大的創新,將為跑鞋產業帶來史上最強大的能量回饋系統,預料會掀起一波新中底革命。如今 4 年過去,Boost 技術成功開枝落葉,全面應用在旗下主力鞋款,當年第一雙深具歷史意義的 Boost 跑鞋,也在 2017 年推出第 4 代版本,那正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 Energy Boost 2017。
Energy Boost 是 adidas 第一雙搭載 Boost 的劃時代跑鞋,2017 年再度推出第 4 代版本(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adidas 是否有誇大不實?
許多人應該都還記得,當年 Boost 的發表,採用膠囊的形象視覺,宣稱 Boost 材質能將跑者落地時的衝擊,儲存受力並且轉化釋放,相比傳統的 EVA 材質,它擁有更多的回彈、緩衝以及耐用性。毫無疑問,它是象徵嶄新世代的中底材質。不過隨著 Boost 的成功,adidas 不僅將它運用在專業跑鞋上,也順利與「時尚」的符號緊密構連,若沒有實際體驗,很容易誤認為它是一項廣告噱頭或是華而不實的標籤。
從 Saucony Everun 與 PUMA NRGY 的技術跟進,可以看到 adidas 與 Boost 的成功,確實為跑鞋市場帶來新一波的革命(圖片來源:adidas)
讓我們來看世界最大的跑步媒體《Runner's World》是怎麼說的,如同外界所熟知,《RW》於奧勒岡州波特蘭的跑鞋實驗室,針對跑鞋的避震、彈性、僵硬度等特性進行測試。今年加入能量回饋(energy return)的評比,使外界得以對同等級的跑鞋,有較客觀的概觀。
在能量回饋的數據中,Energy Boost 的表現相當驚人,數值竟然高達 94%(與所有測試的跑鞋相比),遠優於同等級的頂規格慢跑鞋。相比之下,國人最愛的日系品牌 Mizuno Wave Sky 與 Asics nimbus 18,僅有 14% 的數值。雖然單看一項數據並不能全然反映一雙跑鞋的好壞,但當年 adidas 的狂語「史上最強大的能量回饋系統」,其來有自。
從《RW》數據來看,Energy Boost 在能量回饋的評比,優於各家同等級品牌的跑鞋(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Energy Boost 2017 的命名模式
來到第 4 代的 Energy Boost ,捨棄原有的數字命名模式,無論是官網的名稱或是商品標示都是「Energy Boost」,似乎有回到初衷或是重返榮耀的意味,不過就年代的更迭,你可以把它視為是 Energy Boost 4 或是 Energy Boost 2017。
以下就藉由圖片的導覽,細部了解 Energy Boost 的跑鞋特性。
adidas 的外型與設計感始終讓人放心,以頂規的慢跑鞋來說,大概是唯一稱得上「時尚」的專業跑鞋了
(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Energy Boost 這次在鞋面使用新的四向彈力拉伸網布,材質相當柔軟,能完整服貼跑者的雙腳,最後再藉由宛如鱗片的 TPU 熱貼合材料提供鞋面支撐(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鞋面與鞋舌一體成型,主要穩定的基礎,來自於中足兩側的三條線(Three stripes)硬質材料(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這個側邊的硬質材料,在穿脫上有極大的開展空間,作用類似於 Saucony 的 ISO FIT(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Energy Boost 的 Boost 含量高達 85%,滿滿的 Boost ,光是用看的就讓人覺得相當療癒啊(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跑鞋內側安置一塊硬質的穩定片(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高聳的鞋領是判別 Energy Boost 的標誌,同時也為後跟帶來支撐與包覆的作用(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沿用 Ultra Boost 的設計理念,Energy Boost 這次在鞋底做了全然不同的配置(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第一,在外界的期盼下,Energy Boost 終於首次搭載德國馬牌(Continental)橡膠,以一雙需要耐里程的長距離訓練鞋來說,可說是佳音(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其次,以往在 Boost 中底層下方的架橋 torsion system,不同於過往外露,這回 Energy Boost 改為內嵌,將為跑鞋帶來不同的腳感(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85% 的 Boost,讓跑鞋擁有優異的避震性能,不過在重量上也具有較多的份量,為了能在兩者取得適當的均衡,Energy Boost 的橡膠層其實相當的薄,這也彰顯了德國馬牌(Continental)耐磨橡膠的重要性
(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Energy Boost 2017 的改款重點
在 adidas 完整的產品線中,跑鞋的定位涇渭分明,以 Energy Boost 為例,所使用的 Boost 含量為 85%,僅次於 Ultra Boost,適用於長距離訓練、輕鬆跑以及恢復跑等課表。
延續這樣的中底設計基礎,Energy Boost 2017 的改款重點,主要在於「鞋面」材質的翻新與「大底」的升級,我們可以從底下這兩張比較圖看出兩者的差異。
去除掉顏色的差異,整體外型相差不大,最主要的差別還是在鞋面的材質(圖片來源:adidas)
在大底部分,馬牌輪胎橡膠、內置的 torsion system,以及有如蜘蛛網的 STRETCHWEB 彈性孔狀大底,是這次的改款重點,這樣的配置也是沿用 Ultra Boost 的設計方針(圖片來源:adidas)
Energy Boost 實際測試
這雙跑鞋我一共測試了約 50 km 的里程,嚴格來說,這樣的距離並不算多。不過測試下來,卻有非常舒服的跑步體驗,以下就從幾個面向來談。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際測試,對於 Energy Boost 的表現印象深刻(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① 實體質感遠優於照片呈現
Energy Boost 實體的質感,比照片拍出來的成像好看許多,再加上鞋面的作工相當細緻,讓整體質感遠優於你在畫面上所看到的樣貌。事實上,在入手 Energy Boost 之前,看到外媒的開箱,覺得這次的新鞋面設計,塑膠感似乎太重了些,這可能是因為上頭的 TPU 熱貼合材料 ,有些微的反光性質,導致最後的呈現與實體有些為落差。
Energy Boost 實體的質感遠優於照片呈現,相信實際跑一趟實體店面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② 穿著的體驗像是襪子的延伸
Energy Boost 最主要的穩定機制,來自於中足兩側延伸到腳後跟的硬質材料,它的開展範圍相當的廣,可壓縮到非常緊密,也可以讓人感覺寬敞。建議第一次在穿著時,調整到最適合的寬度,否則你可能會感覺到中足的位置感到緊迫或鬆垮。
除此之外,新的鞋面材質出乎意料的柔軟與細緻,實際穿起來很像是襪子的延伸,配合中足的穩定機制,能讓雙腳有很好的貼合感。同時因於這塊利於拉伸的彈性網布,Energy Boost 在楦頭的容忍度也比 adidas 其他鞋款來得高,如果過去總是認為自己的腳掌偏寬的跑友們,不妨可以先從 Energy Boost 入門。
Energy Boost 在鞋面的材質與中足穩定的設計,讓跑鞋的開展範圍相當的大,建議第一次在穿著時,調整到最適合的穿著寬度(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③ 與上一代截然不同的跑感
除了網布帶來不同的穿著體驗,Energy Boost 2017 與上一代的差別,莫過於架橋 torsion system 和大底橡膠的配置。
在過去的設計中,torsion system 的存在感極為強烈,主要提供跑者穩定性與支撐效果。相較之下,採取內嵌式 Energy Boost 2017,腳感較為溫和,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式橡膠大底,在接觸地面時有較好的咬合感與抓地力,我認為兩者皆有獨到之處,建議跑友們實際試穿感受他們的差別。
相較於過往兩段式的設計,新版的大底在接觸地面時有較好的咬合感(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④ 適合長距離配速跑
Energy Boost 的腳感其實並非想像的柔軟,主要原因是緩衝層除了 85% 的 Boost,上頭還加入一層 EVA 中底,這層中底的硬度較為緻密,目的是中和大量 Boost 帶來的柔軟腳感(這也是為 Energy Boost 與 Ultra Boost 之間最大的差異),這樣一軟一硬的中底配置,為跑者帶來非常流暢的跑步體驗。
就我實際測試的經驗與最後的數據呈現,Energy Boost 會讓人情不自禁想要加速,儘管它的鞋重並不算是輕盈。因此,我認為它不僅適用於 LSD,還能滿足具有一定速度的長距離配速跑訓練。
Energy Boost 的跑感流暢性十足,能滿足具有一定速度的長距離配速跑訓練(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⑤ 耐用性經得起考驗嗎?
知名鞋評網站《solereview》綜合鞋面、中底以及大底這三大因素,在今年 5 月精選出最耐用的 5 雙跑鞋,結果 adidas 一口氣包辦了 3 個名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多的中底主力 EVA 材質,耐用性遠不及 E-TPU 構成的 Boost 來得出色。再加上 adidas 還手握另一張德國馬牌橡膠的王牌,使得耐用性的綜合評比得以優於其他品牌。
回頭來看, Energy Boost 目前的測試里程約 50k,最常落地摩擦到的外側僅些微磨損,其餘幾乎是完好無缺。坦白說,依照這樣的測試距離還稍嫌不足,不過依照過往穿著 Boston Boost 的經驗,以一般跑鞋 600-800k 的使用里程,達到高標的距離應該是沒有問題。
依照目前的測試里程(50k),外側的重災磨損區僅些微磨損,其餘幾乎是完好無缺(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跑鞋搭配建議:Energy + Boston Boost
最後要談的是跑鞋搭配建議。以 Energy Boost 的特性來說,低強度的輕鬆跑、長距離訓練、恢復課表,甚至是一場全馬比賽,相信都能表現的相當稱職。不過今天想在半馬以下的距離跑出佳績,搭配一雙 Boston Boost 是很好的組合。
Boston Boost 的定位為輕量路跑訓練鞋(Boost 含量 55%),整體的功能非常到位與均衡,能應付質量課表與半馬以內的賽事,就實際的測試經驗,算是近年來個人最滿意的一雙跑鞋。
Energy + Boston Boost 的組合,相信能應付你 99% 的跑步訓練(圖片來源:淡定咖啡)
結論
總結來說,無論是外型、性能,抑或是跑鞋的耐用性,以目前同等級的慢跑鞋來說,Energy Boost 2017 的表現無人能出其右。如果你正在挑選一雙長距離訓練用鞋,相信會是你購買的首選。
以上文章由 adidas 贊助刊出。
*跑步產品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