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台灣路跑拚經濟 辦賽事好好賺?

發表於 2017/04/11 34,828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台灣路跑經濟 年產值 171 億
4 / 9 世界路跑日剛結束,本周末還有新北市追火車接力跑等賽事登場。根據跑者廣場統計,從 2008 年到 2012 年,平均賽事不到兩百場,到了 2015 年將近 700 場,等於平均一周超過 14 場,從配備到觀光,每人大概花 3,500 元從事路跑活動,產值高達 171 億元。


主辦路跑的業者表示,現在運動活動太競爭,扣掉廣告宣傳、人事成本,一場正規路跑可能賺不到報名費收入的 1 成,不過,如果是以賺錢為目的的主辦單位,東省西扣就可賺報名費收入 5 成;去年路跑場次減至 600 場,或許也是有廠商發現其實沒那麼好賺。


在地結合路跑 觀光效益驚人
不過,許多鄉鎮看準活動帶來人潮和商機,舉辦特色路跑,報名經常秒殺,也成為活絡在地經濟的新法寶;例如彰化縣的台灣米倉田中馬拉松,2016 年吸引近 1.5 萬人參賽,將近 6 千名小鎮居民敲鑼打鼓當啦啦隊,順勢推銷在地田中米、蜜麻花小吃,周邊鄉鎮的織襪產業等,總幹事也預估經濟效益超過5千萬。

※參考連結: 一推出秒殺 為什麼大家瘋路跑?


貴到要吃土?路跑賽事被批評
今年前 4 月場次和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 52 場賽事,路跑退燒了嗎?網友表示,以往千元以內就能跑一場全馬,現在可能只有半馬,距離縮水、荷包也縮水;另外還怕跑到「地雷馬」,只要是某些行銷公司舉辦的賽事,就直接列為拒絕往來戶;跑友重質不重量,也因此有人直接將目標轉向海外馬拉松。


路跑兼觀光城市 東京馬拚經濟
東京馬拉松花了十年時間,成為亞洲最大馬拉松,和有百年歷史的美國波士頓馬拉松、世界最大的紐約馬拉松等齊名,躋身全球六大馬。


今年第 11 屆東京馬拉松共有 3.6 萬人參賽,路線設計就像是帶選手觀光城市,從東京都廳出發,經過淺草雷門、銀座等地,終點設在東京車站前。有日本研究單位估算,今年東馬的完賽率是 96 %,沿路觀眾超過百萬人,經濟效益約新台幣 90 億元,是主辦費用(33.22 億日圓)的 9.8 倍。


不過全球最賺錢馬拉松還是屬於紐約馬拉松,自 2013 年起,每年吸引超過 5 萬人參與,上億人口收看現場直播,再加上紐約當地消費稅和住宿稅,和近萬名選手一共捐出 3,450 萬美元慈善金額等,創造出約 140 億台幣的經濟效益。


運動是門好生意 全球產值爆發
美國運動產業產值 4984 億美元,占GDP 2.6 %,而亞洲運動產業發展仍遠低於歐美;2015 年台灣在運動產業規模只有 37 億美元,遠低於周邊的中日韓。如何經營運動這門生意,台灣仍得向他國借鏡。




資料來源:udn聯合新聞網

*跑步新聞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