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越台灣未竟全功 遲來的王者之聲

發表於 2014/04/07 9,377 次點閱 1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休息了一整個禮拜,除了調整體能也讓心情沉澱一下;但其實橫臺賽的情景卻是歷歷在目的。

年初的一場聚會中遇見郭老師,問我橫臺賽準備得怎麼樣?甚至二月的超馬嘉年華老師也沒有讓我參與,就是要我專心練習。這我才驚覺到時間已經非常緊迫了,而心裡頭還在猶豫不決,當天晚上與內子商量溝通,終於決定要出征參與這場世紀盛會。

嚴格說來這次比賽準備時間並不足夠,退休了反而雜七雜八事兒多,也不好推辭,練習狀況始終在二天打漁三天曬網的情況下。這次賽程要面臨的是全新的挑戰:超長距離、連續上坡、黑夜、高山反應、寒冷(下雨潮濕)、補給線,甚至身體機能的變化等等,完全有別於東吳廿四小時賽程。

為了強化心肺功能及適應高山反應,二月中旬還特別請黃崑鵬大哥帶著我去一趟埔里,從山下練跑到合歡山,希望提前掌握路況;我居住的地方靠近烏來山區,由於冬季常下雨,氣候溼冷,所以其他時間就是自己安排,但大多是處於冬眠狀態,整個練習期程跟原先預擬差距很大。

三月開始進入馬賽旺季,因為準備狀況不足,所以原本報名櫻花馬、南橫百K等賽事都臨時逃兵了。要得必先捨,有捨才有得,去年東吳大賽前還去跑了二場環花東六日賽,結果造成股四頭肌傷害差點棄賽,這個經驗我學會了,因此我忍住衝動,在美玲支持下專心在烏來福山間練習,偶爾也嚐試河濱公園步道,讓自己的肌群適應不同路況,為橫臺做好準備。

期待的這一天終於到來,雖然沒有把握,但是面對來自日韓歐美的超馬好手,這正是我們觀摩學習、提昇自己的大好機會,去年環臺賽缺席了,這次可不能錯過千載難逢的世紀盛事。我告訴一直陪伴的美玲、一路關心的耀全、一再鼓勵的郭老師─戰士選擇了戰場,只有全力以赴!

出發的大廳擠滿熟悉的面孔,外籍選手除了法國奧立佛曾在東吳見過面外,其他大多不認識;倒是國內選手吳清章、超馬嘉年華48小時冠軍張智銘、徐昌國及新秀尤彥龍、張崇毅等,女子組部分盧明珠(具斯巴達大賽經驗)、王雅芬、賈魯歆、胡肅敏等,全都一身勁裝,神采奕奕,整裝待發,這讓我整個精神為之振奮起來。惟一感到可惜的是蔡萬春大哥因傷未癒棄賽、日本的井上真吾(環臺賽冠軍)也沒來,整個陣容頓時失色不少。

起跑儀式由彭佾老師擔任主持人,他還要身兼大會裁判長,一人扮演多重角色真是不簡單;郭老師運籌帷幄整個賽事,儘管臉上堆滿笑容,但是這場充滿「變數」的賽事,從一開始就一直變,我相信主辦人心中的壓力是旁人無法體會的。這次路跑也結合「為漸凍人而跑」慈善募款,讓一直往前移動的腳步帶領身體一直在萎縮的病友,也有機會走出戶外看見一片藍天。財哥剛忙完雪霸超馬、新竹城市馬,馬上馬不停蹄又兼任賽事執行總監,過人的體力與敬業的精神,奠定他在國內超馬界無可撼動的崇高地位。

清晨的臺中港區週邊道路人車還非常稀少,五十幾位選手在鳴笛聲中踏上征途,準備南下經草屯、埔里、武界,再直奔合歡山,攀越武嶺(國內公路最高點)後沿中橫公路下山經過天祥太魯閣最後直抵花蓮富世社區。沿路上加油補給及服務的志工非常多,他們的熱情跟隨後冉冉上升的太陽溫度一樣高,差別只在卅度天氣熱得實在讓人受不了,以致從出發到埔里這段八十公里道路,已經把選手「烤」驗得幾乎不成人形,加上沿途經過大小市集,人車喧囂,空氣也不好,跑起來特別累,聽說在鎮寶飯店這一站就收容了近十位選手。而更艱難的試煉才正要展開。

進入南投七一縣道後我一個人獨自跑著,面對看似無止盡的陡坡,內心的煎熬一度令我要打退堂鼓。幸虧耀全與內子一路尾隨相挺,一句老話「困難使弱者破產,卻使強者破紀錄」打醒了渾沌不清的神經。

原以為從此一路坦途到武嶺,沒想到連續上坡、悶熱、體力衰竭,加上喝水過量來不及消化,一個呼吸沒調好,竟然在卓社隧道口補給站狂吐(攝影小哥還捕捉到精彩一瞬間)。

人是清爽了,但是心頭的沉重壓力隨之而來,因為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尤其入山後天色漸暗,山區的黑夜雖然不是一個人踽踽獨行,但是可能出現的高山反應、低溫陰影都要先行考量因應。

平時內子就提供我葡眾的九九五超級營養液當做補給,也特別用「和悅」加強心肺功能,腸胃方面也交給康貝兒乳酸菌、衛傑來照顧(這些東東也在賽道上分享給其他跑友,明珠在去年東吳時便有很好的見證),所以吐出來以後我反而相對輕鬆。

日本籍大島選手終於在法治村補給站趕上來,結束我領先的局面,盱衡標馬超馬成績、練習能量及年齡等各種條件,我只得接受這樣的事實,耀全再次發揮臨門一腳功能,要我輕鬆跑就好;美玲跟我轉戰南北扮演「最佳補給員」角色,也一再提醒跟自己跑最重要、平安完賽為前提,這些話我都聽進去了,真的,路還遙遠,誰都不知道爾下一步會發生甚麼事?

親愛國小那一站我遇見軍校新聞系張良信、袁靖宇二位學長,他們不僅幫漸協拍攝紀錄影片、新聞報導,同時也協助補給站任務,一人兼當二人用。受到他們「復興崗精神鼓舞」,霎那間體魄為之一振,又再度拔腿狂奔。學生時期受他們照顧指導很多,濃厚的革命情感維繫情誼至今不變,只是世事難料,有誰會想到卅多年後會在一個不知名的山村相遇!

好不容易熬到霧社,愛路迷黃孝忠醫師、北投嚴子捷總幹事、青年公園鄭盛等大哥親切服務,讓我暫時忘卻疲憊,稍做休息後踏入漆黑山路向清境挺進。這條台十四線印象比較深刻,是因為謙信吳朝陽會長舉辦四屆合歡山馬拉松,成功營造全亞洲最高海拔賽事經驗,吳會長本身也繼環臺賽後又義務擔任志工,出人出車出錢出時間全程服務跑者,真是感人!

熟悉山路雖然多了幾分安全感,向著近卅公里外的武嶺前進,腳步還是幾分掙扎。妻給我加了件防風外套,頓時精神回復很多;天際有星斗出現,這會是個美麗的夜晚,有一群愛跑步的勇士今晚就要橫越武嶺,群星伴走天涯,如果不是比賽,這會個值得留戀的夜晚;不過今天不成,我只能當個過客,那滿天星斗我會把它留在回憶中。

大島倒了!清境娜魯灣飯店廣場上,領先的大島橫躺在冰涼石磚上,妻趕緊拿出車上毛巾幫他蓋住,原來也是狂吐惹的禍。餵食二顆衛傑後,再提供一些熱茶暖身,希望他平安。這就是超馬的異數,沒有到最後誰都不知道究竟誰能穩操勝券。

而在休息的當下,今年超馬嘉年華廿四小時亞軍李芳吉也趕上腳程,他是一年前投入超馬行列,勤訓精練的結果迅速在這塊園地展露頭角,可見「馬場無師父,勤練以為寶」。我隨在芳吉兄身後也逐步跟進,繼續朝向黝黑冥暗山林前行。翠峰補給站是翻越武嶺前的重要據點,有如登山前的基地營,志工們準備了熱食,我卻沒啥胃口,簡單休息後因為擔心體溫下降所以趕緊上路,此時天空飄下幾絲小雨,彷彿預告將有一場森林大雨到來。

在耀全與妻子祝福加油鼓勵聲中,我努力要趕緊拉近與第一名的距離,此時雨勢越來越大了,趕忙穿上雨衣雨褲,顧不得鞋襪溼透和手部冰冷,一心只想趁現在狀況還不錯,山路還有些基礎,先過了武嶺再說。鳶峰後不久我終於趕過李芳吉選手,他身上裝備算是簡單,雨衣聽說是攝影志工提供的,我認為在這種高山低溫又有雨的情況下,沒有雨衣簡直是玩命行為,太冒險了!

廿八日凌晨二點多,接近昆陽時在賽道上相遇十八尖山昌哥,轉達合歡山大禹嶺附近因為風狂雨驟比賽提前結束,經過與財哥求證確認了這點,我們尊重大會的決定,雖然心中有留下遺憾。至此,賽道上僅存十八位選手,橫越臺灣,留下殘念!

就跑者角度綜觀全程,環臺賽打響臺灣超馬知名度,橫越賽則是一場媲美斯巴達賽的經典佳作,我們真的要佩服及感謝郭豐州老師,有膽識提出這項「繫他」計畫,我認為這也是「愛臺灣」的一種表現。過程中或者有些許質疑,選手也會出現路線標示、補給、賽程嚴苛等聲音,這不就是超馬真正的精神嗎(聽說韓國比賽狀況更差)?

再者選手本身準備的條件也是影響關鍵,有實體補給,也有身(練習、衣物裝備)心(素質、經驗)靈(心靈建設)的結合,這些條件彼此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超馬跑者大多具備了,但是普遍仍不夠豐厚,這應該是我自己爾後要努力補強的地方。

志工也是這場賽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感謝這些朋友無私的付出與貢獻;選手在運動中或許不會察覺,但是志工朋友們在黑夜低溫情況下,往往要站立數小時等待,忍受高低溫差、黑夜、孤寂,如果沒有一顆超級熱忱的心,恐怕很難熬過這種考驗。

攝影志工也在賽會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們沿途紀錄賽道與跑者的關係,忠實呈現選手沿途的「酸甜苦辣」,有時為了取景,也會跟進選手腳步,特別的辛苦,同樣值得尊敬與讚美。

比賽終有結束的地方,回首踏過的賽道有足跡、汗水、淚水交織,步步都是人生的回憶。跑步是誠實的運動,跟農夫耕種一樣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次沒跑好下次再來,只要態度觀念正確,勤奮努力練習,人人都可以是超馬跑者!

謝謝超跑協會、郭老師、高醫師、志工朋友們,還有我的專屬教練員蔡耀全、專屬補給員林美玲,或許我跑得不好,但是有你們真的很好!網路上雅芬已經在號召再次攀越武嶺了,這便是超馬,沒啥好說的,加油!

 


更多賽事訊息,請鎖定「2014橫越臺灣超級馬拉松」專輯!

 

賽事資訊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