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拉提斯 讓我告別「鐵腿」

發表於 2014/01/17 24,916 次點閱 25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馬拉松運動之後,常見持續好幾天肌肉酸痛「鐵腿」的現象。如果正確使用身體的肌肉群,使力量分散到全身各處,而不是集中在腿部,那麼,「鐵腿」的現象不至於太嚴重。很多女跑者希望不要跑出蘿蔔腿,試試「皮拉提斯」方法也許能適度改善。

很多傳統的運動方法,施力處都著重在外顯的肌肉上。而且,當人們某些部位的肌肉鍛鍊不足時,常會以其他部位肌肉的施力來代償;例如,做仰臥起坐,當腹部的肌力不足時,就會以背部或頸部的肌肉來代償,這樣一來,不僅腹肌沒有鍛鍊到,還造成肩頸腰部的酸痛。

幾乎所有的運動傷害都是施力錯誤或是過量造成的,因此,如果身體的肌力不足,或是無法承受過量的運動,便會產生疼痛;疼痛是身體承受不住運動量的警訊,如果忽視,就成為運動傷害。


皮拉提斯中軸平衡練習

我藉由學習「皮拉提斯」運動,開始練習如何使用身體深層部位的肌肉。皮拉提斯運動在幫助我們覺察身體各部位「核心」肌肉群的使用,讓我們的身體可以依靠深層的核心肌肉使力,比起僅使用身體外顯的肌肉而言,可幫助我們更優雅地移動,以及給予充分而持久的力量。


長跑時,肩膀的肌肉應該盡量放鬆垂下,而不是像短跑一樣緊繃聳肩使勁
以前年輕喜歡競速,短跑比賽的跨步和手臂的擺動非常劇烈,從頭到尾都在全力衝刺;雖然平時也常練習,但比賽過後隔天一定會「鐵腿」。現在步入中年,體能與爆發力大不如前,從過去的短跑轉向馬拉松長跑之後,首先面臨在短跑中不曾遇過的耐力持久的問題,因此,必須思考如何改變身體在運動中的慣性。我開始將皮拉提斯的學習運用在馬拉松運動上。

長跑時,將意識集中在脊椎中軸的旋轉,運用臀部髖關節部位肌肉的施力(如上圖紅色貼紙處),前後擺動往下帶動大腿,使小腿自然而然推進;這能將長跑的肌肉施力向上分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而不是單用小腿的肌肉牽引大腿使身體前進。

手臂的擺動是用後背靠近脊椎兩側肩胛骨深層的肌肉推進,而不是用肩膀施力(就是用翅膀的根部,如紅色貼紙處,而不是翅膀本身)。長跑時,肩膀的肌肉應該盡量放鬆垂下,而不是像短跑一樣緊繃聳肩使勁;因此,藉由脊椎中軸的旋轉施力,手臂應該是前後輕鬆擺動,而不會是左右的激烈牽動,造成無謂地作功而耗費體力。

一般非專業的馬拉松跑者,常遇到路跑時上下陡坡的困難;我一樣是利用皮拉提斯方法,上陡坡時,一定要先穩定脊椎中軸,縮短步距,利由臀部髖關節肌肉的施力推進,就好像開車上陡坡時降低檔速的道理,速度不快,但是很省力。

下陡坡時,同樣利用脊椎中軸的旋轉與臀部髖關節肌肉的施力,讓雙腿很自然地跨大步帶出去,完全不需使用大腿和小腿的肌力,那種感覺就像大鵬鳥順風滑行,毫不費力。下陡坡時,重力加速度的力量有多大,腳步就跨出去多大;因為脊椎中軸與骨盆穩定的關係,不會有害怕下衝跌倒的顧慮,也降低小腿減煞的無謂作功。

皮拉提斯的重點,在覺察脊椎中軸旋轉的平衡與穩定,以使身體能正確地使用肌肉。我運用皮拉提斯方法跑馬拉松,將施力分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而不是集中在大腿和小腿,大大降低腿部肌肉長時間且過度的施力;不管在平常練習或比賽,都還沒出現過跑完隔天「鐵腿」的現象。皮拉提斯和馬拉松的練習,共同的特點都是如何達成體能的最大發揮,但是不讓肌肉無謂地作功而耗費體力。

皮拉提斯方法不使用外顯部位的肌肉,這樣運用在跑馬拉松時雖然速度不快,但因為使用的是深層核心肌群,因此能支持馬拉松長跑所需求的省力與耐久;更重要的,也不會造成比賽後的運動傷害。

 
 
肩背肌肉的伸展

對我來說,運用皮拉提斯方法跑馬拉松,就像莊子「庖丁解牛」的道理,依其節理、順勢而為,身體自然而然達成目的,保其全鋒而不造成任何傷害。

 

*跑步心得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