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一個69歲女生的高雄富邦馬拉松初半馬心得

人物故事
發表於 2023/12/21 3,772 次點閱 1 人收藏 4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同文發表於:https://www.ptt.cc/bbs/Road_Running/M.1701742465.A.2EC.html

這是一篇以旁觀者的角度分享一位當初提醒我「跑步傷膝蓋」的69歲女生由一年多前沒 走幾步就腳麻不能走到今年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初半馬 - 2023 高雄富邦馬拉松的歷程。 

某些程度上寫此篇的原因是為了呼應先前我寫的: https://www.ptt.cc/bbs/Road_Running/M.1701587281.A.A13.html 

若是你試著想讓長輩開始運動,試著用數據說服長輩,卻仍然被日本名醫擊敗著,長輩仍然堅持著:「日本名醫誠心建議:想健康,就不要跑步!」 

那麼希望這一個真實的個案可以協助你說服你關心的長輩。不要洩氣!一步一步來,不要放棄。 

成年之後就離開父母在外地獨立生活著,彼此忙碌著過自己的生活因而一年之中沒有見面幾次,第一次察覺到家母的身體異狀是在2021年末,難得見面的我們一起上十八尖山 走走,由學府路上十八尖山路口她就喘到不行需要休息,沿著山路走著也數次需要休息喘口氣,而走到中段約幸福亭處就腳麻發作無法繼續走下去,這時候就陷入了如同跑者偶而會遇到的處境: 

「跑步的麻煩在於,當你意識到自己的身體狀況不適合跑步時,你已經無法再走回去了 。」 

於是我們在幸福亭休息了一大段時間,聊著她的椎間盤突出的狀況,這是過去好幾個十 年辛苦工作努力養家的後遺症。她猶豫著要不要開刀,部份原因是家人們的意見也是持 保留的態度,畢竟這是動到脊椎的手術,或許對於醫生而言這只是個小手術,但是年紀大了盡可能選擇最安全的選項家人們認為是比較保險的。 

「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健走,然後腳麻了就休息。盡可能有運動到就好了。」「膝蓋也應該要省點用比較好。」她是這樣想的,然而這與我的認知背道而馳,而且多可惜啊! 69歲的年紀,如果腳走沒幾步就麻了無法走,那麼人生中還有很多好玩的都沒辦法嘗試 了,這是我最在意的。於是我在網路上搜尋了很多關於這方面的手術的資訊,然後做出與家人相反的建議,我很高興我說服了家母有勇氣願意動刀。 

動刀的前幾天不免擔心特別到新竹外媽祖廟祈求手術順利之外,我也買一了隻Garmin VENU SQ,打算送給手術順利完成後的家母,期望她手術完成之後可以展開新的人生, 能夠愛上運動。說實話成年之後對於家人們的饋贈非常的多,這隻手錶的價格相較之下簡直微不足道。 

「然而現在看來,這隻手錶是過去數十年我送過的所有禮物以及金錢中,最有價值的。 」:) 

2022/03/05 之前數十年,儘管有上健身房的習慣。但健康檢查的結果空腹血糖一直偏高、三酸甘油脂、 膽固醇、壞膽固醇都不好,而狀況較糟糕是脂肪肝,肝指數GPT總 是不好,最近一次接近100,需要轉介肝膽專家注意後續狀況,判定為中度脂肪肝。 

2022/03/05 椎間盤突出開刀 

2022/05 走路 2022/06 開始嘗試跑步,此部份有先諮詢過醫生。我幫家母載入了Garmin Connect中的第三方訓練計畫,如同我在跑版第一篇心得文中提到的課程內容由「新手上路」開始, 基本上內容就是跑一段走一段,之後一路循序漸進。也花了不少時間跟家母解釋什麼是 「心率區間」為何它那麼重要,也請她跑步時要注意手錶的聲音提示。「心率區間」有略微地依據每一次訓練的結果詢問家母的體感狀況做出調整。 也許是載入了課程之後目標變得明確,又或者是由Garmin Connect 上看自己的每一天 的訓練成果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又或者是她也體驗到了當初我跟她描述的「跑者的愉悅」 ,她就這樣一個人在台北的健身房跑了起來XD 

2022/06 跑量 31.48 km 

2022/07 跑量 32.25 km 

2022/08 跑量 61.89 km 

2022/08/16 GPT 81 

2022/09 跑量 51.84 km 

2022/10 跑量 57.99 km 

2022/10/22 肝指數 GPT 70 

2022/10/23 長榮航空城市觀光馬拉松 3km(GPS 2.26km)18:06 Pace 7:59/km 首次跟著我參加路跑的活動,儘管只有短短的三公里,但是也體驗到了大家一起跑步的樂趣。後面開始陸續參加不同的路跑活動。 

2022/11 跑量 69.46 km 

2022/12 跑量 70.13 km

2023/01/01 2023 長堤曙光元旦馬拉松 5km 41:46 8:21/km 

2023/01 跑量 62.72 km 2023/01/13 肝指數 GPT 49 

2023/02 跑量 55.98 km 

2023/03 跑量 88.55 km 

2023/03/19 萬金石馬拉松 10km 1:26:46 8:41/km 

2023/03/26 台新女子路跑 3.5km 

2023/04 跑量 93.66 km 2023/04/10 GPT 34 (無脂肪肝) 醫生給這次的整體檢查結果打了100分。^^ 

儘管我以跑者自居,然而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跑步的威力,家母在2022跑步之前的數十年間每天都上健身房,使用跑步機健走都沒有效果,脂肪肝存在了十幾年。然而無意間由跑步進入到由WHO所建議的每週「中度或是高度」運動的分鐘數之後短短數月,GPT 由接近100降到34,而這也是第一次所有指數都正常,其效益讓家人們非常驚訝。 

也許你會問家母在飲食方面是否也有特別的調整,這方面是有的且早於跑步很久之前就 開始但是成效並不好,方法就是在晚餐少吃碳水,而也只能略微地修改,這是因為家父的飲食習慣非常的不好卻自以為很好,而在極度父權家庭的環境之下連飲食都是綁在一起的,因此就是一起吃著大量富有油脂的肉類再加上不知所云的補充蛋白粉(家父有重訓的習慣)以及無雜質的純碳水跟一日不到衛服部的「五份蔬果」的建議量。 

(在此強調飲食可以參考政府所提供的指南,若是認為蛋白質攝取不足,請精確計算過, 食品營養資料庫有非常詳細營養成份資訊可以查詢。另外特別強調五蔬果的重要性,會有這樣的建議是綜合了大量的研究。若是你很在意自己的健康請一定要補足,若是你懷疑政府的飲食指南,請自行搜尋國外的研究文獻。) 

2023/05 跑量 106.64 km 我開始意識到老媽已經可以單次跑到12~13公里,以一個跑者而言這時候會做怎樣的建議?當然就是推坑進入半馬的世界,跑者的數學是這樣的: 

42 != 21+21 

而對於69歲的女生跑者而言: 

21 != 10.5+10.5 

因此我修改了課表,並且將21km切分三段,一段之後休息一陣子再繼續跑。以2023年高雄富邦馬拉松以及年底的台北馬拉松為目標,期望能不被關門的完賽。當然這對於一個一年前連走路都走不遠的69歲的女生而言是個超巨大的目標難免會怯步,基於我體驗過當完成了曾經覺得不可能的目標時的那種感動,我有多推了一點點並且不斷鼓勵她,我們就先訓練看看,如果不行到時後再放棄。半馬課程由此開始,並且搭配著每週至少兩天 的重訓。 

2023/06 跑量 102.97 km 

2023/07/03 GPT 39 

2023/07 跑量 91.94 km 

2023/08 跑量 151.23 km 

2023/09 跑量 158.11 km 

2023/10 跑量 147.48 km 

2023/10/14 熟齡迷你馬拉松 5km 36:48 7:22/km 

2023/10/22 長榮航空城市觀光馬拉松 10km 1:22:34 8:15/km 

2023/10/29 長庚紀念醫院2023永慶盃路跑 10.5km 1:18:16 7:26/km 

2023/10/28 GPT 19 

2023/11/04 太魯閣峽谷馬拉松 12km 2:00:34 10:03/km 

2023/11/11 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 13km 1:45:53 8:09/km 

2023/11/19 新竹城市馬拉松 11km 1:28:10 8:01/km 

新竹城市馬跑完右腳不適,隔天馬上就醫。復健科診斷為「內側脛骨壓力症後群」,嚴重時會疲勞性骨折,X光看起來還好,但必要時要照MRI。看到這樣的診斷結果讓排課表的我挺自責,就我曾經疲勞性骨折的經驗,當下建議如同醫生的建議般休息約一個星期並且復健,「我們高雄馬就放掉好了,好好休息,沒關係我們還有台北半馬。」 

我收到的Line回覆是: 

「既然決定了我不想放棄。」 

說實話除了擔心外有些感動,以母親的角色在這幾個十年總是為了整個家庭而不斷犧牲著什麼,這是我一次看到家母堅持著什麼。「千萬不要隨便招惹一個努力吃完每一次課 表並且下定決心要跑完21.1km的女人」。「如果疲勞性骨折你會休息幾個月才會好喔!」 我提醒著她。但她仍然決定要跑。「那我們就盡力而為吧!」。 

2023/11/26 高雄富邦馬拉松 21.0975km 

對整場賽事我已經沒有多鮮明的印象,從頭到尾都在顧身後的家母,在前面當忙擋一些風,我們一路用8:00/km~8:15/km的預定配速前進,上坡時提醒小步伐,身體挺直微向前傾,進水站我會幫忙拿水,10km處我們做了第一次休息,補了鹽糖跟果膠,慢走數分鐘之後在繼續跑。15km又停了一次,17km之後不如預期數次停停走走,這是我的策略的失誤。台北馬會改為每7公里停一次也許會比較好一點。 

不知道經過哪一個路口後,遇到一個人躺在地上,熱心的人們正在努力CPR急救著或是幫忙著,我沒有駐足太久,再多人就變成圍觀了,而且該有的都有,我們就繼續往前。算上這一次,今年我已經遇到四次了。如果發生在我媽身上呢?我不是沒有想過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如果真的出事了,我會不會被整個家族指責: 

「你看!就叫你不要叫老人家跑步!老媽會這樣都是因為你...」 

該做的我們都做了,諮詢過醫生,由走路到跑步一路循序漸進,自己查了不少科學數據 ,戴上心率帶控制只能落於Zone 2 -Zone 4 之間,每次家母執行完課表課後我都在新竹由後台監看訓練的結果,並且調整安排課表,也限定跑步的區域只能在健身房以及台大 田徑場(這是基於我在十八尖山遇到的經驗所致,當一個人倒下心臟停止跳動,你只有短短四分鐘的時間盡快幫忙,超過四分鐘,腦部就會因為缺氧而受損。所以跑步的場域就是盡量人多且配有AED場域,當有意外發生時,我認為相較於在河堤會比較安全。), 另外為了這場半馬在八月時特別去上了CPR的課程拿了一張基本的BLS證照,我至少要知道當意外發生時我要有能力馬上反應做些什麼。也曾經懷疑過這樣跑下去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但看她自從開始跑步之後變得很開心,不管是心理或是身理的巨大改變都非常地 明顯。凡事都有一定都風險,「你覺得對的事情,是好的事情,不要怯步,做就對了。」 

家母的改變從台北的家就可以清楚的看得出來,牆上新釘了好幾個展示櫃還掛著展示燈 ,上面依序放著Nike Invincible 3 、Adidas Boston 12 、Nike Zoom Fly、Nike Vaporfly 2 然後還有Nike Alphafly 2。簡直跟鞋店的擺飾沒兩樣XD。「我們跑不快沒關係,但是至少每雙鞋子都要好好照顧讓它隨時保持像新的一樣的。」我很高興她也認同我所講的而且還做的比我好。牆面的一側掛著是所有的完賽獎牌以及列印出來的完賽證明,這是身為一個跑者的驕傲。我們聊天的話題也再不限於「你最近過的怎樣?」或是其他令人尷尬的問題,光是跑步,就有太多可以聊的。 

我們的相處也因為跑步變多了。好吧!某些程度上算是缺點,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到了中年還需要在外地比賽時與家母共睡一張床。XD 

我也再不用擔心她會步入外婆因慢性病去世的後塵,我再也不用擔心她的身體健康狀況 。上個十八尖山來回一次5km如今變成了一塊小蛋糕。儘管看醫生的次數仍然沒減少, 多的就只是復健科就醫的次數,都是小問題。 

而「跑步傷膝蓋」嗎?家母的膝蓋至今還是完美的狀態。 

她的改變也慢慢感染了周遭的朋友以及父親,原本很固執的家父也開始跑了起來。 

最重要的是,我知道她很開心。 

這也同時鼓勵著我。沒有什麼比步入年老之時抗拒溫順地走入日慕,而再次奮力燃燒著不讓光芒消逝更激勵人心的事情了。每次看著她跑步我都想到Gene Dykes以及 Jeannie Rice,如果你問我跑步有什麼長遠的目標?我想就是跟他們一樣吧! 如同大熊餐廳第二季第七集中,40多年歲月一事無成的里奇在新餐廳當服務生實習注意到一塊掛在牆上的橫幅寫著「Every Second Counts」一開始嘆了一口氣,也許是覺得壓力很大 吧!但後來在餐廳實習的種種燃起了前所未有的熱情以及最後此集末段意外遇到餐廳老闆泰瑞而一起削蘑菇的聊天之中,了解了泰瑞也是如同里奇直至人生末段才找到這樣的 目標,了解了什麼是她所愛的,因此自此開始「Every Second Counts」。 

跑步永遠不嫌晚,一旦愛上了,every second counts,把握當下,享受著跑步吧! 

其他的故事就讓她自己講吧!「你如何知道一個人有跑馬拉松?別擔心,他們總會自己 主動告訴你。」XD 2023高雄富邦半程馬拉松完賽時間 chip time : 2:54:13 8:16/km 

如果所有的跑步照片中只能選擇帶一張走,不管是過去或是之後,我只會選這一張: (有我與家母的人像,請慎入。這張用AI去掉一個跑友,再此抱歉^^)

 我們台北馬見。:)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