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CT 226超鐵 初鐵素人分享(準備篇) 準備99%,賽事1%

運動賽事
發表於 2022/04/26 20,020 次點閱 2 人收藏 1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文長慎入|建議用手機或PAD看,不知道為什麼用NB/PC看表格不易看地完整|

用「初鐵」、「素人」下標,表示這個分享比較適合初入三鐵看倌。

話說這次CT超鐵226(即3.8K游泳、180K單車、42.2K跑步;後面都簡稱226)幾乎在關門(17:00:00; 早上06:00~晚上11:00)前(16:40:50  約晚上10:40)才完成,有朋友笑說都要被關門的人要分享什麼;但考量這次天氣炎熱、再加上CT的補給狀況的特殊性,雖然我在關門前才完成,但在總排或者分排,大約都在中段班(總排389/663;分排79/129);再加上一個完全沒有任何三鐵參賽經驗的小兵就一次挑戰226成功,且無傷完賽(連抽筋都沒有),想一想還是有很多可以分享的地方,讓這個分享可以減少未來的鐵友看倌們少走一些彎路,可以一次挑戰鐵人(不一定是226)就入手。

在決定報名後,摸索過程中存在一堆的疑問、困惑、自我懷疑。這個分享當然也是從我一個初鐵素人的「個人分享」分享,不代表適合每個人,因為每個人都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我只是分享我的個人歷程、體悟及曾經搜集到的資訊做分享;當然真心不鼓勵226各單項分開都沒有完成經驗的同好,第一次就挑戰226,因為226絕對是一種長期累積的過程,從過去的種種練習經驗、參賽經驗,報名後各種練習、及報名後到完賽中間有太多變數,若沒掌握控制好,可能連報名成功了,最後可能因為沒看好規則、時間因素連參加的機會都沒有。所以在分享的過程中,希望都可以同時點出多重選擇(內心小劇場)、自己選擇的理由及原因,讓看倌可以參考,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完賽方法、戰術、戰略。當然要變地更強、更快,有更多超級鐵人前輩或上凸台的高手分享,不是本篇的重點。

首先分享前,先分享這次2022 CT226成積,如下表;仔細分析真地每項都切齊關門時間;雖然我賽前有記得關門時間,但到跑步關門(晚上11:00)前二個小時(晚上9:00),才警覺若繼續保持目前的跑速鐵定會被關門,才用最後關門時間23:00,考慮剩餘距離去反推我應有的最低跑速(PS.國小加減乘除在最後最痛苦階段還記得),然後痛苦地HOLD住維持此跑速,避免被關門。賽後,我朋友跟我開玩笑說,「你每一項都沒有被關門吔」;令我驚訝的是反倒是本來最不熟悉、練相對較少的游泳,相對幫我省下最多的時間,這是我也從來沒有想過的;反而是最有自信的跑步,過去PB 4:15;這次6:26,高手前輩分享時都說226的跑步大約是PB+30分或60分,我則是PB+131分看起來後面真地已經是累了,不然就是練太少了(XD)。

時間\項目開始時間游泳3.8KT1單車180KT2跑步42.2K
CT226關門時間06:10:00(分批)02:30:00-08:00:00-06:30:00
我的
CT226成績
06:10:001:57:4500:17:0307:46:3600:13:0706:26:15

話說每位前輩分享文都會分享近四個月的練習距離,我也不免俗地分享,但還是需要說明一下,我是以初鐵身份,以「完賽為目標」,不是追求「快」,再加上自己跟大多數人一樣都是上班族,平常日要6:30出門去搭火車,再加上個人因素,晚上運動交感神經會亢奮影響睡眠品質,所以為了「擠出」平時的練習時間,能利用的時間只有早晨,平時就已經5:15起床,這個擠練習時間出來的動作,更要求自己要4:15要起床、練習時間落在4:30-5:45(含10-15分鐘暖身及收操)、之後快速沖澡、6:00~6:30 每日早課(也同時讓身體降溫停止流汗),所以平常日練習時間也是擠出來的、也因為附近的游泳池休館整修,也不方便游泳練習,假日多是就是單車每次45或60K,再接跑步5K/10K或者直接半馬或游泳/單車/跑步的交叉轉換練習,假日為兼顧家庭生活就練約3-4個小時/天,有時連續、有時分段,並不固定,主要配合家庭作息;固定休息日則是參考徐國峰教練的著作,固定星期一(剛好是BLUE MONDAY),以下是近2022年四個月的練習距離摘錄(四月份含4/23 226)

單位:K跑步單車游泳
一月113.88352.8510.95
二月101.92281.003.55
三月113.99243.514.60
四月106.07497.8015.09

個人練習週期表

星期MONTUEWEDTHUFRISATSUN
活動騎或跑騎或跑騎或跑騎或跑騎+跑或
跑+游或
游+騎或半馬
騎+跑或
跑+游或
游+騎或
半馬
練習時間01小時1小時1小時1小時3-4小時3-4小時

大家會發現怎麼沒有肌力訓練,因為那是我自己對時間及課表的一種抉擇結果,因為練習時間也不多了,肌力訓練就沒有列入,取捨規則或細節大家可以參考徐國峰教練著作「鐵人三項自主訓練攻略」或徐教練建議時間分配表;另外很多網上訓練課表或徐國峰教練建議的課表,比較適合一天二餐,像我們這種市民/素人,練習時間有限,還是要作一些取捨,配合工作、家庭生活,調整出適合自己的課表。

個人練習週期表(最後二週 減量週)

星期MONTUEWEDTHUFRISATSUN
活動騎+跑轉換騎+跑轉換騎+跑轉換騎騎+跑轉換
(最後一週休息出發)
游+騎轉換
(最後一週比賽)
游+騎轉換
(最後一週回程)
練習時間0小時0.5小時0.5小時0.5小時0.5小時1-2小時1-2小時

報名後常被朋友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會是,為什麼是直接就報226當我的初鐵,而不是由515(51.5K)/113K(70.3M)循序漸進?前面有提到過,就各單項,我自己有完成全馬超過七場、200K長距離單車(2021輪霸西濱)、百K騎乘多次等且都無傷完賽經驗,蛙式也可以non-stop游完1.5K/1.9K/3.8K;再加上有前輩建議都要有515/113經驗才參加,所以都有規劃自主515/113,作場地安排、練習轉換、補給配合(不是像北高或者雙塔配合便利商店喔,因為正式比賽規則是「事嚴禁於補給區外接受任何補給,如在非規定處進行補給則取消選手資格。」)等完成過,雖然跟正式比賽不完全相同,既然這些都是226的基本要求,我就當作CHECKLIST上的功課自主安排完成它;再加上周圍朋友、學長都已有完成515/113/226賽事的成功案例,就覺得應該能完成226賽事,若能完成也是超酷一件,於是對自己說「我要挑戰226」;一有這個想法,剛好替剛完成2021 CT113的同學加油,同學也推我坑、提醒我,2022 是CT十週年,再加上完賽幾天內有「早鳥專案」,所以在2021/4月就勇敢地直接報名CT226(2022/4/23),就時間上來說,當時覺得一年還蠻長的,有一年的準備時間,感覺非常足夠;事後發現,這一年時間因為疫情干擾,很多時間都是虛無的。彈性調整就變成準鐵人的訓練之一。

報名後,知道我要直接挑戰226的朋友,不是懷疑眼光,就是報以「烈士」的「尊敬」眼神;我對自己說既然沒參加過,挑戰又大,還有時間準備。真正以「能完賽」為目標,雖然我很清楚知道每一項3.8/180/42.2/515(自主)/113(自主)我都有獨立完成過,但連起來或都515乘以4或113乘以2的所累積的疲勞,絕對不是全部過去成績加起來那麼簡單就好,就好像有人說,「全馬不是兩個半馬」的概念。

報名之後,覺得時間還有點久,很多訓練課表也建議大約用24週(約半年)當訓練週期,所以沒有立即用很規律方式練習,或常用的三取二項交叉練習(如游+單, 單+跑, 跑+游等)、一天兩餐(一天兩項,早一項、晚一項)、練六休一、練五肌一休一(練五天交叉、一天肌力、一天休息)的練習方法來訓練,再加上COVID-19 2021/5月在台灣開始增溫,五月底進入警戒第三級,5/20就開始在家上班 (WFH_Work From Home)直到七月底才結束,因為當時疫苗還沒開打,家裡有青少年及長輩,為了減少交叉感染機會,能少出門就不出門,還好五月初疫情增溫時已經有警覺到可能會WFH,都需要待在家裡,就上網查看看有什麼可在家練習鐵人三項的方法;針對跑步、就想說社區健身房已經有跑步機就可以不用太擔心;社區健身房也有飛輪,本想說直接騎飛輪代替單車,但試了幾次,除了追劇方便,但因為沒有即時回饋里程或時速,騎久了就不知為何;後來查到YOUTUBE介紹單車+訓練台(trainer)+踏頻感應器(RPM CADENCE sensor)+速度感應器(speed sensor)可以在室內練習,我就在蝦皮買了簡易式的訓練台,搭配踏頻感應器+速度感應器,大約台幣三張到四張小朋友左右搞定,又剛好朋友約合購ROUVY訂閱(單車虛擬實景APP;另一個熱門是zwift 比較像元宇宙的概念,但沒有實景),在家裡就可以在虛擬實境(到義大利、到法國、到瑞士....)裡練單車;5/20後開始WFH,2021/6, 2021/7月分別達到450K及1006K的騎乘距離;針對跑步,只是沒料到的是那時候一發佈三級,連社區健身房也公告暫時開放,再加上家人要求不要出門,在開始有跑步的記憶後第一次在2021/7月份有看到跑步記錄為0(2021/6月份還有3K,結果是室內原地踩..但跑完雙腳會不舒服就停了);到了2021/8, 2021/9月還是以單車為主;同時因為發現2021台北馬拉松不用抽籤,就報名2021/12/19台北馬,由於要備戰,2021/10~12月就以跑步訓練為主,但跑量也是中等,分別是121K/150K/149K;結果本來想說有一年準備時間,盤點下來,2021一整年下來游泳項竟然只在2021/10月有個6.85K,其他月份都是掛零,由此可見那時候的我對游泳多漠視,但也代表最不擅長,最不喜歡練習,選擇故意忽略(真是不好的心態及練習態度->不及格)。

完成台北馬拉松(2021/12/19)後驚覺,再四月個就要226了,突然緊張起來;一直心裡想,我又不是第一個參加226,一定有很多公開的經驗分享可以搜集地到,所以就多問有三鐵經驗的朋友、學長、把之前只是大略在網誌(如運動筆記等)看過前輩們的各式各樣經驗、鐵人賽事或準備相關影片、參考購入的徐國峰教練著作、甚至把N年前買的「從基本開始學會游泳」都拿出來再溫習多遍,再結合這次初鐵(初226)挑戰成功,把這些歸納出幾個完賽重點:

1. 「補給」

補給至關重要,尤其在單車、跑步兩項上;因為動輒9-17個小時以上的漫長過程,沒有良好的補給是無法成功完賽。我們都知道補給重要,但最容易「忘記」模擬練習「實際狀況」,因為平時在戶外練習台灣有全世界屬一屬二便利的便利商店分佈密度,室內練習有冷氣或者無太陽、下雨的舒適的環境,都跟實際三鐵賽道上的狀況有極大的差異,在最後練習階段一定要找機會模擬「實際狀況」(沒有便利商店、沒有室內方便補給等爽爽的環境)作補給練習。還有,該帶、能帶的必要補給就帶著吧,因為我們主要目的不是去比速度,需要像PRO級的鐵人身上或者車上多一點重量都要減少,另外不要只看大會或網路上鐵友分享寫的補給「豐盛文」,就安心地什麼都不帶,因為大會即使再豐盛、再多站,準備的份量也有可能被突然眾多的人拿光或者補給沒接上(例如2022CT就發生了,看倌可以在FB「靠北三鐵圈」或「鐵人三項分享區」都可以看到。決定參與三鐵賽事後,可以到這兩個分享區,可以收到很多有趣的分享、感恩、或抱怨文)。當然該帶的必要補給如何取捨及平衡,是個大學問,因為空間有限,欲望無限啊。(PS後面會分享個人後來取捨後的補給。)

2. 「適應」,鐵人沒有辦法選擇天氣,要去適應各種天候;所以不管是寒冷、酷熱、晴天、下雨、大太陽、酷熱又下雨(高溫高濕)、寒冷又下雨(低溫高濕)等,都要能夠找機會練習,但絕對要注意安全,安全才是第一;練習後才知道在這種天候下自己要作什麼準備及調整,包含服裝、補給、(太陽或透明)眼鏡;另外在週末、假日,可以故意把練習時間調整成比賽大約時間(例如 大約6:00游泳;8:00~15:00單車,那就變成8:00或10:00才練習單車,可以知道在中午騎車的感覺;下午14:00後才去跑步等等) 而不單單只有在自己習慣的時段練習(如清晨或傍晚),提早讓身體熟悉當下的感覺。

3. 「時間控制」:重要時刻表要熟悉甚至要背起來,現在因為大多追求環保多沒有印出實質手冊,直接用影片介紹(如YOUTUBE),想查地時候還要去找及翻看影片,但有些重要的時間(如前一交通工具時間、報到截止、交車/放轉換袋時間、開放水域練泳時間、比賽當天早晨放轉換袋時間、交終點衣物袋時間、各項關門時間、取車/取轉換袋時間、第三天交通工具時間等)要能夠默記;不想默記,那就截圖起來、甚至寫下來或印出,賽前隨時可以拿出來查詢。

一般參加226都要留三天,星期五要請假出發報到,星期六比賽,但比賽大多超過下午六點,休息一天星期日再回家;下面是我參考大會規定時間所作的規劃表,到完賽後都還是照著規劃表走;「比較幸運的是」我發生的大問題是在完賽後,我原本一個月(實際上台鐵是28天)前預訂的回程普悠瑪沒有考慮到前一天「關門時間」跟比賽當天可「取車/取轉換袋時間 」是衝突的,所以實際接近23:00完賽後,只能隔天取,可是隔天又是09:30後才能取車,原本車次09:40一定趕不上,所以第三天早上起床後先到車站去換票,換成11:06分,以為時間充裕,回到飯店悠閒地吃早餐(因為前一天4:30吃,飯店早餐超豐盛又不敢吃太多,匆匆解決),但不經意地把最後取車/取轉換袋時間留地太短、等到要取車時才發現找不到晶片(取車規定要拿晶片後跟車合照後才能離開,我「竟」沒注意到這個規定,所以前一晚整理時晶片已經不知道塞到那一個袋子,再者要找三個大行李包(含CT送的大包包),花了一些時間才找到,結果領車、再還車後,衝到火車站已經來不及,只能夠再改選15:02的自強號「站票」(普悠瑪不給站票),足足在車站多等約3-4個小時、然後有心理準備要再站4個半小時(PS.若要普悠瑪坐票要到19:02)。

4/22
起床
4/22
普悠瑪出發
4/22
報到
4/22
交車/放轉換袋時間
4/22
開放水域練泳時間
4/23
放轉換袋時間
4/23
交終點衣物袋時間
4/23
各項關門時間
4/23
取車/取轉換袋時間
4/24
取車/取轉換袋時間(II)
4/24
第三天普悠瑪回程時間
04:006:20~11:0011:00~18:3014:00~20:0014:30~16:3004:30~05:3004:30~05:30(05:55)如上表16:30~22:0009:30~12:0009:40~改票>11:06>錯過,改搭15:02(自強號站票)

4.「游泳」除了看倌是游泳健將轉三鐵者,在跑步或單車轉戰三鐵者(陸地生物),最容易把游泳放在最後順位(就像我),或者因為場地因素練習頻率最少。但游泳是三鐵第一項,又在開放水域進行,是最容易建立信心及打擊信心(直接DNF)的一項,所以重要程度之高。另外,最好有要熟悉至少兩個泳姿(如,自由(捷式)、蛙式或立式) ;其中我個人最後學習及上場經驗(下面會分享)也驗證大家都推薦的「自由式(捷式)」—鐵人賽最佳、最快、最省腳力,可以保留(大腿)腳力給後面單車及跑步兩項。

下面就分項分享一下如何準備:

『游泳』準備篇

既然說到游泳,又是第一項,就先聊聊我個人如何克服游泳障礙;我本來跟不少初鐵人一樣打著如意算盤用熟悉的蛙式一式到到底,除了我每次試游自由式後不是比蛙式慢、就是比蛙式累,心裡就會想到大家公認自由式公認「最佳、最快、最省(腿)力」的效果是真地嗎?還是繼續用蛙式練完1.5/1.9/3.8K;但「自由式最佳、最快、最省(腿)力」的優點又在我心中揮之不去,只可惜每次練自由式都無法超過50公尺,每次游到25公尺就累及喘到想停下來,實在無法想像自己會用自由式游CT226。只是在台北馬後當我想下定決定好好來改善游泳一項時,我家附近的竹北國民運動中心游泳池竟然貼出公告「本館內部維修,至2022/4//30(賽後再跑去看,變5/31)重新開幕」當場就昏了。為了練習,我就只能靠谷哥大神先找到在我家14公里外的南寮溫水游泳池(在新竹十七公里海岸線),當時想說這麼遠,怎麼辦,不過後來想想,既然14公里這麼遠,還可以先騎去當熱身、游泳後再快騎回來;或者先游、再騎及跑十七公里海岸線當三鐵練習及轉換練習。用這種方式,也完成了多次的短距離三鐵練習或轉換練習。而且十七公里海岸線是有了名的(北)風強,還可以在由南至北的回程時練習逆風騎乘。

相較公認「自由式最佳、最快、最省(腿)力」,為什麼我的「自由式是次佳、不快、又費力、腳又酸」越想越不對,重翻以前的書「從基本開始學會游泳」、一直重看YOUTUBE游泳教學(教學1教學2等)、看1500公尺世錦賽學姿勢等(建議找教練,但因為我自己時間太緊迫,又不能只練專項,只能自修,所以建議時間還夠的鐵友,要找專業教練來學習,更有效率),發現自己原本自由式的姿勢、換氣、踢水姿勢根本是錯到極致;知道問題後,改善了姿勢,有機會游50公尺;到了2022/3月初左右,試試把50游蛙式、50游自由式輪流交叉,看看能否減輕non-stop自由式的心理負擔及身體壓力,但是剛開始50公尺自由式到了40-45公尺身體就不由自主地受不到就換自動換成蛙式了,經過幾個禮拜的試游、再不斷看YOUTUBE游泳教學修正姿勢(踢腳頻率、抱水、划水....)、試游,終於在3月底時,可以完成50/50 自由式/蛙式交叉游,改變踢水姿勢和頻率後,自由式也不會那麼喘了,心裡非常開心,心想要是能夠non-stop游自由式,一定很棒;來到了4月初(4/9)—真地是到2022/4月了,下定決定試游2K non-stop自由式,「竟然」成功了,只是練游時擔心爆掉,所以降低滑水速度,這次配速慢至3:52/100m,比我蛙式2:50~3:15/100m還慢,但是有個不錯的發現,這次2K non-stop自由式完成後發現雙腳很輕鬆,尤其是大腿,而且腰也不會像蛙式一樣,結束時由泳池起來時候腰會覺得很酸;次個週末(4/16, 4/17),看完教學影片再度修正抱水/划水的姿勢後,1.5K進步到2:54/100m(4/16)、2:38/100m(4/17),對我來說真地進步了不少,並出現我個人自由式、蛙式游速的黃金交叉,開心之餘又在賽前同週4/21星期四晚上特別再去游泳池練習自由式2K,還可以維持2:38/100m的速度;終於下定決定4/23的游泳項要改用自由式,而不是蛙式。(PS. 後來發現這次226最大的收獲之一就是「學會自由式」並大部份時間都採用自由式的游法。)

只不過中間有個小插曲,每次長泳完,回家就會一直流鼻水、鼻塞,持續整天、一起床,還會繼續流的狀況,以前一般流鼻水都只是晚上流,躺下睡一覺休息後隔天起床就好了;結果長游後狂流鼻水這症狀還以自己得COVID-19,用快篩檢查後不是COVID;發生二次同樣狀況以後,就上網查關鍵字「游泳 流鼻水」就一堆醫學或健康文章說到有人游泳會對氯產生過度反應(還不能說是醫學上的過敏),就會流鼻水、鼻塞,上面也有教不同方法,我則是是採用找臭氣消毒泳池(設備很貴,很少人全採用)、或室外泳池(但我家附近的是5-10月夏令時節才開放)、用鹽水沖洗鼻腔、及購買成藥噴鼻劑;未來會考慮鼻夾;最後我個人覺得找臭氣消毒的泳池比較有效、用鹽水沖洗鼻腔、噴鼻劑的方法次之(時有效、時無效 怪哉),但噴鼻劑最好找醫生,不要自己買,因為種類很多,療效也大不相同,有的噴鼻劑只是治流鼻水、有的是流鼻水+鼻塞等。(PS.提醒遇到這症狀還是建議要看醫生了解原因,不要自己只看網路文自行判斷)

(5/21 後記:我「個人」實驗各種防止氯過度反應方法的結果:游後鹽水沖洗鼻腔、挑泳池(最後都無法確認是否是臭氣消毒、或網上有人寫臭氣消毒、實際問泳池的結果是以氯氣消毒為主)、噴鼻劑(可能都已經嚴重流鼻水、鼻塞後才噴,效果不顯著)效果都不好,當晚還是嚴重流鼻水、甚至鼻塞,很難入睡,通常要到隔天中午後才會慢慢恢復正常;5/21拿鼻夾來試試,下午二點多完成1.5K自由式後,到晚上8點多都沒有任何流鼻水及鼻塞徵狀,現一切如常,總算找到一個解決氯過度反應的方法,當然缺點就是,呼吸都由口來執行,而不是正規口鼻交換。載鼻夾可參考影片;夏天戶外泳池開放後,再來試試戶外游池的效果,再來分享)

『單車』準備篇

單車準備部份,我之前有看過一位單車高手YOUTUBE分享經驗,「與其一直花時間在戶外騎車,不如在家好好練踏頻、功率」不過因為我個人沒有配備功率器,我就選擇練踏頻,依照經驗最適合的踏頻每個人都不同,但跟跑步很像,一般大家提到跑步最有效步頻是180(spm);而單車因人而異,我個人選擇90(rpm,剛好是跑步除以2,因為單車是來回算一次,練習則是設定在85-90區間,因為要固定90不容易,偏高又有困難,有個區間心理比較壓力不會那麼大;再者不會落後90時又加速騎回來,像在作間歇(interval),反而增加肌肉累積疲勞的機會,不利長時間的練習。

前面有提到WFH前,有入手訓練台,不過後來因為家人不喜歡使用訓練台時不時發出的的低頻音,所以我在早晨練習時就把訓練台及單車搬到健身房裡去練習,但是早晨時光訓練時間已經不長,單把加訓練台搬下樓、再去移動單車到健身房、裝好後可以騎、騎後還要收拾,最快都要15分鐘左右。為了結省時間,我又臨機一動參考YOUTUBE的影片把踏頻感應器+速度感應器移植到健身房的飛輪,但因為飛輪和單車輪距不同,再用單車或訓練台累積的踏頻及時速記錄反過來去校正飛輪回饋回來的速度感應器上的輪圈大小(在手錶或車錶上設定),這樣我就可以在飛輪訓練時即時知道踏頻(目標85-90)及速度(目標30-34K/HR)等;用飛輪當然還要調摩擦力,我就用感覺把摩擦力調整地跟平時訓練台的感覺差不多,太鬆或太緊都不適合練踏頻。當然,若家人不反對,室內訓練使用訓練台或智慧型訓練台(Smart trainer)還是比較精準。

另外除了到戶外練天候、適應天候外,平時在室內練習單車有幾個好處,

(1)方便同步追劇或聽PODCAST或線上廣播,可以讓長時間練習比較不會無聊。PS.後來因為追劇多反而就比較少用ROUVY環遊世界單車美景,是有點可惜。

(2)外頭颱風、大風、大雨都可以練習。

(3)若是很早起來練習,天還沒亮,在室內也比較安全。

除了室內練習外,假日則會到外面練騎,因為參加過「2021輪霸西濱200K」,熟悉西濱的長距離道路,所以還特別安排西濱段由蘆洲—八里—新竹(練90K)、或者新竹—苗栗白沙屯來回(80K+回程練逆風)練習。其他時間多是室內飛輪+踏頻感應器+速度感應器,每次至少30K,或者45K或60K,但沒有練到一次90K或180K,其實是因為由家裡帶下來的水、運動飲料各一罐都喝完了,喝完時大約也是60K左右(XD)(客倌一定會問..那就多帶幾罐,是否就可以騎到90/100K->哈 沒錯)。

另外,為了適應長距離的補給策略,也會依很多前輩建議20K左右就吃個膠,或者5-10K就吃鹽糖。當然到最後,我的補給物有變更,226單車段補給頻率也有變更,補給頻率這都是依環境、溫度、身體狀況隨時作調整,而不是完全固定20K才補給的策略。當然,頻率變了,補給物的數量也要在本來考慮的範圍之內。而不會數量都不變,但頻率變了,結果到末段更需要時,反而沒有補給品了。


『跑步』準備篇

跑步一直是我個人比較不擔心的項目,雖然CT226結果比我曾經參與過的全馬的最長個人時間都還要久(XD);從2016年開始參加11K賽事,之後也一直持續全馬、自主半馬練習,並依自己訂的目標「一年一縣市」的目標邁進(不是100->200>300馬),已經完成桃園(2017,自主全馬, 第一次全馬)—南投(2017第一次全馬賽事,家鄉馬)—新竹市(2018)—新北市(2019,陪同學完成初全馬)—新竹縣(2019)-苗票(2020, PB 04:15)—台北市(2021)—[台東(2022 CT226)],一年自主半馬結合LSD(Long Slow Distance)也都有跑超過十次以上,所以基本上一直都是依靠跑步維持基礎體能及運動習慣。

比較不同的是,我的跑步基本配備是丫拖(夾腳拖)+二指襪,或者更明確講是母子鱷魚的丫拖中的「跟上來」,根據2021年台北馬 Top 1000 跑鞋統計大約有3.3%用丫拖當馬拉松的鞋子,也有TOP4使用群,我個人在2016年開始跑步,跑友有穿,買來試試就愛上它了,主要是因為

1)喜歡它的舒服

2)不怕黑(灰)指甲

3)不怕下雨

4)太炎熱還可以直接在賽道上把水潑在鞋上

5)CP值很高:一雙不到一張小朋友就可購入,比起大品牌跑鞋,買一雙大品牌跑鞋抵5-8雙丫拖

6)它有不同顏色可以選(我個人目前就有紅、白、綠;過去曾買藍、黑、黃)

7)它有獨立FB社團(夾腳幫),有不同的同好在跑步上提供立即的回饋及建議。

8)最重要是,參加這幾場+平時練習,到目前為止還可以保持無傷完賽的記錄(包含這次CT226)。

之前準備馬拉松,週間都會安排質量訓練例如「間歇跑」、「配速跑」,再混合「輕鬆跑」及週末的LSD(21-23K),而,這次準備226,則是側重「輕鬆跑」及「LSD」,主要是因為我「個人」
認為226前面已經經過兩個高強度的項目,跑步勢必是無法維持平常一樣的跑速,所以我側重練習把時間拉長的「輕鬆跑」及「LSD」。但參考很多鐵人課表,若練習時間允許,請記得要把「間歇跑」、「配速跑」(質量訓練)安排進課表裡,也能加強肌力及提昇攝氧能力(VO2Max最大攝氧量)。

平時跑步訓練參考由學長推薦的「Jay的跑步筆記」」(它也有FB專區)並按照裡面的建議課表,選擇適合自己目標,進行週期化的練習後進步非常多,所以若對跑步持續進步有興趣者,可以參考這本入門書。我後來也有入手更經典、更專業、被視為馬拉松界聖經的「漢森馬拉松訓練法」「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但實在太專業、書太厚了,還沒拜讀完畢,所以會推薦「Jay的跑步筆記」,易懂又容易上手執行週期化的訓練。


『戰服』準備篇

戰服組合對我來說應該是最晚才決定,因為沒經驗,各種組合又多,心中太多小劇場,如下

(1)三鐵衣一路到底(最後沒買,我113鐵友有買) 

(2)防寒衣+三鐵衣->T1(脫掉防寒衣->三鐵衣)->T2(三鐵衣)(溫度24度以下CT大會會宣佈可否穿防寒衣;規劃買但最後沒買)

(3)防寒衣+短車衣+短車褲->T1(脫掉防寒衣->短車衣、短車褲)->T2(長或短跑步緊身壓力褲)

(4)長或短緊身壓力衣+泳褲->T1(短車衣、短車褲)->T2(長或短緊身壓力衣+長或短緊身壓力褲)

(5)短緊身壓力衣+短緊身壓力褲->T1(短緊身壓力衣+短緊身壓力褲+短車褲)->T2脫掉車褲 -留短緊身壓力衣+短緊身壓力褲; 

(6)長緊身壓力衣+長緊身壓力褲->T1(長緊身壓力衣+長緊身壓力褲+短車褲)->T2脫掉車褲 -留長緊身壓力衣+長緊身壓力褲

(PS. 我個人沒長車衣、長車褲,所以沒列)

單是長或短就掙扎半天,後來我選(6),很類似一套到底,只是在T1加上車褲,T2脫掉車褲,選擇原因有幾個:

(A)平時就以穿長緊身壓力衣+長緊身壓力褲練習為主

(B)練轉換時,發現身體溼答答(不管是水還是汗水)地真地很難換衣服;硬穿上去,衣服、褲子很難平整,很容易摩擦受傷;當然可以擦乾再換,只是留在T1/T2時間就會比較久;

(C)之前個人經驗,單車沒有達到鐵屁股的程度,只有車褲的軟墊,要騎長距離(如100K以上)屁屁還是很不舒服,所以除了車褲外,再外加一個迪卡儂的車墊,可以擋住180K的屁屁不適感

(D)因為決定不買防寒衣,穿長袖可以心理上下水時突然身體直接接觸到冰冷的湖水的不舒服感,因為沒在開放水域游過,又第一次到活水湖,不想增加太多變數;

(E)由於前二天觀察天氣APP,當天到台東市天氣都是早晨陰、上午8到下午3時都是轉為烈陽高照,下午5時左右會開始陰天甚至前一天還下大雨,穿長衣長褲可以防曬(個人比較不喜歡塗防曬乳或長曬,因為晚上皮膚會癢;但還是有準備防曬乳,因為有在T2備短褲又怕太熱,備而無患)。

(F)參考三鐵衣概念,一套到底,可以結省T1/T2時間,只不過屁屁會痛,所以在T1直接套上車褲,也可以省下些時間(當然這些省下的時間跟比賽時間是微不足道,但因為T/T2也算進關門時間裡,能少一分鐘就少一分鐘。

列出以上心理小劇場供大家參考,(1)/(2)/(3)選擇也很多,但合不合身很重要,能現場買是最好,不要網購後發現尺寸不合而來來回回,當然網購總是比較便宜,很容易陷入兩難。


『手錶、車錶或三鐵錶』準備篇

最早跑步使用Garmin FR235(Forerunner 235)後昇級到Garmin FR735XT,車錶是Garmin Edge 530,沒有想過要換三鐵錶,但老婆大人在去年(2021)生日送我Garmin FR945三鐵表,頓時覺得這個226任務不完成不行了(XD);FR945在三鐵界號稱最強三鐵錶(現在不知道還是不是..XD(2022/7補註:最新Garmin Forunner 955上市),我個人使用後有幾個不錯實用優點:

(A)它有額外快拆組合(含手錶快拆座及車錶快拆座)可以選購,所以一台FR945可以在T1時可以快拆放在車錶快拆座上,變成車錶;單車結束後再快拆,放回手錶快拆座,繼續完成跑步。一機到底。(我有再額外購入快拆組合)

(B)快拆也可以減少車錶被偷的風險(今年CT226又有人在'靠北三鐵圈'發表此憾事,鐵人還作這種事 XD)。

(C)計時電池時間可以維持21HRS;官方寫有提昇到32HRS(未來連騎一日雙塔都可以滿足 )

(D)我比賽沒帶錢包,放飯店,945可串連信用卡、一卡通,真地有狀況,還是可以付$。當然若要帶現金,記得要用防水袋攜帶,防止天候變化太大。


『補給』準備篇

前面提到補給是最重要,因為平時一個小時練習結束,身體冷卻時肚子就咕咕叫,更何況是十二個小時以上的賽事;看了很多討論及親身體會,離不開「水、熱量、鈉、鉀、維生素及礦物質」等補充,其中以「水、運動飲料、膠、鹽錠/鹽糖、香蕉」為代表再加上特殊補給(CT有給特殊補給袋放單車及跑步的折返處(單車第45K/135K處 或跑步的第21K處)及其他(啤酒、能量飲、咖啡錠、熱湯、涼湯、烤肉、水果..)」簡表如下:

補給品運動飲料膠(熱量)鹽錠/鹽糖香蕉其他特殊補給
大會準備YESYESYES(2022 CT單車段沒準備)YESYES
CT贊助團體

自己個人準備YES
YESYES

YES
我個人準備細節只放T1/T2,其他都依賴大會依賴大會補給蜂蜜為主+膠為輔Costco鹽糖依賴大會補給依賴大會補給單車/跑步都放麵包

水及運動飲料的部份最難由個人全程準備,所以只能依賴大會,但我在T1/T2轉換袋都有放水,因為游泳上來,想在T1要補充水份(或運動飲料);

單車騎出去,因為一出發就會有補給站,兩個水架都是保持空空的;到了第一個補給站,拿了一罐水、一罐運動飲料,放在水架上。後面是第20K及第45K(折返處)才有補給站。跑步則是2公里或加贊助攤位密度就更高的補給站,比較不擔心。只是2022 CT在單車段因為天氣炎熱、再加上十週年人數眾多,發生缺水狀況,(我當時有聽到站員說缺水,所以給我運動飲料)我是覺得至少有運動飲料可拿,沒有覺得不妥,但有人可能覺得運動飲料不是常喝的舒跑或寶礦力水得口味,也是抱怨連連(e.g.「靠北三鐵圈」、「鐵人三項分享區」)。(不過水裝在全新的罐子裡,味道也很怪(塑膠味很重),怎麼大家都習以為常 XD)

膠的補充是最常被討論的,因為平時練習就要試,不然只有在賽道上才吃,一直吃下來會有反胃、噁心、肚子痛(例如:餓時沒東西在胃裡)等症狀;我個人是買SIS GO能量膠,練習時有吃,只是到最後看到一篇高手前輩說他改吃蜂蜜;自己研究後蜂蜜是葡萄糖、果糖組成,葡萄糖、果糖都是單糖類,可以人體直接吸收,高效率吸收所需熱量,再者它也含有微量維生素、礦物質;我當時只是覺得「理論」易懂,但怎麼帶「蜂蜜」到賽道上一直很傷腦?再者蜂蜜也有點黏稠,即使有罐子裝,應該也不易「喝」到吧?再者也沒有(TBC)廠商像膠一樣放在那麼適合動態操作的包裝裡,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很幸運地在家樂福偶然看到「花間集」長條小罐裝的蜂蜜,真是如獲至寶,立即先買一罐回家試試,一試成主顧,搭配開水,又不會有噁心 反胃的感覺,喝完後,會覺得有飽足感,不會肚子痛。最後一週再去添入五罐,當作CT226的主要補給。膠就換當補充品。

我個人設定騎5K就喝一次蜂蜜加水,45K就吃一次膠,所以單車的上管包有4罐蜂蜜、4包膠。(上管包是參考一些前輩的經驗,決定膠不用黏上管的方法;使用上管包,剛好蜂蜜罐也不適合用黏的,放在上管包裡真地配合地天衣無縫,但注意若真有買這花間集蜂蜜小罐子的塑膠封條在放入上管包前要先拔掉,免地單車移動間,根本打不開,還要停下來拔開)

鹽錠/鹽糖我是自備的,平時練習就有吃COSTCO 鹽糖習慣,又涼涼的,所以配水喝有暢快感;因為體積小,我自己也帶了十幾顆,還好有自己帶;因為這次2022 CT可能因為疫情考量,單車段完全沒有提供食鹽/鹽錠或鹽糖(跑步段沒注意有沒有提供),再加上次這單車段屬炎熱天氣,也在鐵友圈抱怨連連。所以我個人建議鹽錠/鹽糖因體積小還是要自備,備平時自己常用的種類,避免類似大會沒準備或被拿光的狀況,因為沒有足夠的鈉,很容易熱衰竭(中暑)或抽筋,影響後續賽事進行。我個人補充的頻率大約是20K一顆,但跟蜂蜜會分開。

還有大家常用的咖啡因錠,有看到不少鐵友分享。但也有鐵友分享當天比完,整晚無法入眠,懷疑是咖啡因錠吃太多;我個人也是對咖啡因比較敏感,平時早上喝咖啡還好,下午1:00後就不能再喝,晚上連可樂、紅茶等低咖啡因的飲料也盡量不碰,所以這次賽事就都沒使用;免地像那位鐵友說的,比賽後都很累了,還無法入眠,那是很困擾的。

香蕉及其他大會贊助商的補給就不特別介紹,因為其他大會贊助商的補給主要增加變化及樂趣居多,主要還是水、熱量、鈉、鉀等的基本補充最重要。

而特殊需求袋是CT目前(TBC)特有,因為吃了一堆大會或者自備的東東,可能想吃(用)點自己平時喜歡的東西,我是在單車(135K@八嗡嗡)特殊需求袋放麵包,而在135K後拆返再45K就要跑步,不想讓肚子空空地。我看到很多鐵友是準備八寶粥,這個更棒,因為是半液/半固態,很容易吃、又不用浪費水。大家可以選自己愛吃又有熱量的東西放這裡;因為我大多看到是食物,沒有看到其他,大家可以想想看有什麼非食物類需要放特殊需求袋。只是我跑步的特殊需求袋裡的麵包沒有食用,因為沿路補給已經太好,也吃不太下去了。只是沒取走的特殊需求袋大會會直接處理掉,不會再歸還原主,所以不要放貴重或私人物品後又不去拿,這會就會「被消失」。對了,特殊需求袋是在比賽當天,出發前才收,也在中華橋下,在起點,靠近收「終點衣物袋」附近的「特殊需求袋」卡車收走。


『交通』準備篇

準備項中,交通應該是最困擾各位初鐵友。這個我也是心中一堆小劇場,因為單車怎麼去、人怎麼去、到車站後怎麼去飯店、飯店後怎麼去會場、稱為會場的,又有兩個,一個是會場起點(森林公園)又跟會場終點(鐵花村)不同,大約差約3公里,怎麼來回等,怎麼人車到台東列出來給大家參考(下面一個字「車」代表單車); 右邊幾列到台東後,要不要準備代步工具:

到台東開車火車保母車拖運航空到台東後代步工具借車或借單車借機車大會
suttle bus
其他
(除開車外,如自攜代步工具)
A人+車



aV
V
B
人+車


b
VV
C


人+車

c

VV
D人(*1)人(*2)
人(*3)




人車怎麼到台東說穿了,就2種方法:(1)人車合體(2)人車分離 。

人車分離就代表要找單車拖運,人就很有彈性,可以*1/*2/*3自行開車、搭火車或搭飛機。還有一種變型人車分離,單車在台東用租借的,而人的移動就比較有彈性;

而人車合體除自行開車載單車外,其他就比較複雜。我這次則是有人車合體又有人車分離的綜合性作法(怎麼可能 ???)。

本來想開車,但回程可能會太累,最後選擇坐普悠瑪火車由樹林出發到台東,在28日前(台鐵是28天不是30天)預訂;選樹林是因為往北向南走的普悠瑪起點,買到票的機會比較大,又是首站,有帶單車也比較容易找到空間放。

單車部份,因為還沒有寄車、保母車(前兩項沒好好SURVERY,感覺有人可以寫分享文,可以快速找到優質的配合廠商)或普悠瑪一起拖單車的經驗(只有雙鐵拖車經驗,雙鐵普通車火車到台東又太久;但雙鐵普通車拖車經驗不能用在普悠瑪上,因為普悠瑪有太多不同於普通車、自強號的諸多限制,如(普悠瑪、自強號、普通車共同)限制打包後尺寸:(A)最大長度不得超過 150 公分,長、寬、高之和不得超過 220 公分、(B)普悠瑪只能在第一及第八車廂->即首及末節車箱的大型行李區置放),最後擔心單車卡在運輸環節而出問題,而單車又是必備,最後會不會連參賽機會都沒有,所以最後既沒寄運(常用單車),也沒上火車拖運,最後我決定跟台東捷安特租公路車,雖然最後成功無傷完賽了,個人還是不太推薦租車,建議還是用平時熟悉的單車比較好,尤其又要進行226這種長距離(180K)賽事。

租車後,雖然有先問台東捷安特可否幫忙組休息把(空力把),老板也同意,但最後帶的空力把卻因為跟租的公路車管徑不符無法裝上的窘境,想到整段180K都無法用空力把降低空氣阻力,慘啊。

插曲:我由竹北出發是先借IRENT開車載著我的代步單車到樹林搭普悠瑪(IRENT在竹北地區或新北市樹林區可以路邊租還(即甲租乙還)。回程是到台東搭自強號到台北換高鐵回竹北,因為

(1)去程4:00要出門,既沒有高鐵、也沒火車

(2)搭高鐵「竟然」比借IRENT+eTag過路費便宜

(3)想在高鐵試試攜車袋。

這是第一次把(代步)單車打包在攜車袋搭火車,已經作最壞打算,可能因為尺寸被扣留在火車站或者大行李區已經沒有多餘空間不能攜運單車等,不過因為是代步單車,若真地發生無法運載,也不會影響賽程,頂多是暫放樹林火車站旁,等結束後再過去取單車。結果普悠瑪去程很順利,也還有大件行李空間、尺寸也沒被額外檢查,而且司機、服務員都很客氣,還請我直接坐在第一節車廂不用按票上坐到第三節車廂,方便跟單車在一起;回程搭自強號,台東站一直廣播若「最大長度超過 150 公分,長、寬、高之和超過 220 公分,請改搭兩鐵火車,請勿搭乘自強號」聽完覺得好緊張;還好最後入站並沒有被特別檢查,每節車廂幾乎都可以放,回到家後量一量,我的攜車袋最長130公分,加總210公分,所以即使被檢查也可以安全下莊。

火車到台北火車站後(不是原始的樹林)轉搭高鐵回竹北,攜行袋放高鐵也很順利,每個車廂都可以放;一次CT226完成台鐵(普悠瑪)、台鐵(自強號)、高鐵的用攜車袋的運送之旅。(未來一日北高就更有信心了..哈)

所以說我說這次CT226有人車合體(人與代步車)又有人車分離(人與賽事單車當地租借)的綜合性經驗(哈)。

到達台東車站後,立即有多點來回交通問題,也就代步工具問題,大多人會借單車、機車或汽車,火車站附近就有很多租車公司可以租借;我個人則是帶了代步單車來台東,所以用它完成三天的代步任務:

第一天:穿梭在台東車站—飯店—會場報到(會場終點—鐵花村)—飯店—台東捷安特(公路車租借)—飯店整理貼紙及T1/T2轉換袋—會場自行車檢錄、放T1/T2轉換袋(會場起點—森林公園)—飯店—桂田喜來登酒店(2022是晚餐DIY餐盒)—飯店

第二天:代步車留飯店(近會場終點—鐵花村),5:00搭大會準備的shuttle bus到會場參加三項,結束後約23:00,由會場終點—鐵花村,走路回附近的飯店,

第三天:騎代步車由飯店到台東車站改普悠瑪火車時間,再回飯店用早餐,約10:00(事後發現太晚出發了)再到會場(起點—森林公園)拿單車、轉換袋,再騎加牽著租借單車,到台東捷安特還車;還車後再到台東火車站等火車準備回家。回到新竹高鐵,再騎代步單車回家。

整個過程代步單車扮演重要角色。當然這次是個人獨推(朋友本來要報113,結果沒注意太熱門沒報名成功,我只能獨推),若是有家人同來,也要考慮怎麼在這幾個點穿梭,所以大概可以理解為什麼明明知道完賽後很累,還是有不少人自行開車來台東。

另外,飯店外的shuttle bus很關鍵,因為我在比賽前一天(4/22)還在思考比賽當天(4/23)要怎麼去會場參加賽事,若騎代步車去會場(起點),但我在會場(終點)結束,隔天還要去會場(起點)拿單車、轉換袋,再加上行李袋,沒有代步車(因為在會場起點)又是3公里的走路'長征'(加上前一天才完成226),還好有發現參賽鐵友吃完早餐5:00要去坐shuttle bus,我就一起跟過去,解決了一場不知如何安排的心理小劇場。所以上表不管選擇那種代步工具,我都有填shuttle bus,可以解決比賽結束後人在會場終點,而當天或隔天要去會場終點拿單車及拿轉換袋的交通問題。當然若本來就住會場(起點—森林公園)比較近,而結束時在會場(終點—鐵花村),那最終當天還是要由會場(終點)回到會場(起點)附近的飯店,可能有人載、自己走或者坐計程車等等等。


『試游』準備篇

試游真地很重要,因為我個人沒有去開放水域游過,自由式又才剛突破,所以我一直很注意試游時間及機會[2022是開放星期四 14:30~16:30、星期五13:00~16:30 星期六 13:00~16:30],一定不能錯過,但我這次因為沒有詳讀規則,沒有試游到,非常可惜,所以一定要分享「我失敗的經驗」;其實簡單說就是沒有戴大會的泳帽,不能入水;

原則上,三個重要的CT信物(手環信物、感應晶片、大會泳帽)都戴齊戴滿,免得這次要求泳帽、下次要求晶片等。或者說,若只是來CT,沒要再去其他地方游泳,請不要帶自己的泳帽來,免地想說隔天比賽會戴大會泳帽,試游就用自己的帽子,結果進不去(XD)。 

聽說有人在現場跟管理員爭論一定要戴自己的帽子進去試游;引發很多的鐵人不恥,因為遵守競賽規則也是鐵人最基本的要求。

另外時間一到(16:30),就關閉試游,不要逾時啊。


『報名』準備篇

報名有分早鳥專案,我去年(2021)是結束後就立即開放,我那鐵人朋友,立即通知我報名,也順利報名成功。今年(2022)早鳥專案會晚約一週多,大家就準備去搶票吧。

只是今年由於單車補給及晚宴出了些插曲,引起鐵友不滿情緒高漲,再加上明年不是週年慶,會不會影響報名人數,就要看大家在一週以後心平氣和下來後,會不會繼續按下去囉。只是CT一直都很熱門,還是能早報名成功,也能早點啟動練習的週期化訓練。

(5/13後記:2023CT 5/9 12:00開放報名,5/9當天小小鐵人額滿;5/9稍晚小鐵人額滿;5/10 113額滿;5/11 51.5額滿;5/13 226額滿,大概3、4天各項都額滿;所以代表大部人都在早鳥開放就報名,一年準備;今年有句玩笑話「大家網(嘴)上罵歸罵、手倒是蠻誠實的」,下圖截自CT FB 2022/5/13 訊息)

『訂房』準備篇

除非你本身就住台東附件,大多鐵友應該都住外縣市,訂房就是很重要的課題,大多人會問的是,離會場近或者遠那個比較好?何時訂?訂幾天?結論是「近」、「越早訂越好」、「三天二夜(常人)」。

「近」,那就看跟誰比,因為會場有兩個,一個是起點(森林公園)、一個是終點(鐵花村),兩個看GOOGLE 地圖很近,但還是約有3公里左右距離,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我是剛好我那113鐵友前年(2020)退房時已先預訂,他訂離會場終點(鐵花村)比較近的飯店,再者他2022 CT113沒報名成功,我就頂替他的飯店房間。

而我登記入住就幫我那鐵友直接預訂2023/4的2023CT的飯店。

所以說要何時訂,只能說「越早訂越好」或ASAP。最好前一年結束就訂,因為近的都會被提早訂光光。很熱門。其他都會比較遠。當然也有人在接近賽事時會有其他因素無法成行就會把住宿放在討論區,若真沒訂到者,也可以試試運氣。

事後看,近會場終點真地好處多多,例舉兩點:

(1)完賽後,已經精疲力竭,走路就可以到近近的飯店。不用再拖著累翻的身子走到遠遠的飯店。

(2)早晨出門去會場(終點)附近就有shuttle bus可以搭到會場起點,約10-15分鐘一班。(shuttle bus時刻表可以問飯店)

「三天兩夜」:訂三天兩夜是一般參加226都會安排的,當然有些高手太陽下山前就完成,取車也早早結束,可以當天早早結束回家,大部份人還是要訂三天兩夜。因為一般人都會在傍晚6:00至晚上11:00甚至更晚才結束。這時候應該很想休息,而不是當晚就再舟車勞頓一番。


『程序演練』準備篇

除了自主練習轉換外,程序演練對於第一次參加226的鐵友來說很重要,因為226在賽道上有很多時間關卡,平時轉換練習是不會練到的

首先,要作一個上面提到的「時間控制」表,用觀想法、想像法,結合流程/時間/轉換/起點/終點,把該有的裝備(含必備的號碼牌、晶片、貼紙)等,都過一過;剛開始觀想法很容易分心,但若可以用觀想法作好整個流程的演練,真地到現場,即使有些不同,也不會讓自己產生太多緊張,因為我們可以作微調。


4/22
起床
4/22
普悠瑪出發
4/22
報到
4/22
交車/放轉換袋時間
4/22
開放水域練泳時間
4/23
放轉換袋時間
4/23
交終點衣物袋時間
4/23
各項關門時間
4/23
取車/取轉換袋時間
4/24
取車/取轉換袋時間(II)
第三天普悠瑪回程時間

04:006:20~11:0011:00~18:3014:00~20:0014:30~16:3004:30~05:3004:30~05:30(05:55)如上表16:30~22:0009:30~12:0009:40~改票>11:06>錯過,改搭15:02(自強號站票)
我的隨身物品(觀想清單)-車票/代步單車/行李包*2/手機/錢包/安全帽Covid-19疫苗 證明/拿報到物資單車+單車號碼牌/安全帽+貼紙(放T1轉換袋)/T1轉換袋/T2轉換袋大會泳帽/手環信物/感應晶片穿飯店的可棄式拖鞋出問/手機放單車上管包/T1轉換袋變更(放透明太陽眼鏡)/T2轉換袋變更/交特殊需求袋交終點衣物袋身上要別號碼牌(後面有緊急連絡人訊息)
游泳:已上述
單車: 加車褲+透明墨鏡+鞋;
跑步:退墨鏡、加帽子;換丫拖跑鞋
PS.跑步到21:30跑回T1拿在上管包的手機免地賽後無法報平安代步車/感應晶片及綁帶->領車必備車票/代步車/行李*2+大會贈品包/手機/錢包/安全帽

『其他』準備篇(報到後)

我還天真以為CT226物資是像馬拉松一樣會提前寄到家中。二個禮拜前沒收到就問我朋友,他說是報到後才給。哈哈。我以為太早報名,沒有成功,因為到賽前一週,除了去年(2021/4)報名費成功的通知信後,就再也沒有收到任何CT通知信。

報到後給了一堆東西包含

1)大會泳帽

2)號碼布

3)感應晶片=>要歸還大會

4)感應晶片綁帶=>要歸還大會

5)號碼貼紙1(安全帽)、

6)號碼貼紙2~6(T1轉換袋、T2轉換袋、終點衣物袋、單車特殊需求袋、跑步特殊需求袋)、

7)單車號碼架--今年226才有。

8)T1轉換袋:

9)T2轉換袋

10)終點衣物袋

11)單車特殊需求袋

12)跑步特殊需求袋

13)贊助商商品

14)早鳥禮—報名早烏專案有個早鳥禮

幾個我個人沒注意的失誤:

(A)感應晶片:(1)我還傻呼不知道感應晶片要全程配帶(以為游泳入水不用,還好有早一天問其他鐵友是否把感應晶片放在T1...XD);(2)最後在單車要用感應晶片、感應晶片綁帶一起繳回、並跟單車拍照後,換回單車,感應晶片、感應晶片綁帶大會要回收的規則我也沒注恴到,前面提到單從多個行李袋要找出感應晶片就花了很多時間,造成後面回程火車行程大亂(差點罰站火車近五小時 XD)。

(B)大會泳帽:最失策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不知道要戴大會泳帽才能夠在活水湖試游。

(C)號碼布:(1)要提早別好或縫好,我是比賽當天04:50才匆匆請飯店給我針線盒自己縫上號碼袋。(2)我一直把號碼布放左邊,但快到終點有位有經驗的鐵友說要把號碼布移往前面,照相才照地到(哈)。

(D)各種袋子

袋子T1轉換袋(游->騎)T2轉換袋(騎->跑)終點衣物袋特殊需求袋
一般
(刮號代表我有準備)
(水)、(防曬乳)、車衣、車褲、(凡士林)、(太陽眼鏡-墨)、(太陽眼鏡-透明)、(襪子)、(單車鞋子)(水)、(帽子)、跑鞋、(防曬乳)、(短跑褲)、(凡士林)鞋子(拖鞋或休閒鞋)、(結束後穿的的衣褲)、小外套等、(食物)
特別1.安全帽放轉換袋,不放車上;
2.卡鞋可放單車上;
3.其他只能固定在單車上,只能放地上的東西,要放T1轉換袋。


一般是賽道上或自備沒吃到的東西
注意事項要綁緊封口避免會下雨濕透 要綁緊封口避免下雨濕透終點衣物袋名為終點,但卻在起點—活水湖池旁統一收入衣物車。不還參寒者

(E)「終點衣物袋」:這名稱會讓初鐵人誤解,它其實是在「起點」的活水湖泳池旁統一由衣物車收走,放到「終點」去,由於活水湖泳池旁不穿鞋進場,所以有幾個狀況:

(1)到泳池的鞋子(拖鞋或休閒鞋)在進泳池前也會放到這個袋子,等到跑完到達終點後再領回

(2)單車鞋(卡鞋可放固定在車上)要放T1轉換袋

(3)若騎車及跑步同一雙,也是放T1轉換袋。

(4)我看到有一些鐵友會穿飯店送的拋棄式拖鞋到現場,這樣就可以提早把鞋子/單車鞋或跑步鞋提早放到終點衣物袋,或T1/T2轉換袋,也不用赤腳走來走去增加賽前受傷風險。

我個人是採(3)+(4)。

(F)手機

(原來手機能否攜帶:IM規定不行;CM有模糊空間,引起激烈討論請參考這篇討論,我個人是比較支持讓與會者自行決定,但不可以在行進間使用)

在想手機到底要不要帶著?游泳多數人是不帶,重點是單車及跑步帶嗎?最後我決定單車段要帶、跑步段不帶,主因是

(1)太多鐵友曾分享單車段的意外及狀況,有手機能緊急連絡,不管是自救還是救他人。

(2)因為不帶錢包、手機還能行動支付(我個人的三鐵錶也是有支援行動支付,多一層備案),可以在緊急狀況下還可以有支付能力。

(3)單車段太長,緊急救護人員不易剛好就在身邊,要帶著應急;跑步段在會場內,很多協助人員在附近,有狀況也比較好處理或緊急連絡;再者跑步段也累,不太想又拿著重重的手機,增加負擔。

(4)因為跑步段不帶,我把手機留在單車上的上管包;只是如上述,沒注意到當天完賽取車時間只到22:00,而我跑步會超過22:00,為了能晚上完賽能跟家人報平安、還有跟朋友告知最後與賽結果,我在中途約21:30有轉入單車放置區拿手機後再繼續完賽。結束後也能跟家人及關心的友人報平安。


『CHECKLIST』準備篇

寫完這篇準備篇後,朋友剛好要參加別場113三鐵賽事,問我有沒有準備清單CHECKLIST,我本來第一時間分享這個準備篇連結,但後來回想,我真地有做一個CHECKLIST啊,如下面連結,大家可以依自己的需求作出自己的版本。

CHECKLIST(Evernote)


以上就是『準備篇』的分享。

下篇: 2022 CT226超鐵 初鐵素人分享(賽事篇)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