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第十屆臺灣KOM CHALLENGE:十全十美的初挑戰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法國自行車雜誌Le Cycle曾在2014年將'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TAIWAN KOM CHALLENGE'(以下簡稱臺灣KOM )列為世界10條最艱難和最美的50條自行車賽路線之一,多少外國車友慕名想前來挑戰與征服。自2018年首次參加臺灣KOM登山王之路後,我也夢想著挑戰強度更高的臺灣KOM。
今年(2021)適逢臺灣KOM第十週年,恭逢其盛,我決定鼓起勇氣報名,夢想中的賽事,臺灣KOM我來了!
無奈持續受到武漢肺炎的影響,今年國內的運動賽事節奏被打得亂七八糟,許多賽事不是停辦就是延後,國內外自行車界極具盛名的臺灣KOM也受到影響,遲遲未見開放報名。直到8、9月疫情趨緩,終於盼到大會於9/18(六)開放報名,此時距離比賽日僅剩下...短短的41天,備戰時間相當不足,但不管如何,既然決心報名參賽,就要有覺悟把握有限的時間調整狀態,總之...盡全力就對了!(註:指揮中心宣布,10/19日起戶外運動可免載口罩,終於可以放心地脫口罩參賽)
因為我同時也有參加台北市大佳龍舟隊,團隊原定六月端午節的目標賽事:2021臺北國際龍舟錦標賽也因疫情延至10月國慶連假才比賽。所以整個9月與10月,我得同時備戰龍舟賽與臺灣KOM,無數上班前的清晨與假日空檔不是與隊友們在基隆河上練船,就是持續逼著自己出門練車,不論是體能調節或是時間分配,相當緊繃。(台北市龍舟錦標賽順延至雙十國慶連假。大佳龍舟隊拚到小型龍舟公開混合組第三名的佳績!)(沒事多騎車,多騎車...去臺灣KOM才不會太難看!)
相較於去年7月挑戰臺灣KOM登山王之路賽前3個月累積騎乘1,696 KM,累積爬升31,797 M;今年10月挑戰臺灣KOM賽前3個月累積騎乘1,621 KM,累積爬升卻驟減僅剩19,224 M。
我挑戰過2次臺灣KOM登山王之路(夏季),卻是首次挑戰臺灣KOM。快轉到比賽前夕,一起來看看臺灣KOM與登山王之路有甚麼不一樣吧!
(出發囉!)
賽前報到與豐富的物資
不知道是否為疫情的關係,臺灣KOM的報到地點與賽前記者會、說明會皆在通風良好的開放空間:七星潭賞星廣場。選手完成報到領取物資後,即可在以太平洋為背景的七星潭海濱聆聽賽事記者會與說明會,我個人覺得蠻舒服享受的。現場還有贊助商攤位可以採購缺少的物資。
(賽事說明會由何麗卿秘書長、狄懋昌裁判長、賽道總監Lee Rodgers向選手們說明注意事項)
領取到的臺灣KOM選手物資除了有個人晶片、安全帽貼、車架號碼牌、賽事專屬的紅色衣物袋之外,更多了兩張選手號碼布。領到的參賽贈品也很豐富,有千霈能量膠、能量棒、BCAA活力軟糖、低摩擦護體霜、艾瑪絲洗髮露及DT Swiss小帽。每一樣都是選手比賽時會用到的,足見大會與贊助商的用心。
(報到領取物資後,別忘了測試感應晶片~)
賽事說明會結束後我趕緊至預定的七星潭民宿Chenk in。賽前的晚上行程簡單也重要:檢整裝備、好好的吃晚餐、好好的睡一覺。(來花蓮總是會找學長寒暄。選手沒別的事,就是吃飽喝足晚上好好休息!)
正式上場的號碼布及賽前高裝檢
真要說臺灣KOM與登山王之路最不一樣的地方,我想就是...有自己的選手號碼布吧!大學時參加排球校隊,到現在我還記得首次從教練手中接過繡著自己背號球衣的感覺,那代表允許正式出賽,也代表一份上場就要全力以赴的態度與期許。所以這次領到自己的臺灣KOM號碼布,我覺得別具意義。再加上有許多家人朋友替我打氣,說甚麼我都要認真挑戰臺灣KOM!
(車衣別上臺灣KOM號碼布,感覺就像正式選手一樣)
你我都知道,自行車爬坡的關鍵在於重量,賽前一天體重是偷不了輕了,但騎乘攜帶的物品卻可審慎評估。不過有鑑於上一屆臺灣KOM的天氣相當嚴峻(颳風下雨又寒冷,大會甚至於大禹嶺提前結束比賽),考慮自己易流汗發熱的體質,為兼顧乾溼騎乘氣候,我決定將車衣背後的三個口袋分配塞入:
(這些就是我塞在車衣的裝備)
(1)一條內胎與高壓氣瓶:如果遇到爆胎意外,與其等人救乾焦急,不如自己救能更快回到賽道,但如果真的不幸一次爆兩輪,那就雙眼一閉下次再來吧。
(2)自行車雨衣:沒人想在高山公路騎車遇雨,但誰也說不準天氣會如何。避免淋雨失溫,決定隨身帶著防水但不透氣的車雨衣!
(3)自行車背心:金馬隧道後的長下坡會需要保暖,長袖風衣與單車背心讓我猶豫不決,考量騎乘通風涼爽,最終決定攜帶無袖的單車背心上場。
而最重要的能量膠與手機,我則放置於上管包中方便拿取。自行車上兩支水壺架的水壺,一支裝水,一支裝能量飲料。車頭也裝上了手電筒與自行車碼表。高裝檢完成,一切準備就緒!
(我將7條能量膠與手機塞入Topeak fastfuel drybag X上管包,妥妥貼貼)
OK,我準備好了!早點睡吧,賽前睡得好,才有最佳狀態挑戰臺灣KOM!
各路好漢齊聚七星海濱
隔天不到四點鐘起了大早,迅速吃完早餐、上廁所偷輕(這很重要!哈!)、著裝、退房,摸黑來到比賽起點:七星潭賞星廣場。
即便清晨吹來的海風溫度稍低,但現場早已被情緒高昂的選手們加熱,我可以感覺現場選手們志在必得的鬥志正在燃燒!我微微地發抖,興奮的那種微微發抖。
(臺灣KOM,我來了!)
AM 05:40在民俗樂團熱鬧醒人的敲鑼打鼓聲中展開開幕典禮,接著是大會秘書長何姐勉勵致詞及狄裁判長再提醒大家比賽注意事項。
距離比賽出發時間越來越近,不論是職業選手、菁英選手或是像我一樣志在完賽的市民選手,紛紛聚集在起跑線前,蓄-勢-待-發。
(左起至右:保母車司機樹哥、堅若磐石Benson哥、我的偶像最速設計師Jimmy哥)
AM 06:00 一到,大會準時鳴槍,現場將近300位選手們依序起跑!天氣非常好,加油啦!
(選手們從海拔0公尺的七星潭出發,往海拔3,275公尺的武嶺前進)
熱身路段,Ride with PRO
從海拔標高0公尺的七星潭出發後別心急,一直到太魯閣牌樓過錦文橋左轉後才是計時點,前面這18.3公里就待在集團中熱身吧。若臨時有狀況,還可以把握時間調整。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專注保持與周圍選手的安全距離,畢竟在集團中若有分心而碰撞,最嚴重的後果可能是直接退賽。
(看到遠方的高山了吧...遙遠的山頂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東西橫貫公路牌樓,是我覺得臺灣KOM最美麗的地標之一)
跟著集團一路高速前進通過錦文橋左轉後,遠遠看到裁判揮動著旗幟,我們通過計時點,比賽正式開始!明顯感覺到選手們開始提升速度,或重踩抽車,或輕踩但提高迴轉速,集團在蜿蜒壯麗的太魯閣峽谷公路中逐漸分裂,選手們碎裂為細長的車流,當然,PRO的職業選手與菁英選手們早就大腳一踩高速噴走了!
(通過揮舞旗幟的裁判,比賽正式開始計時)
天祥前的高速列車
臺灣KOM的賽道至天祥前路段稍緩,此時選手們油箱正滿,大多時間我依著自己的速度獨推前進,不過如果有遇到跟得上的車隊列車倒是可考慮策略性跟車,高速推進同時也節能蓄力。不過如果跟到的是超速列車,可能也會讓自己提前衰竭。所以建議還是依照自身體能狀態與熟悉的速度踩踏,不要貿然重踩,也不要貿然拉高心跳。穩定的自在呼吸與平均的體能輸出,才是最實在的臺灣KOM攻略法。
我們騎經過古斧神工的太魯閣峽谷,穿過無數隧道,告別立霧溪,越爬越高。自放行計時點後,騎了約28公里(總里程46公里),AM 07:21我來到大會第一個補給站:西寶(標高915公尺),下車休息一下,吃個香蕉、裝個水、喝瓶椰子汁,今天狀態還不錯!吃飽喝足,繼續出發!
離開補給站後,路上並肩的選手明顯變少了,氣溫稍涼,是我喜歡的溫度,持續用較輕的齒比順順踩踏,把里程數一公里一公里的吃下去,同時欣賞中部橫貫公路沿途壯麗風景。
每當通過被開鑿的岩壁的下方,總會不由自主敬佩前人篳路藍縷吃苦耐勞的開墾,才有今天的橫貫公路讓我們方便使用!那你我這一生庸庸碌碌,又能留下甚麼讓後人便利乘涼呢?
人生問題想歸想,還是要繼續努力往上爬!AM 08:51通過標高1500公尺的路標。
AM 09:00來到大會第二個補給站:新白楊(標高1644公尺,總里程64.8公里)。這站除了吃香蕉與補水外,特色補給品是泰山仙草蜜!話不多說,直接開一罐來喝,瞬間將仙草顆粒與蜜糖水喝下肚,精神一振,稍作伸展繼續前進。
高迴轉女子選手的揚長而去
離開新白楊補給站後,我遇到兩位過新白楊補給站不停的女子選手,她們身著同款Rapha車衣也戴同款安全帽,應是同一車隊的隊友。我跟她們在賽道上你來我往了一小段,有時我超越在前,有時反被她們超越在前。
看著她們輕盈的踩著踏板,我真的很驚訝她們的迴轉速怎麼可以如此之快!果然,十多分鐘後再也不用糾纏了,兩位女子選手逐漸拉開與我的距離,我也只能目送她們逐漸變小的身影,我被海放了!海放歸海放,還是要照自己的步調騎,不要追,也追不上。騎乘山路就是這麼現實與殘酷,山路上唯一的勁敵就是我們自己。
騎到現在一切都很順利,直到AM 09:50經過標高2,000公尺的路牌。
大危機!突如其來的肌肉緊繃
當我正開心爬升至海拔2,000公尺時,兩條腿內側的肌肉突然開始輕微收縮!過沒多久,右腿後側的肌肉也像被揍了一拳般也開始輕微收縮!靠盃,我還穿著卡鞋騎在自行車上耶,該不會要兩腿一蹬在自行車上抽筋了吧!!我不敢貿然停下,擔心一停就真的抽筋,於是稍微放緩步調,踩踏得更輕巧。
所幸我撐到了大會第三補給站:碧綠神木(標高2150公尺,總里程79.4公里)。一進入補給站我馬上穿起自行車背心讓身體保暖,發現大會秘書長何姐就在身旁替選手打氣與補給,真的揪甘心!我抓起桌上的鹽巴直接吃了一把,再補充一些運動飲料及原地青蛙蹲,終於讓身體與僵硬的雙腿感覺舒緩。
(巧遇阿虎隊長!何姐也在碧綠神木這個補給站替選手加油打氣,感覺很溫暖)
這站的特色補給品是泰山八寶粥,我趕著離開,就快快塞了根香蕉,再跟何姐打招呼拍照合影後,就繼續跳上車前進。至於怎麼會還沒騎到天堂路就快抽筋,沒其他理由,就是...練不夠。(險升坡....來啊!放馬過來!)
一個人的武林,一個人的公路
通過碧綠神木後繼續往上爬,海拔更高,氣溫更低,霧氣也更濃,有時一眼望去不見公路的盡頭,依稀看見前方零星選手緩緩沒入白牆。兩線道寬的公路上只剩自己。
滴著汗爬著坡,會聽見自己的喘息聲,會聽見自己的心跳聲,也會聽見自己的內心聲音"加油,加油,我可以的!加油!"
(進入金馬隧道前,記得將自行車燈打開,通過隧道才安全)
十全十美的好天氣
通過金馬隧道之後,有約4公里長下坡,我不重踩加速,僅靠體重放膽下滑,把握機會調節體能。下坡到底轉為上坡時,陽光灑落在公路,這麼好的天氣!不但沒有濕冷的陰雨讓選手備感煎熬,反而有溫暖的陽光彷彿給選手鼓勵,我們的運氣太好了吧!人品大爆發啊!
(通過金馬隧道後,馬上會進入完全無路燈照明的碧綠隧道,要開車燈小心通過)
(出大太陽!我們的運氣也太好了吧!)
AM 10:50我騎抵大會第4補給站:關原加油站(標高2374公尺,總里程90.7公里)。騎到這邊心情意外輕鬆,因為距離終點武嶺僅剩15公里,時間還不算太晚,有沒有可能突破自己的個人紀錄呢?
抓緊時間按計畫吃了根香蕉、替水壺補水、在水壺加鹽。這個補給站的特色補給是關原肉粽,但我實在吃不下也不想花太多時間吃,就請工作人員塞了一顆關原肉粽在車衣口袋中讓我外帶,短暫休息6分鐘後繼續出發。
AM 11:17騎經過大禹嶺路牌(標高2565公尺),再繼續往前爬上一段13%的陡坡,看到合歡山隧道後左轉,來到大會第5個補給站,也是最後一個補給站:大禹嶺補給站(總里程95公里)。
終於再見天堂路
從凌晨4點醒來,清晨6點自七星潭出發,騎了95公里,好不容易從海拔0公尺騎到2,565公尺後,我終於有機會再次挑戰失敗兩次的....天堂路不落地。
剩下最後10公里了!
剩下最後最困難的10公里了!
剩下最後最需要咬緊牙關的10公里了!
接下來將會面臨臺灣KOM賽道中最需要全身每一塊肌肉共同出力協作的困難上坡路段,此時天氣正好陽光曬得身體暖和,我褪去單車背心,打算透過高山低溫來降低自身運動發出的廢棄熱能。
"Enjoy the pain!"我對著前面即將上車出發的外國選手說,我們相視而笑。
若非喜歡享受痛苦的人,或是無法承受痛苦的人,是無法靠一己之力騎來這裡的。要想挑戰大禹嶺至武嶺這段10公里天堂路,必須下定決心有所覺悟。
AM 11:22我再次跳上自行車,來吧!
最後這10公里,首先迎來400公尺平均13%的陡坡,中間還有300公尺平均27.3%的超級陡坡,前5公里平均坡度8%。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握緊把手、更加專注的調節呼吸及盡量穩定的踩踏輸出。因為只要稍不注意,一個貿然重踩或一口氣呼吸不順,可能就會讓疲憊的身體迎來高山症而頭暈目眩。
穩定踩踏的策略收到不錯的效果,大多數陡升的彎道我還可以一步一步走內線通過。
AM 11:59 我通過了小風口,剩下最後5公里,Keeping going!
PM 12:07 我通過了標高3,000公尺的路牌。繼續堅持著。
PM 12:16 我通過了最後3公里的路牌,我知道不久後將會有1.5公里的下坡,可以稍微喘口氣。現在要做的就是繼續堅持踩踏,盡力在疲勞的狀態下維持專注力。
(武嶺就在另一頭的山上了吧,就快到了,堅持住啊)
一路下坡下滑至松雪樓後,進入南投縣界,也進入臺灣KOM最後1.5公里的爬坡路段。之前兩次登山王之路,我都在這裡犯高山症被擊落,那是一種突然頭暈且無力踩踏必須下車喘息的噁心感覺。
有了先前的經驗,這次我更加小心翼翼,不貿然重踩也不瞬間大口呼吸,就是咬緊牙關穩穩慢慢的爬,穩穩慢慢的爬過每一段上坡,穩穩慢慢的爬過每一個彎道。
終於,我看到最後50公尺的路牌!我看到終點拱門,我用盡全身的力氣踩起來,我衝進海拔標高3,275公尺的終點-武嶺!Finish!
TAIWAN KOM CHALLENGE:COMPLETE!
最終我在PM 12:33通過終點,以05:53:36完成自己首次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TAIWAN KOM CHALLENGE!雖然比去年登山王之路的完賽時間還慢了3分鐘,但在疫情的干擾下還能順利騎完,並且終於首次解鎖大禹嶺-武嶺天堂路不落地的成就,也知道自己目前最好的狀態就是這樣,所以我欣然接受這個完賽成績並且開心滿意!
賽後我在會場逗留拍照紀念,退了晶片領回押金500元,再用餐券向餐車兌換熱食,最後再喝上一杯由單車喜客招待的熱咖啡,心滿意足的離開武嶺停車場,下滑至昆陽停車場與保母車會合。
下滑昆陽途中,我穿過飄然雲霧,突然覺得自行車後輪劇烈晃動,我以為是後輪破胎漏風!停車檢查後輪沒事,才驚覺造成晃動的是我自己!因為高山低溫以至於於身體不斷發抖,抖到連車身都在晃動。明明剛才還出太陽曬得溫暖,突然間就被雲霧包圍冷得發抖,高山天氣變化真的很大,也難怪大會對於各檢查點設有嚴格的關門時限,就是不希望選手在多變的天氣下堅持到底,這樣反而危險!(高山天氣永遠是比賽最不可預測的不確定要素,選手們都應該隨時注意天氣變化!)
終於完成了人生夢想目標,還想不想再參加?
說甚麼廢話,以後當然要繼續參加!也許不見得是2022年馬上再參加,但下次再挑戰臺灣KOM時,我期許自己要比這次有更充足的準備。我們都知道,只有累積才有奇蹟,我們也知道一切美好的成就,都需要時間的提煉。艱難又秀麗的東進武嶺之路想要騎得又快又帥,真的必需用更多的汗水與決心來交換。
(來挑戰臺灣KOM吧!)
法國自行車雜誌Le Cycle曾在2014年將臺灣KOM列為世界10條最艱難和最美的50條自行車賽路線之一,多少外國車友慕名想前來挑戰與征服。而我們就生在美麗的寶島,身為台灣地主的我們,真的一生至少要來挑戰一次吧!當你鼓起勇氣挑戰一次之後,或許你會跟我一樣想繼續再挑戰!就像葡萄美酒會越陳越香,臺灣KOM這條東進武嶺之路也是越騎越有滋味的!
我們不會永遠都在顛峰狀態,但可以將自己每一年準備好,把握自己每一年的最佳狀態,每一年都可以是當打之年,來單挑自己,來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TAIWAN KOM CHALLENGE吧!
【關於臺灣KOM、春季KOM、夏季KOM】
是同一協會分別在春季、夏季、秋季同一路線(東進武嶺)舉辦的賽事,正確應分為”臺灣KOM登山王之路-春季、夏季(The Road to Taiwan KOM-Spring/Summer)”與”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Taiwan Kom challenge)”。車友初次挑戰,建議先報名”登山王之路”,7.5小時內可完成完賽,即有資格報名”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跑過之後你就知道協會為什麼要這樣安排了,你得證明你自己準備好了!
--
個人今年狀態與裝備:
體重:75 kg / 單車大盤:52-36,飛輪11-34T
往下滑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