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人物】中距離徑賽不老傳奇─洪鈺釗選手專訪(下)

發表於 2017/12/23 7,323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中距離徑賽不老傳奇──洪鈺釗選手專訪(上)


由左至右分別是曾廷瑋、洪鈺釗與賴孟昕(圖片來源:CKPC


「換個角度想,或許未來我可以帶出一個選手去幫我完成這件事情也不一定。」— 關於經驗傳承

雖然順利從 2014 年的嚴重傷勢復原,不過當時老師一句:「萬一你不能跑了怎麼辦?」也使得洪鈺釗開始思考起選手以外的生涯規劃。「在你能做的時候,你一定要很執著去做那件事情。」即便是在人生的低潮,但是洪鈺釗仍然不改樂觀積極的態度:「有時候當你這個事情達不成,換個角度想,或許未來我可以帶出一個選手去幫我完成這件事情也不一定。」


將自己的經驗傳承給其他年輕運動員,讓台灣中距離選手能跑出更好的成績,一直是洪鈺釗的第一選擇:「就像現在我們在做的這件事情(訪談),這也是一種傳承嘛,就是讓人知道你的想法、你過去是怎麼完成這件事情,其實是一樣的意思。」


放眼未來,洪鈺釗打算在高中擔任全職教練,看到現在年輕運動員,尤其高中選手能在兩三個月之中比三四場高強度的比賽,再接著比全中運,令他覺得「好像超人一樣誒。」「在高中,教練只說你要比這場比賽、你不能比這場比賽。你不可能問教練 『為什麼要比這場比賽?』」但是洪鈺釗覺得以過來人的經驗思考,在高中時,教練一對一的教學讓他獲益良多:「他只帶我一個選手,所以我們溝通的時間很長,我們可以聊的東西很多,甚至他還送我回家,每天會聊一些不管是訓練,還是想法,所以就會感覺好像比較不一樣。」但現在各校專業教練的不足、人手有限,「一個教練要看很多選手,其實教練根本沒辦法去跟每個選手都去了解他們的狀況。」


洪鈺釗期望自己的經驗能幫助到更多田徑選手(圖片來源:CKPC


洪鈺釗覺得參加比賽確實有以賽代訓的好處,除了可以增加經驗,也能夠當作測驗。不過不同的層級跟年紀,會有不同的策略:「例如說我秋季盃只報一個 800 ,那我中正盃去報 1500 ,我都一樣可以測驗到,但是是把它分散開來,我現在的模式大概是這樣。」


台灣雖然不大,但是賽事很多,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教練和選手的心態問題:「如果我是教練的角度,因為我們是看績效,這位選手非常優秀,他什麼比賽他都可以拿牌,所以就什麼比賽都參加,能拿牌就拿牌。但是對選手就可能是好,可能是壞。」


言語之中透露出對後輩選手的關心:「其實你看城市盃、桃園分齡賽、秋季盃,他們其實很多選手可能才休息不到三四天,馬上就接下一個比賽(台北市競走選手韓樹永補充:桃園分齡賽、秋季盃中間只隔一天。)如果說以測驗為目標好了,這樣密集的賽事,到底測驗有沒有達到效果?可能講回來就是為了拿金牌,到底有沒有必要每場比賽都拿金牌,或者是說這個金牌的質量到底好不好。」


他鼓勵選手在比賽之前多做思考:「對我來講,很多比賽就是要選擇的,不能夠像以前簡單講就只是為了以賽代訓而已。我會先想好比賽的目的,是為了要做什麼事情。公開組、或是大專組自主權比較高的選手,更需要去做這樣的規劃。」


全運會男子一千五百公尺決賽(圖片來源:CKPC


「我的義務跟工作就是要幫助你提升表現,但是除此之外我希望你能夠去思考:你未來想要做什麼。」— 注重選手發展

「今天你練得好不好,我覺得不是最重要的關鍵,而是未來以後你的發展是什麼,我覺得那比較重要。」洪鈺釗常跟他帶的選手說:「我的義務跟工作是要幫助你提升表現,但是除此之外我希望你能夠去思考:你未來想要做什麼。」


在高中升大學時,大多數的選手都會選擇體育相關科系就讀,延續自己的運動生涯。「應該是說我們把這些體育班的學生給釘死了,他們未來就是要念體育相關科系,我們沒有給他們別條路的選擇。」洪鈺釗說:「我覺得不是每個人都有對田徑這麼的執著。比如說國小階段,自己的思考能力還不是那麼健全的時候,有些可能是你在班上就很皮啊,或者你書念不好,就叫你去體育班念。」如果學生不是出自於本身的意願進入田徑練習,國小畢業唸國中體育班,國中畢業唸高中體育班,「高中畢業你叫他要做其他事情,他也不知道要做什麼,」洪鈺釗覺得學生的思考常因而被定型成:「我只能念體育相關科系,當個老師當個教練,我念體育班未來就是要做這樣的事情。」


另外一個比較少人選擇的升學管道,是以體資生/體保生的資格,進入非體育相關科系的一般大學就讀。「近幾年很多乙組選手,我覺得他們表現都比體育相關科系的學生或是甲組的選手來得更優秀。」洪鈺釗認為值得嘗試看看:「如果你有能力,其實你不一定要念體育相關科系,你念一般科系也可以有很好的表現。」


洪鈺釗也以自己就讀政大的經驗為例:「你去一般大學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很多是學業外的東西,或者是說必修以外的東西。」不過他坦言,目前各大學對體資生或體保生課業的標準多半與一般生相同,因此選手可能要採取比較積極的心態,才能兼顧練習與學業,「而不是我想要不用上課,你可以給我過。然後我去練習還偷懶,比賽也沒比得很好。」洪鈺釗說:「另一方面還跟人家講是因為我念一般科系,不是念體育相關科系,兩邊都要有的這種感覺。」


洪鈺釗認為學生時期有機會多元發展,就要勇敢去嘗試(圖片來源:CKPC


「練田徑真的是太無聊了,每天就是跑而已。」— 鼓勵第二專長

洪鈺釗在擔任教練時發現,選手在寫作和表達能力較為缺乏,常常問到同學們對於比賽的想法,千篇一律都是:「今天很累。」問說比賽比的怎麼樣,就都回答:「還不錯。」「今天很累,你哪裡累,為什麼累,什麼原因累,即便你今天沒得名,你也要寫出你的優缺點。」


洪鈺釗會要求參賽同學們交比賽心得給他:「去體會這場比賽給你的幫助是什麼,要透過這樣的感受去累積。因為你真實的感受不多的話,就會覺得很難進步,就只有比不好比不好比不好,然後就一直比不好這樣。」


因為國小時期在國外待過的關係,洪鈺釗也觀察到國內與國外體育環境很不一樣的地方。首先,是台灣非常強調升學導向,「你在田徑場表現得非常好,你就可以升好的高中,在高中表現得好,就升好的大學。」其次,則是因為台灣的教練都被要求績效而導致:「你是好的選手,就是努力拼,不要去做其他事情,球不要打,免得受傷,叫你什麼事情都不要做。因為要練習,該休息的時候也沒辦法讓你休息。」

洪鈺釗看國外的運動員在訓練場外的時候,「他們其實有很多的休閒、有他們自己的興趣,我覺得台灣的選手也是需要這一塊。」因此洪鈺釗在擔任教練的時候,都會鼓勵選手去培養興趣、找第二專長,「不是把所有時間花在田徑場上,因為練田徑真的是太無聊了,每天就是跑而已。」


洪鈺釗認為在場外休閒、放鬆自己的時候,是很好培養自己第二專長的時間,像他自己以前高中的時候也參加過管樂社,不過現在當了教練以後反而會覺得:「實際上好像有點困難,會覺得把選手放出去以後,就回不來了,根本就是去打電動啊什麼的。」現實生活中洪鈺釗其實認識很多人「田徑場上他們成績還不錯,可是他們在其它地方也是表現得很好,」洪鈺釗說:「我覺得這也是很成功,或許他們現在已經不在田徑場上,可是你不能說他沒有繼續留在田徑場上就是失敗。」


田徑是選手的專長,而不是侷限自己發展的刻板枷鎖(圖片來源:CKPC


「當你沒有競爭的時候,你一個人在跑,你永遠感受不到兩個人在競爭過程的那個感受。」— 未來展望與方向

「在我這個階段很辛苦的原因,是因為我每次要拼成績,就只有我一個人。」回憶起這幾年來在花費的心血,洪鈺釗說:「當你沒有競爭的時候,你一個人在跑,你永遠感受不到兩個人在競爭過程的那個感受,還是有差。」他對於台灣體壇的未來發展相當有信心:「近幾年開始有幾位選手我覺得是比較有想法,有想法以後大家整體的水準會開始提升。他們實力非常非常的接近,不相上下,我覺得非常的好,可以一起努力、一起進步,繼續下去,他們未來會進步得更快。」


洪鈺釗也提到,除了選手的自身的努力,有時候為了生活,難免會把金牌和獎金看得很重,因此政策制定,能考量到選手實際需求就非常重要。「因為獎金會花完啊!(笑)」洪鈺釗說:「國內目前最好可能就是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現在也跟進,有每個月的生活補助金,讓你可以安心的在訓練上面,這個的幫助比實質獎金幫助來得更高,而且對於學生選手來說蠻不錯的。如果說一個月兩萬五對於大學生來說,都不用工作,就可以領到現在大學畢業生的薪水,你只要安心的訓練這樣,我覺得算是蠻不錯的鼓勵。」除此之外,台北市還有額外移地訓練的經費、防護隊,也有醫院針對選手去做照顧,洪鈺釗表示:「加碼的獎金可能只是讓我想要跑的年限增加而已,但是後面這些照顧比獎金的實質意義更高。」


中距離的霸主洪鈺釗(右)也希望後進溫連忠(中)等人能趕快追上(圖片來源:CKPC


從高中被教練發掘才華至今,洪鈺釗已在田徑場上奔馳了十多個年頭,中間雖一度離開,反而讓他自己更確定所要走的道路,也不吝於分享經驗提攜後進,並投身選手的教育訓練。希望台灣體育環境,能在更多有心人士的投入之下,能讓選手有安心發展的空間,進而跑出更快更好的成績。


洪鈺釗(中前)與未婚妻楊書淳(左)受訪完後,與台北市代表隊的隊友合照(圖片來源:CKPC


洪鈺釗小檔案
中距離徑賽好手,曾就讀南港高中、政大應用數學系、臺師大體育所,現就讀臺師大體育系。 2017 全國運動會男子 800 公尺、 1500 公尺雙料冠軍,在全運會 800 公尺、1500 公尺已連續分別拿下四次、兩次的金牌。與女子中距離好手楊書淳合稱「金牌情侶」,預計 2017 年底完婚。


資料整理/特別感謝:Tsang Lai、何宗垚、韓樹永(按照筆畫順序排列)


*焦點人物,就看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