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極限,是你的心所想像出來的

發表於 2016/09/20 12,242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完美的一英里:三名跑者,一個目標,挑戰百年未破的四分鐘障礙》推薦序

在剛拿到這本書的書稿時,我就被這本書的書名中「完美」一詞所吸引,因為我剛好在研究完美跑姿的統一標準。完美是一個無人可企及的抽象的概念,因為抽象,所以我們常把當世某些最傑出運動員的表現當成該運動的完美化身,像是全盛時期的職籃明星麥可喬丹、北京奧運拿到八面游泳金牌的菲爾普斯,或是一百米和兩百米的短跑世界紀錄保持人博爾特。但他們的完美之身只是暫時的,就如同本書作者尼爾.貝斯康所說:「不管是再厲害的紀錄都會有野心勃勃的小伙子以打破紀錄為目標。」所以沒有人會是完美。


天才畫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跟學生曾經有過一段關於完美的討論。學生問達利:「如果達到完美了,之後該怎麼辦。」達利回說:「不用擔心完美之後的事,因為你永遠也無法達到。」


一九五四年以前,全世界對完美一英里的定義是能夠在四分鐘內完成的跑者。因為當時全世界的人都認為不可能有人可以突破四分鐘。雖然沒有任何科學研究證實,但大家還是相信四分一英里的障礙無法被任何跑者跨越。因此,當英國的、美國的桑提與澳洲的蘭迪宣布要挑戰這道障礙時,他們不只要改變自己認知的界線,還要同時一起改變全世界的。


這本書講述了這三位跑者從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五五年之間的故事,而且更令人感動的是這些故事全都是真實的。作者貝斯康在後記中提到:「本書中的所有對話都不是憑空杜撰的,都是直接引用第二手資料或第一手訪問」。所以在這本書中,我們不只看到這些英雄在奪牌與破紀錄時的傳奇事跡,還可以看到這些英雄背後的害怕與擔憂,以及失敗時遭受當世媒體的冷嘲熱諷。


書中對於每一場重要賽事的描述精彩至極,尤其是班尼斯特和蘭迪在一九五四年八月七日於溫哥華的那場一哩對決賽,像是現場的文字直播般引人入勝。當時兩人都已經突破了障礙,他們在那場賽事中要一分高下。讀來熱血沸騰,像是兩位當世武林最強的高手在比拚般緊張刺激。


當班尼斯特第一個跑進四分鐘後(時間是三分五十八秒四),閘門打開了,洪水便開始出現。原本過去認為不可能有人做到的事,現在已經有超過兩千名以上的跑者可以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當今的世界紀錄也推進到了三分四十三秒一三,比七十年前班尼斯特打破障礙時的三分五十九秒四快了十六秒。當今的一英里賽,如果只跑三分五十九秒的話,連決賽都進不了!


極限,是人心所想像出來的。原本存在的障礙只是幻覺。人的體能受到先天的限制,除非基因改造,否則人類的最大攝氧量的極限和乳酸閾值的濃度在千年以內很難有重大突破_,想要再破紀錄的話,方向很明確:提升自己對完美動作的知覺敏銳度與跑步技術。因為知覺與技術的進步,沒有上限。這是事實,但就像地球繞日運轉的事實在十五世紀剛被哥白尼提出時一樣,也曾遭到眾多非議。


對於跑步這種在固定距離內爭取最短時間抵達的運動而言,該怎麼突破有很多訓練理論。這本書就像是一部從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五四年之間的跑步簡史,從班尼斯特、桑提與蘭迪在這兩年間分別以自己相信的訓練方式朝著相同的目標互相競爭的故事,我們看到了眾多不同的訓練理論與方法。


例如書中的三位主角之一蘭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主張:「訓練越嚴苛越好。」關於傷痛,他認為:「沒有灰色,只有黑色和白色……如果痛到跛行,就完全不能跑囉。如果沒有,再怎麼痛都要跑。」關於跑姿,他認為「臀部產生驅動力。頭必須維持垂直,身體重心維持不變,肩膀肌肉放鬆,腳掌著地時,腳跟先著地,接著腳趾才著地,使腳掌接近平貼地面。」


就我們現今的科學理論來看,上述所說的都是錯誤的見解,但他可曾經是一英里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啊_!可是最後他還是被班尼斯特打敗,這跟科學無關,而是兩人面對訓練的哲學與方法完全迥異。班尼斯特從一九四六年在牛津大學訓練起就深植了「輕鬆達到卓越」的觀念,這是紳士業餘運動員的一貫做法:不要讓人感覺你曾經為了成功而努力過。他也強調科學化訓練的核心精神:用更少的訓練量來達到相同的效果。


破PB是一種認識自我的過程

在有秒錶、煤渣跑道和完美紀錄之前,人類跑步的理由非常簡單:求生……在古代,「適者生存」指得正是競速,被追獵者能否不被追上,安全逃離,是評判競速的唯一標準,計算幾分幾秒沒意義。


PB,Personal Best,是許多跑者練跑的目標。認真的跑者會花好幾個月準備比賽,擬定比賽策略,用盡全力挑戰自己的最佳紀錄。在這種目標賽事中體能、肌力、知覺與意志力都會被逼到極限,因此身體會不斷傳遞「危險」的訊息給大腦。雖然要跑多用力是我們可以選擇與要求的,但超過負荷時下意識會解釋成生命受到威脅,停止運動的訊息就會被發出。這時,大腦第一個接受到反應並不是害怕的感覺,而是生理上的各種痛苦感受。但為了破PB,我們的意志依然下達給你繼續向前跑或維持配速的指令,潛意識同時也持續發出相反的保命訊號,要你放慢或停下來,這些訊號是像肌肉僵硬和疼痛、心臟狂跳、呼吸困難等各種死亡的暗示。這些從潛意識傳給身體的訊號非常清晰。


此時身體的處境其實並沒有立即的生命危險,它只是受到潛意識的影響。你的潛意識只是為了確保身體安全運作才會發出這些暗示,但是這種非自願的訊息會在意識中留下印記,經過一段時間後逐漸變成意識的一種侷限。這也是為什麼從一九二三到一九五四年間,一英里的成績一直卡在四分到四分十秒之間;從四分○一秒到三分五十九秒也花了近十年的時間。因為過往的極限都已被烙印在心中,而這個「四分一英里」的極限是全世界一起烙印上去的,這使當時的一英里成績只能年復一年在相同的成績上徘徊。


無法進步的原因很少是體能發生問題,幾乎全都是因為心理上的限制,而心理上的限制又跟知覺與技術有關。我們的體能有其極限,但觀念、想法與知覺沒有。它們都會不斷進步,就像一山還有一山高,每一個高原都是下一個新發現的起點。每到達一個新的境界,我們都會對真理與自己有新的認識,這個過程都在反映古希臘的這句人生哲言:「認識你自己」。在人類的歷史中,「追求完美」一直跟「認識自己」一樣是既重要又具挑戰性的課題。跑步這種場地與裝備限制最少的運動,提供了我們一個追求完美與認識自己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我們能不斷向自己證明「極限,可以不斷被擴大」。


解鈴還還繫鈴人。極限,是人心所想像出來的,所以必須由人心來跨越,唯有當我們的心跨越了原本所感知的界線,身體很快地,就會跟上心所發現的新境界。

徐國峰


資料來源:《完美的一英里:三名跑者,一個目標,挑戰百年未破的四分鐘障礙
作者:尼爾.貝斯康(Neal Bascomb),左岸文化出版。


現在,運動筆記想將這本好書送給您!方法相當簡單,只要到 粉絲團貼文底下 回答問題,就取得抽獎資格。一個帳號限回答一次,不可重覆回答、答案也不得與其他網友雷同。我們將電腦隨機抽出5名跑友!填答時間:2016年9月20日(二)中午12 點至 2016年9月25日(日)晚間10點止。


Q:你跑一英里需要多久時間呢? + 跑完的一句心得 
(一英里=1.609344 公里,相當於田徑場 4 圈。快慢不拘,跑步前記得暖身、跑後記得收操喔!這次活動時間比較長,大家找時間,一起來感受一下跑一英里的感覺吧!)

A:__________來這回答你的時間跟心得喔 )


贈書來源:左岸文化出版,贈品將由時報出版直接寄出,活動對象僅限台灣的跑友,海外跑友恕無法寄送贈書。運動筆記保留以上活動內容修改、終止之權利。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