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痛醫腳無良方 小心代償搞的鬼

發表於 2015/08/11 17,045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如果有個跑者告訴你,他從來沒有因跑步而痠痛、受傷、疲勞、緊繃、或不舒服,我想你的第一個反應一定是「騙肖耶,哪有可能」。跑者享受汗水淋漓的暢快,也喜愛突破自我的挑戰,但每個人天生就不是完美體態,後天成長環境也讓身心遭受各種「汙染」,跑起步來總是有些身體結構不平衡或動作不協調,讓我們追逐跑步喜樂與成就感的同時,也往往付出代價,小則痠痛疲勞,大則受傷倦怠。


雖說痠痛甚至受傷是跑者成長進步的印記,但我想沒人喜歡不舒服的感覺,大多數的傷痛不適都能在數天或數週內復原,但你是否有經驗(也許目前正面臨?),有些部位重複性地不舒服、每跑必發作,或是某個動作就是覺得怪異,可能是跑起步來上半身歪斜,或總有一隻手臂不會擺,甚至同樣的運動傷害一再發生。一旦不舒服或受傷,當然希望對症下藥,針對患部治療或強化,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你的腳痛真的是腳的問題嗎?

「你的腳痛真的是腳的問題嗎?」這句話聽來有些饒口,不過它背後卻隱含著一個在一般跑者身上相當普遍的生理機制,也是本篇文章的重點:代償作用(compensation)。

代償作用:截長補短的天生典範
人體是一部巧妙精密的機器,各器官神經組織系統各司其職,我們才得以體會生命的美好,運動時也是一樣,每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都是由數條神經與肌肉協調搭配才得以流暢呈現,但如果負責某個動作的肌肉或關節力量與延展性不足、疲勞受傷、或因為身體結構的缺陷使它無法正常做工,而你又要繼續跑下去,此時我們當然不會和缺了零件的機器人一樣關機停擺,而會由其他部位的肌肉或關節來協助完成動作,這就是代償。

代償作用可大可小,面對一些急性或短暫的狀況,比方比賽後半段一腳膝蓋疼痛,那此時同側的軀幹與另一隻腳勢必得負擔更多的工、甚至你必須歪著身體用其他部位的肌肉出力支撐,才可以讓你繼續完成比賽,但這樣的代償現象往往在急性症狀消失後就解除;而因為生活作息、運動型態、或生理結構所造成的肌力不均、柔軟度差異等所衍伸的代償現象往往讓運動員不自覺地養成習慣,你甚至感覺不到某些動作其實是因為代償才做得出來。

這種隱性的代償現象不見得不好,畢竟沒有人天生完美,身體自然地截長補短機制若沒有造成不適或受傷,動作模式也流暢自然,那可沒必要刻意矯正,但若你總覺得動作彆扭,或是經常性地承受疲勞傷痛之苦,那表示代償作用所補償的肌肉或關節弱點沒有改善,並持續帶給相關組織如關節、韌帶、肌腱等更多的壓力和損傷,身體只好加強代償、運用更多的肌肉來彌補,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肌肉與關節僵硬、不平衡、相互抑制,運動傷害發生的可能性就大幅提高了。

功能性評估:找出問題根源
問題來了,當我們某個部位不舒服時,如何確認是該處疾患或是其他部位緊繃、不協調所引起的代償作用呢?若懷疑自己可能發生運動傷害時,無論如何,請先諮詢專業醫師的診斷與評估,先確認患部沒有撕裂、發炎、甚至骨折等急性或慢性傷害,若診斷後患部沒有受傷,下一步就可以針對症狀來進行功能性評估,找出造成特定部位不適的始作俑者,才能對症下藥,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症狀卻一再出現。

(照片來源:跑步學堂)
首先,需確認患者身體結構是否有異常的狀況,而影響其動作的協調與平衡,如結構性長短腳、脊椎側彎、椎間盤突出等,此時患者如有過往受傷史,應主動告訴物理治療師以協助正確的診斷。若天生或後天造成身體結構本身就有異常,那勢必會讓運動過程中身體承受不均衡的壓力,此時就必須透過適當的肌力訓練與伸展放鬆,來彌補本身不均衡的狀況。

(照片來源:跑步學堂)
若身體結構正常,接下來就要確認患者肢體的活動度是否均衡。我們可能因為不良的生活、運動習慣、或舊傷,造成某部位肢體的活動度受到影響,進而造成動作的不協調,或是身體其他部位要維持整體均衡而產生代償作用。以跑者來說,因活動度差異而容易造成傷痛的部位包括踝關節、髖關節、和肩關節等。

(照片來源:跑步學堂)
如果活動度也沒大問題,那你的不適就很有可能是代償作用在搞鬼,示範的蔡忠憲物理治療師透過肢體抵抗阻力的動作狀態來確認各部位的動作模式是否正常,是否有因代償作用被抑制的部位。

(照片來源:跑步學堂)
採訪示範的患者主訴症狀為跑步時右髖使不上力,經過活動度和單獨部位的力量測試都沒問題,表示患者並不是髖部肌力不足,而是右髖的力量受到抑制,無法正常出力。若沒有經過這樣的評估,我們可能只會想加強看似沒力氣的右髖和右腿,但實際上卻可能造成身體兩側的肌力不均衡,而衍生出其他的問題。

(照片來源:跑步學堂)
造成右髖力量受到抑制的兇手是誰呢?你可能想都想不到,其實罪魁禍首在胸小肌,胸小肌位在肩膀、胸部、與手臂連接的區域中,因為現代人縮頸、駝背、低頭滑手機、長時間使用電腦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容易造成胸小肌緊繃和縮短,深層的胸小肌一旦短縮,會牽引肩關節往前,造成圓肩的現象更為嚴重,連帶使鄰近的肌肉,包括胸大肌、肱二頭肌、肩胛下肌、前鋸肌及闊背肌等的上半身正常動作受到影響。

為了維持正常的上半身動作,牽引肩膀的力量來源胸小肌會活躍、代償鄰近肌群的動作,而受到抑制的肩臂肌群會向下延伸影響到腰與髖部,讓身體力量的傳遞受到影響,所以患者感到髖部無力,經過動作評估後,其實是過度活躍的胸小肌代償作用所引起的抑制作用,擺臂、軀幹扭轉的力量由胸小肌代償,腰背的動力傳遞被阻斷,所以我們的小腦「忘記」了跑步時上下半身動力傳遞的機制,髖部無法配合擺臂正常動作了。

(照片來源:跑步學堂)
另外,觀看患者的擺臂動作後,發現其不僅肩膀被胸小肌前拉,擺臂動作也不理想,手臂的擺動受到抑制,變成是整個肩膀和左上半身一起擺動,評估其肩膀內部的後關節囊也有過度緊繃的狀態。

(照片來源:跑步學堂)
除了針對患部放鬆舒緩,更重要的是讓先前被抑制的肌群和體幹重新學習正確的動作模式,以免長期代償的肌群養成習慣,在放鬆後不久又活躍並抑制其餘部位的動作,所以在放鬆患部後,應先以短距離,低強度的運動讓身體找回正常的運動習慣,一旦在過程中感到動作不正常,就應結束練習,或是於運動過程中同步放鬆,將可獲得最佳的恢復效果。

(照片來源:跑步學堂)
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卻又總是無法解決不適或反覆發生的運動傷害嗎?也許問題的起始點和你想像與正在積極治療的部位天差地遠,了解你的身體,透過正確的評估找到問題根源,別讓代償的迷霧混淆方向,終日被困在受傷與復健的輪迴之中。


本文由康富物理治療所協助採訪刊出。

康富物理治療所將於10月31-11月1日 & 11月7-8日舉行「基礎肌骨解剖學」課程,帶領學員從實作的角度切入,指導中軸、四肢的骨骼位置、動作、觸診,再進入頭頸部、軀幹部、上肢、下肢的深層與淺層肌肉群,肌肉的起始終止點、產生的動作、實際觸診肌肉的位置、走向,讓學員對身體的肌肉骨骼更加了解。詳細內容請參考課程資訊頁

*跑步知識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