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訓練的第一堂課:身心對話

發表於 2015/06/03 8,508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圖片來源:123rf)

有句廣告詞是這麼說的:「人的能量,決定車的力量。」若在田徑場上,這句話也許可以換成「訓練的能量,決定跑者的力量。」

大家都知道一個優秀運動選手的養成,除了一半靠選手本身天份,另外一半往往來自他刻苦的努力。隨著路跑風氣的興盛,有越來越多業餘跑者也開始鑽研開立菜單訓練的知識,這個情形未必代表人人都想成為萬中選一的菁英國手,而是運動本身就隱含了自我挑戰的成就感,奧林匹克最著名的格言就是:「更高、更快、更遠。」

拜科技所賜,現在市面上許多輔助器材可以幫助我們更精準的掌握自己的訓練,但是工具買進門、運用看個人,如果不能了解路跑訓練的本質,再多昂貴的裝置也沒辦法確保你的成績進步呵!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個訓練過程中最基本的現象,那就是:當速度變快時,你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身體會因為訓練產生壓力

(圖片來源:123rf)

無論你採取什麼訓練,人類的身體都會產生相應的反應,就算只是簡單的在自家樓下、小學操場慢跑,你跑完一圈之後,一定可以發現身體的某些變化,也許是小腿緊繃、心跳加速,或者呼吸變得沈重;如果你有辦法測量到血壓,甚至可以發現此時血壓也會略微上升,這是因為血流量已經集中到你運動時使用的器官部位,以便調節外在環境所營造的壓力。

了解一個跑者身體對訓練壓力產生的變化,有助於他訂立最符合需求的菜單,至於壓力與訓練目標之間的關係是另外一門學問,容以後另文說明。回頭來說,除非是綜藝節目,我們幾乎不可能看見有田徑教練在操場旁邊準備一組血壓計,隨時測量選手的血壓,能夠觀察訓練強度的資訊很多,為了在精確與方便中取得平衡,現在常用的方式包括:人們的本體感受,以及心率強度偵測。

 

你自我感覺良好嗎?

(圖片來源:123rf)

本體感受指的是你在運動時自我感覺的強度,將這樣的費力程度數值化,作為評估運動強度指標的方法。這套指標系統中包括瑞典生理學家博格(Gunnar Borg)所發明的博格運動自覺量表(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由於每個人對身體覺察的能力有別,這樣的自覺系統可以詳細的區分成20個級別,也有比較簡單的5-7個級別,端看你的訓練需求而定。

若以數字由小到大,強度由低到高來區分:

  • 等級1-可能代表心跳略高,微微有出汗的感覺,但說話仍與平時無異。
  • 等級2-代表開始流汗出汗,仍能和朋友說話,不過需要留意換氣。
  • 等級3-則已經無法很完整的講完長串字句。
  • 等級4-想要停下來說話有困難,但仍能透過手勢表達感覺。
  • 等級5-開始覺得口乾舌燥(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會懷疑自己這時候是不是已經到達最大心跳了)
  • 等級6-口乾舌燥的感覺加劇,訓練不足的人可能會覺得天空有金條,要抓沒半條。
  • 等級7-出現反胃感,如果在這個階段反覆訓練,可能會有嘔吐的症狀。

因為任何運動都可以使用運動自覺強度衡量運動強度,加上沒有裝備的限制,許多職業運動員喜歡以運動自覺強度替代心跳率計算。使用運動自覺強度時,注意不要讓心理因素影響判斷,有些意志力過人的選手會因此低估強度,導致過量訓練。

 

易讀易懂的心率強度

(圖片來源:123rf)

很多跑者都聽過心率,但是能夠正確應用在訓練中的卻不多。想利用心率控制你的訓練壓力高低,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找出你的「最大心率」(MHR)。

常聽見的最大心率推估方式是用「220-實際年齡」,但這只適合用在一群年紀相當的實驗對象身上,得出來的數據會趨近平均值,如果想當做個人的運動訓練指標,往往會產生誤導。對市民跑者來說,最簡單的測試方式就是準備一支心率表,找個離家近的操場,以你能夠維持的最大速度跑一趟800公尺,結束時測量、記住當下心跳,接著再跑第二趟,如果第二趟的心跳比第一趟更高,就再跑第三趟,直到心跳率不再上升為止。最後那次的結果就是你的最高心率。

最簡單的心率強度監控方式,就是拿前面測得的最大心率,乘以一個百分比來當做強度指標。例如,某個跑者的最大心率是190,如果以86%操作間歇訓練,要讓心跳在高配速時維持在每分鐘163下。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這樣看似直覺的心率強度,其實也有他的盲點,第一個問題就是,人不是機器,你的心率在不同的身體狀況下也會有所改變,就算你星期一跟星期三跑的速度都一樣,你的心跳也未必相同。第二個問題則是每個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有別,就算身高、體重、最大心率都相仿的兩個跑者,他們跑出來的成績也可能因為身體攝氧能力產生差異。

 

分秒必爭的配速

(圖片來源:123rf)

也有些人會習慣用「配速」(Pace)來決定自己的運動強度,意指是「你完成一公里所需要的時間」。事實上,那同樣容易受到時空環境的影響(例如高溫、高濕的氣候)而產生變化;難道這麼一來,注意配速就不重要了嗎?

這必須回歸到訓練的本質,不管是教練還是選手,菁英跑者或業餘玩家,你都必須認清一個問題:「我這次訓練的目的何在?」如果這次訓練的目標是為了把時間花在特定的速度上,那麼心跳率對你來說就不是那麼重要;相反的,如果你是為了讓心肺功能維持在一定強度之下運作,那麼訓練時的心率監控就比配速重要。

以上提到的三種訓練強度衡量基準,都只是協助你觀察自己訓練狀況的輔助資訊,要想得到更好的訓練成果,必須仰賴持續的實務操作來累積經驗。隨著科學化訓練觀念的普及,各種系統的訓練法紛紛出爐,但唯一可以確認的一點是:沒有一套特定的訓練系統可以適用於所有人身上。

 

儘管訓練的體系有別,訓練原則卻殊途同歸。觀察古今中化許多優秀的菁英選手,他們可能在高原、雪地、森林、田徑場等不同地點進行訓練,進而達到非凡的成就,其中不變的原因是,他們都謹慎的遵循訓練原則,沒有忘記引導身心對話,學習在訓練壓力下如何和身體健康的共處。
 


你覺得什麼樣的人適合教跑步呢?要跑的快、跑得久、跑得遠,還是……

無論你的年齡、性別或成長背景,無論你是菁英競技選手、業餘跑步愛好者或醫療復健從業人員,只要有志成為推廣健康、安全慢跑運動的一份子,歡迎報名全國第一個為「跑步指導員」開設的專業訓練班,跑步學堂邀請各路英雄好漢加入!

報名網址請點我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