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發表於 2012/04/16 57,065 次點閱 15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很多朋友都曾受過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ITBS) 的困擾。我們把髂脛束唸成卡緊束 (腳筋縮),這個腳筋是啟動在大腿外側,終點在膝小腿骨前外側。

平常少練習時,這條筋本來就粗厚彈性不佳,跑前暖身拉筋不足,或跑的時間太久距離太長,缺氧加上代謝累積,這條筋更彈不起來。跑步彎膝是自然現象,但每彎一次便跟大腿骨親一下,長時間下來,造成這條筋靠近膝蓋處紅腫熱痛,就是所謂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其實以上症候群是自限性,足夠休息就會復原,怕的是未復原時再度傷害,讓症狀沒完沒了。吃藥可加速解決疼痛,而復健可加速復原,防止再發最重要的是拉筋,增加這條筋的彈性。

                                                                                            圖片來源:Wikipedia

核心肌群特別是髖外展肌這部份的訓練,可以制衡長跑時內收肌過度用力造成膝蓋內轉的狀況,若使用肌內效貼布從小腿前外側 (髂脛朿的終止端) 當起點往上貼,拉到大腿的外側,延骼脛朿走向,便可控制它的移動行徑,借力保持膝蓋外翻及外轉,避免這條筋跟大腿骨外髁摩擦造成傷害。

有些體質上的異常,會增加膝蓋內轉或內翻,相對的也較容易有此髂脛束摩擦症候群。最常見的是扁平足著地時,前足明顯內翻,小腿骨也跟著內轉,因此摩擦的機會便增加。

因此有人穿內足弓墊矯正後,發生以上症候群次數明顯減少。

 

跑步新聞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