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跑步量夠嗎?

發表於 2012/08/31 18,756 次點閱 1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話說 “錢永遠不嫌多”, 當然 “跑步也不嫌多”!

根據一份competitor.com於2011年對全國跑者的問卷調查,頂尖的跑者平均一個星期要跑55公里。這樣就夠了嗎? 當然,因人而異,但這樣說吧,假如隨機挑10個頂尖的跑者來跟我 (編按:本文第一人稱敘述「我」皆指作者Matt Fitzgerald) 討論他們的目標及建議,我對其中9個人的忠告大概就是:再多跑一點吧。

對跑者來說,跑得更多是最有把握且最有效的進步方法。除此之外,其他唯一的方式是跑得更快。不過跑快雖然有效,但效果有限,它確實能使你有效率地進步,但對跑者長期的整體表現來說,還不如多跑一些。以下舉一個例子比擬,幫助大家理解。

為了增進你的生活水平,有兩種方式可選:一種是讓每分錢變得更大。例如,用一樣的錢,你在原來的商店只能買一顆蘋果,但到另一間店可以買到兩顆蘋果。而另一種方法是賺更多的錢。

你覺得這兩種方法哪一個能更有效增進你的生活水平? 不用懷疑,讓錢變大比較快,效果幾乎是立即可見的,但你的錢大概就只能買那麼多。增加收入需要花更長的時間,但是你要賺多少錢幾乎 (理論上) 是沒有限制的,所以用這種方式來增進生活水平較佳。

跑得更快就像把錢變大一樣。假如你目前每星期跑55公里左右,而之後不管原因為何,也希望能維持這樣的訓練量,那麼你可藉著加快某些部份的練習速度,在短時間內進步神速。但假如以漸近的方式增加訓練量到每星期約110公里,你能進步得更多。當然,這兩種訓練方式並不會互相柢觸,如果你能在增加訓練量的同時,也採用一些速度訓練,你將獲得更多益處。

「跑得越多,成績越好」這個說法,從科學及現實世界中得到最佳驗證。幾項研究顯示,用平均及?峰時期所跑的里程數來預測馬拉松表現最準,即使在最高層級的選手身上也適用。例如,Jason Karp博士發現,在美國奧運男女馬拉松選拔賽中,訓練量與其表現強烈相關。

當然,增加訓練量還是有個限度,否則可能因此產生不良後果,而那個限度似乎與大部份跑者受傷與否的臨界點頗為接近。換句話說,直到跑者接近受傷的臨界點前,都能藉由不斷累積里程數持續地進步。某些跑者可以承受較大的訓練量,但對某些跑者來說,臨界點則出現在相對較低的訓練量。相同的原理可適合於其他人,為了得到最好的成效,你得把訓練量推至身體極限,隨著時間累積,慢慢地增加到其他跑者所無法負荷的訓練量。

一般跑者也許會將平均跑步量從每星期30公里增加到每星期45公里以求進步,但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把平均週訓練量從110提高至130公里,或從140提高至160公里,中間持續有所進展不會遇上瓶頸?我想主因在於神經肌。每向前一步就是一步的練習,而你練得越多,你的動作就越輕鬆、越有效率。同理,大量練跑的益處就如大量練習高爾夫球一樣,對其表現有所幫助。

大部分的頂尖跑者練跑時並不會跑到極限。每週55公里?拜託,大多數的跑者沒有跑這麼多只是單純地不想。沒關係,我不是在告訴你應該這麼做,但若你願意放開心胸接受改變,那麼我會鼓勵。下次練習時,別光是以比賽完跑時間為目標,替自己設定特定的週里程數累積練習量。假使你一週從未跑超過56公里,就將目標設為80公里左右;如果你跑過的最大量是80公里,那就設成120公里。不用著急,一有不適就慢下來,以身體舒服為準。

當你達到目標後,試著減少一些里程數,並增加節奏跑和速度訓練一段時間,接著參加比賽,你會跑得比從前更快。

資料來源:competitor

圖片來源:Brighton photographer/flickr

 

 *跑步新聞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