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舉重若輕—郭婞淳

發表於 2020/03/06 15,549 次點閱 0 人收藏 512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懂得感恩的人能獲得最大能量;感恩最好的方式,就是回饋。」

你對「舉重」的印象是什麼?呲牙咧嘴、青筋外露、使盡吃奶力氣,撐起槓鈴,似乎是個吃力不討好的運動。但在台灣有位「舉重女神」,正努力去顛覆這種刻板印象,她是郭婞淳。


(圖片來源:AIPS ASIA )


「我在13歲時接觸舉重,但我當時非常討厭舉重,因為舉重對很多人來說,很多刻板印象,很矮、很壯,舉得時候,臉部表情會很醜,那時候真的很討厭。直到國三那年贏得第一面金牌,才讓我意識到,或許,在舉重,我有那麼一點點天分。」

1993年次的郭婞淳,很快嶄露頭角,2010年新加坡青年奧運女子53公斤摘銀,接著以未滿19歲就代表中華台北,征戰倫敦奧運女子58公斤級。那時她以抓舉99公斤、挺舉129公斤、總和228公斤,排名第8。比賽結束,她哭得比誰都難過。

「因為在乎,才會心痛,所以更不捨。」郭婞淳的教練林敬能,亦師亦父的陪伴,對愛徒充滿期許,「一般選手進步總是會碰上瓶頸,但婞淳沒有,她進步就像爬樓梯,一步一步往上走。」

2013年郭婞淳的名字,跟金牌劃上等號,一舉包辦亞錦賽、世大運、東亞運與世錦賽等四大國際賽冠軍,躍身成為舉重界的新星。但隔年備戰仁川亞運時,2014年5月12日一場訓練意外,槓鈴壓傷右大腿,造成股外側肌肉嚴重撕裂傷。

「婞淳的傷,沒有擊倒她,反而讓她更勇敢,那種重新站起來的勇氣,讓她變得更強。」負責治療郭婞淳的高雄長庚醫院骨科部長兼運動醫學系主任周文毅表示,手術成功後,最煎熬就是復健過程,。

郭婞淳回憶說,「很少人知道我在復健過程中崩潰,但防護員安慰我,『不要急,慢慢來』,我想這條路是我自己選的,一定要自己走下去。相信所有的挫折,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圖片來源:AIPS ASIA )

她透露,當完全無法舉起原本可以輕鬆舉起的重量時,心情幾乎崩潰,但在親友與教練的鼓勵,加上自己想重返舉重舞台的決心,咬牙撐過所有復健療程,奇蹟似的在4個月後踏上亞運舞台,即使沒有獲得獎牌,但自信心與鬥志已進階至另一層級。

傷癒復出後,天性善良的郭婞淳,更想要趁有能力時,及時行善,幫助別人。她原本想低調把過去存的獎金,捐贈一台救護車給自己當年出生的宜蘭縣羅東聖母醫院,感謝出生時醫護人員悉心照料,才能讓那時體重過輕又有臍帶繞頸的她順利活下來。但當時聖母醫院救護車還在使用年限,輾轉捐給同屬天主教靈醫會的澎湖馬公惠民醫院,添購價值新台幣150萬元的救護車給離島澎湖使用。這起低調行善,直到救護車開始在澎湖執勤,因為車上印有「天主教輔仁大學舉重隊郭婞淳捐贈」,才被媒體發現。

至於為什麼是救護車?郭婞淳說,「被槓鈴壓傷時躺在那,最渴望的就是聽到救護車的聲音,我理解那種急切的心情,這個傷讓我學會感恩,懂得感恩的人能獲得最大的能量。至於感恩最好的方式就是回饋,所以我想靠自己的能力回饋社會,幫助更多人。」除了捐救護車,她每年固定回饋母校台東體重舉重隊十萬元獎助金。


(圖片來源:AIPS ASIA )


不過 2016 年里約奧運成績,她在女子 58 公斤級賽場,以抓舉 102 公斤、挺舉 129 公斤、總和 231 公斤,獲得該量級銅牌。鎩羽而歸的她,再次淚灑奧運殿堂。只是這回淚水,與頭一回征戰大不同,多了些自省與能量。

射手座的郭婞淳,個性樂觀正向,里約奧運結束後,藉由嘗試新的事物,調整訓練心態。每當她心情不好時,會彈彈鋼琴舒壓,學習放鬆,然後讀勵志書籍,沉澱心情,培養專注和思考能力,並透過演講分享自己的歷程,走出遺憾情緒,同時檢視自己的方向。郭婞淳說,「因為接觸不同領域的事物,讓我回來練舉重不會感到乏味,開始勇敢挑戰自己的極限。」

「經一事、長一智,婞淳就像浴火重生。」教練林敬能看著愛徒成長,深深理解這一路辛苦,「因為她曾經失去,所以更珍惜未來每個機會。」

郭婞淳認為當年那場意外,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和心理,「身體不是拚命往前衝就夠了,而且也因為這個傷,讓更多人看到我的故事,原來自己可以幫助別人、影響別人、激勵別人。」

2017 年的台北世大運,郭婞淳又淚灑賽場,但這次是喜極而泣的眼淚,她在女子 58 公斤級,以抓舉 107 公斤破大會紀錄,挺舉 142 公斤破世界紀錄,總和 249 公斤贏得金牌。台北世大運舉重奪金記者會上,郭婞淳說,「相信那個 142 公斤是全台灣人民幫我舉起來的。在台灣拿金牌,比破世界紀錄意義更大,我相信這一舉,可以凝聚所有國人一同重視體育項目。」

2018 年雅加達巨港亞運,郭婞淳以抓舉 105 公斤、挺舉 130 公斤、總和 235 公斤,拿下夢寐以求的亞運金牌。儘管沒有破世界紀錄,但她成功衝出傷勢陰霾,贏回失去的榮耀。她說,「做好自己就好,接下來東京奧運,同樣不會去設定達到什麼樣的目標,而是希望把自己平常訓練最好的表現發揮在場上,這比成績來得重要。」

中華民國教育部體育署,每年都會舉辦運動精英獎來表揚台灣該年度最佳運動員,2019 年郭婞淳獲得最佳女運動員,這是繼 2013 年和 2017 年後,第三度獲得最佳女運動員獎項,而 2016 年她也拿過最佳運動精神獎。「其實能夠入圍,就代表那一年表現有一定水準,所以非常開心,很感謝肯定,其他入圍者同樣都很優秀。」同年最佳女運動員入圍的有,羽球世界球后戴資穎、世錦賽反曲弓射箭個人賽金牌雷千瑩、空手道兩屆亞運金牌文姿云以及兩屆拳擊亞錦賽金牌林郁婷。

郭婞淳頒獎典禮時,感謝之外,同樣獻上祝福,「想送給大家一個字,就是協助的『協』,這個字是我之前去學校演講時,老師問我能不能寫一個我最喜歡的字,我就寫了『協』。我覺得是這個有三個力加在一起,是很有力量的字,希望接下來的日子,所有人一起為東京奧運加油。」

「協」/曾文祺題字(圖片來源:AIPS ASIA )


中文有句俗諺叫做「舉重若輕」,字面上意思簡單來說,舉起沉重的東西,卻好像提起很輕的東西。主要用來比喻,面對難題或肩負重任,但因過去累積的智慧或才幹,應付起來輕鬆自若。「舉重若輕」背後代表著是成熟,焠鍊出的歷練,沒有被挫折、逆境擊敗的意志力。

郭婞淳歷經傷痛,重新站起的勇氣,感動許多人,她同樣感謝自己,沒有放棄,也更希望傳達舉重之美給全世界,「我希望在舉重這塊,能夠把很重的重量舉起來,讓人家看起來是很輕鬆、很舒服,讓人家感覺舉重是賞心悅目的,想要去扭轉大家對舉重的看法。」


文/楊育欣(體記協會秘書長)、「亞洲女性在體壇」媒體平台提供

圖/教育部體育署、戴見安提供

書法/曾文祺題字

*更多精彩女性故事,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