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皇速訓練營每週心得──P.J. Zhang

發表於 2018/01/07 5,175 次點閱 2 人收藏 1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Mizuno全馬330訓練

這能次入選”皇速傳說挑戰賽—2018高雄國際馬拉松全馬特訓班”,要謝謝投票給我的朋友與評審的肯定,讓我可以藉由訓鍊來接近更理想的成績。
這次的特訓班分成兩個,一個是全馬於315(3小時15分內)完成,另一個是330(3小時30分內)完成,我那麼厲害那麼強,加上今天跑最後一名的情況下,我當然是在330的組別。
訓練期大約12周,會分成三次測驗(開始測驗、期中渣打半馬測驗、最後的高雄馬前測試)與一次的成果測驗(高雄全馬),剩下的就是使用GARMIN 735 心率錶內教練給的菜單進行訓練。
今天早上就進行了第一次測驗,測驗的內容為5000公尺,也是同樣分為兩組(330與315),由330組的先跑,其次再由315跑,教練Daniel講解說這目地主要是了解每個組員的能力與實力為何,很榮興的我跑最後一名,這個殊榮讓我晚上想怒喝啤酒來懲罰自己,而其他的組員真的都很強,就可能連他們的阿嬤都比我強,應該吧!
當天下一點點毛毛雨,嘴角有點上揚,當教練說一點點雨還好,嘴角回復平行
最後一名就是要用氣場嚇死他們,跑到最後臉就非常猙(狼)獰(狽)
而在測試的前後,教練也介紹了靜態拉身/熱身與動態拉身/熱身,目地是要讓自己本身的身體熱起來而不讓它受傷,靜態拉身/熱身主要是將身體舒展開,而動態拉身/熱身是讓身體準備強度訓練前的預備,這些熱身不外乎就是核心、拉伸、姿勢幾個的準備。

熱身非常的重要
測試的講解分為以下 :
1. 保暖重要,熱身時可穿簡單的外套,避免身體的不適
2. 熱身是訓練前的重要一環,依個人狀況而定,不盡相同
3. 跑姿沒有一定,動作已養成,應要找適合自己的跑姿為佳
4. 菜單沒有一定適用,就依能力範圍訓練,過多過少都不好
5. 以穩定、核心、自然為跑步的方向
測試完後就給於這次的物資,有四個 :
1. 皇速WAVE EMPEROR 3一雙
2. Mizuno訓練上衣
3. Mizuno全馬上衣與褲子
4. GARMIN 735 心率錶

這次的鞋子、手錶、衣服是訓練用,鞋子是主角
並開使講解,大致分為心理的建設與訓練知識及訓練菜單三總,
1. 心理的建設,就是要我們了解訓練過多過少都不是見好事,何時該訓練就訊練、該休息就應該休息,保持著這樣及信心的心態下進行。

對我來說,非常有挑戰性,所以有本事衝著我來呀!!
2. 訓練知識大致分為五大指標
(1) 有氧耐力(Endurance)
(2) 次乳酸閾值(Marathon Pace)
(3) 乳酸閾值(Threshold)
(4) 攝養能力(Interval)
(5) 爆發力(Repetition),
跟我看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類似
(1) E,輕鬆跑
(2) M,馬拉松配速
(3) T,閥值配速
(4) I,最大攝氧量的間歇訓練
(5) R,速度的無氧反覆訓練
這次課表著重於有氧耐力,其次為次乳酸閾值,並搭配間歇訓練,來訓練本回的挑戰,真的受益良多,能吸收多少就吸收,同時能學以致用才是重點。

訓練量由重到輕,體力預期的可以提升,希望如此
3. 訓練菜單,最後在課堂上講解如何在這12週的期間進行同步化的訓練,以前可能真的需要教練到場緊迫的確認,而拜現在科技所賜,使用心率、GPS、雲端方面的記錄,來確認各個學員的狀況,由其是心率這部份,可判斷出心跳最大與最低,並可延伸含氧量、VO2max等的數據,來客制化每個人的最佳訓練方式,當然數據只是參考用,但有數據就能均算自己的能力值,讓自己的訓練提升到最大化。

這次使用GARMIN 735 心率錶來訓練課程
最後謝謝大家,日後12週內的文章每週的訓練動態,還請大家點閱觀賞喔,至少每週看我被操到跟狗一樣或是最後我失敗了還能取笑我這兩點,應該值得點閱。

眼睛張開呀丕杰~



330全馬訓練第二週(Mizuno)

沒錯,第二週了,這次我又想到一個如何100%的達成330(3小時30分)全馬的方案,就~是~跑步時鎖定正妹(而且一定要跟林明禎很像的才有用,這個我堅持不能改),就跟著她到終點,這樣...跑完應該就會被當成變態給逮捕了吧,嗯~~~這個方式有點點白癡,算了。

這周的訓練還算是有氧訓練但加點點衝刺,課程如下,再給大家參考看看
第一天 ,有氧跑4公里,間歇200公尺共20次,收操4公里
第二天,有氧跑40分鐘
第三天,有氧跑60分鐘,收操20分鐘
第四天,有氧跑30分鐘,間歇100公尺共6次
第五天,休息
第六天,山路跑25公里
有氧跑速度為5:35分~5:50分/公里,間歇跑速度為4:05分~4:40分/公里,跑一次休息一分鐘,收操跑速度為5:50分~6:10分/公里。
值得說明,山路跑盡量與有氧跑速度一樣,因為山路主要靠上下坡來訓練其它平常少用到的肌群,並加強心肺有氧,在資料上也說明到,不見得一定會進步,但多元化運動對體能是有所提升的。
另外山路於上坡時盡量能跟上配速就跟上,主要是鍛鍊心肺與耐力,所以無法跟上就以自身的心率再提高5~10bpm,初步還是依身體感覺為主,不要太在意手錶上的數據,慢慢的提升再求到速度。
所以我這周去再去攻義大的山,差點翻白眼到後腦,跑到後面真的邊跑邊罵三字經,沒事練這個做啥,白癡,但跑完後就心情超好~~~~哈哈

左邊圖是想跟大家說,冬天跑步一定要保暖,右邊的圖是想說應該不會有人看完整篇文章,所以隨便做個白癡的動作應該沒人發現



330全馬訓練第三週(Mizuno)

第三周先說課表好了,
第一天,休息
第二天,有氧跑4公里+間歇300公尺*12次/100公尺休息+熱身跑4公里
第三天,有氧跑40分鐘
第四天,有氧跑60分鐘+熱身跑20分鐘
第五天,休息
第六天,長跑30公里
第七天,有氧跑30分鐘+間歇100公尺*6次

有氧速度為5:30~5:50分/公里
間歇速度為4:15~4:20分/公里
熱身速度為不限,但還是在5:50分/公里內
最辛苦的應該是長跑30公里的訓練,感覺大腿沒有恢復,跑到第19~20公里時開始翻白眼,再跑到28公里後開始翻白眼跟罵髒話,中間還有肚子痛,所以接下來應跟針對肌肉恢復與腸胃不適情況來研究。

短短30km居然休習了好幾次,從中午跑到晚上,你跟我說這個效率會好嗎?會嗎?會嗎?
這次我還是有想一個可以達到330的目標,就是大量購買帥的裝備,讓自己自我良好感覺提高,高到一個不行,然後用這個信心衝到終點吧,哈哈哈哈,只是太東西在身上應該算累贅,最後應該是會落馬,哈哈哈,沒關係,帥度最重要,哈哈哈,該死這個想法也太噁心了。

裝備太多也會導至效果不好與累贅



330全馬訓練第四週(Mizuno)

這回為第四周的訓練文,但今天跑步中比較輕鬆又想出如何達到330的完美計劃,既然裝備太多會造成累贅,那就完全不穿,脫光光將恥度放到最大,就用這個恥度衝回終點,這樣330的計劃一定成功,哈哈哈哈……然後就被警察抓了。

以下為第四周的訓練計劃
第一天,休息
第二天,有氧跑4公里+間歇跑200m*20次+有氧跑4公里
第三天,有氧跑40分鐘
第四天,有氧跑2公里+間歇跑3.2公里*4次+有氧跑2公里
第五天,有氧跑40分鐘
第六天,休息
第七天,山路跑25公里

有氧速度為5:30~5:50分/公里
間歇速度為4:15~4:20分/公里
熱身速度為不限,但還是在5:50分/公里內

這次比較累的是第二天與第四天,第四天的訓練可稱為法特雷克跑法(Fartleks),簡單的說就是有計畫或隨興的切換有氧與無氧跑法,有點像一般慢跑其中加上Yasso 800s的切換跑法,提升跑速,並迎接下周的速度訓練周期。

這次跑山路終於加上水背包了,不用怕跑到一半沒水喝的問題,但還是有肚子痛的問題,這個要再研究看看



330全馬訓練第五周(Mizuno)

第一天,休息

第二天,有氧跑2公里+間歇跑1公里*5次/休息1.5分鐘+有氧跑2公里

第三天,有氧跑40分鐘

第四天,有氧跑2公里+間歇跑3公里*3次/休息3分鐘+有氧跑2公里

第五天,有氧跑40分鐘+有氧跑20分鐘

第六天,休息

第七天,長跑20公里,前10公里(5分25秒/公里),後10公里(5分25秒/公里)

有氧速度為5:30~5:50分/公里

間歇速度為4:15~4:20分/公里

一月開始就進行速度的提升,並於1/28當天進行半馬的測驗,希望跑速可以恢復到4分40秒/公里,但這幾次跑下來,還是有點困難。

第四天進行法特雷克跑法剛好遇到下雨,還好雨勢不大,穿著雨衣、戴帽子來保暖,避免受寒感冒,在跑步基本上保暖部位就是 :

  • 脖子
  • 末稍(手掌與腳掌處)


接下來是這周開始實驗吃什麼比較不會再運動過程中肚子痛,整理幾項 :

  • 運動前先進行清腸胃(大量喝水)
  • 運動前不要吃太飽,吃點碳水化合物(如米、麵包)
  • 蛋白質與膳食纖維少吃

但還是會不小心吃太多,目前改使用BCAA(支鏈胺基酸,胺基酸可以說是蛋白質的生成來源,使用可以增加活動持久與減少肌肉分解流失,但效果很有限)還不太會造成腸胃不適情況。

最後我想不出來我要如何達到330的全馬第五次計劃,不過有本書叫刻意練習,書中有說到,如要達成目地,簡單的就是獎勵,我想我撐不下去時可以喝一灌啤酒或是說再撐一下就可以喝啤酒了,這樣效果應該可以達到,但這樣可能不是跑到一半就吐不然就是整個開喝了,好像也沒有非常的理想。

以前覺得啤酒是世界上最難喝的東西,現在我覺得應該要為它歌頌與訂個國定假日來紀念它



330全馬訓練第六周(Mizuno)

第一天,休息
第二天,有氧2公里+800公尺*6次/休息1分30+有氧2公里
第三天,有氧40分
第四天,有氧50分+短跑100公尺*6次
第五天,休息
第六天,長跑32公里(每10公里漸進式提速)
第七天,有氧30分+短跑100公尺*6次
有氧速度為5:30~5:50分/公里
間歇速度為4:15~4:20分/公里

這周強化的第二週,開始對拉肚子的情況有所改善了,只是....第二天的強化跑步居然下雨,只能穿雨衣然後一個人在操場跑步,有點點像變態一樣。
第六天的長跑,發現跑完10km有點撐不下去,加上晚上有事,所以放掉,跑回去整理,後來仔細想想原先跑速可以達到4:35分/公里,現在好像掉到5:15分/公里,這樣半馬完成時間會超過1小時45分,可能....喝太少啤酒(喂)。
這次都是文字沒有圖片,有點懶惰了,但這次還是有想到如何完成330全馬的計劃,就是........這次到這邊,謝謝大家

怎麼辦,這次會被發現打混而退槁嗎?沒關係,反正沒人會注意到最後這裡,嘿嘿嘿

這次長跑發現的新地點,跑完一趟約10km,還不錯。IN 楠梓都會公園



330全馬訓練第七周(Mizuno)

6km/休息2.5分)*5+有氧跑2km
第二天,有氧跑40分
第三天,有氧跑2km+間歇跑15分+有氧跑20分+間歇跑15分
第四天,有氧跑40分
第五天,休息
第六天,長跑20km
有氧速度為5:30~5:50分/公里
間歇速度為4:35分/公里
其實這周要說的是發現自己跑力有下降的情況,雙腳有酸的感覺出來了,但是還是分段的把課表吃下去(對~給林背呷樂企),但想想真的不能忽視這個感覺,所以先去中醫看看,並向教練詢問改善方式:
丕杰:
教練好,我是330組,目前近期中發現跑速大幅變慢,雙腳很酸,跑量是以前的一倍,沒有自加作業與比賽,是否為[撞強期],有詢問查詢資料,方式為]嘗試不同運動]或是[休息]及[心態放鬆],是否有建議的方式來改善嗎?

教練:
1. 在你感覺到訓練量讓你感到如此疲勞前,應該要問教練
2. 可以減少輕鬆跑的時間嘗試調整看看
3. 可能的原因會在於這個訓練的份量和你過往習慣的訓練有所差距
4. 由於還沒進入到最後的調整期,是不用擔心太早,事實上現在也是訓練週期最嚴苛的時候
5. 生活作息多注意恢復,維持素質跑,輕鬆跑不要太在意配速,保持體感輕鬆,斟酌分量調整看看
6. 撞牆期(bonking)和你的現象沒有關係,是錯誤的資訊
所以還是不能病急亂投醫,網路有些訊息並非正確,甚至可能誤傳錯誤訊息,還是要諮詢專業人士與經驗,在這邊對自己的無知感到對跑友與教練感到羞愧,所以目前先調整感覺,並多休息,避免影響後續的運動表現。
這次多了個測試能量包的補給,因為我目前亂吃東西會造成跑步中會有拉肚子情況,所以這次開始慎選補給的食物,基本上選了
1.BCAA
2.碳水化合物/醣類較高的食物
3.稍微補充點電解質
4.B群
最方便的就是能量包,帶在身上每5~8km補給一次,避免體力不支,會造成效果很差情況產生(之前台南古都馬跑完忘記補充,差點倒下去),希望這次的台北半馬期中考可以順利且回復到以前的水準。

賽前與中都吃能量包,賽後狂吃蛋白質與澱粉,晚上一定用酒來獎勵自己並給次回跑步的動力



330全馬訓練第八周(Mizuno)

第一天,休息
第二天,有氧跑2公里+(1.6公里(4.35公里/分)+1.6公里(4.55公里/分))*3次+有氧跑2公里
第三天,有氧跑30分
第四天,有氧跑50分+間歇跑100公尺*6次
第五天,有氧跑30分
第六天,休息
第七天,期中測驗,全程配速4.40~4.50公里/分

有氧跑為5:35~5:50公里/分
間歇跑為4:35公里/分
以上為第八週的訓練菜單,這週的結果就是雙腳酸痛到想哭,所以期中測驗渣打半馬跑出我歷年來最差的成績(02:00:00),前三公里可以用4.40~4.50公里/分速度,但後面開始雙腳開始酸,之後的每一公里就停下來休息,完全無法用4.40~4.50公里/分的配速全程跑完,加上旁邊刷過的幾個人問說你還好嗎,超級沮喪的。

本週開始要針對雙腳酸痛的感覺進行改善,希望在2月11日16公里配速跑(4:55公里/分)與2月25日的高雄國際馬拉松全馬(3小時30分內)能完全達成,故先來敘述改善腳酸痛,目前治療方式為中醫與西醫,兩個療法都有不同的說明:
中醫就先針灸後進行推拿,推拿的師傅推估應該是雙腳肌肉發炎情況,盡可能休息一周再進行運動。
西醫先問診查病史推論是脊椎末端壓迫(好顯不是脊椎分離)與雙腳肌肉發炎,先進行復健,並吃藥來改善。
復健師的建議是跑步前進行暖身與舒展,平常就躺平休息。
其實我跑步最多是腳酸痛三四天後就康復,這次狀況有點久,加上大家都小破個人最佳成績(PB),真是挺心煩,但心煩還是要先將目前問題處理與解決比較實在。
接下來要講皇速三Wave Emperor3鞋子的開箱文了(贊助鞋子的條件就是來寫一篇鞋子介紹,以下供給大家參考看看)
鞋子的總重為215g,較重的鞋款大部份有避震、保護(約250~350g左右),較輕的鞋款為求速度(越200g以下),這次皇速三Wave Emperor3目地是給全馬成績於2小時30分~3小時30分的人所設計的,所以鞋款不能太重。
鞋身使用了網布與人工皮革還有薄膜複合材而成,網布目地是輕量與透氣,人工皮革與薄膜複合材是支撐與保護作用。
鞋底的部份前端為抓地較強的顆粒紋碳材質,中間是保護與支撐足弓,後端為抗磨的聚碳材質,而中底沒有太厚,追求速度,反饋與吸震不能太多,避免作功抵消。
鞋帶的部份有別於一般鞋款,有點不對稱,應該是要符合貼近腳形而設計的。
兩個月實穿心得
穿下去感覺雖說硬,但不會造成在運動中磨傷
透氣感足夠不會造成雙腳運動中悶熱
踏地回饋不會很大,但會感覺鞋底硬,追求速度感尚可
鞋子算輕量,跑到中後期無負擔感覺

P.S. 封面放這三個cosplay應該不會太過份吧,我超想進去看電玩展的
P.S. 下圖這大哥應該是用他生命在跑步,我這一點傷還叫成那樣,太羞愧了



330全馬訓練第九周(Mizuno)

第九周的課表如下 :
第一天,休息
第二天,有氧跑50分 + 間歇跑100m六次
第三天,有氧跑40分
第四天,間歇長跑5公里
第五天,有氧跑30分 + 間歇跑100m六次
第六天,休息
第七天,配速跑4公里 + 馬拉松配速跑8公里

有氧跑5:35~5:50分/公里
間歇跑4:35~4:50分/公里
配速跑5:05~5:15分/公里
馬拉松配速跑4:55~4:59分/公里
這周開始將跑量降低,因為想讓大腿與小腿休息足夠再進行訓練。但也不是完全不動,放掉幾個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單純的只是有氧跑幾公里,然後開始作我以前不愛作的事,收操與熱身。
我覺得跑到大小腿會酸痛,應該是鐵腿的問題,原因應該就是以前我都是室內跑步機的5~10公里訓練,現在改為室外操場的5~30公里,大小腿肌耐力一定是不夠,所以造成酸痛,以前也不是很愛熱身與收操,才會造成身體的恢復力變慢,因此漸漸的開始查一些資料,希望剩三週的時間可以慢慢恢復到比賽水準。

我是不是又偷懶了,噓~



330全馬訓練第十周(Mizuno)

第十周的課表如下 :
第一天,休息
第二天,間歇跑15分 + 馬拉松配速跑20分 + 間歇跑15分
第三天,有氧跑40分
第四天,400公尺衝刺(4:00公里/分) + 馬拉松配速跑1600公尺*5次
第五天,有氧跑30分
第六天,休息
第七天,(期末測驗)馬拉松配速跑10公里 + 間歇跑1公里/慢跑1分鐘*4次
有氧跑5:35~5:50分/公里
間歇跑4:35~4:50分/公里
配速跑5:05~5:15分/公里
馬拉松配速跑4:55~4:59分/公里
很榮幸的說,我這周全部都沒有照課表跑,除了第七天的測驗,其他的跑步全部都輕鬆跑,哈哈哈哈哈。

這次來說一下去台北最後一次的訓練與心得好了,訓練當天是早上七點(這點我覺得可以),跑步地點在公館河堤(這點我覺得可以),但是當天下毛毛雨(這點我覺得鞋子會濕很煩而以),早上先到公館捷運的報到與暖身,並簡單的說明訓練課表 :
前10公里馬拉松配速跑,休息一分鐘後,間歇跑1公里/慢跑1分鐘*4次
330與315的各別都有Pacer(配速員)帶領跑

當天真的很冷,只能在轉角的地方避寒(因為轉角有270度,比較熱,好冷的笑話喔)
前10公里我大致上可以吃下課表,但後面的間歇跑大腿跟小腿還是會酸,整個放掉,希望整個人慢慢的恢復,但這樣的酸痛讓我非常的失望,希望這樣的酸痛趕快消除。

前10公里可以,後面間歇讓雙腿有點吃不消,也謝謝Pacer在後面跟跑,不然我真的太軟弱了
跑完後就開始收操,並往台大旁的一家咖啡廳進行最後的講課與賽前叮嚀 :
接下來的課程能跟上就跟上,不用太過意練習,以調整為主
比賽當天的補給能在賽前適應就先嘗試,避免產生反胃的不良反應
前35km依照配速跑,先求穩定,35km後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加速
比賽當天可能比較熱,穿著部份簡單避免衣物磨擦而擦傷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