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初登板 我們進的是同一個終點!

發表於 2014/12/24 3,883 次點閱 1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人生初馬,達陣!


完成人生初馬,興奮之情難以言喻。
(照片來源:曾文誠)

朋友問我第一次跑全馬就能跑完的感想是什麼?我說是一種「很痛的爽!」其實我跑步的歷史短得可憐。2012年幾個ESPN同事想報台北富邦9K,問我要不要。說真的,談起跑步,當兵時實在是有夠痛恨這件事,總覺得那是不得不為的舉動。但沒想到三十幾年後的我當下居然就一口答應。

但平常沒有跑步習慣的我,只想一件事,要跑9k至少要練一下吧,別到時上氣不接下氣地從頭走到尾那就糗了。結果只為了「面子」兩個字卻練出了興趣來,從一開始的1k、3k、到5k,從中只體悟一個感想,原來跑步並沒有想像那麼累、而它產生的好處,廣大的跑友應該比我更能說出它的數項優點,所以就這麼固定地每週、每月的跑下去。

拉回這一次的台北富邦馬拉松。會想要挑戰是因為去年有跑完半馬的經驗,今年想試看看自己究竟能到的極限在哪裡?不過長久從事棒球推展的經驗告訴我,任何運動都一樣,沒有好的賽前備戰,要想達到一定的目標好比像在熱水中取冰塊一樣的困難。

而人家說「盡信書不如無書」,但我覺得有些跑步的書籍或網路上的分享文還是很值得參考的,所以除了平常利用有限時間練跑之外,比賽數月前按書上指導的調整,例如例假日跑足兩小時、20k(我太太在後頭騎車一路相陪,就成為我最好的練習員),再加上定期的上健身房重訓,絕對有它的效果。


fox主播也共襄盛舉照片來源:曾文誠)
去年跑半馬全程大雨不斷,今年最擔心的還是天候的狀況,不過所幸、至少出發時天氣是ok的。講到出發,跑過富邦的人都知道,出發那一刻真的有那種「是不是全台灣人都擠在這裡」的感覺,動也動不了,直到十分鐘後才能微速的出發。

不過一種私心的想法是,這種快不起來的速度反而對我是最「適合」的。因為像我這種除了慢還是慢的跑者而言,反正也是快不來就真的很「適得其所」。

而慢也是自已跑前的幾個策略之一,那就是寧可慢,也不要快,寧可平均六分半到七分/公里,從頭到尾、除了水站之外都不停地跑完,也不要忽快忽慢地亂了節奏。

hasta la vista, 曾公照片來源:曾文誠)

除了均速之外,另外就是堅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辦到。回想去年跑半馬 ,早上四點多起床,看著窗外天氣又冷雨又大,真的很想躲回被窩,但我對自己內心大喊:「我一定要跑完!」然後就勇敢地跨出門去。今年五月去台東跑三鐵也是如此,從游泳、自行車到跑步,尤其像我這樣年紀的人是需要一些堅持方能挺到最後目地的。

全馬還是同樣道理,尤其是從中山北路進河堤,那種感覺無止、無境地繞河堤跑,從內湖一路往前進、看著圓山飯店在很遠、很遠的一小點,直到它在你身前,然後再跑到你身後、再繞圈地出現它在你左側。過了30k體力下滑中,但眼前看到的,河堤之外還是河堤。在此時你除了告訴自己「我一定要跑完」的堅持意念之外 ,好像沒有對抗它的任何辦法。

最後一點想提的小經驗分享是:不要自己嚇自己,別被莫名的恐懼給擊倒。回想今年三鐵比賽,賽前一直被游泳時可能會發生的各種狀況深感不安:聽說會被其他參賽者腳踹到、游不完怎麼辦?結果呢!真正比賽時什麼事也沒發生,不過也許是我游太慢,根本沒機會被踹到吧XD 。跑步也是如此,每次跑都東想西想,上個月跑石門水庫半馬就擔心太多坡很累。這一次跑全馬怕跑不完被關門,或是半途抽筋怎麼辦,但很幸運、也許得利於平常訓練分量夠,結果是平安跑完,所以太多的莫名恐懼、只是徒增你的緊張感,反而造成賽前無法安睡,影響隔日比賽成績。


途中和其他跑友相互鼓勵(照片來源:曾文誠)

其實說起跑步的能力,我充其量只是個一A的選手,但不論是哪一級的棒球選手 ,是大聯盟明星球員也好、是小聯盟的板凳也罷,我想打出安打或投出三振時內心的快樂是沒有分別的,所以我雖然沒有跑進四小時內,但能完賽,內心的喜悅和所有人是一樣的,更何況跑馬拉松率先抵達終點跟最後一位完成的人,他們拿到的獎品都是一樣的,這不是就是跑馬拉松除了成就感之外最迷人之處嗎?所以第一次參賽就能跑完的我,高興之餘也就在此班門弄斧地多說了幾句。

最後感謝家人支持還有蔡承翰教練,沒有你的指導我離目標的距離還很遙遠。

 


在2014這跑步熱潮席捲台灣的一年中,你是否有不一樣的跑步回憶與收穫呢?就像盧明珠所分享的,一百公里是無止盡的學習,愛跑步的你想必也在這一年中獲得了屬於自己的一些什麼,歡迎你和運動筆記的跑友們分享,參加「跑步的這一年」年度徵文大賞,不僅可以為自己的跑步生涯留下回憶,還有機會獲得好禮大獎喔!

 

*跑步心得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