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測試] 動力始終來自於中足 Skechers GOrun 3

發表於 2014/03/05 21,677 次點閱 4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Skechers的多款鞋款外觀都滿類似的,呈現流線形的設計。第一眼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Performance系列的「S」logo;前掌部位的鞋面是以三層材質所組成,上層是透氣的網紗層;中間是可以提供支撐的發泡層,裡層則是伸縮性網布。

第二眼會注意到的是它的鞋底:由圓形顆粒狀的推進型感應器組成的大底

第三個會看到的是主打的足弓推進器設計,從側面的鞋底可以看到寫著:M-Strike。

在配色方面,這是GOrun3優先主打的男鞋配色是紅黑色,簡單又帥氣。未來應該會有更多鮮?的配色上市。


看似很厚的鞋跟,實際只有4mm的鞋跟高度差

 

試跑心得

2/12 第一次試跑

地點:跑步機
距離:2K

拿到鞋的第一天馬上來測試一下,由於晚上趕著去吃春酒,因此只有稍微小跑了一下2K的跑步機,體驗一下跑感如何。


後腳跟弧度設計

Skechers的廣告詞:「Go Like Never Before,體驗前所未有的路跑體驗」這句話是有意義的。穿上GOrun 3之後,覺得有個地方很不一樣:後腳跟的弧度。


足弓推進器設計

先試走了幾步,發現用腳跟著地的瞬間有股力量帶著你自然地向前傾,改成用中足著地的方式,搭配Skechers強調的足弓推進器的巧妙設計,使得我們自然而然地用中足著地的跑法。


單腳重量約170g(含鞋墊),(照片來源:鄒宏傑)

2K的初體驗:鞋身真的很輕,26cm的鞋重約170克左右,每一步下腳後的回饋彈性不錯、避震性佳、鞋底柔軟,最特別的就是跑起來會有種不斷往前傾的感覺,促使每一步都是中足著地的跑姿。

GOrun3和GOrun2有著類似的跑感(照片來源:鄒宏傑)

之前曾經穿過GOrun 2,對於這樣的跑感並不陌生,不過對於完全沒穿過該系列跑鞋的跑友值得一試,真的是很特別的體驗。而我自身感覺與GOrun 2滿像的,差在一些外觀網布材質、支撐條設計、鞋舌、鞋墊的變更。

 

2/19 第二次試跑

地點:跑步機
距離:5K

上次測試之後,隨即參加了2014超馬嘉年華24小時賽,身體還在恢復中。第二次的測試選擇跑5K恢復跑感。


具避震效果的鞋墊(照片來源:鄒宏傑)

Skechers GOrun系列對於鞋墊做了一些功夫。

我們可以選擇要保留鞋墊或是不採用鞋墊兩種不同的觸感來使用。不採用鞋墊的方式可以讓我們的雙腳更接近地面,即所謂的類赤足的體驗;保留鞋墊的方式則與一般的跑鞋差不多,藉由鞋墊的設計增加保護性、支撐性與避震。


有無鞋墊的說明文字(照片來源:鄒宏傑)

GOrun 3的鞋墊與2代有些差異,在厚度上GOrun 2的鞋墊較薄,而GOrun 3稍微厚些,應該是為了避震效果而加厚。

這次試跑我選擇將鞋墊抽出並且以不穿襪的方式進行測試:GOrun 3的平鎖式車縫法組成的無接縫式的結構,讓不穿襪的雙腳感受像是穿了一雙襪子一樣,鞋子和腳合為一體。GOrun 3相較GOrun 2將鞋舌改為輕薄造型,使得腳背不會有壓迫感。


標有鞋子各種功能的標籤(照片來源:鄒宏傑)

另外把鞋墊抽出之後也更能感受與地面的接觸感,GOrun 3強調只有4mm鞋跟高度差,不會有一般厚底跑鞋的沉重跑感。5K下來的確有點像是赤足在跑步一樣,但跑完之後仍然會覺得腳背與鞋舌之間有些微的磨擦發生,或許與鞋舌的材質有關,建議若不穿襪的話也要在容易磨擦的部分貼上透氣膠帶會比較好,另外若需要長時間跑步的話,還是建議穿著襪子。

 

2/20 第三次試跑


GOrun3足弓推進的感受很明顯(照片來源:鄒宏傑)

地點:社舊國小週邊
距離:10K

今天將距離拉長到10K並將地點換到柏油路面上。

有了前一天不穿襪的測試,今天改成穿襪但鞋墊一樣是拿掉。

起步後,可以感受到足弓推進器帶來的動力,每一步會自然的前傾,不過這種感覺通常是剛開始跑的時候,一旦身體慢慢習慣後就不會有如此強烈的感覺。

另外,拿掉鞋墊之後跑在柏油路面上真的非常貼近地面,有好幾次踏到小石子都會痛一下,腳掌在落地時也可以感受到鞋底(大底)帶來的微妙抓地觸覺,這與鞋底採用小圓形的感應器有關。


鞋底由小圓形的感應器組成

對於常常會接觸到地面的部分則加上紋路增加磨擦力與抓地力。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圓形感應器的耐磨程度,若是跑在路狀較差的路面上會減少大底的壽命。

10K下來還有一個感覺:避震。

GOrun3使用獨家的RESALYTE緩衝設計,使得跑起來有類似其它款較具重量慢跑鞋款的避震效果,令我滿意的是這種避震效果可以做在200克以下的輕量鞋款,算是輕量與避震兼具。

P.S.:如果說要避震再好一點,則可以將鞋墊放回去。

 

2/23 第四次試跑

地點:湳雅自行車道
距離:10K

這天到傍晚才出門練跑,原本是想要進行速度稍快的配速跑10K,但在起初的2K未達自己預定的配速(狀況有點差),索性還是改回慢慢跑10K做結束。

但也不是沒有收穫,至少在起初的2K速度稍快的情況下感受GoRun 3的跑感。GoRun 3的足弓推進器及鞋跟的獨特曲線使得在速度快的情況下,自然而然採取中足式的跑法,每一步會感覺到腳底的中足接觸地面的瞬間再拉起小腿,若是這天狀況好的話,應該可以持續用這節奏跑完10K的tempo run。

 

2/25 第五次試跑

地點:湳雅自行車道
距離:5K

久違的晨跑,想說跑個5K動一下就好,心想5K而已也懶得穿襪,直接就赤腳套近GOrun 3進行晨跑了。

相較先前曾經不穿襪跑過一次跑步機的5K,這次的不穿襪5K跑得比較不磨腳了,或許是鞋型已經慢慢貼合我的腳型。

我還滿喜歡這種不穿襪直接穿上GOrun 3的感覺,跟地面的接觸更近,跑感仿赤足可以訓練到小腿的肌肉。

另外這幾次的試跑發現:鞋子與地面接觸的聲音滿小的,這與大底的材質有關,這材質與地面的接觸不像有些硬底鞋在碰觸地面時會有很明顯的聲音。

 

總結

  1. GOrun 3延續GOrun系列輕巧的設計,26cm的鞋單隻約170g加上獨特的足弓   推進器、後腳跟的弧度設計使得這雙跑鞋可以讓跑者們盡情快跑並且自然地使用中足跑法。
  2. 鞋底的圓型感應器加上避震的中底設計,跑起來非常舒服,可以感受到每一步腳底傳來的回饋力量。
  3. 鞋子的包覆性非常好,即使是不穿襪直接穿上去也非常舒適,強調像是襪套式的包覆效果。
  4. 鞋墊的避震設計:跑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或是不同的訓練使用鞋墊(加強避震效果)或是將鞋墊抽出仿赤跑的方式練跑皆可。
  5. 大底的耐磨度因為材質的關係,在損耗上比較明顯。在跑了約44K之後的磨損情形如下圖:可以看出在中底附近磨損較嚴重,也驗証了中足式的跑法及足弓推進器的效果。
 
 

以上測試產品由Skechers提供,更多跑鞋資訊,請到運動筆記跑鞋專區

 

*跑鞋資訊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