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櫥窗] 揭開足底的秘密 PUMA Mobium Speed

發表於 2014/09/22 8,488 次點閱 1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照片來源:Ben)

若要找一雙近年來最令人驚豔的跑鞋,PUMA Mobium系列想必會在候選名單之中,因為它創造了跑鞋中底與大底的全新設計,讓中底化被動為主動,不再只扮演受力壓縮的緩衝墊,而能像人類足弓一般地收縮伸張,從跑鞋與雙腳各唱各的調、腳適應跑鞋,變成鞋腳合而為一,共譜一篇跑步的協奏曲。


(照片來源:Ben)

Mobium系列所採用的科技,是PUMA從2013年全新開發,號稱模擬動物生理結構與運動型態而打造的動態適跑科技(Adaptive Running),從2013年至今,鞋款歷經了三代的更新,前兩代機能與設計大致雷同,僅針對鞋面做小幅修正,而今天鞋測的主角—Mobium Elite Speed,則是大幅改款,奠基於動態適跑科技下而設計出全新的鞋面,與更為強化的大底。

廣告中也找來世界百米紀錄保持者Usain Bolt代言,以號召「全世界最會惹麻煩」的人為主軸,因為惹麻煩的人總是希望跑得更快而不被抓到,卻又勇於嘗試和挑戰,希望帶出這款跑鞋追求速度的概念,「Forever Faster」

 

鞋面:全方位彎折不設限


(照片來源:Ben)

Mobium Elite Speed改款的兩大重點,分別是鞋底與鞋面,鞋面使用了Adaptive Fit動態貼合技術,透過延展與伸縮性相當優異的布料,完整包覆中前足,鞋面一體成形,沒有剪裁與拼貼,讓鞋面能因應腳掌各種角度的動作來彎折,並維持穩固的包覆與舒適性,改良傳統鞋面因為和雙腳動作或腳型而無法完全貼合,容易產生空隙與不舒適的缺點。


(照片來源:Ben)

Adaptive Fit鞋面科技僅應用在中前足,這是因應Mobium Speed是速度取向的鞋款,快跑時腳掌會傾向於中前足落地,所以中前足的動作範圍會比較大,也需要更全面的包覆,但後腳跟的穩定性也不可偏廢,否則步伐會容易不穩定,也可能增加扭傷的風險;若將鞋身分為前後兩半部來看,中前足就是前述提到的Adaptive Fit,後腳跟則使用軟性塑料包覆強化,猶如一個增大範圍的足跟杯,加強穩定性,又不會影響足部活動。

 

內襯:如轎跑般融合舒適於速度之中


(照片來源:Ben)

Mobium Speed在原廠的定位是一雙適用於速度練習的鞋款,但正如汽車,同樣身為跑車,也有機械硬派如Lamborghini或豪華轎跑如Bentley的差別,Mobium Speed較屬於後者,柔軟厚實的內襯和一般路跑鞋鞋面輕薄的感受大異其趣,第一次穿上跑鞋還以為自己穿上了舒適取向的慢跑鞋款。


(照片來源:Ben)

這樣的設計在速度鞋款中是比較少見的,鞋舌也採用柔軟舒適的絨布,整體的穿著感相當舒適;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鞋身填充較厚,但鞋帶孔位配置偏前,固定的部位也比較偏前腳背,腳踝週圍處的活動範圍增加不少,但相對的穿起來也顯得比較鬆,即使將鞋帶綁到最後一格,腳跟也沒有穩穩固定的感覺。

鞋帶採用寬版圓弧的基本款,這種鞋帶不僅能增加固定面積,也不會像全扁的鞋帶容易捲成一條,筆者個人還蠻喜歡這樣的鞋帶類型。

 

動態適跑再進化:中底與大底


(照片來源:Ben)

好了,終於要進入Mobium Elite Speed技術的核心—中底與大底,由獨立塊緩衝墊(Expansion Pods)、X型彈力繩(Mobium Band)、與縮提式大底(Windlass Chassis)組合而成的動態適跑科技,是Mobium系列當初讓市場為之驚艷的創新設計,它以模仿貓科動物腳掌與人體足弓的概念,強調了跑鞋中底應該要和跑者的腳部動態合而為一,才能在跑步時給予最貼切的支撐和推進輔助,也不會讓跑者的動作受到干擾。


(照片來源:Ben)

看到那醒目的X型彈力繩了嗎?這是讓中底得以伸縮的關鍵,腳掌落地伸張時,中底擴張、X型彈力繩拉長,讓足弓可以充分延展;腳掌離地時,中底收起、X型彈力繩縮回,配合足弓順勢收摺。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新款Mobium Elite Speed特別在中足前後增加兩塊大型的三角形鞋底,對比第一代的Mobium中底(如上圖),可以明顯看出中足的支撐面積變大了不少,目的就是在保有中足靈活度的同時,也能提升中足的穩定性,讓跑者能盡情奔馳。


(照片來源:Ben)

前腳掌大底也使用了全新的EverRide+,這是一種彈性極佳的材質,增進前腳掌落地後的推進力量,前腳掌的溝紋範圍既大且深,保有前一代鞋底優良靈活度的優點。


(照片來源:Ben)

後腳跟仿造人體腳跟採用圓弧的球型設計,減少腳跟觸地的時間,讓步伐能順勢滾動到前腳掌;材質方面則改用EverTrack耐磨大底,增加鞋底的耐用度。


(照片來源:Ben)

除了平面的特色,鞋底在垂直面的設計也頗具巧思,鞋頭揚起、大底彎曲的弧度明顯,讓腳掌落地後能順勢滾動,跑出流暢的步伐;中底的厚度超過3公分,若以速度為訴求的跑鞋而言算是相當厚的,跟慢跑鞋比起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這就是Mobium系列要打破既有框架的大膽嘗試,誰說厚底的跑鞋無法駕馭速度?實測時就知端倪。

 

實測:轉守為攻、加速前進

跳脫既定的印象,這雙鞋既然以速度為訴求,就先拿來操駕一番吧!Mobium Elite Speed前腳掌的彈性相當優異,甚至到回饋有點過強的感覺,以筆者56公斤的體重而言,跑起來的感受是步履輕盈,不太需要推蹬、落地後就會馬上彈起,筆者剛開始對這樣明顯的回饋感到不太習慣,總覺得和雙腳的力量收放有些不同調,腳才要落地支撐時,反彈的力量就已經浮現。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試著調整跑法,腳掌落地時盡量放輕,配合EverRide+的彈性順勢提腳,跑了幾次中距離的配速跑後倒也感到輕鬆流暢,小腿與腳掌不太需要出力,鞋底就會有力量輔助彈起;速度帶起後,腳掌落地的位置更偏前腳掌,鞋底觸地時間縮短,配上良好的彈性與弧形剖面的大底,落地、滾動、彈起一氣呵成,步伐輕掠地面而過,可以跑出很好的速度感,以Speed命名,名符其實。

但要充分駕馭這雙鞋,筆者的感受是跑者身體重心的掌握和核心肌力要有一定的水準才行,若只靠雙腳蹬地出力,重心下降到雙腿,那你所感受到的可能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反彈衝突。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延續鞋底彈性的感受,Mobium Elite Speed經過實測後,筆者將其歸類為短或中距離跑步適用的鞋款,跑步時間若較長,隨著肌耐力下降,鞋底的回饋感受會越來越明顯,到後來會覺得腳掌的反饋不甚舒適,簡單來說,Mobium Elite Speed是一雙攻擊大於防守,反彈大於緩衝的跑鞋。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帶有厚度的中底與厚實柔軟的鞋身,讓Mobium Elite Speed宛如舒適的轎跑車,有著和市面上同樣定位鞋款截然不同的跑感;腳踝的部分如同前面所述,活動有餘但包腹不足,雖然不至於到鬆脫,但總有幾分空隙感;前腳掌的Adaptive Fit穿起來雖然舒適也貼合,不過為了維持緻密的包覆與彈性,相對的透氣性也受到影響,跑步時間一拉長,會顯得有些悶熱。

 

總結:考驗市場的獨到品味

還記得Mobium系列於2013年上市時,市場面對這樣創新的跑鞋設計,可說是既驚艷,卻又有許多好奇與疑問,像是X型彈力繩是否耐用、較厚的鞋底跑感如何等,但PUMA以其對產品的自信與實證,證明了這款經歷數年研發的動態適跑科技絕對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筆者曾穿過前兩代的Mobium跑鞋,雖然表現穩紮穩打,但總覺得Mobium的定位不太明確,要當成慢跑鞋?還是路跑鞋?要用於長距離?還是短程快跑?總覺得在這幾個領域中,使用到一個範圍就會遇到瓶頸,快跑時不夠輕彈、長距離跑時鞋底的彈性與伸縮又大了些,腳掌反倒疲勞。

如今,這款鞋經過了一年多的洗鍊,重新以Speed與Ride兩款不同定位的鞋款出發,在維持動態適跑和新科技的概念下,大刀闊斧地調整了鞋身與鞋底的設計,將兩個鞋款獨立,分別定位於速度與慢跑,我想PUMA經過了這段時間的觀察,也掌握到Mobium新的詮釋方法。

Mobium Elite Speed是由原本的Mobium Elite進化而來的鞋款,融合舒適的鞋面與彈性優異的大底,提供快跑時反彈與舒適兼具、猶如豪華轎跑的獨特跑感;但也因為前腳掌極佳的彈性,長距離的表現也受到鞋底反饋與Adaptive Fit緻密包覆的影響,表現平平。


(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如果你要找一雙速度練習鞋,Mobium Elite Speed是可以考慮的選項,因為它獨特的中底設計,能讓你使用不同的足底和腿部肌群,進而有更均衡的鍛鍊效果,筆者認為這是一款適用於中距離速度練跑的跑鞋,且需要循序漸進地使用,才能充分發揮這雙鞋的特性與效益。

 


以上測試產品由PUMA提供,更多跑鞋資訊,請到運動筆記跑鞋專區

更多Mobium動態適跑相關內容,請見「PUMA Forever Faster」專輯。

 

跑鞋資訊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