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 Tracker 活動紀錄器 超級比一比

發表於 2014/05/05 17,243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母親節到了,這回我要談幾個可以當母親節禮物的產品。

如圖一,我們今天就從一堆運動或活動的傢俬中,拿幾支出來,做個集體比較,讓大家過過癮。

圖一:我的計步器與活動紀錄器大合照。(圖片來源:老先覺)

如圖二,我挑了五個當紅的機種,互相PK一下。

圖二:我從這個大家族裡挑出五個代表性的產品,供大家品評。(圖片來源:老先覺)

如圖三,既然是PK,我一次把五個全掛在身上,進行一次公平的測試。

圖三:就是這五虎將,三個手環式、兩個髮夾式,全掛在我的身上,大家一起欣賞一次全民大PK。
(圖片來源:老先覺)

話說2013年在美國,活動記錄器(Activity Tracker)紅透半邊天,竟然賣到長時間缺貨。本文的重點將以簡單的測試,找出選購的準則,協助您找到適合的記錄器,以下我們立刻展開活動記錄器之旅。

活動記錄器的前身是「計步器 (Pedometer)」,適用的族群包括維持身材、控制體重者、或者記錄高齡者的日常活動量,指導員或營養師利用它記錄使用者的日常活動狀況。一般計步器提供:計算每日步數、估計消耗熱量與走路距離,平均價格約台幣300~500元。較高檔使用微機電元件的計步器則高達1000元以上。圖一所有的產品全是使用微機電元件的產品。

計步器記錄使用者雙腳移動的每一步震動,例如走路、跑步、打籃球、跳韻律舞都可以記錄步數,但是有些雙腳的活動無法被記錄,例如太極拳與騎腳踏車,因為這類的活動過程中,雙腳沒有明顯的震動,所以計步器無法辨識雙腳的活動。

計步器的優點是:好用、簡單,特別適合低活動強度的人,提供簡單的每日數與消耗熱量,激勵使用者多走一些路、多爬幾層樓,以促進健康。

計步器的缺點是:無法更精確地計算較高強度的運動,例如跑步、打球等運動,雖記錄步數,但無法反應強度與正確的消耗熱量,所以這個東西僅用於記錄活動而無法記錄運動。

為了解決計算高強度區間的問題,這兩年,出現微機電元件(MEMS)取代傳統的機械裝置,搭配低耗電的藍芽與微處理器,將計步器的功能提升到另一番境界,所有的活動資料,都可以經過運算後加以儲存,廠商為這些產品取了一個新名詞:活動記錄器(Activity Tracker)。

和計步器比較,活動記錄器搭配智慧手機,演化出以下重要功能:

1. 記錄更多樣的活動:跑步、騎車、各種球類、韻律舞房、甚至游泳。

2. 內建記憶體與微處理器,大部分的紀錄器可保存七日以上的資料,甚至提供各種活動的熱量消耗。

3. 透過低耗電(BLE)與智慧型手機連結,提供資料上傳,除了具有行動運算功能,還可以連結社群。

4. 用USB充電,續航力大多可以維持七天以上。

5. 透過手機app,記錄每日睡眠、飲食熱量等功能,幫助使用者了解每日健康三大要素:充足的睡眠、適量的飲食、足量的活動。

因此,以前單純的計步器,現在演變成無所不至、無孔不入的個人健康監視器,它變聰明了。從以上的功能看,使用對象已經從體重控制或高齡者活動,延伸到更活躍的日常運動。它的活動紀錄從輕度的健走,到騎車、韻律舞、跑步等中度強度運動。

從事運動或活動,針對不同的強度與運動類型,必須搭配適合的運動量測產品,才能輔助我們量化、分析運動。

表一:不同的運動強度需要不同的配備,這個建議表僅供參考用。"3"代表非常適用、"2"代表可以、"1"代表勉強可以用、"0"則是不要考慮。最後"A"代表可透過APP設定記錄這個區間的運動量。
自覺強度分級 1 2 3 4 5 6 7 8 9 10
計步器 3 3 3 2 0 0 0 0 0 0
活動紀錄器 3 3 3 A A A 0 0 0 0
心跳錶 0 0 0 3 3 3 3 3 0 0
Speed Cell 0 0 0 0 0 0 1 2 3 3

表一我利用博格量表或自覺量表,針對不同的運動強度,搭配各種適合的傢俬供大家參考,用對的工具將能發揮更好的記錄、分析效能,以下說明表一的內容:

量表級數1~3:從散步到健走的強度

量表級數 4:快速疾走或小跑步

量表級數 5:輕鬆跑、長距離持續跑或馬拉松配速跑

量表級數 6:介於全馬與半馬的強度 (有點喘但可以邊跑邊喝水、或者聊天)

量表級數 7:乳酸閾值跑,更喘一點,喝水會嗆到或無法很輕鬆聊天,這樣

的速度大約可以撐40~60分鐘。

量表級數 8 ~9:最大攝氧量跑,約等於間歇跑的強度,例如Yasso跑

量表級數 10:400~800公尺衝刺,或者像籃、足球員快攻時的速度。

仔細觀察量表,1~4級屬於一般活動,5~8級是運動,9~10則是高強度活動。計步器與活動記錄器適合用於1~6的活動或運動。對於4~8級區間的跑步者,心跳錶或運動錶才是最適合的輔助產品。至於SpeedCell(Adidas的產品),則專用於記錄與分析快速移動爆發力、高敏捷度的運動,例如籃球、網球、足球等運動。

 

產品簡介

進入大評比前,先來個PK點將錄,各產品簡介如下:

1. Fitbit One:如圖四,走實用型路線,一點都不花俏, 2013年市佔量最大(68%),產品多樣,有手環、也有領帶夾式產品,這回我展示的是領帶夾式的Fitbit One。

圖四:第一號、Fitbit One,官網。(圖片來源:老先覺)

2. Misfit Shine:如圖五,異軍突起的一顆,這五顆產品中,只有它最具流行時尚感,也是唯一領帶夾式與手環式可以互換的產品,有好幾個配色,詳情請看官網,隨著個人穿著與運動方式,搭配在身上像個流行的小裝飾品。這麼多顆產品中,它是唯一被太座看上眼,從不離身的產品。這是一個很俏的運動飾品。

圖五:第二號、Misfit Shine,官網。(圖片來源:老先覺)

3. Jawbone UP24:如圖六,去年市佔率19%,排行老二,最具神秘感的手環,從外觀看,真的搞不清楚這是甚麼東西,缺點是沒有顯示器,無法直接從手環上讀到任何數據。

圖六:第三號、Jowbone UP24,官網。(圖片來源:老先覺)

4. Garmin Vivofit:總要拿品牌大廠互K一下,延續Garmin產品外觀不起眼的一貫風格,這是一個風格很硬的產品,也是一個CP值很高,且很有潛力的好物。

圖七:第四號、Garmin vivofit,官網。(圖片來源:老先覺)

5. Polar Loop:兩大廠的市場反應很慢,雖比Vivofit好看多了,可惜它的程式可能未到位,所以有些測試數據令我不滿意,以它過去在Foot pod上的豐富經驗,我相信它很快可以改善問題。和Vivot一樣,我看好它在4~6級強度間,會比前三項產品優異多了。

圖八:第五號、Polar LOOP。(圖片來源:老先覺)

 

了解適用範圍後,我們再看看PK結果,如表二。

表二:同時將五個產品戴在身上,進行日常上班測試。第一天的測試多測了一趟三千公尺標準距離,結果分析請閱讀內文。
廠牌 Fitbit One Mistfit Shine Jawbone UP24 Garmin Vivofit Polar Loop
基礎代謝(kcal/hr) 55 70 54.5 66 55.5
第一天 步數 14957 14668 14706 14883 13890
消耗熱量 1974 2220 1701 1778 2067
距離 10.46 8.7 10.7 10.96 NA
第二天 步數 9683 9374 10006 9641 8672
消耗熱量 1733 1896 1702 1643 1837
距離 6.37 5.2 7 6.95 NA
三千公尺 步數 4268 4284 4199 4266 4058
消耗熱量 187 292 188 138 162
距離 3.3 2.9 3.3 3.2 NA

這是兩天的測試,其中第一天的測試內容中,我多走了一趟三千公尺,在這段測試中,手上握著計數器計算真實的步數,以強度1~4級,隨機交叉走走跑跑,模擬各種走路條件下,各廠牌的步伐感應能力,總結測試結論如下:

1. 計算步數:三千公尺測試中,標準計數器顯示我走了4287步。Fitbit/Misfit 顯示為 4268/4284,非常精準;Garmin vivot則為 4266,這是所有手環式最準的一支,很令我訝異。Jawbone/Loop 是 4199/4058,果如預期中,它的精準度較差。整體而言,經過數日上班測試,Jawbone和 Loop兩支的日常步數誤差較大,常常會看到10%的誤差。

2. 距離精準度:只有Polar Loop沒有提供距離,其它都能計算距離,誤差大約都在10%以內,算是可接受的範圍。

3. 消耗熱量:那段三千公尺(費時34分)測試中,Misfit的數據不可靠,那是跑步的消耗量。根據公式推算(平均2.5~3MET),Vivot和Loop似乎較接近實際消耗,雖然One/UP24兩支稍偏高,但還在合理的預估範圍內。

4. Vivofit和 Loop都有心跳錶功能,這回來不及測試。在這裡我只能隔空把脈,盡我所知地談談這個功能:Loop利用心率測試,當您的強度超過約60%最大心率時,手還將通知您操作在”Fat Burn”(燃燒脂肪區),繼續拉高強度時,它會告訴您操作在”Cardio fit” (提升心肺適能區)。Vivofit依照傳統方式,將心率分為五區。對這個項目我沒做過測試,好不好用我無法下註腳。等下個月有空時,再把這部分補齊。

 

除了PK資料外,表三提供重要的選購參考資料,除了價格(大約是一雙跑鞋的價格)外,藍芽與手機的版本是很關鍵的思考,很多廠商的app在此地無法開通,您得親自上app store下載,試跑一下。對於較高運動強度如拳擊有氧或跑步,建議選擇有心跳功能的手環,此外,在較高強度的運動中,唯有手環才能看到運動訊息,領帶夾式則看不到。還有,可能有的人需要防水與時間顯示。

表三:重要資料參考表,截至2014/四月測試結果
  Fitbit One Mistfit Shine Jawbone UP24 Garmin Vivofit Polar Loop 備註
穿戴方法 領帶夾式 領帶夾式 手環 手環 手環  
價格 ~3000 3500~3800 ~5400 3990 3400 價格僅供參考
藍芽上傳 BLE BLE BLE BLE BLE  
iOS app NG OK OK OK OK 利用iPAD檢測
Android app OK OK NG 無法上傳 NG 利用SONY Ultra Z檢測
時間顯示 堪用  
防水 沒測試 堪用  
睡眠紀錄  
心跳功能 有(待測) 有(待測)  

接下來談最重要也是最難的部分,我們要如何從這五個產品中,挑選一個適當的母親節禮物?以下我提供幾個準則:

1. 利用表一的運動量表,判斷接受禮物者的日常運動強度,如果常常跑馬,就應該選運動錶,如果是多樣運動的使用者,如健身房、韻律舞、跑步與散步通通來的女性,選活動記錄器就對了。

2. 更重要的是:受禮者的智慧手機能不能與運動記錄器連通?請查閱表三,iPhone別無分號,比較好處理;Android Phone就麻煩了,很多都無法接通的,特別是舊版本Android或非藍芽第四代,根本不通。如果手機不通,用USB+藍芽連上NB也可以接受,Loop/Vivofit/One三支都可以透過相關介面上傳到官網。Loop/One附贈上傳界面,但Vivot需要加購 Ant+/USB  Garmin Vivofit也附有ANT+USB傳輸介面;其它兩支 Jawbone/Misfit 都沒有管道接上NB。購買前一定要弄清楚,否則辦理退貨很麻煩的。等等,即使可以接通,要問問她們懂不懂英文!或簡體字?有些app沒有繁體版!購買前先上app store試跑一下,避免上錯車。

3. 女人的手腕是精華地段,面積小又高貴,您得想想她們願意掛這種東西在手腕上?如果不喜歡手環,可以改用領帶夾式,它可掛在胸衣或腰帶上。

4. 坐式生活者、IT工作者、職業駕駛等,領帶夾式的記錄器會提供比較精確的記錄。

 

大評比之後:依照往例,測試結束後,我要談談我的看法…

1. 整體而言,這些記錄器提供的數據,其精確度大都在九成以上,算是在可接受的範圍。我們不需要以高規格看待這種這種簡易型的產品。

2. Misfit的設計概念很好,像個小裝飾品,不需要跟手錶搶地盤,設計者為它找出一個掛在我身上的理由,這個理由就是---好看。至於其它手環式?因為它要在手腕上,和手錶搶版面,所以大都有時間顯示與防水功能。Jawbone沒有時間顯示、也不太防水。

3. 有些人就是喜歡這個東西的簡單好用,就像簡單的MP3機子(如 iPod)一樣,雖然智慧型手機可以取代MP3機子,MP3的簡約還式不可取代的;同裡,即使年底的iWatch/Moto360也都會提供記錄器的功能,和MP3一樣,我相信簡單便宜的記錄器不會在市場上絕種。

4. 這個東西很好用,不論操作與運動顯示,都遠比運動錶簡單太多了。對於運動量級屬於中、低強度者,這個東西夠用了。針對需要控制體重者,或者因特別因素無法從事強烈運動者,這個東西是您的好夥伴。

5. 對於剛開始學習跑步的人,複雜的運動錶資料顯示,一定會讓您無所適從。現在,只要一支附有心率功能的手環,就很好用了。

6. 現在手環式的設計,有的可以記錄較複雜的運動(如Mistfit/Jawbone,但須搭配手機操作),也有的可以運算複雜運動中的消耗量與強度(如Loop/Vivofit,須搭配心跳帶)。這回來不及針對這個項目測試,但這個功能很重要,未來我想針對這個功能再出一篇評比文章。

 
*跑步裝備 請看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