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你聽過「馬拉松後憂鬱症」嗎?小心深陷而不自知

發表於 2024/06/18 7,231 次點閱 0 人收藏 1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你曾聽過「馬拉松後憂鬱症」嗎?,或著你也曾經有這樣的感受?像是當你通過了馬拉松終點,卻產生了一種奇怪的空虛感。

「馬拉松後憂鬱症」是一種在完成馬拉松賽後常見的心理狀態,跑者在達到目標後經常會感到空虛和失落。這種現象源於一種被稱為「到達謬誤」的心理錯誤,即錯誤的認為一旦達到某個目標,就會實現持久的幸福和滿足。然而,實際上,達到目標並不會改變內在的自我感受。

波士頓馬拉松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馬拉松殿堂。圖|Boston Marathon


❏ 到達謬誤:目標達成後的幻滅

「到達謬誤」是指人們往往認為實現某個重要目標後,生活會變得更好、更滿足,但事實並非如此。

前 NBA 球星 Ray Allen 就在他的回憶錄《From the Outside》中談到這種感受,他在 2008 年隨波士頓塞爾蒂克隊(Boston Celtics)獲得第一座總冠軍後,迎來了這樣的感受。而這種感受便是所謂的「到達謬誤」。

圖|NBA


「我意識到,你還是以前的你,如果你對自己不滿意,

冠軍或任何成就都不會改變這件事。」-Ray Allen


這段話也解釋了到達謬誤的本質,成功並不能改變內在的自我滿足,如果一個人在達到目標前對自己不滿意,那麼即使達到目標後,這種不滿也不會消失。


❏ 馬拉松後的空虛:

而馬拉松跑者特別容易受到「到達謬誤」的影響,這與馬拉松賽事需要長時間訓練及準備,讓跑者在賽前能夠有明確的目標及方向,然而,當比賽一結束,目標達成時,這種明確的目標感與方向感會突然消失,導致心理上的空虛及失落。

這種感受並非個例,就連「挪威神童」Jakob Ingebrigtsen 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在他贏得東京奧運 5000 公尺決賽後,他也表達了類似的感受。當時,他在一場媒體採訪中說道:「這真的非常奇怪,我基本上訓練了一輩子就是為了那場比賽;但到達巔峰後迎面而來的是那深不見底的低谷。我已經做到了,那我是否還要重新回到原來的狀態。」這種矛盾的心理顯示了成就和內心滿足之間的複雜關係。

圖|RUN Power


❏ 馬拉松後憂鬱症的表現與原因:

「馬拉松後憂鬱症」通常是發生在賽後的情緒低落、失去目標、訓練動力不足等情況,這樣的影響可能持續數天甚至數週,並且影響跑者日常生活及訓練狀態。當然,有時也會發生在賽前或是訓練淡季的時候,由於缺乏動力,亦或是在高強度的訓練、緊張、自我懷疑中產生馬拉松後憂鬱症。

圖|Runner's World

以下現象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幾點:

✦ 目標消失:

長時間的訓練使跑者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賽後目標達成,跑者失去了明確的目標感。

✦ 身體恢復:

賽後身體需要時間恢復,這段時間內跑者可能感到疲倦和無力,進一步加劇心理上的空虛感。

✦ 化學反應:

跑步期間,大腦會釋放內啡肽和內源性大麻素,這些化學物質會讓人感到愉悅和滿足。賽後這些化學物質的釋放減少,導致情緒低落。


❏ 如何應對馬拉松後憂鬱症:

要避免產生「到達謬誤」的心理或者「馬拉松後憂鬱症」,首先要認識到,目標的達成只是人生旅程中的其中一站,而不是終點。追求目標的同時,也要對目標達成後的現實情況有著客觀的認識,並做好心理準備,此外,學著享受追求目標的過程,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結果上。


「放下執著,享受過程。」


避免馬拉松後憂鬱症,你可以:

✦ 反思與感恩:

反思自己的努力及成就,感謝自己在訓練和比賽中的付出,這有助於提升自我的認同感。

✦ 設定新目標:

賽後可以設定新的跑步目標或其他生活目標,保持生活中的目標感及方向感。

✦ 允許休息:

賽後適當休息是身體恢復的重要部分,給自己充足的時間休息和恢復,避免過度訓練。


最後,馬拉松後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可能很多人沒有察覺到,但這提醒我們成功的意義不在於外在榮耀,而是在過程中的學習與成長,透過反思及感恩,能夠讓我們更好理解自己所做的努力,找到內在的滿足感及下一個方向,迎接新的挑戰。







責任編輯:Ian


*跑步心理,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