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我要讓你走一條沒人走過的路!二刀流的誕生《大谷翔平:天才二刀流挑戰不可能的傳奇全紀錄》

發表於 2022/03/28 7,842 次點閱 0 人收藏 2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無論是好是壞,我都是『二刀流』的樣本。如果成功,我將為棒球創造多樣性,為下一個想嘗試『二刀流』的選手開闢一條更平坦的道路;但如果我在這裡跌倒,可能會讓這條路變得更狹窄。」-大谷翔平


2021年是洛杉磯天使隊大谷翔平的生涯紀錄年,在大聯盟展現百年一遇的投打二刀流身手,評選為「全球運動史上最偉大的賽季」,一舉斬獲大聯盟年度最佳球員、美聯年度MVP、指定打擊銀棒獎、大聯盟主席歷史成就獎等至高榮譽。

本書深入挖掘是投手大谷、也是打者翔平的天才二刀流,改變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執行力、逆境力、決斷力、鈍感力!


二刀流名詞的誕生

  • 「我想知道自己可以走多遠,以及身而為人,我可以成長到什麼程度。實現『二刀流』有其價值,如果我成功了,將有更多人挑戰,產生更多可能性。現在的我只想竭盡全力,成為一名為後人開闢道路的選手。」—大谷翔平
  • 「每個人都說在職棒這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你一開始就說不可能,那你永遠都做不到。」—栗山英樹
  • 「如果你不嘗試,你永遠不會有答案。」—栗山英樹
  • 「我要讓你走一條沒人走過的路。」—栗山英樹
  • 「只有冒險上路,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可以走多遠。」—約翰.麥斯威爾(John C. Maxwell,領導力專家)
  • 「普通的領導者把人們帶往他們想去的地方,偉大的領導者把人們帶往他們不一定想去、但該去的地方。」—羅莎琳.卡特(Rosalynn Carter,美國前第一夫人)

既是投手大谷、也是打者翔平的「天才二刀流」
(圖片來源:
nippon.com


十八歲的大谷翔平在與日本火腿球團長達一個半月的談判過程中,不時展現超齡的成熟與智慧。一個例子是他在交涉時態度禮貌但臉部表情不流露任何情緒,讓火腿球團無法從他的反應來研判下一步該怎麼走。也因為這樣,總經理山田正雄對於下面這個例外特別印象深刻,「我記得是在第四次會面的時候,我們提到了『二刀流』,大谷聽到之後忍不住微笑說:『有這種事嗎?』」

近年來大谷在棒球場上既能投又能打,而且投打兩端都有極為突出的表現,讓「二刀流」成為大谷翔平的代名詞。這個日文漢字名詞原意是指兩手持刀作戰的劍道之術,由於長久以來一刀才是日本劍道的正統,相形之下,雙刀戰法被視為邪魔外道,有認為雙刀是不懂劍道之人情急之下虛張聲勢的行為,也有批評雙刀作戰無法專心一意,容易顧此失彼,只能以詭異的花樣迷惑對手。

常見的雙刀戰法是以短刀受對手之打而以長刀趁隙攻擊對手破綻部位,揉合兩刀特性而達到克敵致勝的效果。有文獻將傳奇劍豪宮本武藏視為「二刀流」的創始者,他將這種劍法發展成「二天一流」的劍術流派,使其為世人所接受,進而讓更多人學習與發展「二刀流」。


投打「二刀流」名詞的緣起

無獨有偶,職棒場上的「投打二刀流」也同樣惹人非議。回顧日職歷史,同一個賽季有選手同時以投手及打者身分上場,這是極為罕見的,早期如吳昌征、藤村富美男、川上哲治等可能以先發投手登板,取得勝投資格後再轉任外野手打出全壘打,不過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因選手人數不足所造成的混亂狀態。後來包括金田正一、江夏豐、堀內恒夫、平松政次、桑田真澄都是打擊技巧不錯的投手,但在分工精細的職棒層級,很難想像他們同時成為球隊的主力投手及中心打者。因為這樣,在火腿球團計畫以「投打二刀流」育成大谷的想法被揭露之後,各種質疑與批判的聲浪紛至沓來:

「『二刀流』會導致球員受傷。」

「到最後兩邊都半途而廢。」

「追二兔者不得一兔(貪多者兩頭落空之意)。」

「別低估職業棒球!」

大谷當然很清楚這個狀況,所以當母親加代子問他「為什麼不能既當投手,又當打者」時,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所謂的棒球傳統智慧:現代棒球分工精細、投打訓練專業化、過度自信是對前輩的不敬……即便在大谷加盟後的第一年,他對「二刀流」這個名詞仍然有相當程度的排斥,「我不用這個名詞,我不知道是誰先開始這麼說的,但我不會使用這種說法。在我心裡,我只想盡全力打棒球,不管是投球或外野,我都想做到最好。所以我不認為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也沒有必要加以區分。」

在火腿球團計畫以「投打二刀流」育成大谷的想法被揭露之後,各種質疑與批判的聲浪紛至沓來
(圖片來源:
The Japan Times


至於「二刀流」的說法,其實最早是出自栗山監督與山田總經理之間的玩笑話。山田回憶說:

「我評估大谷以打者身分進入職棒一兩年之後,就能成為固定先發球員;至於投球還需要一段時間,大約要到第三年才能投出成績。一開始我是這麼想的。」

「選秀會前,栗山桑問我:『山田桑,那個叫大谷的選手應該當投手比較好?還是當打者比較好?你會怎麼選擇?』我回答說:『這是個很難抉擇的問題,我覺得兩個都不錯。』」

「我的原意是,我無法比較孰優孰劣,所以我回答兩個都不錯。結果栗山桑聽到之後開玩笑說『二刀流是吧?』『讓他二刀流應該蠻有趣的!』就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的腦海裡漸漸浮現『二刀流』這個詞。」

所以「二刀流」原本不在球團的預想之內,球探部長大渕隆也證實了這一點,「我們已經考慮很長一段時間了,畢竟要在這兩者之間做出決定相當困難。我相信我們的使命是要讓選手的能力發揮到極限,如果為了自私的理由或因循過去的做法而失去某些東西,那真的很可惜。」「我們該如何避免抹煞大谷的能力?雖然我對『二刀流』還沒有明確的想法,但我們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在想,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他的各種能力都得到完全的發揮。」「就好比自己的小孩又能彈鋼琴,又會念書,運動也很棒,父母一定會想培養他的每一項才能。我們的想法就是這麼單純。」

至於栗山監督為什麼會有這神來一筆?他笑說:「『二刀流』是宮本武藏,對吧?當時很自然就脫口而出了。」

「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他的各種能力都得到完全的發揮?」基於這樣的想法,漸漸發展出培育大谷翔平「二刀流」的想法
(圖片來源:
The New York Times


火腿球團拋出「二刀流」的動機

火腿球團在選秀會後與大谷家的談判中,主動拋出「二刀流」的想法,主要有這兩項動機:

 一、實現大谷「先驅者」的夢想 

火腿球團在第一次會面,就聽到大谷夫婦轉述兒子的夢想是成為「日本第一個高中畢業挑戰大聯盟的『先驅者』」;第二次會面則確認大谷棒球生涯的三大目標:「成為大聯盟頂尖選手」、「擁有長遠的棒球生涯」、「成為『先驅者』」。

從第三次會面開始,球團提出「立足日職,徐圖赴美」的迂迴戰略來協助大谷完成前兩項目標。但是「先驅者」呢?為了實現大谷這項夢想,球團提議,與其成為高中畢業進入大聯盟的第一人,倒不如挑戰史無前例的「真.二刀流」!只是這個提議連大谷都不敢置信,第一次聽到當下也忍不住笑場了。

 二、形同兩個第一指名 

過去從來沒有職棒教練經歷的栗山英樹,執教第一年在王牌投手達比修有轉戰大聯盟遊騎兵隊的利空之下,逆勢率領日本火腿拿下太平洋聯盟冠軍,四年後再登上日職總冠軍,由於這兩年(二○一二、二○一六)剛好是四年一度的奧運年,日本媒體因而封他為「栗山奧運神話」。長期透過選秀補強,栗山監督自然深諳大谷對投打戰力的重要性:

「這就好比我們今年同時獲得兩個第一指名選秀權,一個選入投手大谷翔平,另一個選入打者大谷翔平。既然投打兩方面都擁有第一指名的才能,『二刀流』是必然的。」

「一個不難想像的畫面:他擔任固定先發野手、比賽中途再中繼登板的『二刀流』模式。但對我來說,他應該是王牌投手兼第四棒打者。」

「可以確定的是,我們認為他的打擊能力已經足以勝任球隊的第四棒,現在就看要如何培養他成為王牌投手,這是我們必須迫切思考的問題。」

當時球團認為大谷翔平的打擊能力已經足以勝任球隊的第四棒,接著就看要如何培養他成為王牌投手
(圖片來源:
nippon.com


「我要讓你走一條沒人走過的路」

能投能打的大谷彷如一把「雙刃劍」,他只是不確定自己的未來該往投球或打擊長期發展,可是「專注投球或打擊」與「投打二刀流」是兩回事。雖然大谷一開始認為「二刀流」沒有實現的可能性,但有趣的是,他的座右銘「先入為主的觀念,將使可能成為不可能」卻成為火腿球團用來說服他的關鍵。栗山監督說:

「『二刀流』對他是沒問題的。身為打者,他可以打第四棒;身為投手,他有成為王牌的實力。這就好比同時獲得兩個第一順位指名,對吧!一個是投手大谷,一個是打者大谷。為了達成這項目標,一兩年或許不夠,必須奮鬥五年、甚至十年。」

「每個人都說在職棒這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你一開始就說不可能,那你永遠都做不到。」

「如果你不嘗試,你永遠不會有答案。」

「到底是單邊發展,還是『二刀流』,就交給棒球之神決定吧!」

「只要有這種可能性存在,我和球團就有責任和他一起追尋夢想。」

最終栗山監督的決心打動了大谷。「說實話,我還真沒想過自己可以『二刀流』,但栗山監督用嚴肅而認真的表情告訴我:『我要讓你走一條沒人走過的路。』這句話成為我決定加盟火腿的關鍵。原本認為自己必須從大聯盟起步才能有長遠發展的想法,因為監督的這句話,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大谷說。

另有一說,大谷因為看到電視上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的演講,認為賈伯斯不輕易受周遭意見影響,堅持自己的信念才會成功,因此大谷曾說,賈伯斯的演講讓他體認到「二刀流」值得嘗試。畢竟如果只有他做得到,這將是非常開心的事。

領導力專家約翰.麥斯威爾(John C.Maxwell)說過一句名言:「只有冒險上路,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可以走多遠。」大谷不就是如此嗎?如果沒有十八歲那年的大膽嘗試,他不可能在後來超越「棒球之神」貝比魯斯的百年紀錄。

至於美國前第一夫人羅莎琳.卡特(Rosalynn Carter)這句話則是栗山監督的寫照:「普通的領導者把人們帶往他們想去的地方,偉大的領導者把人們帶往他們不一定想去、但該去的地方。」正因為栗山監督堅定的信念,才有大谷的「二刀流」,大谷對此也深感慶幸,「對我來說,一人身兼投手與打者,是一種劃時代的想法,這對我太重要了,就像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如果我當初決定去美國,現在應該就不會當打者了。」

栗山英樹(右)的決心打動了大谷翔平(左),使他最後決定加盟火腿隊
(圖片來源:時事ドットコム


中垣征一郎— 二刀流育成術

  • 「領導力是將願景轉化為現實的能力。」—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領導學之父)
  • 「我有自信,當我下定決心想做什麼,我一定比別人更努力。」—大谷翔平
  • 「上場投球又打擊,自己掉的分,可以靠自己打回來,這不是很有趣嗎? 」—大谷翔平
  • 「悲觀的人往往正確,樂觀的人往往成功。」—祖克柏(Mark Zuckerberg,Facebook創辦人暨執行長)引用美國諺語
  • 「向大家證明『二刀流』有其存在的正面意義,是我的責任,這樣的新領域,也許會讓更多人享受棒球。」—大谷翔平
  • 「他是現代版貝比魯斯,但即使是魯斯也沒辦法在同一季繳出至少二十盜、四十轟,還投出超過一百英里的火球,只有大谷翔平才辦得到。」—「A-Rod」羅德里奎茲「棒球史上沒有任何人能做到他正在做的事。我當然知道貝比魯斯,但大谷壓倒性地勝過貝比魯斯,他是更棒的。我不知道將來能不能再看到這樣的比賽。」—巴西特(Chris Bassitt,運動家投手)


「領導學之父」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說過一句名言:「領導力是將願景轉化為現實的能力。」栗山英樹監督正努力扮演這個角色,而他要實現的「願景」,正是大谷翔平的「二刀流」。

一個高中剛畢業的菜鳥,竟然妄想挑戰百年一遇的「二刀流」紀錄?因此栗山監督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春訓營消弭隊友的雜音。火腿球團人士透露,「二○一三年春訓,也就是大谷入團的第一年,監督找一軍、二軍所有選手面談。他告訴那些有機會競爭開幕戰一軍名單的選手,『我們來了一個身兼投手與打者的新人,不要猶豫,全力競爭,然後狠狠挫敗他吧!我在等待有人出現並且教會他,當職棒選手的難度有多高。』」

栗山監督的直言無諱,提前化解隊友間可能的猜疑,並使所有人理解球團鼓勵良性競爭的方針。也因為這樣,球團內部沒有人對「二刀流」口出怨言,大谷一入團就融入其中。

春訓伊始的大谷有多忙?光看他在新人自主訓練必須使用三種防守手套就知道了。雖然野手與投手的練習日是分開的,但這對大谷反而更累,因為在野手練習日,他練習接球的時間比其他外野手都久;而在投手練習日練投結束後,他還必須留下來對投球機做打擊特訓。

二○一三年二月一日,火腿二軍在沖繩縣國頭球場的春訓首日,「二刀流」選手特殊的訓練問題開始浮現。全隊在主球場熱身完畢後,投手移至隔壁的第二球場傳接球,大谷則和野手一起留在原場地,重複繞過一壘壘包練習跑壘;在跑壘訓練結束後,大谷轉到第二球場,但投手早已結束傳接球並開始觸擊,他只能在場邊和教練個別傳接球;傳接球結束後,大谷再轉回主球場,野手的觸擊練習也早就開始了。

大谷在訓練課表上找不到自己被分配的守備位置,連教練也無法給予明確指示,最後他就被晾在一旁。「二刀流」落地的第一天,不只大谷自己,連教練團都感到困惑,只能一邊摸索一邊修正。


中垣征一郎的訓練理念

在大谷的「二刀流」訓練過程中,體能教練中垣征一郎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中垣從二○○四年起擔任火腿球團的首席訓練員,成功帶出達比修等年輕好手;二○一二年達比修加盟德州遊騎兵隊,還指定中垣赴美擔任專屬訓練員,訓練理論與技術備受肯定。

許多人認為球團應該為大谷設計一套專屬「二刀流」的訓練課表,但中垣教練的想法正好相反,他希望在自然不刻意的過程中進行「二刀流」訓練,「你可能覺得訝異,但我從來沒跟大谷溝通『接下來要做什麼』。一人身兼投手與打者固然是非常特別的事,可是對我來說,我必須盡量讓它不要顯得太特別。」中垣教練說。

對於春訓首日大谷在投手與野手訓練之間兩頭跑,中垣教練以平常心看待,「就像外野手會做打擊練習與守備練習,在不同的訓練項目之間轉來轉去。大谷不也是如此嗎?他的訓練項目就是投手與打者兩項,我們的訓練課表也只有投手與打者兩種,這是我的想法,我試著不把他當作特別的存在。」

體能教練中垣征一郎(右)在大谷翔平(左)的「二刀流」訓練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圖片來源:
スポニチ


中垣教練設計了一套「投球與打擊共通的基礎訓練」,他的邏輯是:不論投球或打擊,共同目標都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輸出最大的力量,因此體能訓練應著重如何有效地發揮爆發力,並學習如何以高度可重複的方式進行運動。若以此為主軸,無論你是投手或打者,甚至從事其他運動,在訓練項目上都會有相當程度的重疊,而這也是體能訓練最重要的部分。

具體做法上,他訓練選手如何在重複且持續的動作中準確地發揮爆發力,並納入日常練習,「許多人誤以為我是區分投手和打者進行訓練,事實上我是在做兩者(投手與打者)都需要的基礎訓練,不是讓他們做兩倍份量。所以為了有效做到這一點,我必須確保這些訓練對兩者同時有用……身為運動員,我想打造的是隨時可以戰鬥的身體。」

在這一系列高強度訓練過程中,大谷展現過人的自信與毅力,「我有自信,當我下定決心想做什麼,我一定比別人更努力。」對照中垣教練曾經說過「頂級運動員的內心是非常熱情的」,大谷正是如此,這就是他的成功之道。


「二刀流」的心理調和與實戰模式

至於對栗山英樹監督來說,什麼才是「二刀流」最困難的部分?「最困難的是,當投球或打擊其中一方出現問題時,將對另一方造成壓力。我認為在球季進行過程中,打者比投手更容易出現低潮,不能因為當天打得不順手,而影響投球的心情。兩者之間的調和有相當的難度。」

不過對大谷來說,這個心理層面的問題顯然多慮了。他的想法是如此樂觀而積極,「同時上場投球又打擊,自己掉的分,可以靠自己打回來,這不是很有趣嗎? 」

叱吒風雲的法國皇帝拿破崙有一個關於樂觀的小故事。法軍在某場戰役遭遇敵軍頑強抵抗,部隊損失慘重,情勢危急,他自己也掉入泥沼,滿身污泥,狼狽不堪。

拿破崙對自己的狼狽處境彷如渾然未覺,也無視部隊陷入逆境,只見他爬起身來,放聲疾呼「衝啊!」士兵看到他滑稽的模樣,忍不住哈哈大笑,卻也被他的樂觀自信所鼓舞,士氣大振,奮勇爭先,終於贏得最後的勝利。

Facebook 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曾經在一個非營利組織的演講中引用美國諺語:「悲觀的人往往正確,樂觀的人往往成功。」投球失利的大谷若是陷入自己投球表現不理想以及球隊落後的處境,或許他有悲觀的理由,但就像樂觀的人用棒球比賽譬喻,「真正的球賽,是從九局下半兩出局以後才開始」,只要球棒在手,比賽還沒結束,他就有自信打回來。

就如大谷所言,「我可以透過打擊扳回分數,擺脫輸球壓力。」相較於其他先發投手輸球之後,可能要等個五天才有機會再登板,大谷反而慶幸自己是「二刀流」,能從投打不同面向為球隊做出更多貢獻。

此外,大谷知道如何利用「二刀流」一人分飾兩角的特色來精進球技。在他腦中分別存在投手與打者兩個具象,可以客觀審視自己投球與打擊的問題,甚至交互參照,尋求進步,「我想充分利用我既是投手又是打者的事實。如果我是打者,我想知道投手在這個球數會投什麼球種,瞄準哪個位置;如果我是投手,我想知道打者會怎麼攻擊。我必須從不同視角去發現我的弱點,解決我原本做不到的問題。」

大谷翔平除了樂觀、積極以外,還知道如何利用「二刀流」一人分飾兩角的特色來精進球技
(圖片來源:
The Japan Times


至於「二刀流」的上場模式?該讓大谷擔任先發野手,再伺機中繼登板?還是擔任先發投手?教練團評估,對於一個高中剛畢業的選手來說,如果每天擔任先發野手的同時還要隨時待命中繼,顯然負荷太重。所以最後的實戰調度方式是:每週擔任一次先發投手,然後在剩餘五場比賽中的三至四場擔任指定打擊(DH)。

體能教練中垣征一郎透露,他曾經和栗山監督閒聊過一個熱血棒球漫畫才有的劇情:「投手大谷」完封勝,隔天「打者翔平」打出再見全壘打(笑)。

這樣的劇情確實太夢幻了。山田正雄總經理看到大谷在二○二一年球季以「二刀流」寫下百年歷史紀錄之後,他坦承一開始並不看好這項挑戰能走多遠,更想不到他在大聯盟能有這樣的成績:

「我看過他在練習賽、甲子園、韓國的U-18世界盃棒球賽擔任投手或打者,但我作夢也沒想到他竟能『投打二刀流』,畢竟這沒有前例可循。我總以為他終究是要二選一的。」

「我預想他會先以投手身分嶄露頭角,因為他球速快,又有很好的滑球。不過他的打擊也不錯,即使當不成投手,轉任打者也可能有不錯的發展。」

「讓他嘗試投個幾年,不成就轉打者。我不知道他真的能夠既當投手又當打者。」

「剛入團時,我以為他會成為高橋由伸這種中距離打者,打擊率三成,俊足強肩,就是一個三拍子的中距離打者。看到他現在在大聯盟爭奪全壘打王,把球打這麼遠,簡直難以想像。」


「二刀流」存在的正面意義

二○一九年球季結束後,大聯盟特別在投手與打者身分之外新增「二刀流選手」類別。自二○二○年起,前一季或當季同時達成在大聯盟投球超過二十局、單場三個打席以上先發場次(以野手或指定打擊身分)超過二十場的選手,就可以被登錄為「二刀流選手」;此外,每場比賽的登錄球員名單放寬到二十六人,投手限制不得超過十三人,但「二刀流選手」不在此限。換言之,新規則等於以登錄方式來凸顯「二刀流」的價值,以大谷為例,他不占用有限的投手登錄名額,讓天使多一名投手可用。

對於「二刀流」這項歷史挑戰,大谷下了這樣的註解:

「向大家證明『二刀流』有其存在的正面意義,是我的責任,這樣的新領域,也許會讓更多人享受棒球。」

「無論是好是壞,我都是『二刀流』的樣本。如果成功,我將為棒球創造多樣性,為下一個想嘗試『二刀流』的選手開闢一條更平坦的道路;但如果我在這裡跌倒,可能會讓這條路變得更狹窄。」

大谷翔平為棒球創造多樣性,也為下一個想嘗試『二刀流』的選手開闢一條更平坦的道路,他的傳奇紀錄持續創造中!
(圖片來源:
nippon.com


責任編輯:Joanna

資料來源:《大谷翔平:天才二刀流挑戰不可能的傳奇全紀錄》,奇光出版


作者簡介

張尤金

1975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會計學士、政治大學會計碩士。會計師、內部稽核師考試及格,曾任公開發行公司會計主管,現任職於證券業。2007年開始棒球寫作,網路人稱「尤金大」。曾任《聯合新聞網》及《Yahoo奇摩運動》特約作家、《美國職棒雜誌》外稿作者、《鏡週刊》專欄作家,目前是《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榮譽名人堂專欄作家,也是該網站有史以來第一位人氣破千萬的作者。現任八字學會副理事長及特聘講師,亦為「斜槓的50道難題」一書協作者。2021年5月出版第一本書《天才的人間力,鈴木一朗:51則超越野球的人生智慧》。


*運動好書,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