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人物】帕運激情褪去後的英雄日常:田徑國手楊川輝專訪
川輝 7 歲時被診斷為急性視神經萎縮,熱愛運動的他沒有因此受限,反倒開始 100 公尺、400 公尺短跑等田徑訓練,直到高中才轉向跳遠項目。川輝為亞洲帕拉跳遠紀錄保持人,2020 東京帕運以 6 公尺 07 拿下第 4 名的佳績,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的訓練日常吧!
超乎跳遠選手的能耐
較鮮為人知的是,川輝既是勇敢的視障跳遠選手,也是優秀的短跑選手,他曾於 2014 亞帕運與 2015 世界盲人運動會奪得 100 公尺金牌,如此亮眼的成績,卻自 2016 里約帕運後無法延續。而背後的原因非常現實——陪跑員難尋,一位合適的陪跑員不僅要有與選手匹配的跑速,且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不以自身訓練為優先,無私地付出 2 年以上的時間陪伴訓練。
川輝曾分享過「別人是跳出生命,我們則是用生命在跳。」實際上,視障跳遠有全盲、光覺與弱視三個級別,而川輝所屬的全盲級別有兩個特別之處,一是起跳板從 30 公分增加為 1 公尺,提供選手起跳點與量測距離的彈性;二是必須藉由眼罩與眼貼完全遮蔽光線,以示公平,選手只能透過陪跑員或教練的拍手聲引導方向,也因此安靜的環境顯得格外重要。此行前往東京參與跳遠賽事,主辦方在聲音控管上稍嫌不足,從觀眾、競賽到頒獎等各式聲響都會形成干擾,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而這番征戰也有特別珍貴的經驗,即中華殘運總會自 2016 里約帕運起,便邀請乃慧芳教練為川輝加強技術訓練,並陪伴赴東京出賽。對於只有些微光覺的川輝而言,很難透過模仿選手的動作來增益表現,乃教練卻懂得藉由觸覺補償與替代視覺,先讓川輝摸出分解動作的輪廓與肌肉線條,再觀察實際操作的成果,進而透過雙手修正與擺正川輝的姿勢。所以,川輝在賽道上既得到乃教練的調整,也收到來自啟蒙教練張福生的嚮導,這些過程都讓他心懷感激。
每一次的跳躍都是用盡生命(圖片來源:楊川輝)
對抗黑暗之光
在 2016 帕運訂下使用眼貼的規矩前,因為尚保有些微光覺,矇眼跳躍並未帶給川輝太大的恐懼,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的落差,眼貼所創造的「黑暗」始終讓人無法適應。印象最深刻的是 2018 北京 IPC 田徑大獎賽,當時的第一次試跳與第一跳皆未跳進沙坑,分別扭傷雙腿,而下一跳竟跳出 6 公尺 60 奪得金牌。
那是川輝最低潮卻也最耀眼的時刻,雖然寫下亞洲紀錄,卻始終瀰漫著無法揮去的陰影,像是跑在雲上沒有踏實感。直至參與 2020 東京帕運,因為得到教練的支持,且信任教練的擺正姿勢與指引方向,川輝才重拾對抗黑暗的信心。視障跳遠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教練與選手好比一個團隊,透過教練的眼睛觀察跑道彈性,並適時調整選手的推蹬距離,每一次跳躍都是合力完成的美技。
與其說用跳遠讓世界看見,跳遠更像是打破黑暗的那道光(圖片來源:楊川輝)
生涯終戰的缺憾
川輝現與妻子共同經營「國手之手-運動/視障按摩工作室」,妻子兼具長跑選手與健身教練的身分,讓工作室走出修復痠痛與鍛鍊肌肉並重的路線,自然也吸引許多同樣愛好運動的客人。現階段以家庭、事業為重的川輝,早在 2016 里約帕運後便興起退役的念頭,但在教練與家人的鼓勵下堅持至今,這份動力也與他心中萌生的念頭有關——帶妻子、小孩出國觀看自己比賽,很可惜卻因為疫情而失落。
然而,對於熱愛運動的川輝來說,全家人一起運動更是他最大的夢想,擺脫場域與時間的限制,夫婦倆滿心期待與孩子們一起參加路跑賽事,並挑戰更多的運動類型。
川輝是一肩扛起重任、遠眺夢想的爸爸英雄!(圖片來源:楊川輝)
後記
訪談的尾聲,川輝不忘感謝中華殘運總會、體育署、扶輪社以及許多民間單位與媒體,在帕運期間的投入與支持。這些年來整體社會氛圍的進步與轉變,選手們都能深刻感受到,但也期許未來能持續進步,給選手們更多生活保障與更平等的獎勵。
延伸閱讀:【帕運】2020東京帕運 開幕典禮就在明天(8/24)!田徑選手 楊川輝、劉雅婷 將擔任掌旗官
延伸閱讀:【帕運】田徑/與獎牌僅差8公分 楊川輝男子跳遠第4名作收
「愛運動動無礙」Together we move 更多資訊歡迎點此查詢
*運動故事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