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超狂阿公!70 歲全馬不到 3 小時跑完 你跑得過他們嗎?

發表於 2019/12/25 4,953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2019-12-25 11:00:00 聯合報 記者陳言喬/綜合報導


根據研究,長跑者的心肺功能較佳,壽命較長。(圖片來源:取自北京日報) 


近年兩岸都興起馬拉松熱,大陸一些著名且經認證的頂級馬拉松賽事,如北馬、上馬,報名人數愈來愈多,中籤率也大幅下降。之所以愈來愈多人參加,除了大眾普及,許多長者也都激起濃烈興趣,很多年紀近 70 歲者,全馬可以跑進 3 小時內,讓多數年輕人望塵莫及。

今年 70 歲的北京人關景學就是其中一例,23 年來他跑了 60 多場全程馬拉松(42.195 公里),他參加過 15 屆(次)的北京馬拉松,4 次獲年齡組第一,3 次獲年齡組第二,全馬個人最好成績 2 小時 56 分。


68 歲的張民毅參加 2018 年的北京馬拉松,跑出分組第一,用時 3 小時 13 分。(圖片來源:取自新浪體育) 


第二個是 68 歲的遼寧人張民毅,2018 年的他參加秦皇島馬拉松的人生首個全馬,第一跑就跑出 3 小時 19 分的成績,獲得 65-69 歲年齡組第二名。他年輕時只是一名運動愛好者,後來中年發福才開始跑步,每天 8 公里,年紀大了才開始接觸馬拉松運動。


68 歲的黃財富在 2018 年無錫馬拉松跑出 3 小時零 2 分成績。他的體態看起來一點不像近 70 歲的人。 (圖片來源:取自新浪體育) 


第三個例子也是 68 歲的長者、上海人黃財富,從小就喜歡運動,曾在 1992 年杭州馬拉松獲 2 小時 32 分優異成績。後來忙於生意,停止了跑步。在停跑 18 年之後,他重新撿回來。2018 年的無錫馬拉松,他跑了 3 小時 02 分的驚人成绩,随後的秦皇島馬拉松,他又跑了 3 小時 07 分,獲 65-69 年齡組冠軍。


大陸長青慢跑團興起

大陸現在有愈來愈多的長青慢跑社團,推動馬拉松運動,他們的年紀都是做了阿公的人,例如關景學所在的北京元大都馬拉松冠軍俱樂部的 600 名隊員中,50 至 60 歲年齡段的跑者有 65 人,60 歲以上的跑者有 5 人。

與關景學同一個俱樂部的老譚今年 65 歲,他從 2015 年開始跑步,2017 年首次跑全馬以 4 小時 54 分成績完賽,經過兩年的訓練,如今全馬個人最好成績已到 3 小時 30 分。


70 歲的北京人關景學已跑過 60 多場全馬,最佳成績不到 3 小時。(圖片來源:取自北京日報) 


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持續不懈的練習有關,關景學堅持跑步 23 年風雨無阻,即使北京已零下三、四攝氏度,他清晨 5 點天還沒黑,就開始在公園熱身了。


關景學跑步 20 餘年 見證銀髮族「跑馬」潮流

關景學「個頭不高,精瘦、硬朗,沒有肚腩和一絲贅肉,尤其是腿部的肌肉繃得緊緊的,輪廓分明,只是有一頭白髮」。另一位 68 歲黃財富也是,整個外表體態有如 40 歲的標準身材。

關景學說,他跑步 20 多年,從不生病,身體各項指標都正常。會與跑步結緣是在 1996 年,他當時是一名紡織廠工人,但身體很差,跑個步就累得氣喘吁吁,遇到運動場上常來跑步年紀與他一樣大的老孟,在老孟帶動下,他開始有規律的長跑, 一開始,他只能跟在隊伍後面,幾公里下來,腿抽筋,肌肉疼得連自行車都騎不了,只好推著車走回家,這樣日復一日終於逐漸嘗到成績突破的果實。

他還記得 2004 年,慢跑 8 年後,他第一次參加北京馬拉松的場景。剛跑到 20 公里,腳上就磨出了水泡。忍著痛跑到 30 公里,雙腿就像灌了鉛一樣,每一步都十分沉重。但他放慢腳步,調整呼吸咬牙一步一步地堅持。「快慢都無所謂,只要能到終點就行」,他用盡全力跑到終點,成績是 3 小時 1 分 40 秒。跑完後才發現他的腳上的水泡全破了與襪子粘黏,都脫不下來。

如今他已跑過大陸各城市和美國波士頓等地的著名馬拉松,也不斷刷新自己的紀錄,2012 年的廈門馬拉松,63 歲的他跑出個人最好成績 2 小時 56 分 42 秒,2013 至 2018 年的北京馬拉松上,他四次獲年齡組第一;今年的北馬,70 歲的他以 3 小時 1 分 55 秒,取得 65 歲以上年齡組第二名。他對這個成績並不滿意,希望在 73 歲前,再跑進全馬 3 小時以內。


2011 年英國百歲老人華嘉辛格在多倫多完成馬拉松賽,成為馬拉松賽的第一名百歲老人。他曾在 2004 年 94 歲時以 6 小時零 7 分完成賽事,紀錄保持迄今。 (圖片來源:取自網路) 


關景學跑過 15 屆北馬與各處的全馬、半馬,見證各地馬拉松的變化。2004 年他第一次參加北馬時,報名人數很少,不用抽籤,50 歲以上的跑者更是屈指可數。隨著馬拉松運動日趨火熱,出現越來越多的老年跑者,跑馬逐漸變成老者的時尚。


專家:中老年人跑馬拉松 需量力而行

有運動專家稱,很多老年人最先開始跑步的目的都是為了鍛鍊身體丶增強體質,後來才把跑步當成一種樂趣和一種生活狀態。但專家也提醒馬拉松對運動能力是一個極大挑戰,中老年人參加需要量力而行。在跑步健身前,要做一個全面體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一個評估。


2011 年英國百歲老人華嘉辛格在多倫多完成馬拉松賽,成為馬拉松賽的第一名百歲老人。 (圖片來源:取自網路)


專家建議,年齡在 60 歲以上、零運動基礎的老年人,可以先從走步開始,每天走 2 公里、3 公里、4 公里......逐漸地增加走步的距離。堅持走步一段時間後,感覺到有一定體力了,腿部力量和心肺功能提高了,再從慢走變為快走,逐漸增加速度。待體能有增長之後,還可以增加一些小力量練習,比如腰肯肌拉伸、小蹲步等,爬山也是不錯的鍛鍊選擇。

已有一定運動基礎的老年人想要通過跑步健身,也不能上來就跑,ー定要先做好熱身。跑步時,可以保持配速在每公里 8 分鐘左右,跑步的距離循序漸進地增加。

根據一些醫學文獻,跑馬拉松的人壽命會比較長,主要是:

一、心肺功能變強。長期堅持跑步的人,心臟跳動頻率和功效都大大提高,心跳、血壓和血管壁的彈性也隨著升高。在跑步過程中,肺部的容量平均從 5.8 升上升到 6.2 升,血液中氧氣的攜帯量也會大大增加。

二、新陳代謝增快。通過跑步,肌肉肝糖原的儲存量從 350 克上升到 600 克,同時線粒體的數量也會上升,讓身體代謝功能更佳。跑步還可以促進白血球和熱原質的生成,能夠消除體內很多病毒和細菌。

三、意志力提升。長期堅持長跑的人,體力、耐力和堅定的信念都會提高。

看看這些依然在奔跑的長者,永遠別說自己現在開始太晚。只要有堅持跑步,人生都還有很長!


資料來源:udn 聯合新聞網


*跑步新聞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