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找尋你,一個越野跑者,的倚天劍及屠龍刀

發表於 2016/03/24 13,818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筆者路跑跑齡至今為止十年有餘,但進入越野跑的領域雖然兩年的時間不到但是非常樂於其中。不同於路跑,在初入野跑領域時對於裝備上來說花了頗多的時間盡可能上網爬文了解, 畢竟舉凡水袋背包。越野跑鞋,頭燈,衣物等必要品比起路跑用品是價格不斐。 要花太多小朋友去試, 實在很難下手。

2015 TNF 台灣站裝備

其中從頭到尾的裝備中筆者最在乎的就是越野跑鞋。 而此類跑鞋的種類跟路跑跑鞋比起來是琳瑯滿目有過而不及。 國內常見的品牌大概就是The north face, Merrell,Salomon,Inov8…。等, 各家品牌又有輕量化,長距離,高防護,赤足系列,防水,高透氣或是配黃金大底等一看就讓入門跑友先深呼吸一口氣的特色。 光是選鞋時看到鞋底的紋路跟顆粒大小不同, 頓時滿頭出現的問號相信就是多數朋友的經驗了。 很妙的是, 越野跑本身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多元化的地形地貌,天氣,坡度及距離,基本上是無法一雙鞋就能滿足一個越野跑愛好者的需求。不誇張的說就如同女人的衣櫃永遠少一件衣服一般, 一個重度越野跑愛好者的鞋櫃內一定有自己的倚天劍跟屠龍刀來因應不同挑戰。

 筆者較愛好中長距離賽事,又有速度上的追求。而平常練習的區域大致上都是在谷關七雄及大雪山一帶。 大部分路況都技術層面頗高且路況複雜多變,故目前下來穿的鞋子大抵偏向兩雙THE NORTH FACE Ultra Trial II 及Hoka one one Speed goat。 兩雙鞋都已經上市不算短的時間,也經過筆者的暴操下有不少的心得供分享提供給讀(跑!)者希望有助選購鞋時有更明確的方向


 The North Face- Ultra Trail II 

The north face長期就有推出越野跑鞋, 在台灣的能見度頗高,這樣反映了眾多跑者的信賴度。 屬於競速型鞋款的Ultra Trail II, 要說 230g/ US9(官方資料)的重量不是最輕, 擁有黃金大底也不是獨一無二。 但是最令人驚豔的是一穿上鞋子後的舒適度及輕薄反饋就告訴你這雙就是競速型的鞋款。

鞋底

鞋底採用黃金大底 Vibram+較細密的蜂槽狀齒紋,整個鞋底為一體式設計但可能因為與EVA的中底都較輕薄,並不會有一般野跑鞋有拖重感。整體平路跑起來也頗為流暢,故此鞋若碰到野跑賽事中人工鋪面或公路路面倒是很能向一般路跑跑鞋一樣帶出速度。 個人認為縱使這雙為競速跑鞋外, 拿來當 City Trail或是野跑的入門鞋款都是讓初入野跑的朋友們在中短距離練習或初階的比賽更好有更好的操控跟駕馭性。

一雙好的野跑鞋跟好的腳力,百岳也是可以輕裝成行-攝於奇萊北峰

抓地力的部分表現尚可,大抵上可以應付諸多地形甚至潮濕路面,但因細密的齒紋及較短的牙紋普遍都是排泥效果不佳, 故泥地地形或是陰溼天氣下的比賽需多加留意。 尤其是人煙稀少生苔積垢的石板路, 多樹根盤繞的地形更需要靠技術來帶動速度。

一般的濕滑路面,平穩通過抓地力沒問題。 攝於谷關捎來步道 (此雙為第一代Ultra Trail,鞋底與二代相同)

鞋面

楦頭處算是寬大適合亞洲人腳型, 但原廠的鞋帶為一般的圓鞋帶而非快扣型就被筆者改換了。 超薄的鞋舌仿仿麂皮的材質包覆腳背感到非常柔軟,就算因路徑的變異改變腳的踩踏角度下,仍會有良好的包覆性。 當然 TPU後跟片,也在整體支撐及穩定幫了不小的忙。不過要留意的,後跟片偏高且在鞋子磨合初期較硬,在跑的時候蹬的動作同樣可能會輕微壓迫或摩擦阿基里斯腱處的皮膚,進而會有磨傷的可能。這部分可能因人而異,但確實是發生在筆者身上。

後跟片很明顯壓迫後腳跟上緣,磨合時期可能會有不適感

Ultra Trail II跳脫過往常使用的網布鞋面而是用抗撕裂材質,除大幅減輕重量外,較薄的鞋面讓包覆性,靈活性及舒適性相較前一代大幅提升實在是令人愛不釋手。 筆者也使用過前一代的Ultra Trail, 該款鞋本身也是不差的一雙鞋款,但表面太容易破損了。而高強度的移動下因為破損而布面強力的拉扯範圍幅度過大就降低對腳的包覆性。

舊款的Ultra Trail的網布鞋面實在不太耐操耐刮, 有了傷痕後的布面會有更大的延展性,影響包覆性

新舊的兩雙Ultra Trail II。 可看出被操壞的舊鞋是邊緣縫線處有明顯撕裂傷或脫線而損壞,但基本布面確實耐撕裂沒有明顯傷痕

鞋頭處的設計以反毛皮的皮件來保護隨時野跑會與硬物撞擊的腳趾頭,有別於一般設計由鞋底延伸至鞋頭處的橡膠塊。 這部分設計筆者認為還是一般般,時時還是有踢到石塊而痛不欲生的經驗,不過倒不會有鞋面破損的狀況出現。

原廠鞋帶提供兩條,一條為圓 另一為扁平型;但以台灣的野跑環境路面不像國外寬廣,被樹枝勾住及外力鬆脫的機會頗多。小弟改裝成快扣型的鞋帶解決此問題。 而小弟偏好快扣型的鞋帶另一個考量就是可以在訓練及比賽中快速調整其鞋帶的鬆緊度,尤其在動輒百公里或百英哩比賽的過程中雙腳會因距離而逐漸浮腫。若是移動過程中可以盡可能放鬆鞋帶的鬆緊度對腳的負擔可說是大幅減緩。

鞋帶已經更換為Nathan 快扣鞋帶裝置。Nathan所附的鞋帶彈性很好,在高強度下坡下拉緊鞋帶衝刺時還能保持舒適性不至於過緊

總體評價上The north face在Ultra Trial 的歷代鞋款都是可圈可點。 而以這雙鞋若是習慣了可以駕馭下確實能帶你快速移動的享受野跑的趣味。 小弟在買過第一雙重度使用經過TNF 100, 次數不少的谷關七雄練習及野獸山徑50的重度摧殘後還是安然渡過,約700K的跑量左右側面布面撕裂報廢。 幾經思量再買一雙備用2016元旦香港環大帽山162KM, 雖然轉換站上沒換上場,但可見對他的信賴程度有多高。

2015野獸山徑50KM賽後,人跟鞋都去了半條命。

此鞋款另外有其品質不穩定的疑慮, 筆者的第二雙鞋在跑不到100KM的距離. 只參加一場台中萬里長城75KM的越野賽後,火炎山及谷關屋我尾山練習後,右腳內側布面與鞋底處即撕裂。

100KM累積里程後布面撕裂處

  Hoka One One -Speedgoat  

過去短短幾年年來Hoka One One在長距離賽場真是獨領風騷, 頗有厚度的鞋底充分支撐跑者長距離賽事的路面衝擊及維持舒適度早已深得人心,長距離的超馬,越野賽事甚至IRONMAN賽事都越來越多選手選用其品牌。 在台灣的能見度並不高,但筆者近期參加的香港環大帽山賽事很不誇張的至少有1/4的參賽者穿Hoka one one。 該品牌誇張的配色及超厚的船型鞋底在賽道上的辨識度極高。 好不好看就端看客人主觀的審美觀,但絕對是裝備控會入手的跑鞋品牌之一。

2016香港環大帽山越野賽精英選手 Antoine Guillon 與 Christophe Le Saux也是穿Hoka One One 應付艱苦賽事

筆者入手一試的鞋款為Speedgoat,是以頂尖越野跑者Karl Meltzer外號為命名(曾經單季拿下六場百英里冠軍,及自辦 Speedgoat 50K (Sky running系列賽事


官網照片-最早上市的版本為藍紅配色。

鞋底

鞋底搭配傳說中的黃金大底Vibram+雞爪釘齒紋就讓筆者對其抓地力有其信心,還號稱使用針對越野跑所設計的MEGAGRIP材質(看起來是EVA材質)。 個人雖然認為所謂跑鞋的抓地力佳不佳,某個程度還是跟跑者的技術掛鉤的。而筆者自認為下坡技術可接近為傷殘等級(尤其是碎石坡,爛泥路面), 但舉凡濕滑溪地石面, 樹根泥路甚至雨天條件下, Speedgoat還真沒讓我摔到過。 如果100分是滿分對於此部分我願意打110分。

落葉爛泥地形,抓地力不用擔心-攝於北大武山

後掌中底為 35mm ; 前掌中底為 30mm, 前後落差在野跑鞋中算適中但是出乎意外的平路跑步的順暢度及長距離下感受的緩衝及舒適度極佳。 尤其是鞋跟凹槽的設計在長距離下,有著讓跑者非常有感的緩衝避震功能,某個程度讓跑者在後段身心折磨下,貼心的舒適感還是給予不小的慰藉。

黃金大底+雞爪釘齒紋+鞋根凹槽緩衝設計

鞋面

就一個競賽型的跑鞋來說,盡可能降低重量(官方資料-283g/ US9。5)絕對會是一個設計考量。 而此款鞋可感受到產品設計時為大幅降低重量的嘗試。 鞋面為細密的網孔加上熱壓覆膜的設計增加其透氣性, 當然可想而知此鞋面根本沒有防水性可言(換句話就是說排水性高 XD)且容易有細沙等異物入侵。另筆者原先還有疑慮這樣的脆弱的網孔設計怎麼經的起臺灣山徑的路況。可能摔摔撞撞草叢樹枝勾沒幾下就撕裂毀了。但事實證明經過約400KM以上的使用一點傷痕都沒有。

很清楚的透過網孔看到內鞋內側。

另就一般越野跑鞋會在鞋頭處有著較大的橡膠材質加強保護,避免腳趾頭與路面強力的撞擊下受傷。 而 Speedgoat卻將此類的設計省略換成仿麝皮材質, 原因可能也是為求減低重量。而筆者長期的使用下也沒印象因此受傷疼痛過, 似乎是因為本身鞋底已經是偏厚偏高了,大幅的降低直接撞擊傷害的機率。

約略400多公里的高強度使用,鞋面的布面完整無損, 只有鞋頭處有明顯撞痕。

說到亞洲人對選鞋的舒適度中比較在乎的楦頭處可就是惡夢一場了。 縱使筆者已經在國外的評測下都不只一次看到楦頭過窄的設計一定要買再比平常慣用尺碼大一號的建議。不過當時實際試穿下想說本人偏小的個頭及為求包覆性下只買大半號決定。 往後碰到30KM以上的練習/比賽距離下就會對楦頭過窄的設計下非常有感。 百公里以後腳趾頭的哀嚎是分分秒秒告誡自己下次別笨了直接買大一號甚至一號半的尺碼

經過百英里的測試結果下,使用楦頭過小的Speedgoat的代價就是經長時間側力壓迫的黑指甲兩隻, 不可不慎。

而個人找尋的方案降低楦頭過窄的不適感的方案為 1。 找最薄的美尼諾羊毛襪 2。 拿掉鞋子那個完全沒意義及特色的鞋墊增加鞋內空間。 反正鞋底已經夠厚夠軟了,沒有鞋墊事實上感覺不出來。

不覺得有任何特色的鞋墊

拿掉鞋墊後的內部鞋底構造。 若是日後有機會試試該品牌的其它鞋款,不妨也同樣試試把鞋墊拿掉跑跑看。

初次體驗 Hoka One One這樣有特色的鞋子,筆者只能說這鞋會是讓人上癮的。 該鞋款在伴陪過筆者跑了2016香港大帽山越野賽(UTMT), 162KM的距離及超過9000M的累積爬升 堅硬的路面,階梯階梯還是階梯衝擊,鞋底反饋的舒適度長距離的考驗下絲毫不減。 縱使日後參加較短距離的賽事,也還是在賽前猶豫是不是該選擇此類厚底鞋別跟自己過不去選擇輕薄踩地反饋直接的競速型鞋款。

環大帽山越野跑 -162KM全程使用Hoka One one Speedgoat

該 SpeedGoat有些次要的問題可能會困擾某些跑友,在這裡順便一提:

  • 第一次穿會掉色,小弟的一雙 Smartwood羊毛襪就這樣成為苦主。
  • 鞋底側邊的塗裝會在第一次清洗後大幅掉落.以一雙越野跑鞋來說刮碰擦傷等外傷真的是家常便飯,不過這樣脫皮的狀況還是令筆者傻眼。

脫皮中

鞋舌部的內側為棉布材質布料,舒適性頗足。但外側包覆是一片橡膠材質延伸鞋舌頂部邊緣。筆者為此處設計在1015。10月份的東北角UTT 110KM前段就吃盡苦頭。下雨且入況潮濕下,腳背上緣並沒有被短襪包覆竟然被這橡膠片割出一個傷口。雖然不至於舉步維艱,但傷口立即浮腫有感染的疑慮下不得不於25KM遺憾棄賽。 賽後一度想把此鞋放逐到冷宮。後來的換上較長的襪子覆蓋皮膚得以解決。

棄賽當時的UTT 110KM, CP2-24KM處。當時已開賽了近10小時,傷口明顯浮腫;原廠鞋帶綁了又鬆,鬆了又綁。


同場加映

筆者認為縱使原廠鞋帶再好,但不是快扣型的鞋帶下。再怎麼好的越野跑鞋鞋帶綁法下鬆緊度都是固定住的。但在長時間的運動跟不同環境下,快扣型的鞋帶鬆緊度都可快速的微調是有助選手的。且在野跑的環境下。過程中鞋內多少都會有異物入侵鞋內要停下腳步清理。 快扣型的鞋帶有助快速穿脫也有助便利性。 筆者在元旦參加的香港環大帽山越野賽在162KM的距離中上坡時幾乎是完全放鬆的狀態的。

Speedgoat也一併捨棄原廠一般的鞋帶改為快扣式

除了鞋子的外, 建議襪子的選擇也可以多樣化應映需求。 如筆者就會常備一雙厚襪及一雙薄襪視狀況穿著。 而襪子本身的尺寸除了日常合腳碼數外,也務必應映長距離賽事的腳水腫而備較大的尺寸,這部分往往是多數跑友所忽略的。

Smartwool 美尼諾羊毛薄跑襪&厚跑襪是我的最愛

  後語  

在上述介紹兩個極有不同特色的跑鞋鞋下, 基本上期望給予跑友們筆者的想法邏輯。 可以很清楚因賽事/訓練的內容不同而挑選購買自身需要的鞋款。

舉例近期筆者參加的自助超馬主辦的2016 台中72KM越野賽位於大肚山西側, 80%以上堅硬的登山步道及處於熱門健行爬山路線, 路況不是石頭、舖設路面、公路不然就是踩的很硬的土路,怎麼說都是厚底鞋吃香些!但如果要跑起來有速度,厚底鞋的操控性底且重心高,一不小心腳跟著鵝卵石滑一下翻腳可能就提前下課了。數度考量下還是放棄厚底舒適的 Speedgoat選擇高操控性的 TNF Ultra Trail,這是兩權相害取其輕。

就如同前言所說”越野跑本身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多元化的地形地貌,天氣,坡度及距離,基本上是無法一雙鞋就能滿足一個越野跑愛好者的需求。” 跑者需要在練習前 /賽前做最好的假設及模擬來選擇出場的是你的倚天劍還是屠龍刀。

圖片來源:陳在琮/TNF Ultra Trail官網/Hoka One One官網

跑鞋資訊 都在運動筆記*

看更多野跑筆記主題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