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櫥窗] Nike Lunarspider LT+3
Nike LunarSpider LT+3是使用Lunarlon中底系列的路跑鞋款,在台灣的路跑賽場上Nike的路跑鞋能見度相對較低,但Nike跑鞋流行的外觀往往一出場就受到矚目,這雙LunarSpider LT+3也不例外。至於極為搶眼的設計下,是否也能有相互匹配的功能與表現? 測試小組這就來為各位看倌解答。
基本資料 | |
鞋款名稱 | Nike LunarSpider LT+3 |
上市時間 | 2013/1 |
跑步類型 | 路跑鞋 |
功能性 | 避震型 |
重量 | 194g (US 8/26cm) |
楦寬 | D |
建議售價 | NT$3,600 |
外觀與內襯
LunarSpider LT+3(後簡稱LT+3)的外觀相當炫目,以螢光黃色為主體,搭配對比強烈的桃紅色在內襯與細部點綴,一般的跑鞋鞋面配置較為繁複,相較之下LT+3的視覺感受清爽了不少,而商標與向前低下的鞋型也很搭配,往後延伸的商標勾尾彷彿就像跑者奔馳時大幅後擺的雙腿,讓LT+3增添了幾分速度感。
LT+3也在中足兩側使用Dynamic flywire鞋面科技,即在內外鞋面夾層之間,置入連接繩,分別固定於鞋帶與鞋身兩端;這些經過特殊設計安排的連接繩,能隨跑步時足部的動態而伸張或放鬆,避免鞋面彎折扭曲,進而增強鞋面的貼合與包覆效果。
看似簡單的鞋面,其實用了四種材質相互搭配:鞋尖的類麂皮包覆、雙重織法的網布、與鞋身側面的硬質網布、塗料、和少量的合成皮面,這些材質相同的配色讓跑鞋遠看簡潔有力、近看也有互相搭配的層次感。
LT+3的鞋面簡潔而流暢,不同材質相連處巧妙地以塗料修飾,就連鞋尖的麂皮與網布也接合得很細膩。近年來Nike在鞋面科技的研發上持續有創新突破,比方LT+3用的Dynamic flywire、或是彷彿襪套般貼合的flyknit,這些考量足部動態的特殊剪裁與縫製技術,讓鞋面只需輕薄的布料或特定的連接繩,就可以達到良好的包覆效果,改革了傳統鞋面利用布料拼接支撐鞋面的方式,讓跑鞋更為輕量舒適。
延續鞋面剪裁的技術,LT+3的內襯觸感光滑細緻,也僅有薄薄的一層網布,沒有多餘的填充,但穿著起來包覆性仍相當良好,可見flywire與鞋面剪裁的功力;腳踝週圍略為填充以增加腳踝的穩定性,並覆蓋髮絲紋狀織法的裏布,變於穿脫。
鞋舌使用薄而大範圍覆蓋的形式,配合鞋型、剪裁、與鞋帶配置,能和腳背緊密貼合,又不至於感到緊迫,且能有更好的透氣效果;近年來這種薄的鞋舌逐漸取代厚厚填充的傳統鞋舌,成為許多鞋款上常見的款式。至於鞋帶則採用寬扁的類型,上半部孔位搭配flywire連接繩配置,增添了幾分科技感。
中底科技
LT+3採用Lunarlon避震中底,Lunarlon是由外層密度較高、內層較為柔軟的雙層結構組成,有別於常見的避震結構多是在特定部位(如腳跟或前腳掌)置入緩衝墊,Lunarlon遍佈於整個中底的配置形式,讓跑鞋更能順應雙腳細微的動作或路面變化來發揮避震效能。
LT+3在足弓內側設有支撐的架橋,外側則沒有支撐的構造,但有因應中足位置將鞋底獨立成一個小區塊,增加中足部位的靈活度。
大底構造
LT+3的大底採用區塊配置、依不同部位設置相應的材質,且可以看到鞋底挖空與開溝範圍不小,如此可以增加鞋底的靈活度,讓lunarlon中底充分發揮避震效果,也能減輕跑鞋的重量。
前腳掌以外側的duralon發泡橡膠,與內側的DSP顆粒搭配,一方面增加腳掌落地的緩衝與穩定,另一方面也提供足夠的抓地力,畢竟這是一雙路跑鞋,鞋底抓地力的好壞對跑步效率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而前腳掌的DSP顆粒只在施力重心的拇指球、腳指與前腳掌內側配置,和一般路跑鞋常見分佈於整個前腳掌的配置方式略有不同,讓LT+3能有相對較好的緩衝效果,如果更為追求效率和路感,還有更進階的LunarRacer可以選擇。
足弓內側的架橋,與外側獨立區塊的鞋底相互搭配成中足的支撐結構,LT+3也有因應Nike+感應器的凹槽可以使用。從側視的角度可以看到前腳掌內側的鞋底很薄,僅有DSP顆粒和黏接的矽膠而已,但DSP顆粒質地較硬,相當耐磨,往往鞋跟都磨完了DSP還磨不到一半,所以應是不必擔心耐用度的問題。
後腳跟使用brs1000耐磨橡膠,後腳中央是挖空的區塊,並有一些開溝沿伸到兩側鞋底,前述提到lunarlon是利用整個中底為避震結構,所以後腳跟這樣的設計就是讓腳跟兩側受力時,中底更能壓縮變形,而充分發揮避震效果。
實測-Faith觀點
LT+3的楦頭較窄,筆者測試時選擇習慣穿著的尺寸,長度剛好,但明顯覺得腳尖比較緊迫,如果腳掌較寬的跑者可能要犧牲長度遷就大半號的尺碼,足弓、腳背、與鞋跟的包覆與舒適感都很不錯,看似輕薄的鞋面因為良好的剪裁而和雙腳充分貼合,不會覺得有游隙。
做動態姿勢操練和短程衝刺時,可以感受到LT+3是雙較為偏重緩衝的路跑鞋,沒什麼回彈與Q度,中底與純種路跑鞋相比稍厚一些,因此路感較不明顯;而Lunarlon是以整個中底為避震平台,所以鞋底不是很能隨腳底動作彎曲的類型,有著較為紮實的跑感。
腳跟與前腳掌的落差較大,實際量測約有1.5cm,如此雖能增加後腳跟的緩衝效果,卻也可能對腳落地的動態造成影響,實際跑起來在慢速時腳跟吃地的感受會比較明顯,但速度帶起來後就感受不太到差異了。
LT+3緩衝較好的特點在中長距離練跑時就顯現出來,若在柏油路上練跑,腳底板的負擔會減輕不少,筆者也利用出國訓練的機會跑了一些Trail,在偶有小石塊的土徑上,LT+3的跑感就很不錯,可說是取得效率與舒適的平衡點。
鞋尖空間較小的感覺在剛開始跑時很明顯,但跑一段時間後或許是較為輕薄且特殊編織的鞋面更為貼合腳型,所以腳掌緊迫的感覺就好了些,但仍會覺得寬度不足,若是跑半馬以上的距離或在大熱天下練跑,筆者還是覺得鞋楦空間不夠,如果你和我一樣不願意為了寬度而犧牲適合的長度,只能期望廠商推出寬楦板的選擇了。
在配速較快的練跑時,輕薄貼合、包覆良好的鞋身讓提腳十分輕快,而LT+3大底的配置形式還蠻能符合足部動態,腳落地時充分緩衝,支撐推進時仍有不錯的抓地力,但鞋底的靈活度若能再好一些,跑起來應會更加流暢。
很注重路感的跑者也許可以考慮更偏競賽等級的LunarRacer,筆者個人也穿過Lunarracer,相對於LunarSpider,路感和效率的確增進許多,前後落差也小,但鞋身的舒適與鞋底的緩衝當然就會有所折扣,以一般的跑者在多種路況的練習而言,LunarSpider應會是較為均衡的選擇。
實測-Battery觀點
LunarSpider 200公克左右的重量與一般路跑競賽鞋不相上下,加上螢光色亮眼的外觀,看似速度感十足;然而,有著和慢跑鞋不遑多讓的中底厚度(鞋跟處3公分),卻又提供良好的避震效果,該如何定位這雙鞋,拿來比賽用?還是平常練習穿?顯然會是個十分有趣的問題。
穿上LunarSpider,感受良好的包覆性,由於連結鞋身到鞋帶的Flywire連接繩產生的包覆作用,連足弓處都能感受到明顯的支撐。然而,LunarSpider並沒有像一般跑鞋,在最上方靠近腳踝處刻意多打一個鞋帶孔,讓鞋帶把腳踝包覆得更緊,因此穿上時,腳踝處有微微鬆脫的感覺,似乎較沒有安全感。不過實際跑步時,並不會有脫落的問題,反而提供舒適的活動空間。
LunarSpider鞋底的設計,頗適合一般跑友的跑步習慣,較厚的中底提供腳跟落地時較多的緩衝;大底腳尖處及前腳掌內側的DSP顆粒,提供較佳的抓地力,讓跑友在推進時,路感更佳也更有效率。
穿著LunarSpider跑步的感覺十分輕盈,很容易不自覺地就多跑了幾公里,較厚的中底也確實提供了良好的緩衝效果,讓雙腳觸地時受到較小的衝擊,保護效果良好。雖然沒有薄底競賽鞋那麼好的靈活度與觸地感,但卻多了避震的效果,對於一般的市民跑者,想要追求較好的成績,又不想犧牲對雙腳的保護,LunarSpider是值得推薦的鞋款。
至於一開始提到的定位問題,筆者認為這雙鞋很適合平時10K、20K的練習,較輕的重量跑起來較輕鬆省力。至於比賽,若非速度一流的跑者,用LunarSpider來跑全馬、半馬能兼顧速度與避震,應當會有不錯的表現,是一雙定位均衡的鞋款。
總結
Lunarlon避震平台,搭配鞋底的DSP顆粒,再加上輕量化的鞋身,LunarSpider LT+3兼顧速度與避震,是一雙能適用於中長距離、甚至是全馬比賽的輕量路跑鞋;此款跑鞋的楦頭較窄、鞋內空間較小,雖然良好的鞋面縫製與flywire技術讓LT+3的穿著感相當舒適,仍務必要實際試穿再決定尺寸。
跑鞋穿著的感受因人而異,但LunarSpider LT+3炫目流行的外觀,想必會讓你停下來多看一眼。
*跑鞋資訊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