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跑好手的秘密—訓練篇
正所謂「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古人的智慧,對於現代的運動也很適用,也許你正為了某場年度賽事或個人目標積極訓練,但全心投入的同時,也別忘了看看跑友過往的賽事經驗,與成功選手的訓練方式,吸收成功的元素,避免重蹈犯錯或受傷的覆轍,當然,跑前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穿戴帥不帥、美不美,也是一定要的啦!
繼飲食篇之後,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成功選手們的訓練,有甚麼值得學習的要領。
提升速度
“我通常在週一進行輕快跑,它可以幫助我建立跑姿,讓我在90英哩的週訓練中保持雙腳輕快,有如裝上彈簧一般。我可以感覺到我充分使用了核心肌群,我踏出的每一步都帶來充沛的力量。
我會先做個10-15分鐘的暖身,然後以每趟增加10公尺的方式漸進,也許是三組30、40、50公尺的安排,這樣的短間歇距離並不長,但我每趟都盡可能全速衝刺。”
—Shalane Flanagan,5000/10000m選手。
“我都會在慢跑後利用繩梯做一些敏捷訓練,隨後再做100公尺加速跑,前30公尺全速,至50公尺維持,後50公尺放鬆,保持節奏滑跑。”
—張嘉哲,馬拉松選手,2012倫敦奧運中華代表。
“我會在利用慢跑結束後,做100公尺的加速跑,前面50公尺全力跑過50公尺後做維持到放鬆節奏不便,最後滑跑過終點。”
—陳雅芬,馬拉松選手。
充分運用跑步機
“我在能設定坡度的跑步機上進行間歇訓練,上坡跑讓我保持健康,而且因為步頻較慢,可以降低受傷的風險。不過我的心肺仍是保持在高強度的運作狀態,足以達到訓練的目的。我以前在跑道上跑間歇時,常會疑慮我是否會因跑過多的彎道而受傷,在跑步機上就不用擔心了。”
“我的教練Jack Daniels在他出版的《Daniels' Running Formula》一書中,有一個關於不同訓練內容安排配速與坡度的表格,舉個半小時的訓練為例:在8.5%的坡度下進行3組3分鐘的8英哩配速跑,接著提升速度至8.5英哩,坡度降到7.5%,進行3組、每組3分鐘,最後以3組3分鐘的9英哩配速,搭配6.5%的坡度完成訓練;我在每組的3分鐘間穿插2分鐘的平地輕鬆跑,上述速度與坡度組合的心肺訓練效果,跟我在平地用每英里5分鐘配速跑具有相同成效。”
—Magdalena Lewy Boulet,馬拉松選手。
爬坡
“坡道幾乎有助於所有跑步要素:跑姿、速度與肌力。以我每週的爬坡訓練為例,我選擇一個中等坡度的路線進行,爬到頂端大約花費我45秒,反覆4-8趟;訓練前半段我專注於跑姿,盡可能地提膝,後半段我則進行爆發力訓練,在坡道中段變換配速。在坡道訓練後,我回到操場上輕鬆跑個5分鐘,隨後進行4-6組的200/400m反覆跑。”
—Matt Tegenkamp,26歲,5000m選手。
“在貓空Tempo Run時,我會選擇一段小於30度的坡度路段,上坡時提高頻率、縮小步幅。”
—張嘉哲,馬拉松選手。
自我測驗
“我藉由持續記錄5英哩門檻跑的成績來了解我的進步情形,每隔週以相同的訓練安排實施一次,所以我可以明確知道我的耐力門檻程度,在訓練季初期,大約是26分鐘,後期則會進步到25'25"左右。”
—Nick Symmonds,24歲,800m選手。
“每一次的訓練都是一個小小的自我測驗,藉由教練給的課表就能反映自己是否有進步,藉由比賽呈現訓練結果並提升自信心與成就感。”
—陳雅芬,馬拉松選手。
跳脫一成不變的訓練內容
“我對於進行每週重複的訓練內容感到單調乏味,所以我採用兩週一循環的安排;重點項目的訓練如長距離門檻跑,我會每兩週操課一次,讓我的身體可以吸收訓練效果,也比較容易了解進步情形。”
—Ryan Hall,25歲,馬拉松選手。
“我會請朋友幫我拍照或錄影,訓練後與優秀選手姿態做對比,以不斷的模仿優秀選手姿態以保持運動的新鮮感;也會觀察訓練時的服裝是否時尚,有什麼新的運動用品都會買來嘗試,隨時都有新的訓練器材或方式出現。”
—張嘉哲,馬拉松選手。
充分準備
“今年夏天我到佛羅里達進行為期數週的耐熱與耐濕訓練,在午後而非清晨進行長跑練習,以試驗並模擬在北京奧運比賽時可能出現的天氣狀況。”
—Brian Sell,馬拉松選手。
混和訓練
“馬拉松幫助你進行短距離跑步,因為心理上會比較沒有壓力。“噢,我只需要跑10公里就好了耶!” 反之亦然,10公里的速度練習會讓你跑馬拉松配速時感到緩和且輕鬆許多。”
—Blake Russell,馬拉松選手。
“我會利用課表後做一些輕重量訓練和核心肌群的訓練,例如:拉單槓 (反握單槓)。目的在跑步的時候能維持上臂的穩定度。復肌、背肌、側腹肌、仰臥起坐……等。”
—陳雅芬
關燈睡覺啦
這些練不累的選手每天究竟幾點休息呢?
08:30 p.m. Deena Kastor
09:00 p.m. Dathan Ritzenhein
09:30 p.m. Brian Sell, Magdalena Lewy Boulet, Ryan Hall
10:00 p.m. Blake Russell, Nick Symmonds, Matt Tegenkamp、張嘉哲 (正常模式)、陳雅芬
10:30 p.m. 張嘉哲 (報告模式)註
11:00 p.m. Kara Goucher、張嘉哲 (論文模式)
午夜:Shannon Rowbury, Erin Donohue
註:大學時期張嘉哲為了可以10點半睡覺而沒有趕出報告,結果被當了兩門課,但也因此學會了如何更有效率地運用時間,最終仍舊跑進奧運。
資料來源:Babble.com、Runner's World
圖片來源:NBCOlympics、MailOnline、thecheappop.com、iamtonyang.com
*跑步新聞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