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深度共融】戶外運動新選擇:「協力車」與「手搖車」讓運動變得更友善親近

發表於 2024/08/26 9,639 次點閱 0 人收藏 2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目錄|最不孤單的騎行風格:協力車用 6 倍的力氣只為追風:手搖車我想騎協力車/手搖車,從哪裡開始?

自由車與自行車,你更偏好使用哪個詞彙?無論使用哪個詞彙,都象徵著個體的自由和無限可能。靠著自己的力量,不借助外力推動,我們每個人都能前往自己想去的地方。而手搖車與協力車,雖然外觀不同,但本質上都是仰賴自己的體能,進而轉化為動能,只是前者由「手搖」取代「腳踏」,後者則多了一名陪伴,一同協力踏上自行車之旅,也創造更多共融運動的機會。

這兩種自行車,其實一直默默存在著、靜候著,當各式各樣的人們有心想開始騎乘時,可以勇敢朝向它們、駕馭它們。多虧有協力車與手搖車,除了身障、視障朋友,以及銀髮族、亞健康族群可以享受騎自行車的滋味外,平衡感不好、體能稍差,或是因為各種狀況而有特殊需求的朋友,也都可以經驗「風吹拂過臉龐上的汗水」那種酣暢感。


手搖車與協力車,雖外觀不同,但本質上都是仰賴自身體能轉化為動能。(圖|風神車隊、展翼視障天使協力車協會)


最不孤單的騎行風格:協力車

由協力車的英文「tandem bicycle」說文解字來看,命名源於「串聯」之意,即兩位騎乘者一前一後地排列,在騎乘自行車的過程中不分彼此,形成人車一體。而中文則是以「同心協力」的意向翻譯,加上協力車誕生於 19 世紀晚期時有著「為了倆人而生」的典故,黑白照片上佳偶雙雙騎乘的甜蜜模樣,讓協力車被視為最羅曼蒂克的騎行風格。


協力車誕生於 19 世紀晚期時有著「為了倆人而生」的典故。(圖|Vintage Everyday


視覺障礙選手登上體育殿堂

協力車不只適合戀人關係,也適合目標一致的隊友,1980 年代開始,帕拉自行車(para cycling)也納入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以下簡稱帕運會)的競賽項目,最初是為視覺障礙運動員而設計,讓他們與領航員合力騎乘協力車完賽。1984 年分別於紐約與斯托克·曼德維爾舉辦的帕運會上,首度亮相的自行車競賽項目是公路賽,並在隨後每屆帕運會中持續舉行;場地賽則遲至 12 年後,1996 年亞特蘭大帕運會才首度登場。


1996 年亞特蘭大帕運會首次登場協力車場內賽。(圖|paralympic

 

除了帕運會外,包含游泳、自行車與路跑的鐵人三項賽事中,也時常見到協力車的蹤影。2020 年 9 月 13 日,「愛運動動無礙」團隊首度組隊讓協力車於賽道上大放異彩。放眼國際,全球最具歷史與指標的超級鐵人三項賽事 IRONMAN 則早在 1994 年,由第一位帕拉選手揭開序幕,為了讓賽事變得更加多元共融,主辦單位自 1997 年明確設置兩個組別:身障公開組(physically challenged,PC)和手搖車組(handcycle,HC),前者包含視障選手。


國內首支視障協力車隊誕生

協力車不僅能在帕運與鐵人三項世錦賽等國際賽事上大放異彩,還為視障朋友提供了一個享受騎乘的平臺。2012年6月,台灣首支視障協力車隊  — 台灣展翼視障天使協力車協會(以下簡稱展翼車隊)正式成立。然而,展翼的故事早在 2000 年就開始,當時他們組建了展翼合唱團,但隨著團員健康狀況的變化,他們在十年間逐漸意識到運動對於維持健康的重要性,從而促成了展翼車隊的誕生,開創了視障朋友參與騎乘運動的新契機。 

 

台灣展翼視障天使協力車協會 創造更多讓視障者共融運動的天地。(圖|台灣展翼視障天使協力車協會


展翼車隊目前的有效會員有 164 位,分別為 73 位視障朋友與 91 位志工,由於每一台協力車都需要一位領航員,此外也需要志工協助擔任領隊與押隊崗位,因此志工在團隊中扮演重要角色。曾信榮理事長回憶起,早期去河濱公園租借協力車,視障朋友與其陪伴者皆可享受免費租借的福利,但若逢假日便時常一車難求,甚至難免有其他人排隊等待的壓力,於是有了自己買車組車隊的發想。

為了可以騎去更遠的地方,為了可以毫無阻礙地享受騎乘自行車的快感,贊助人松哥選擇大品牌 KHS 的協力車,展翼車隊現具備 30 台協力車、10 台自行車、2 台電輔自行車,以及 2 台電輔協力車。裝備相當給力,以至於當外國社福單位,像是「日本 NPO 法人 自行車自願者(Cycle Volunteer Japan, CVJ)」來到台灣時,往往會優先選擇與展翼車隊交流,展翼車隊不僅大方分享、借用協力車,讓對方更盡興地遊寶島,直到疫情前每年也會赴日本追風,與日本 CVJ 建立深厚的情誼。


展翼車隊實現毫無阻礙地享受騎乘自行車的快感。(圖|台灣展翼視障天使協力車協會


為視障朋友拓展社交與生活圈

曾理事長分享︰「因為沒有做前後測,無法論斷加入展翼、騎協力車會否讓身體變得更健康,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心理健康有長足進步!」並以自身為例,因天生視力受損且成長過程中都就讀啟明學校,周遭的同學、朋友多是以視障按摩為行業,生活圈相對狹窄。然而,展翼車隊的出現,開始讓視障朋友得以認識來自各行各業的志工,且在騎乘協力車的過程中自然有許多對話與情感交流,讓他們有機會「看見」不同的生命故事。

曾理事長見證展翼車隊讓會員們心胸變得更開闊,生活更多采多姿,生命也更加豐厚。「獲益是超乎預期的,原本視障朋友生活上有諸多不便,無論是去遊玩或是去醫院」,這些志工從一起騎車的隊友昇華為日常生活的朋友,他們總樂意相伴去更多地方。

 
展翼車隊在今年舉辦的宜蘭深度之旅。(圖|台灣展翼視障天使協力車協會


展翼車隊每個月分別有一場輕鬆騎、一場挑戰騎、一場健行活動;每年有兩次遠行的連續騎。過往也曾參與過別人主辦的活動,曾理事長說明:「但因為要租借貨車載多台協力車到定點,在活動隊伍中協力車身也顯得較長,有過一次意外經驗後便打消念頭,以協會舉辦的活動為主。」此外,也定期前往啟明學校等基層單位辦活動,讓年輕學子更早接觸運動,也接觸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另一方面,對於正處於青春期、躁動不安的學生們,運動與社交互動也有助於排解壓力。


用 6 倍的力氣只為追風:手搖車

手搖自行車(handcycles,以下簡稱手搖車)的形象最早於 1655 年面世,是由一名鐘錶匠 Stephan Farffler 以鐘錶齒輪設計而來;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了提供下肢受傷士兵使用而革新,改以鍊條作為力量傳遞的核心。隨著手搖車的普及和可用性升高,開始針對脊髓損傷成人、脊柱裂兒童,以及菁英選手設計更多樣化的自行車款式,滿足不同族群的運動需求。


隨者手搖車的普及和可用性升高,對於想踏出戶外運動的身障者有更多選擇,滿足不同的運動需求。(圖|newmobility


世界級馬拉松賽道上也不陌生

看過手搖車的朋友或許曾有過這樣的疑問:手搖車跟輪椅差在哪?輪椅被認定為「輔具」,因為暫時失能或永久損傷,需要代替腳輔助行走功能,故馬拉松賽事的競速輪椅選手被認定為「用手跑步」。手搖車被認定為「運動工具」,是許多自行車種類中的一種,因此手搖車選手是被認定為「用手騎自行車」,常見於帕拉自行車賽與鐵人三項賽事,也被納入世界六大馬賽事。

1996 年,John MacLean 使用手搖車和輪椅完成 IRONMAN,為帕拉鐵人三項的發展史寫下新頁。這項非凡成就不僅展現他自身的驚人能力,也使得全世界正視帕拉運動員所具備的潛能。同樣列居 IRONMAN 名人堂的 Carlos Moleda,既是鐵人三項賽道上的手搖車先驅,也是五度獲得冠軍的菁英選手。1998 年,Carlos 以 10 小時 55 分鐘的成績奪冠,並且突破 11 小時的完賽大關,這場史詩般的競賽徹底顛覆了人們的想像。

 Carlos Moleda,既是鐵人三項賽道上的手搖車先驅,也是五度獲得冠軍的菁英選手。(圖|challengedathletes


同樣是 1996 年,亞特蘭大帕運會除了增加場地賽外,也擴增參賽者資格與自行車種類。隨後幾年,帕運自行車開始包括腦性麻痺、截肢及其他肢體障礙的運動員,他們分別使用普通自行車、三輪車和手搖車進行比賽,手搖車則是 2004 年首度登上帕運。


T1-2 級類別的自行車選手,因無法保持平衡及肌肉協調能力等障礙,需要使用三輪自由車進行比賽,來加強穩定性。 (圖|britishcycling


馬拉松賽事方面,世界六大馬之一的紐約馬拉松於 1999 年首度增設手搖車,有 13 名選手完賽;柏林馬拉松雖稍晚於 2004 年設置手搖車組,但在 2008 年即吸引 166 名手搖車選手參與賽事,成長趨勢不容小覷;2008 年,芝加哥馬拉松也迎來了 4 名手搖車選手的首次登場,開創了新的參賽紀錄,這些突破皆顯示手搖車運動的快速發展及其在全球賽事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


手搖車運動的快速發展及其在全球賽事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圖|CNN


百年騎跡:手搖車環島壯行

在世界級馬拉松賽道上,以競技疾速衝向終點線的手搖車,竟然也可以用來環島!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及轄下法人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自行車研發中心)在科技專案的資源投入下,自 2010 年開始研發,「最初的構想很簡單,就是希望身障朋友也能透過手搖的方式騎乘自行車。」不過實際開發過程卻是困難重重,需要從符合身障者的人因設計開始著手,例如為了一般自行車或機車騎乘舒適度而存在的懸吊系統,對身障者來說,反倒形成容易晃動的不安全感,經過蒐集許多使用者的體驗回饋後,才順利產出第一代手搖車。

2011 年,恰逢民國 100 年,自行車研發中心邀請 26 位身障勇士完成「百年騎跡」的壯舉,這也是全台首次的手搖車環島。時至今日,騎乘手搖車環島已是台中風神車隊(以下簡稱風神車隊)的年度任務,魏睿騰理事長說明:「年初會先做好基本培訓,有新人加入時會從頭練起,沒有新人就老兵操兵,各有練法。」10多年來,魏理事長早已整理出厚厚一本武功秘笈,「訓練做得踏實,正式上路時才更安全與安心!」再加上夏季密集訓練,直到下半年「搖」出環島旅程。

初代手搖車開發迄今超過十年,為讓使用者更加安全、舒適、便利,開創了手搖車 2.0 版本。 (圖|百年騎跡

 

風神車隊成軍已 14 年,隊員散佈全台各縣市,約有 500-600 人。魏理事長介紹:「車隊隊員以下肢不便為主,創立之初以小兒麻痺居多,因平時多以枴杖為輔具,上肢有力的特性很快地便能在手搖車上馳騁風雲,推廣效果很好。」近年則以截肢、脊髓損傷族群為主,一方面是中途致障者本需要較多時間打開心房,另一方面也需要在騎乘手搖車之前,預先提供更多上肢與上身的鍛鍊。

手搖車一台要價 5 萬元,加上需要一定空間置放,一般人不會自行選購。另一方面,手搖車的高度低,若是單獨騎乘容易落入行車視野的死角,較為危險,因此還是建議列隊一起出發,風神車隊現有 30 台手搖車,為了控制車隊長度,活動時多控制在 20 台上下。


風神車隊成軍已 14 年,隊員散佈全台各縣市,約有 500-600 人。 (圖|風神車隊


用 ⅙ 的力量運轉夢想

手搖車雖以「搖」來代替「踏」,不過,實際騎乘方式更接近划船姿勢,由於手臂力量只有腳的 1/3 到 1/6,除了雙手之外,上半身肌群也需要一齊參與,體能訓練顯得更為重要。

魏理事長分享風神車隊也曾攻武嶺、闖壽卡,如有人提議想去哪兒挑戰或遊玩,「隊員們就會相陪一起征服,像是一日雙塔、大雪山、塔塔加都曾騎過!」因車隊組織龐大,仍以自身辦理的活動為主,當然也有不乏隊員會以個人身分報名參加其他自行車賽事。其中攻武嶺的挑戰被拍攝成「150 公里的手印」微紀錄片,風神車隊用 2 天 1 夜的時間,手搖超過 3 萬下、騎 150 公里,從南投登武嶺,再向東騎越過太魯閣,挑戰跨越中橫。「一般人能做的,我們都能做;我們只是不方便,不是不能。」風神車隊親身挑戰,並期盼用此成果鼓勵更多人開始行動。



騎上手搖車後開始改變心性

魏理事長以長年經驗分享:「騎手搖車像是一把鑰匙,用來打開封閉的心。」許多人剛開始集訓時都很自卑,開始騎手搖車後打開心房,甚至變成把「我自己來」掛在口上,愈來愈多事情都願意去嘗試,整個人也變得有自信起來。他一直強調是「用自己的力量感動自己」,一開始或許是被車隊感動而前來參與,實際通過培訓,最後完成 9 天的環島旅程後,反倒是車隊被他們感動,「這是互相感動的歷程,在環島 9 天裡互相扶持,最後完成挑戰時的感受特別強勁。」魏理事長相信當心打開後,漸漸地身體連帶變得更加健康。

騎手搖車又像是一道門,有了自信與體能,可以去做其他運動。魏理事長笑稱不會有門戶之見,如果隊員轉向其他運動,反倒會樂見其成。同時也再次證明,當最基礎的體能、肌耐力練好,每個人都有本錢嘗試更多運動,選擇球類、游泳、射箭等各項運動都大有人在。


騎手搖車又像是一道門,有了自信與體能,可以去做其他運動。(圖|風神車隊


我想騎協力車/手搖車,從哪裡開始?

若是讀到這篇報導而想開始騎協力車或手搖車,建議先從全台各大車隊開始接觸,透過行之有年的車隊運作,加上志趣相投的夥伴們的引導,可以更快熟悉這項運動。下表為各大車隊整理:


自行車種類

車隊名稱

主要據點

協力車

台灣展翼視障天使協力車協會

北部

臺中市視障天使協力車協會

中部

高雄市123視障追風協力車協會| Kaohsiung

南部

手搖車

生命勵樂活輔健會

台北、新北、新竹

風神車隊

台中

風火輪車隊

雲林

諸羅山手搖車隊

嘉義

協力車/手搖車全台各大車隊清單(整理:歐詠芝)


除了上述單位,在輪椅夢公園的台北及高雄據點,也能找得到手搖車服務一同參與運動。若是以競技為目標的一般選手或身障選手,則可以聯絡競技倡議導向的愛運動動無礙團隊、台灣適應身體活動學會,一起為台灣的身障運動平權努力;另外,也建議大家需參與視障協力車領航員的培訓,掌握競速協力車的使用技巧,以確保彼此安全。

協力車與手搖車都可租借:台北河濱公園

台北因與基隆河、淡水河、雙溪、新店溪與景美溪等多條河流比鄰,一共設有 29 座河濱公園,其中共有 9 處公園設有自行車租借站,均有提供協力車與手搖車借用,位置分布主要擇近水門,為求交通方便,讓有需要的民眾可以更簡單觸及。各處租借站內各車款數量不一,由管理租借廠商自己依使用頻率去調配各區域的用量,可惜無法透過網路即時獲知該租借站還有無空車可借用。

9 處自行車租借站整理如下:

平日站:每日提供租借服務

1. 關渡(洽詢電話:0977-320525)

2. 觀山(洽詢電話:0977-320528)

3. 大稻埕(洽詢電話:0977-320523)

4. 景福(洽詢電話:0977-320522)

5. 馬場町(洽詢電話:0977-320527)

6. 大佳(洽詢電話:0977-320521)

7. 美堤(洽詢電話:0977-320524)

假日站:僅星期六、日及國定假日提供租借服務

1. 彩虹(洽詢電話:0977-320531)

2. 木柵(洽詢電話:0977-320526)

台北市長期推廣綠色運輸,除此之外,亦希望藉由推廣手搖車運動,讓身心障礙者與樂齡族群也能無礙地享受自行車健身運動,「走出戶外、走進陽光」重啟自信。硬體設備的更新勢必不可少,自 2017 年起陸續採購 105 台手搖車。為鼓勵更多人加入騎乘自行車行列,持有身心障礙手冊者,以及年滿 65 歲以上長者都可以免費租借手搖車與協力車。並且,提供 1 位免費陪騎的名額。


充滿輪椅夢想的基地:新北輪椅夢公園

發跡於高雄橋頭的「輪椅夢公園」,營運長同時也是退役輪椅網球國手的呂嘉儀將這 5 個字拆解為:輪椅,涵括身障、高齡、暫時性失能;夢,任何想做的事,未必是運動;公園,卻不限於公園,是更廣大領域的基地,於是成就了今日新北市輪椅夢公園的樣貌。

 

新北市輪椅夢公園舉辦 113 年新北市「轉Bike為勝」手搖車體驗。(圖|新北市輪椅夢公園


2020 年於板樹體育園區內開始造夢的輪椅夢公園,戶外有身障專用的攀岩場、漆彈場、棒壘球場等,除了佔地 14 公頃的一大片園區外,同時也包含一棟體育館。板樹體育館設有全國最大的無障礙健身房、羽球場、籃球場、多功能教室等等,提供多元的運動休閒課程,打拳擊、打鼓、跳國標舞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呂營運長說明,無論是能容納多台輪椅的大電梯,或是無障礙廁所的門寬、無門檻,「這些硬體設備都是必須的,此外,在場館服務、友善態度等軟體面,也是我們極為重視的。」早期有些運動中心對於身心障礙者態度不友善,不僅未能協助有需求者,可能還扼殺他們想運動的熱情與勇氣。

作為全國最大的手搖車中心,光是在板樹便提供 80 台手搖車提供民眾租借,新手可直接在廣闊的園區練車,當漸漸熟稔後,還可以經由越堤斜坡道,便利又安全地騎上大漢溪自行車道,享受在河濱車道上的迎風舒暢。呂營運長幽默地分享輪椅夢公園因鄰近醫院,在病友間好康道相報,讓復健變得更有趣,連痛苦煎熬都可以減半,有「地下復健中心」之稱呢!


開放性租借據點▼車隊推廣據點▼

✅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辦板樹租借站 02-86871328

✅新北市河濱自行車租借站(10處)02-89785099

✅臺北市河濱自行車租借站(9處)02-22587425

✅新竹市政府社會處委辦南寮租借站 02-27299347

✅臺北生命勵關山基地 02-27299347

✅臺中風神車隊 04-25274752

✅雲林復健青年協進會 05-5341940

✅高雄輪椅夢公園 07-6119617


呂營運長的期許是,有朝一日全台各地都有輪椅夢公園,讓這些夢想的種子散佈到每一寸土地。另一方面,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自行車研發中心積極致力於提升手搖車的騎乘體驗。距離第一代手搖車開發已有十多年,隨著車輛老化、需汰換維修,使用者也提出了許多升級建議,例如:上下車方便性、電動輔助力、電池續航力、座椅高度調整以及騎乘安全等。因此,2023 年研發中心推了手搖車 2.0,採用低跨點車體設計,讓上下車更無礙,並將電池續航力提升至 50 公里。同時,還可以偵測騎乘者疲勞,與後方來車警示,大幅提升安全度,全面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呂營運長的期許是,有朝一日全台各地都有輪椅夢公園,讓這些夢想的種子散佈到每一寸土地。(圖|新北市輪椅夢公園


有伴一起運動更快樂!促進共融運動

台灣將於 2025 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即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 20%,自行車研發中心的廖慧晶主任鼓勵家中如果有長輩下肢相對無力,不過內心還是很喜歡運動的,「其實手搖車也是很好的夥伴!透過上肢轉動鍊條,一樣可以達到訓練心肺的目的,三輪設計也非常穩固,不需要擔心摔車的問題,完全是亞健康族群的福音!

 廖主任以一位現居嘉義、80 多歲的爺爺為例,他雖不是身障族群,卻以手搖車作為運動方式,「比起騎自行車,爺爺更偏愛騎手搖車,因為不只用到手臂力量,核心肌群也一起加入,他透過手搖車改善長年排便不順的困擾呢!」此外,高齡者騎自行車難免會有平衡感不好、摔倒的擔憂,手搖車的三輪結構還可以避免受傷風險。


高齡者騎自行車難免會有平衡感不好、摔倒的擔憂,手搖車的三輪結構還可以避免受傷風險。(圖|新北市輪椅夢公園

 

手搖車帶來的魔法,呂營運長都看在眼裡,她也期盼透過推廣運動,讓輪椅族恢復自理能力,而不只是被照顧、增加家庭負擔。「我們不想做火花式的倡議,而是要有延續性。」並以每週定期開設輪椅羽球活動,至今已維持 4 年之久為例,運動處方箋是最好的預防醫學,也是優質老化的唯一路徑。

協力車與手搖車讓我們看見了運動的共融性,它們不僅打破了身體障礙的限制,還讓更多人得以參與到騎行的世界中,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享受騎車的樂趣,還是在賽事中挑戰自我。透過這兩種車款,運動不再只屬於某一個群體,而是打開了包容所有人的大門,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騎行方式,體會追風的快感與前行的自由。

 

關於手搖車與協力車

手搖車

協力車

運動特色

利用雙手划動來替代傳統腳踩

除了雙手,上半身肌群也共同參與

兩人一組

共用自行車齒輪

同樣的踩踏頻率

適合族群

下肢行動不便者、年長者、亞健康族群、暫時性失能、肌少症

視障者、幼童、病弱族群

適用時機

核心穩定度訓練

上肢訓練

強勁運動後的鐵腿時刻

促進消化機能

互相陪伴的戶外時光

培養默契

學習換位思考

注意事項

因位置較低容易進入死角

重心高低落差的緩衝

建議兩人的體型相近

轉彎、上坡或煞車的密切溝通

競速協力車領航員建議皆需經過相關課程培訓,以確保彼此安全

運動亮點

三個輪子更穩定

電輔支持可騎更遠

可以邊騎邊聊天

同心協力往前踏進

 


看更多身心障礙共融運動專區主題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