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活動】「繫 CONNECTED」上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信任——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的陪跑/泳繩設計展

發表於 2023/06/30 21,062 次點閱 1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完美呈現「特殊穿戴式服務學習」豐碩成果,同時「繫 CONNECTED」上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圖/謝詠絮副教授提供)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於 5 月 30 日舉辦一場以「繫 CONNECTED」為名的展覽,它是一門課程的學習成果發表,展示修課學生整個學期投入於設計陪跑/泳繩的豐碩果實。有趣的是,這門選修課名為「特殊穿戴式服務學習」,過往對於服務學習的印象多為投身公益活動,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則是發揮所長提供特殊需求者專屬、客製化的設計服務,輝映課程的設計宗旨,更在課程中培養學生實作與省思的能力。


「繫 CONNECTED」展覽現場,展示學生各種陪跑/泳繩之作品,也讓參觀者體驗觸摸作品材質。(圖/謝詠絮副教授提供)


課程指導老師謝詠絮副教授於展覽上的一席話令人動容 ——「設計若不能為需要的人提供服務,便失去人本的價值。」也反映著服務學習的核心價值,此篇文章將透過謝老師的分享更認識這堂獨一無二的課程,並從往年設計過的穿戴服飾到此回的陪跑/泳繩,一窺設計系師生與服務對象之間悄悄繫上的關懷與信任。


「設計若不能為需要的人提供服務,便失去人本的價值。」 — 謝詠絮副教授。(圖/謝詠絮副教授提供)


從陪跑到設計「繫」手合作

「特殊穿戴式服務學習」這門課已經維持 8 年之久,最開始時是以醫療服飾為主,謝老師曾帶領學生遠赴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合作學習,以半身癱瘓的病人為服務對象,為他們設計更便於自行穿脫的服裝。之後,他們轉往臺北醫學大學的展齡中心,以長者為服務對象,設計出更能適應彎腰駝背、行動不便等特殊需求的服裝。接著幾年都以長者為主體,從與時尚老人合作,為「時尚美魔女團」設計登上伸展台的禮服;到與喜樂家族合作,為特殊兒的母親們設計出席感恩餐會的服裝,即便後來受限於疫情仍以拼貼圖像的方式呈現出紙上展覽,讓母親們瞬間移動至國外來一場異國風情的下午茶。


「時尚美魔女團」設計登上伸展台的禮服。(圖/謝詠絮副教授提供)


回首望去,過往的合作經驗其實一點一滴地累積能量與引導方向,在醫院與輪椅使用者的互動間,謝老師觀察到「推行手套」的需求,進而影響她在帕運期間,特別關切選手們的運動服裝。此外,為長者設計服裝的過程中,曾藉由「高齡者模擬體驗服」來感同身受他們的老化,這也使得謝老師分外重視學生與服務對象的互動與交流,並且盡可能地認識與理解對方。最終,當謝老師從一則新聞注意到姜義村老師致力於輪椅族群的運動平權時,她鼓起勇氣提出合作邀請,而這道連結便就此「繫」起了!


然而,台北地區的輪椅選手較少,謝老師堅信學生與服務對象的溝通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所以空間距離不能太遙遠,因此在姜老師的建議下改以視障運動員為服務對象,他們大多為跑者,其中幾名因為參與鐵人三項兼具游泳選手的身分,而設計的穿戴服飾正是陪跑繩與陪泳繩。


看不見的美感與設計:陪跑/泳繩

選修這門課的同學,一開始既不認識陪跑/泳繩,也沒有與視障者共處的經驗,於是謝老師先帶他們去拜訪臺北市立啟明學校。雙方交流之際,學生除了近身接觸與觀察視障生,也嘗試擔任引導人的角色,並在過程中發現 —— 平常習慣以眼神或肢體示意的溝通方式並不適用,口語表達與溝通對於視障朋友尤其重要謝老師認為:「初次認識不熟悉的服務對象,對設計師來說很重要。他們可以從中建立謙遜、細心且小心翼翼的態度。」透過接觸不一樣的族群,以及雙方最真實互動,進而找到那條繩子的意義。


與臺北市立啟明學校學生交流,透過實際溝通與近距離接觸,更了解陪跑/泳繩的需求。(圖/謝詠絮副教授提供)


修課學生在這學期反覆地與視障選手及其陪跑員溝通、對話,他們會利用跑團團練的時間前往觀察學習,更曾親身參與陪跑這項行動。服務對象提出許多陪跑繩的需求,其中首重實用性,要方便清潔且耐洗顏色鮮艷,能具備反光效果更好;材質除了吸汗以外,也需要考慮重量,並且與多數服裝相反的是——不要有彈性,因為彈性會有損視障選手對於方向變化的覺察。陪泳繩的需求則是防水、快乾、輕巧簡便,能有浮力更好,謝老師介紹:「可以用服裝膠帶取代車縫,以避免進水。」此外,陪泳繩在長度的取捨上特別具有難度,要拿捏視障選手與陪游員的身形以及不同泳式的差異


陪泳繩需拿捏視障選手與陪游員的身形以及不同泳式的差異。(圖/謝詠絮副教授提供)


雖然視障選手看不見,但他們仍可以藉由觸感、手感來欣賞這些細微的設計,更別說有些視障者是後天失明或是仍保有些微的視力。除此之外,身旁的陪跑員與跑團的夥伴們也都可以透過言語描繪、形容這條新穎的陪跑繩外觀。謝老師分享一個有趣的故事,當她也前往跑團實際觀察學生與服務對象的互動時,許多人都驕傲地告訴她:「我們跑團有一條很厲害的陪跑繩喔!」最後發現廬山真面目為尚須改版的陪跑繩,學生們先留下給視障跑者使用,即便是未完成的作品,但因為它不是童軍繩、因為它與眾不同,便被整個跑團當成寶貝。不難想像,當他人都為這條陪跑/泳繩興奮不已、讚不絕口時,視障選手也透過那些言語描繪,以及說話時的情緒起伏,來認知它的模樣。


視障選手透過觸感與陪跑員的言語描繪,即使看不見也能感受到陪跑繩的美。(圖/謝詠絮副教授提供)


不得不承認設計師的想像與現實之間仍有落差,謝老師分享:「因為我們終究沒辦法陪他們跑完 42K。」當距離持續增長,大量流汗與疲勞感都需考量進去,繩子一丁點的重量差異也不容小覷。幸好這段落差可以藉由各方的建議與回饋來彌補,除了服務對象的使用意見外,姜老師也會提供獨到的見解,就連服裝設計系的其他師長也會熱心地給予專業建議,由此可見,「特殊穿戴式服務學習」是集結眾人之力的一堂課!


陪跑繩是需要透過不斷的思考與體驗,才能設計出最適合視障跑者心中的那一條繩。(圖/謝詠絮副教授提供)


找回服裝設計的初心

「特殊穿戴式服務學習」這門課在服裝設計系中,是很獨特的存在,無論是在課堂上或是設計比賽中,學生時常都是以獲得評審青睞,或是滿足授課老師的品味而努力;但在這堂課中最被滿足的卻是自己,為服務對象設計是在幫助真正有需求的人,讓他們能感受到自己的設計是被需要且受到肯定的。能登上舞台的設計師終究是少數,許多設計系學生因為沒有得獎過便開始懷疑自己的設計能力,甚至是自暴自棄地認為自己不適合這條路,但修習這門課並為服務對象真實的需求而設計後,讓他們找回當初選擇服裝設計系的初衷。


事實上,也是因為這些學生動人的回饋,讓謝老師有勇氣繼續開這堂別具意義的課程。謝老師期許明年將更具焦於陪泳繩這項單品,為更多視障選手打造出最符合他們所需的作品。





責任編輯:Trista

圖片來源:謝詠絮

*更多適應體育資訊,盡在運動筆記

適應體育發展中心致力於校園適應體育的推廣,透過建置適應體育教材和影片等教學資源,並舉辦研習、競賽等相關活動,提升特殊需求學生的校園體育參與。


看更多身心障礙運動推廣主題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