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人物專訪】一所大學校裡持續 50 年的適應體育 只為讓更多人得以享受運動
逢甲大學體育教學中心負責整座學校的體育活動,當然少不了每一門體育課,無論是小大一的必修課,或是往後的選修課程,都由體育教學中心的師長們一手包辦。
逢甲大學體育教學中心亦是中部地區成功申請「教育部體育署 111 年度大專院校適應體育策略發展行動藍圖實施計畫」的綜合型私校,短短一學期間,他們不僅辦理大專院校教師的增能研習,還讓全校新生的第一堂體育課化身為「新生適應體育科普活動」,藉此理解適應體育不單能提供特殊生合理調整,也能給予在運動上暫時有困難的學生相對應的調整。可以想見的是,數千名大學生從踏入校園的第一週便更認識適應體育,也因此更能同理身旁的他人──每個人都有特殊需求的時刻。
而這些行動的幕後推手,正是逢甲大學體育教學中心的王亭文教授,她同時也是適應體育課的任課教師。相對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大專院校的適應體育無論在教學或推動上都截然不同,此次特別邀請王老師與我們分享她的經驗與心得。
年過半百的適應體育課
很難想像的是,逢甲大學自 1969 年開設適應體育課至今,已經超過 50 年!期間課程名稱與成員雖然有所變化,但只為讓更多人得以享受運動的初衷不變。該課程最早是專為小兒麻痺學生而開,並由學生自行命名為「自強班」,他們對於自己的期勉與鼓勵可見一斑。後來因為心臟病學生的加入,課程名稱調整為「特別班」,最後則根據教育部規定正名為「適應體育班」。
自草創之初便以每學期兩班為開課模式,且至 2018 年的漫長歲月裡都是由同一位老師教授桌球課。同樣以持拍類運動為專長的王老師已接手該課程兩年,主要提供心肺病症、高血壓、皮膚病、癲癇、自閉症光譜、意外傷害等因素,意即有適應體育調整需求的學生選修,課程主題則在桌球之外納入新穎的飛鏢。
基於許多現實層面的考量,王老師精挑細選出「射飛鏢」的原因有三。首先,這項活動所需要的空間門檻較小,換句話說,較不會受限於全校的場地分配;其次,體能需求低,無論是體能較差或正需要重建體能者都適宜;最後,可以適性調整標靶的高度,輪椅使用者同樣能享受運動樂趣,並從中獲得成就感。此外,飛鏢作為一項新興運動自然有其優點——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因為每個人都是初次接觸,所以更能達到公平競爭的目標。相對地,難處便是該如何跳脫「飛鏢就是酒吧在玩的遊戲」等刻板印象,為此王老師也特別去進修並取得飛鏢教練證,向眾人證明飛鏢運動也具備專業性。
曾有一位歷經死亡車禍後重生的學生,來到王老師的適應體育班,透過飛鏢運動找回對身體的信任感,在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之後,這位學生還想將飛鏢運動分享給更多人,因此創立飛鏢社!這件事讓王老師特別感動,從飛鏢課到飛鏢社團、從一位參與適應體育課的學生到校園內各式各樣愛好運動的族群,也讓她意識到融合運動中的情感流動以及同理心的養成有多珍貴。
雖然不是有意為之,但逢甲大學的適應體育課儼然已是共融狀態,就王老師的觀察,學生們除了學習同理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限制,也更能看見自己好的地方,並且透過運動讓自己變得更好。共融體育課中的每一位學生以及王老師,隨著一次又一次的課程互動,既感謝自己所擁有的,也提供許多自我反思的機會,進而創造更友善的學習環境。
「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2022 年 9 月,逢甲大學體育教學中心把握開學第一週安排「新生適應體育科普講座活動」,總共有 52 班、 3,129 名大一新生參與,規模之龐大令人佩服不已!而這項行動的重點莫過於,讓每位學生從踏入這片校園開始,都具備適應體育意識,且更關心周遭的每一個個體。儘管為了配合於開學週辦理,讓同學們理解「適應體育是所有人都能上的體育課」意識,籌備過程中總有些緊張與憂慮,所幸在其他同仁協力合作與全力支持下,達成這場全國大專校院首創的推廣活動,那份成就感與滿足讓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為了校內老師而規劃的「大專教師增能研習」也選在開學前一周舉辦,當天除了來自不同學系的老師共襄盛舉外,也吸引許多校外老師前來參與,報名率高達 90%!王老師自知大專院校在推動適應體育上固然有其優勢,像是較多資源可以爭取,但相對也有其劣勢。對體育教學中心來說,大學體育課其實有更多專業的要求,而要如何保有專業為前提,再兼具適應體育與融合運動的特質,確實具有挑戰性。另一方面,對於整所學校而言,在眾多系所與行政處室之間,難免會有意見紛雜、難達共識的困境,也因此讓王老師更堅信——從體育老師開始,並延伸至其他系所老師以及教職員的增能研習有其必要性,這也是她將持續推動的方向之一。
王老師還不敢想得太遠,但她現階段的目標是未來每一年都辦理「新生適應體育科普講座活動」,當校園內每一位學生入學時都曾受此活動洗禮,她相信整體氣氛將會不可同日而語。讓大一新生認識適應體育只是個開始,她還想讓大一新生體驗各項適應體育運動項目,包括:地板滾球、坐地排球、輪椅冰壺等等,相信透過親身嘗試運動後將更能感同身受。更重要的是,當全校新生都玩過這些運動項目時,全校性運動會便可以增添這些項目,就此打造共融式運動會!
選手出身的王老師,也期待學生們不光是接觸運動而已,而是要一步步往競技的方向靠近。當然是以適性教學與健康安全為前提,但她想鼓勵學生更大膽地去嘗試、去挑戰,因為唯有透過競賽才能飽嚐成就感、刺激快感,甚至是輸掉比賽的酸澀滋味。比起過於保護學生,她更相信這些五味雜陳的情感經驗將化作成長養分,那箇中滋味值得每個人細細品味。
王老師認為於大專院校推廣適應體育時,若只聚焦在特殊需求學生上有些可惜,畢竟學生們終將走出這堂體育課、離開校園、走向更廣闊的人群與社會,所以她會更重視校內其他學生的科普,以及各系所老師與行政人員的增能培訓。很慶幸的是,多數同仁都非常支持她的行動,也逐漸對適應體育改觀並且有新的見解。
無論是推廣飛鏢課程或是適應體育,都是打開心胸與開闊視野的歷程,王老師行動之前難免會感到緊張並擔心受到否決,但她「因為完全沒有為了自己,所以可以義無反顧去追求。」推動過程也都超乎預期地順利,更讓她相信在做一件對社會有益的事情時,所有人的力量都會集結起來幫助你。王老師也幽默地笑稱:「我所有的好運都用在這了!」但從她的聲音不難聽出無限的滿足,且還想繼續前進的飽滿能量。
責任編輯:Hannah
圖片來源:王亭文 老師
*更多專訪文章,盡在跑步筆記
適應體育發展中心致力於校園適應體育的推廣,透過建置適應體育教材和影片等教學資源,並舉辦研習、競賽等相關活動,提升特殊需求學生的校園體育參與。
往下滑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