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速名人牆】「最速主廚」陳維慶 月跑800K、盼打破230高牆:突破成績要先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礙!
如果說到「最速總經理」你會想到誰?說到「最速麵包師」又會想到誰?
沒錯,我們這次推出了「最速名人牆」系列,要來介紹不同職業的跑者們,了解他們是做什麼樣的工作、如何分配訓練時間,以及如何將跑步融入生活中。一起來看看吧!
最速名人牆 |
最速主廚:陳維慶
全馬最佳成績 |
2 小時 33 分 41 秒(2019 東京馬拉松)
跑步年齡 |
從 2009 年開始跑步,至今跑齡約 13 年。一開始接觸跑步是為了減肥,在飯店餐飲行業長時間工作忙碌,又不注重飲食,導致身材逐漸走樣,當時就與同事打賭要把微胖身材 72 公斤練到有肌肉線條,於是開啟了我的慢跑之路。
一開始是加入慢跑社團,跟一些老前輩用土法煉鋼的方式訓練。前面慢跑四年的時間,大多在「訓鍊」、「受傷」、「訓鍊」中循環,比較沒有所謂的正規訓練;直到 2014 年的暑假,經由一名宜蘭縣內路跑好手前輩的推薦,認識一位長期在台北生活且受專業跑步訓練的好手 陳囿任,他安排了為期兩個月跑步相關的專業訓練課程及正確觀念,也因為這個機緣,開啟我也想為宜蘭盡一份心力。
記得當時留言的話是「熱血、努力、持續、創佳績!」秉持著默默努力、付出不求回報,這是最初「宜運間歇」創團最寶貴的精神,一直持續到現在。
還記得那時候跟「古人」(陳囿任)跑的時候,純玉還沒那麼厲害(笑),我跟他們倆認識很久,有回宜蘭時也會邀約一起跑步訓練,再規劃賽事。囿任常會邀我報名常青盃的場地賽的五千、萬米項目,後來因為目標訂得越大,訓練期亦越來越長,慢慢會開始規劃一兩場國內或國外的比賽去做準備。
代表賽事 |
我認為是 2019 年第 73 屆福岡國際馬拉松,因為參加這場比賽是我開始跑步後就設定的目標,以前的前輩和一些職業選手跟我說,福岡馬是日本菁英賽的三大馬之一,而東京馬拉松已經變成觀光與國際性的馬拉松,但當時的琵琶湖馬拉松跟福岡馬仍是菁英賽事,因此想要以此為訓練目標。
我大概花了 5 年的時間,終於在 2018 年東京馬拉松跑出 2:34:07 達標,用這個達標成績去報名福岡馬拉松這場比賽。我為這場比賽已經準備很久,在此之前還有一個「桃園全運會」,最後因為訓練週期影響,全運當作是訓練,前半馬配速跑,後半馬降速,就是顧及接下來的這場福岡馬。
原本福岡馬設定要跑 2:30,前半程有達到我預訂的成績,但後半程因為天氣因素,當時氣溫 19~20 度,加上這場後半馬的路線不好跑,於是開始掉速,最後以 2:35:01 完賽,雖然不是我的 PB,但卻是我心中最具代表性的賽事。
職業介紹 |
我十幾歲開始接觸過中餐,在退伍後自己選擇飯店西餐繼續學習,歷練到國際飯店西餐主廚,現在工作為科技雲端廚房營運總監,有別於飯店工作型態,雲端廚房更具挑戰性及壓力,但也符合現階段我對未來餐飲的期待。
科技雲端營運的工作,可以想像成大型的中央廚房,比如我們會去跟高名氣、高業績的街邊店談合作,去幫他做線上美食的販售、設計菜單等等,簡單來說就是台積電代工的概念。從籌備期開始的工程設計、廚房設備配置、知名品牌研發、菜單設計、人員招募,整個籌備工程到最後的試營運都是我一手包辦。
以前我只要專注在餐廳、跟顧客的交流;現在要關注更多的是營運面,像營運分析、品牌數據等等。但不變的是,我還是繼續在廚師的專業領域,並帶領團隊比照飯店等級的規模,製做出更安全、美味的餐點,來提供更多的美食愛好者。
跑步訓練 |
跑步這件事,在工作或生活無形中成為分憂解勞的紓壓方式。餐飲工作加上宜蘭、台北往返的通勤時間,佔據一天平均 14 小時以上,因此我的跑步訓練只能利用清晨或是夜晚的時間訓練。
禮拜二、五是間歇訓練,禮拜日是長距離訓練,一個禮拜就抓這三個重點訓練。如果沒有設定賽事,月跑量大約 400、500K;如果有比賽、吃正規的週期性課表,月跑量會到 800K。我吃的質量算滿重的(笑),因為有時候你到了一個層級,想要突破,你的有氧耐力要比人家更好,而有氧耐力就是在訓練你的能量供應系統,所以這個是避免不了的!
最重要的就是變成「習慣」。像我有時候回到家是晚上 9、10 點,訓練完 11、12 點,再回家收操、吃東西、按摩,可能凌晨 1 點才睡,但早上又要晨跑,所以就是犧牲睡眠來訓練,當然這個不能長期這樣做,只能針對一場賽事訓練週期。
我能跑步的時間比一般跑者還要少,能這樣練是因為一直以來的習慣,但我都可以做到了,相信朝九晚五的跑友們一定也可以!
興趣與工作結合 |
關於結合跑步與飲食這塊,我一直有在飯店做這樣的事情,也設計了給消費者的健康營養食品。此外,我也有跟休閒系的教授長期合作,與學生分享健康飲食。其實食物營養這件事,跟烹調技術有很大的關係,很多食物會因為烹調過度造成營養流失。
台灣的飲食比較重油,隨便買一個便當,實際吃到的蛋白質很少,卻幾乎都是油脂。所以我一直認為,跑者、運動員對食物營養要有基本的概念,並且能動手做一些簡單的烹調,最好能夠吃得少,卻能取得足夠的營養。
印象最深刻的是,2018 年 NIKE 想要找一個會跑步又會做菜的人,因為他們想要做一個「大迫食堂」,設計給跑者吃的營養餐盒,於是找上了我。那時日本跑者 大迫傑 剛來台灣的第二天就跟我見面,我們一起做菜、聊天,我也分享我對跑步、做菜的想法,還聊到家庭,那時候他的小女兒才剛出生,當他聽到我的小孩已經高中時很驚訝地說:「高中怎麼可能?」,接著又問我幾歲,我想可能因為有在運動有差(笑)!
總之,我很感謝這樣的緣分,讓我與大迫傑在專業領域上相遇。
生活事蹟 |
基本上跑步跟家庭生活是不衝突的,因為家人看我跑步很久了,也都很習慣。我跟我老婆都喜歡跑步,而孩子還小的時候,我都會帶到運動場,並且幼稚園的時候就會跟我跑步;像是去外面旅遊時,我就會趁清晨時光跑步,回來再與家人一同享用早餐。可惜我女兒一直到現在大學就不跑了,可能看我跑成這樣就嚇到了(笑)!
最愛美食 |
如果要選的話,我會選義大利麵,但也不是說喜歡,而是第一它能補充人體需要的碳水化合物,第二很方便處理。因為義大利麵幾乎可以跟各種肉類、海鮮結合,也可以清炒,燙起來再搭配醬料,拌一拌,一道料理完成!
另外,馬鈴薯也是碳水化合物很好的來源,我習慣做成馬鈴薯泥,裡面可能加一些牛奶,再拌入一些味道,就可以享用!
座右銘 |
「不斷的學習挑戰,做最好的自己。」
這個座右銘是在我去跑了福岡馬之後,才有很深的體會。五年前我就設定以參加高競爭的賽事為訓練目標,很幸運地,我達標了,也參賽了,但在賽事的過程,我才發現這並不是終點。
台灣的賽事不像國外有菁英制,或是有很多很高強度的比賽,基本上就是那幾群人在得名,有時候可能因為跑了第一名,速度不用那麼快也沒關係;但在國外不一樣,競爭者非常多。
像我去跑福岡馬,一跑出去周邊全都是人;跑到半程的距離時,原本跟著的集團,可能選手們看起來已經很喘了,可是他會因為我們彼間的時間差不多,選擇提速繼續衝,整個比賽過程他們不會放棄任何突破自己的機會,就算今天跑不好,沒關係下一場再來。當然,這也因為他們有很多這種高強度的比賽,而台灣沒有。
說真的,在台灣成績要再上去是有難度的,如果你已經跑第一或第二,心裡會怠惰或放過自己;可是如果你周邊的人都用盡全力拼,那你也會沈浸在這樣的氛圍。所以,要突破成績,要先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礙,努力面對最大困難,跳脫以往的框架,拼盡全力,才能迎接最好的自己!
目標與挑戰 |
其實我的成績已經卡很久,應該早就要破了,只是這幾年遇到很多事情,這兩年是遇到疫情,有一年台北馬遇到父親過世,那一場我整整一個月沒練,最後跑 2:36,沒有達到我預定突破 2:30 的目標。
其實「229小隊」(*這是一支以 2:29:30 為目標的訓練隊伍)真的不容易,可是只要有一個人突破,後面就會跟著突破,你看台灣 4、5 年前沒有那麼多人跑進 2:40,我覺得這幾年台灣成績進步很多。
現在跑進 3 小時以內,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門檻,現在的門檻大概是 2:45~248 左右,因為 2:48 的配速是 4 分速。有時候這是一個人的心理障礙,覺得 4 分速再上去 3 分速會很累,自己就已經設下了一道高牆。像以前 3 小時是高牆,現在資訊發達、教練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其實有心要破 3 小時,不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而我還會想再突破,因為自己 230 的目標還在!
跑步教我的事 |
不管是在生活、工作上,跑步讓我看得更多。
以前我做餐飲時,會很堅持一件事情、會很執著,其實不是說不好,但有時候太執著,就沒有辦法看到更廣闊的東西,你可能就被認定就是一個師傅、一個職人;當我開始跑步之後,接觸一些國際的跑者,讓我發現原來不要把自己侷限住,才會學得更多、看得更多!
這些是跑步教會我的事情。
以上就是這次「最速名人牆-最速主廚」的介紹,如果你還有認識「最速XXX」職業或身份的跑者,或是想要看到誰的專粉,也歡迎與我們留言告訴我們;如果你想要參與「最速名人牆」專訪,也歡迎私訊 運動筆記FB粉絲專頁,我們可以進行下一步聯繫~
*最速名人牆,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