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K實測】厚底碳板馬拉松大戰 New Balance 派出 FuelCell TC 打頭陣
兩年來跑鞋科技刮起了碳纖維板和輕量高回饋性中底的旋風,New Balance 在中底科技方面推出了 FuelCell 系列,除了多款兼具競賽、訓練的鞋款,還推出了其第一款碳板鞋 FuelCell 5280,一款與市場上有所區別、針對中距離路跑的薄底款式。
2019年 New Balance 也有進軍當今流行於買來用的厚底碳板鞋動作,贊助選手穿著厚底神秘鞋款在世界各大賽事亮相,在取得佳績之際,腳上的鞋也成為跑者、鐵人三項選手的話題。
Callum Hawkins 穿著 New Balance 神秘鞋款於 2019 年世錦賽馬拉松取得第四(詳細比賽報導)
鐵人三項常勝軍 Sebastian Kienle 穿著神秘鞋款於 2019 年 Ironman 取得銅牌
改めて #アジア選手権 マラソン優勝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した!
— 神野大地 Daichi Kamino (@daichiagu) December 22, 2019
日本代表というチャンスをモノにできて嬉しいです。
MGCが終わって気持ち落ちむこともあったけど、諦めずに自分の目標を見つめ直して頑張ってきて良かったです。
マラソンランナーとしてはまだまだこれからです。引き続き努力します。 pic.twitter.com/ocpGQivepN
神野大地亦穿著神秘鞋款取得 2019 年亞洲馬拉松錦標賽冠軍
2020年初神秘鞋款終於亮相,New Balance 正式發表 FuelCell TC 和 RC Elite,而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屬於兼具訓練、競賽的 TC!
New Balance FuelCell TC, FuelCell RC Elite, and FuelCell MD-X pic.twitter.com/AZRGzf5pxb
— Sneak Leaks (@TrackSneakLeaks) February 12, 2020
靈巧 的 重量級碳板鞋
在此我用 New Balance FuelCell Rebel 來做對比,這是 FuelCell 系列沒有上碳板中的最輕量、具備競速的款式,顯而易見的,都是US9、27cm,TC 比 Rebel 重了 57g、鞋身長了 2cm、中底整體厚上0.5cm 。
數據看起來 TC 不是一雙很輕巧的鞋子,但在套上去的瞬間,驚訝得沒有那些數字的感受,不僅沒有沈重感,增量的 FuelCell 中底讓走路都能感受到回饋感。
避震佳 回饋強 適合訓練兼競技
三個星期間,我穿 FuelCell TC 跑了超過 100 公里,從 6 公里輕鬆恢復跑、一小時高強度有氧跑到 30 公里硬陡山路長距離,從跑步機、河濱公園、草地、到山路都踏過了一遍,配速分佈在 5:00 到 3:30/公里。
257g 的重量我個人習慣定義為自己訓練鞋的量級,所以一開始穿 FuelCell TC 時先從輕鬆跑在跑步機開始嘗試,發現加速到 4:30 /公里都沒有沈重感,然後開始在嘗試跑山路,除了發現厚實的 FuelCell 不僅讓跑坡時下腳很安心順暢,也發現在下坡進入 4:00 /公里的速度後,依然很順暢!
接著我嘗試穿著 FuelCell TC 在跑步機上跑較高強度的配速,在一次 13 公里的有氧漸速跑中,進入 3:30/公里、甚至稍快的強度都可以順暢得駕馭,但值得注意的是大腿後肌有微微的負擔感,這是個人穿較重鞋款時跑速度的罩門。
碳纖維板鞋子是否能加速,板子呈現弧形是關鍵,根據官方的結構圖,FuelCell TC 的板子有達到這點,故在加速時能適時提供能量回饋、並加速觸地反應時間!
目前穿 FuelCell TC 跑過最長、強度涵蓋範圍最廣的,是「汐止野雁」的團練,距離 30 公里,包含6公里陡上坡、7公里陡下坡,最後10公里為河濱公園平地。
在經過20公里硬陡山路後,進入最後10公里河濱時,雙腳明顯沒有因為衝擊而產生的疲勞,能順利得以不錯的強度跑完;而跑完之後疲勞恢復得也頗快,推測跟 FuelCell TC 厚底避震有關!
不過由於穿隱形襪的關係,鞋舌直接跟腳皮接觸,導致摩擦破皮,是在選襪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100 公里 考驗下 的 耐磨度
在跑過100公里的各種地形和路面後,加上我暴力的腳刀跑法(腳底外側著地),耐磨度粗估為跑鞋市場裡中上水準,除了外側著地和推蹬離地的鞋頭有磨損,其他部分還完好如初,外底材質的堅韌可見一斑,但也是跟輕量化作的交換。
漂亮開局 未來可期
除了受實際重量影響之外,New Balance FuelCell TC 完全跟上了新一波的厚底、高回饋、避震的碳纖維板跑鞋風潮,並在上市之際位居不落人後的位置,以訓練為定位的鞋款而言算可圈可點,亦適合較不受重量影響的跑友用來競技。
以 FuelCell TC 的水準,讓人好奇、期待競技鞋款 RC Elite 的重量、回饋性是否會有更上層樓的水準,區隔出這兩款鞋的定位和價值!
往下滑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