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想到我會得到這樣的時間。我比任何人都感到驚訝。」 2月28日,在最後一屆的琵琶湖馬拉松,25 歲的日本選手 鈴木健吾 打破選紀錄,以 2:04:56 寫下日本新紀錄,不僅突破 #大迫傑 一年前的紀錄 2:05:29 半分鐘,更是首位突破 2:05 大關的黃種人!
星期日 2月28日,琵琶湖馬拉松中,川內優輝(Yuki KAWAUCHI)跑出 2小時 07分 27秒,得第十名,成功PB,人生首次Sub 2:08!比他在2013年三月韓國首爾馬拉松跑出的時間 2:08:14,快了 47 秒之多!!
現代人習慣的靜坐少動工作模式所導致的各類與肌肉有關的疾病,基本都和肌肉緊張傾向脫不了關係。由柔韌性不好而導致病痛的例子不勝枚舉。各位跑友和運動愛好者在增加力量訓練的同時,同樣要不能忽略拉伸和柔韌性的重要性。
當我們提到退化性關節炎,很多人已經了解這是因為關節部分「少了軟骨保護」。在骨頭末端本來會有軟骨保護,用以減少關節活動時帶來的摩擦。不過,這個避震器會在長期反覆使用後,狀況變得愈來愈差;而且軟骨不會重新長出來,也不會癒合,軟骨磨損之後,硬骨變成硬碰硬地摩擦,因此帶來疼痛、僵硬、活動度減少、肌肉無力等各種問題。
而 2021 年,終於 NEXT% 也迎來了小改款,針對這次的改版所改動的地方非常少。將原先使用的 Vaporweave 材質替換掉,換成了新的工程網眼鞋面,根據官方說法這樣的改動會讓鞋面更貼合腳部,同時更柔軟透氣,讓跑者能在比賽中保持涼爽。
用單車來造訪新北的好山好水,達到運動與接觸大自然的雙重效果,今年規劃最具表性的 8 條經典路線,從 3 月起到 9 月的周末都有不一樣的路線體驗在地特色,路線從 10K 到 30K 不等,單場限額 300名,由單車領隊帶領,宣導正確單車騎乘概念,更用寓教於樂方式關懷自然生態環境,歡迎親子同樂闔家報名!
追求速度是人類的本能,亦是天性,而 PUMA 最具代表性的標語 Forever Faster 正符合大眾運動員對速度的渴望和信念,但這一二年各大品牌的跑鞋科技如雨後春筍般冒出,PUMA 卻如品牌 logo 的美洲豹獵食般一樣靜靜的等待,有股”蓄勢待發”的氣勢,臨危不亂,果真 2021 年初就以全新跑鞋新科技 - 氮氣 NITRO 中底系列宣告回歸舞台,並一口氣推出三雙跑鞋,產品的深度滿足各個層級的跑者。
嗨嗨~我是從體重破百到半馬破百的小胖子艾伯特,在2020跑完台北馬後緊接著就是持續備戰2021渣打馬拉松,當收到渣打馬取消通知後也同時宣告我的賽季完整結束了,回首參加跑者肌地跑班這半年的訓練與嘗試開始參與賽事,2020自己在跑步上的堅持與身體健康上的轉變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我的賽季結束了但自己卻也愛上了跑步,身旁的朋友常常問我「跑步好痛苦、好無聊,跑步到底哪裡好玩?」
農曆年後體重一直居高不下,趁著接近中午雨勢已停,我趕緊規劃一個可以孝順父母、體貼老婆、疼惜小孩,自己又可以充足運動到的路線,就是從桃園家裡出發,跑去中壢買媽媽愛吃的客家菜包,老婆喜歡的雙營涼麵,還有兒子吃過讚不絕口的焦糖爆米花
這次是我第4次挑戰台北馬,跑了2次半馬、2次全馬。從2017年開始,每年12月我都會把這場當作重點賽事,不僅是因為銅標賽事,還有涼爽天氣、全線大多平坦,並且有許多頂尖選手一起同跑。GD在這年度也將這場比賽列為重點賽事,而且這也可能是少數可以在疫情期間舉辦的認證賽事。
高強度間歇運動指的是短暫的高強度運動搭配短暫的休息,並且反覆進行。以跑步為例子,通常高強度跑步時間會持續15-45秒,跑步的速度則會高於最大攝氧速度 10-20%,休息時間小於 1-2 分鐘,這種訓練方式的好處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消耗大量的熱量,並且同時增進有氧跟無氧的能力,因此深獲球類運動、耐力型運動以及持拍類運動的喜愛。
台灣每年大大小小的路跑賽事高達近 700 場,參與人次更超過百萬,說馬拉松快要變成「全民運動」,一點也不誇張。但是,為了健康而跑,如果跑錯方式,很可能卻讓身體受到嚴重打擊!
對於我來說,我比較喜歡單純跑步,我寧願花幾個小時跑步,也不願意花一個小時在健身房中鍛鍊。 但是,肌力訓練仍是跑者非常重要的一個訓練環節,當你在跑步時,這會讓你更好的發揮自己,更減少了你受傷的風險。也更能幫助你提升你的運動表現,通過鍛鍊來增加力量很重要,不論你是新手或是老手。
一個禮拜內提升跑速的練習。第一個動作是跳階梯,扎實的每格跳進,直到跳不動或是沒有階梯,你會發現後段會需要耗費很大的力氣才有辦法繼續跳進。記住要用“跳‘”的前進,而不是用走的,簡單的說就是在每次步伐踏地的時候,身體都要有個回彈的動作,而這個就是之後進步的重點。進階動作是讓跳耀連續進行,同樣的反覆練習直到沒力為止。最後,快速的進行,注意到每次踏步,雙腳絕對不會同時離開地面,同時要讓踏步盡量安靜,快速的向上踏階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