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研究室】德日工藝打造 馬場經典狂潮 vol.2 鞋神加持 日系戰魂 Takumi 系列史
在受 Covid-19 襲擾的東京奧運開始之前,為重返跑鞋之巔奮戰不懈的 Adidas 也推出了 Adizero 系列的 Tokyo Pack 奧運配色。但其中並未有 Takumi 系列鞋款的身影,似乎在厚底碳板鞋的光芒掩蓋下、戰績與聲望漸淡的 Takumi 系列更顯得命運多舛。
不過,就在上周末於德國甫結束的 「adizero:Roads To Records」比賽中 (此為 adidas 舉辦的 Adios Pro 2 宣傳活動、並同時為旗下男、女子5K、10K、半馬共六個組別的頂尖選手們提供突破世界紀錄的機會), Adidas 選手成功由 Agnes Jebet 穿著初代 Adios Pro 創下 30:01 的純女子10K世界紀錄;此外,即使整個大會直播過程都是以 Adios Pro 2 為重點介紹的主角,但是在女子5K的 Senbere Teferi 卻是穿著一雙陌生的藍黑色跑鞋跑出 14:29、突破了純女子 5K 的世界紀錄!(先前的純女子記錄保持者是今年奧運光芒畢露的 Hassan、同時 Teferi 的成績也優於 Chepkoech 的14:43有男子配速員紀錄)
在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品牌憑藉自身資源為旗下頂尖選手舉辦紀錄挑戰的菁英賽式,可以在比賽本身跟商業上得到更好的掌握度。
Teferi 腳上穿的這雙破紀錄神鞋*,究竟是何方神聖呢?(圖片來源: adizero : Road To Records截圖)
其實,除了 Teferi 外,同場男子 10K 冠軍 Kipruto(他與 Takumi 其實早有淵源)以及 5K 冠軍 Krop 也是穿著同款鞋!原來,此雙中底外觀設計近似 Adios Pro 2 的新神鞋,就是尚未上市的 Takumi Sen 8!也隨著此雙鞋在該活動中的耀眼表現,國外的相關專業跑步媒體也開始挖掘出關於該鞋的初步數據:LightStrike Pro 中底、內∕外側中底皆有策略性的切割削重、中足嵌入 Energy Rods、片狀的馬牌耐磨橡膠外底、以及與Adios 6 接近的 27/33 mm 鞋高等。這些數據皆依循了現在Adizero系列的設計主流走向;但是,各位跑友們是否還記得 Takumi 系列當初充滿Adidas「日系魂」的輕薄設計呢?今天「跑鞋研究室」就帶著大家回到2013年、重溫當年從東洋颳起的「Takumi 旋風」!
*根據國際田聯於今年7月23更新的合法競賽鞋款清單中,似乎還未見到 Adidas 將 Takumi Sen 8 登記為「開發中」鞋款;因此,不確定品牌方是否有即時向國際田聯註冊Sen 8、來使其創下的成績得以被承認。
在台強勢登場
在2013年,Adidas 除了靠 Wilson Kipsang 穿著 Adios 2 突破初代 Adizero Adios 的馬拉松世界紀錄外,另一個在跑鞋業界投下的全球震撼彈就是革新的Boost中底科技。除此之外,同年 Adidas 在亞洲跑界所創下的另個成就就是與鞋神–三村仁司協力鍛造出來的 Takumi 系列!在那個競速鞋款還是追求輕又薄的時代,競爭對手 Nike 也為了順應日本市場提供 Lunarspider R 系列等來符合東方跑者的需求;而 Adidas 則是直接與日本職人合作的方式來攻克這個平均馬拉松水平極高的已開發國家市場。
2013 年台北馬拉松賽前Adidas將Running Lab複製到了台北小巨蛋,提供一系列的足測、鞋款/科技介紹、試鞋服務等讓跑友感受到品牌的滿滿誠意(圖片來源: 運動筆記)
同時,Takumi 系列自然也在台灣跑者社群產生極大的討論,加上當時的大部分 Adizero 系列鞋款也都有提供寬楦(雖說也沒有寬太多XD)版本,所以也吸引不少本身就是 Adios 粉絲的跑友順便去嘗試日系戰魂的魅力。以筆者個人來說,有穿過 Takumi Ren 2, Ren 3(第二批次)以及 Sen 3 三款系列、剛好全腳掌傳統中底跟前足置入 Boost 的世代都有參與到。其中,有比較多實戰應用的鞋款為搭載前腳掌 Boost 且又有一定中足緩震性的 Ren 3;在 5~10 公里的田徑賽或道路賽事都能得到很好的推進效率與兼顧舒適度!而傳統中底的 Ren 2 與太輕薄的 Sen 3 個人基本上就當作田徑場速度訓練用的功能鞋款。
2017全運會鐵人三項賽混和接力 & 天利盃半程三鐵賽筆者都是穿著Ren 3來攻克起伏彎道多的環梅花湖道路(圖片來源: 運動筆記)
系列科技與外型演變
輕薄的鞋舌,類麋皮布面點綴的鞋頭與鞋身,俐落的 Stretchweb 網布配輕量且些許緩震的adi lite與推進用的adiprene + 中底泡棉, ;最後再加上 adidas 在其他 adizero 鞋款已使用過、抓地力佳的DSP顆粒是前兩代傳統中底Takumi 系列的共通設計。
而兩款鞋上分別可見紅色的「練」(Ren) 與 「戰」(Sen) 字樣也代表了各自的應用定位: 中底較厚/重量略重的 Ren 是可以讓進階/頂尖跑者應用在日常的各式速度與質量訓練,極致輕薄的 Sen 則是讓跑者在比賽日大殺四方的神兵利器。不過,對大部分的市民跑者來說應該Ren也絕對能勝任競速的任務。
前兩代的Takumi Sen/Ren還未在前腳掌置入 Boost 科技,整體路感調性就是典型的日系輕薄鞋款 (圖片來源: 運動筆記)
而 Ren/Sen 3 則正式納入了次世代的 Boost 中底科技,將前腳掌使用外側薄長&內側厚且較集中配置的 Boost 中底來增進中前足的能量回饋效率。筆者從傳統中底版的 Ren 2 穿到 Boost 版的 Ren 3 時,最明顯的感受就是在跑 5 公里以內的高配速、採中前足落地時的推進感非常的好,腳感就是輕輕壓在有 Q 度的海綿然後再自然反彈的推進。同時,大底的 DSP 顆粒也從本來較細的不規則顆粒變為較大的橫向菱形顆粒,在過去也較容易磨損的腳尖部位也有擴大馬牌橡膠的覆蓋範圍;就筆者個人的整體主觀感受而言是有增進耐磨與抓地的效果!
2016年開始導入Boost中底科技的Takumi系列 (圖片來源: 運動筆記)
小改款後的Sen/Ren 3,與前批的差異在鞋跟杯外側以略帶填充的皮面包覆 (圖片來源: 運動筆記 Fish)
興大30而立組在2017年高雄馬拉松開出的破3列車就不少成員穿著Adizero Takumi Boost系列鞋款 (圖片來源: 運動筆記)
而 Sen 3 / Ren 3 也從 2016 起接續 adizero ft. boost 的光輝時代、中途歷經鞋跟杯外側包覆材質的小改款後,僅存Sen戰進入Takumi整個系列一大分水嶺的第五世代–隨著鞋神的離開且轉與 New Balance Hanzo 系列合作,Takumi系列除了要面對被 Nike 厚底鞋攻城掠地的市場 (由其日本國內),還要應付日本既有品牌與NB的相似定位跑鞋挑戰。或許也是因為看淡薄底鞋之後的銷量,adidas 就捨棄了筆者個人較適應的 Ren Boost 系列。不過,當時的 Sen 5 與 Adios 4 極簡風的單層網布設計+Sen特有的鞋頭周圍加強縫線設計,筆者個人覺得頗俐落好看!
脫離日本匠人魂後的Sen 5,與同期Adios 4一樣在鞋面走俐落路線、同時也移除鞋頭的類麋皮布面加強,改以增強編織的方式來維繫強度 (圖片來源: Adidas)
而 2020 年的 Sen 6 與 adizero Adios 5 將傳統 EVA 泡棉升級為品牌主推的 Lightstrike 中底來達到減重與增進能量回饋的效果。同時在鞋身內側也改用有格狀內骨骼補強的透氣網布;大底也相對做出蠻大的更動–除了顆粒的形狀與分布有所改動外,在鞋尖的馬牌耐磨層部分也改為偏方型的硬質顆粒來兼顧抓地與耐磨性。最後,在整個大底的動線上或許也因應新款 Torsion System 抗扭片的設計,中足抗扭片分別向鞋頭兩側延伸、也讓前足的大底切割走向比較接近如 adizero Adios / Ace 等經典爪狀風格。
在中後足中底換上 Lightstrike 泡棉重新出發的 Takumi Sen 6 (圖片來源: Adidas Thailand)
而根據英國 Snownodia Runner 網站的評測,其指出 Sen 6 與 Sen 5 相比鞋頭的空間更加緊縮(整體鞋型變的更瘦長);且重量並未因採用 Lightstrike 中底而減輕、反而增加了近 30 公克的重量。就筆者個人的臆測,或許是因為在足跟處相對使用更多體積的 Lightstrike 泡棉,加上前足確定是從過去的 Boost + EVA 混搭變成單位重量較重的純 Boost 中底,因此增加了整體重量。
綜合以上中底與大底配置的改變,難免不讓人驚覺這款當初因日本職人而淬鍊出的日系戰神,似乎走回歐系的設計思維之中;當然就現今極簡輕薄的中底市場不斷萎縮下,不難理解 adidas 可能欲將 Sen 慢慢推回融合 Ren 的光譜調性定位。然而,隨著碳板鞋戰爭的日益白熱化,品牌與市場皆將目光聚焦在 adizero Pro / Adios Pro 的同時, Takumi 系列的輝煌戰史與戰魂似乎就注定成為大家所緬懷的過往雲煙。
Takumi Sen 而在台北馬前不久甫上市的 Takumi Sen 7,官方鞋重數據是有降低,但整體除僅鞋身網眼布有較大的更動。不過,這樣外層TPU覆蓋的設計讓人難免聯想到 Nike 的 Zoom Speed Racer 6(圖片來源:Adidas)
2020 年起,大部分的 adidas 主力路跑以及鐵人三項選手皆以 Adios Pro 為戰鞋、並開始收復之前的失土。而在2021年,也見到 adidas將新一世代 adizero 的致勝關鍵– Lightstrike Pro 以及 Energy Rods 做出下放以讓更多的經典鞋款如虎添翼。也讓筆者期待「重獲新生」的 Takumi Sen 8 會帶給跑者多少的熟悉感受&嶄新回饋!
從目前網路上逐漸流出的實鞋照片,Takumi Sen8在中底幾何設計上參考不少Adios Pro 2的設計(圖片來源)
國際頂尖選手實戰
從初代 Takumi 登場後,作為主要目標客群的日本市場當然是颳起了一股鞋神旋風,加上贊助合作的青山大學成績也扶搖直上,連許多台灣的跑友們也對這雙有鞋神加持的輕薄競速系列充滿興趣。最終原晉監督與青山學院選手共同努力在2015年的第91回箱根驛傳奪下初優勝、且打破本來由傳統強校東洋大保持的紀錄。其中的亮點選手莫非第三代山神–神野大地莫屬!他穿著 Takumi Sen 3 (第一代 Boost 化的 Sen),在超過失速的馬場翔太後,持續如跑平地般地以 1:16:15 飛速完成 23.2 公里長、爬升海拔將近 900公 尺的第五區賽段。
而青學大 2015 年的箱根初優勝,也開啟了驚人的傳奇四連霸之路,這四年前期間可說是青學大 Ft. Adidas Takumi Sen 在日本市場的聲勢巔峰;這波王朝期間也讓主力之一的田村和希從大一到大四不知道何謂輸掉箱根驛傳輸的感覺 (如果在台灣的美津濃大專甲組接力,也只有國立體大的選手能有機會體驗到XD)。然而,這樣的經典戰魂也在 2017 年 Nike 的 Vaporfly 風潮 & 鞋神轉與 NB Hanzo 系列合作後,日漸黯淡銷魂。縱使 2020 年青學大再度奪回王座,但觀眾的目光難免不去注意到青學大選手腳上幾乎是與大部分選手相同的 Next %……
而在歐洲頂級全馬賽場上,非洲頂尖選手們仍都是以 Adios Boost 鞋款為主流;通常是在半馬以下的道路賽事才會看到優勝選手穿著 Takumi 系列鞋款。如 2018 年的布拉格半馬男女子冠軍選手都是穿著第二批次的 Takumi Sen 3 奪下冠軍,女子冠軍 Joan Melly 當時 1:05:04 的奪冠成績是歷代第五 (男女混和賽事)。同場以 59:47 奪冠的 Benard Kimeli 也是穿著同樣的 Takumi Sen 3 鞋款。另外,本場擔任 Melly 配速員的男子選手 Mike Chesire 同年底的台北馬也有來台擔任女子冠軍的配速員喔!
而 Takumi Sen 在半 / 全世界紀錄的唯一席次為資深肯亞好手 Mary Keitany 在 2017 年倫敦馬拉松創下的 2:17:01 的純女子全馬世界紀錄。當時 Keitany 在配速員兼訓練夥伴的領跑之下,前半段就是非常積極地以破(有男子配速員領跑)的女子全馬世界紀錄前進!雖然在中段過後的獨跑讓配速下滑,但 Keitany 依然得以打破純女子全馬世界紀錄、為青學配色的 Sen 3 難得在亞洲以外的全馬大賽上留下光榮的一頁!
而 2020 年初的瓦倫西亞 10 公里道路賽事,則是見到年輕的肯亞好手 Rhonex Kipruto 從開賽就火力十足的以破世界紀錄配速前進,最終也以 26:24秒、14 秒之差破了早先由另位烏干達的年輕好手- Joshua Cheptegei (目前的田徑賽 5000m/10000m 世界紀錄保持者) 創下的10公里道路世界紀錄。而 12 月初的瓦倫西亞馬拉松中,Kipruto 更在半馬組跑出破原世界紀錄的 57:49 (不過這次是穿 Adios Pro 了 XD)。也令人期待未來他與同胞好手 Kandie 在世界頂級路跑賽場上持續的突破世界紀錄!
久違的非Vaporfly 道路世界紀錄: Rhonex Kipruto 穿著外型為Adidas Takumi Sen 5 的非碳板鞋突破 10k 路跑世界紀錄!
本土選手與趣聞
國內 adidas 長期贊助的長跑選手陣容,除了男子半馬全國紀錄保持人—「黑色閃電」 蔣介文外, 21 世紀初還有何志豐何志宏雙胞胎兄弟檔,女子選手則有陳淑華與廖佩苓在國內的大小路跑賽、全運會賽事穿金戴銀。而之後的新生代則以高男 3000 公尺障礙紀錄保持人曾廷瑋,還有 2016 里約奧運馬拉松代表—「追夢女俠」陳宇璿等為代表;而在 Takumi 系列推出後也常見到贊助選手們穿著這雙日系戰神在路跑賽場的疾速身影。
adidas 長期贊助的國內半程馬拉松紀錄保持人- 蔣介文選手於 2019 年台北馬拉松穿著 Takumi sen 5 第四度拿下國內冠軍(圖片來源: udn聯合新聞網)
而除了頂尖的選手外,在 Takumi 初上市的時候筆者也見過不少的跑友穿此系列挑戰半馬甚至全馬,而且在全馬 4~5 小時的區間也是有人穿(不過不確定他們的小腿肌會不會受不了)!即使在 2017 年 Nike 的 Breaking Two 正式帶起了厚底碳板鞋的風潮後,從國內台北馬拉松 2017~2019 年的跑鞋統計上也可看出 Adidas 與 Nike (特別是Vaporfly 系列)的此消彼漲;但是,在大小的路跑賽事上依然可以見到有些跑友堅持穿著像Takumi、黃速、虎走、Hanzo這類偏日系傳統的輕薄硬調鞋款跑步。
就筆者所認識的優秀市民跑者/鐵人朋友中,極少數從初代Takumi就一路跟隨至今的死忠信眾代表首推目前旅居加拿大的三鐵狂熱分子- 老賈 Justin!
筆者約莫是在2013年加入大腳丫長跑協會後,在興大操場認識了老賈等一群興大30而立的跑友們;而包含筆者在內的大部分跑友大多是以Adios或是Ren Boost為半/全馬戰鞋,唯有老賈選擇最輕薄的Sen、永遠堅定地挺著腰桿、用輕快的步伐將身體往前推進。
後來在受到Kona體育教師—張景翔等鐵友的啟發下,老賈也開始踏足三鐵的領域,並一頭栽入個有更多器材與訓練變化的世界。挑戰的距離也從標準賽程慢慢放眼到鐵人們的終極聖殿—夏威夷Kona世界鐵人三項世錦賽。226超級鐵人賽需要完成3.8公里的游泳、180公里的自行車、最後還要跑完一個全馬;如果是以優秀男子業餘選手的破10小時目標來說,正常都要經歷泡在水裡一個小時,坐在單車座墊上約五個小時後,才能穿上跑鞋並最起碼要跑出約3小時4x分才能達成此目標。
在雙腿與全身肌肉接近半天的耗能後,雙腿肌肉難免感到僵硬;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鐵人應當會選擇緩震性較好的厚底鞋款來度過煎熬的全馬考/烤驗。但是,老賈就是位鋼鐵「硬」漢!2019年澎湖Ironman僅是老賈的第二場226,賽前以Sub10為目標的他原先設定全馬完成時間約為3小時30分左右;但是,老賈在高溫溼熱且有許多迴轉彎的全馬賽道上,竟然還以3小時11分的成績高速完跑、並拿下前進KONA的資格。
不過,老賈其實是在訓練與競賽鞋款上有很明確的分工安排:大多數的長里程訓練或Tempo Run交給Boston;質量課表由Adios執行 (或是繼續由Boston承擔此任務);真正重點的訓練以及競賽再請出戰神Sen。「比賽時鞋子就是要輕,路感就是要硬朗明確,這樣才能把每一分力準確地花在前進上」。這是老賈為何長期以來支持鞋跟包覆性與依託程度佳,且路感鮮明的Takumi Sen鞋款。
最後,不可否認現在市場對頂規路跑競賽鞋款的設計主流都走向三明治厚底+ 嵌入式彈力片;且Adidas本身也已經推出了厚底的Adios Pro,相比之下日系傳統薄底路跑鞋的光環黯淡不少。在連日本頂尖馬拉松/驛傳選手都轉向厚底鞋款的懷抱後,或許這樣細膩又堅毅的日系戰魂會成為多數跑友的共同追憶,但依然會有些硬漢們會在馬場燃燒著不滅戰魂。也期待歷經新生的Sen 8,能活出嶄新且獨特的新一代戰魂!
延伸閱讀:
Boston 6與Takumi Ren差異何在?
Adizero Takumi Sen 6 by Snowdonia Runner
2013 台北馬拉松 Adidas Running Lab in Taipei
往下滑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