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很多特殊且有趣的比賽,像是我們先前介紹過的英國滾奶酪大賽(Cheese-Rolling and Wake)外,還有一項非常有趣的賽事,那就是「揹妻大賽」(World Wife Carrying Championships),等等這可不是在罵人,而是一場真真實實的比賽。
你能想像自己每天跑 2.5 場馬拉松,連續 35 天嗎? 英國超馬跑者 William Goodge 做到了——他在 2025 年完成了橫越澳洲 3,800 公里的挑戰,堪稱近年最令人震撼的長距離壯舉之一。
是的,瑜珈或許不如伏特加來得刺激,但對跑者來說,前者確實比較能保住你的身體(笑)。透過每週加入這些瑜珈動作,不僅可以強化核心,同時伸展肌肉,讓身體達到放鬆、減緩跑後痠痛、加速恢復,避免小腿緊繃帶來的傷害風險,像是拉傷、肌腱炎等跑者常見傷害。
當你備戰馬拉松時,真正決定賽事成敗的,往往不是你跑了多少里程,而是你在比賽當天「吃得對不對」。別小看補給,它可不只是碳水而已,水分、電解質,甚至是攝取的時間點,都是左右成績的關鍵變因。
專業運動品牌 ASICS 致力於支持跑者挑戰自我,持續以科技創新與實戰驗證回應頂尖跑者對速度的渴望。全新頂級碳板跑鞋 METASPEED TOKYO 在鞋面材料、中底配置與碳板位置皆做出調整,使鞋款推進感與穩定度突破再升級,一如馬拉松選手對自身極限不斷挑戰的精神。
從全運會最年輕金牌,到世壯運奪金選手——「萌少女」陳雅芬是跑者們心中最強實力派的傳奇選手。曾以 23 歲 18 天之姿成為全運會史上最年輕的女子馬拉松金牌得主;在剛剛結束的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World Masters Games 2025)中,陳雅芬再次憑藉精準配速與堅強意志,勇奪女子 10,000 公尺金牌,延續從 2013 年全運會至今屢創佳績的傳奇旅程。
我是一名熱愛馬拉松的物理治療師,在 2019 年取得全馬破三成績後,轉為慢跑一族,日常除了治療跑者,跑步就是我維持運動習慣,享受獨處的時刻。今天我要跟大家介紹最近享受慢跑的新夥伴— HOKA Arahi 8。
我們在布里斯本住了2天,黃金海岸住了4天,這邊果然是適合跑步的好地方。6月份,初冬,早上6:30才日出,氣溫不到10度,有陽光並不會太冷,薄外套短褲或薄外套長褲即可出門。路上有飲水機,不用帶水,沒有販賣機,所以不用帶零錢。
朝思夢想終於來到義大利晨跑。今年暑假義大利熱浪來襲,白天中午都來到40度趁早晨太陽出來前趕緊來晨跑吧。這次來到義大利首都羅馬,充滿歷史的一座城市。能在這裡晨跑真的太幸福了,早晨五點在飯店門口準備出發了,清晨五點只有我一個人的羅馬街道。
或許有人問,多次騎同一座山,不會膩嗎?但對我來說,每一次騎乘,都是與自己的一場對話。有時節奏輕快,像是在山間跳舞;有時喘著氣往上爬,像是在咬牙面對生活的難題。觀音山從來不說話,卻總是默默地接納我——無論我是滿懷鬥志,還是心事重重。
瑞典長跑好手 Andreas Almgren 在今年鑽石聯賽斯德哥爾摩站跑出 12 分 44 秒 27,刷新歐洲男子 5000 公尺紀錄,震驚田徑圈。賽後他接受《RunnersNerd》訪問時坦言,這並非奇蹟,而是訓練中的「精準算計」。他特別提到的一項關鍵訓練,是他會在比賽前兩週執行的一組「節奏模擬課表」,模擬賽事節奏與疲勞狀態,直接對準最終目標。
深蹲是最實用也最經典的訓練動作之一,不只能鍛鍊腿部與臀部肌力,更能提升全身協調與下肢穩定。不過,若髖關節活動度不足,不僅蹲不下去,還可能出現「屁股眨眼」、代償性動作,甚至導致膝痛或腰痠,讓你越練越挫折。本篇 5 個動作,幫助你有效打開髖關節。
很多人跑步受傷後,第一個反應就是少跑一點,甚至乾脆停跑一陣子。但你會發現,休息一陣子後又再度開始訓練,傷痛還是會回來,甚至更嚴重。究竟要如何跑得更久、遠離運動傷害呢?方法就在文章中!
【#筆記特派員ep1】 你有想過田徑賽那些不上班上課的觀眾都在幹嘛嗎 ? 田徑場上激烈競爭,運動選手努力爭取成績,但今天,這都不是重點 ! 原來有被禁賽、寫作業是因為可以翹課?! 甚至集體控訴教練欠一年份獎勵 ?! 田徑場邊到底都有哪些神奇人物,今天就讓筆記特派員 Ian 挖內容,找真相。一起看到超乎想像的神人孩子吧。 #場邊觀眾是神人 #原來當觀眾可以有這麼多事可做